成功家教 桃李芬芳澤后人

成功家教 桃李芬芳澤后人

成功家教 桃李芬芳澤后人

  一位中年寡母,將5個孩子培養(yǎng)成大學生,更可喜的是第三代12人全為本科以上學歷。一家三代共有學士、碩士、博士26人。
  在江西省樟樹市臨江鎮(zhèn)有個家喻戶曉的“儒家”:主人黃敬昭,丈夫丁祝安英年早逝,留下五男二女七個子女中,大學5人,中專1人,初中1人。丁家第三代12人全為本科以上學歷。如果加上二、三代的配偶,共34人,其中學士、碩士、博士共26人。當今全國排名前十位的大學,都有丁家子弟的身影!黃老太的成功家教,令世人矚目而贊嘆。

  貧寒不移勵學志

  黃敬昭老人出身于書香門第,從小熱愛女學,并有劇作發(fā)表。結(jié)婚生子后,她把滿腔心血傾注在培養(yǎng)子女身上。無論生活多么艱辛,即使中年喪夫,大兒子被打成右派,她都處變不驚,從不言苦。丁家第二代子女,大都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生。到解放初期,都到了求學的年齡。每到開學,黃敬昭都為籌集孩子們的學費發(fā)愁。但她堅信:能改變?nèi)颐\的不是去求借和別人的施舍,而是靠知識的力量。她致力于凈化家庭環(huán)境,以自己的良好行為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深深地打上“知識就是力量,知識可以改變命運”的烙印。
  黃敬昭白天上班,晚上就教孩子們背誦唐詩宋詞。三兒子丁民良回憶當時的情景說:“現(xiàn)在我才知道母親對我們進行啟蒙教育的良苦用心,因為人的學習年齡以二三歲至十三四歲記憶最強,背誦有助于孩子認識語法規(guī)律,掌握遣詞造句的訣竅。這種家教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只要持續(xù)半年以上,孩子對中國文學的敏感度及鑒賞能力就會提高許多,記憶背誦能力也強于一般孩子?!?br />  黃敬昭常說:“人遺子,金滿盈;我遺子,惟一經(jīng)?!彼f的“經(jīng)”就是堂堂正正做事,正正當當做人。中年守寡,兒子蒙冤等不幸,都沒使她忘記做人的準則。正是她的堅定信念和持之以恒的言傳身教,保證了子女的求學與進步。
  評點:這位母親為子女上的最重要的人生第一課是立志。因為有志,才使他們不怕貧寒,不怕饑餓,始終如一,堅定不移地努力攀登知識的高峰。因為有志,才使他們以“堂堂正正做事,正正當當做人”為人生的準則,在自己的歷史上留下大寫的人字。因為有志,才使一家人團結(jié)一心,同舟共濟,度過一道道難關(guān),迎著凄風苦雨,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愛心接力情義深

  丁家第二代老大丁國良,初中輟學去做學徒掙錢,實在是迫不得已。當時家庭生活特別困難,僅靠母親一人代課的收入,維持一家人吃喝都困難,何談去讀書!為保證弟妹們的學費,老大毅然放棄讀高中的機會,15歲便孤身去漢口掙錢。工余時間,他還給報社寫稿,把微薄的稿費也寄給家貼補生活。使大妹丁順致、大弟丁家良順利地考取了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他們參加工作后,有了固定收入,大大減輕了母親和大哥的工作壓力,形成了考上大學——參加工作——資助弟妹的良性循環(huán)。從此,丁家孩子才走出了求學的艱苦時期。
  對丁家子女來說,經(jīng)濟困難并不是他們求學路上最大的障礙,天災(zāi)人禍以及政治運動的沖擊才是他們前進的最厲害的攔路虎!老六丁樹良高中沒畢業(yè)就趕上了文化大革命,成績優(yōu)異的他,只能把清華、北大夢深埋在心底,加入知青上山下鄉(xiāng)的洪流中。他雖然當了農(nóng)民,但始終沒離開書本,即使在海南育稻種的艱苦時期,仍然堅持白天頂烈日勞動,晚上冒酷暑讀書。功夫不負有心人,1975年,在工農(nóng)兵上大學的考試中,順利地考上江西師范學院數(shù)學系,恢復(fù)高考后,又考上該校研究生,現(xiàn)為該校教授。
  評點:丁家子弟成功、成材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們都有可貴的無私奉獻精神。正是這種美德才保證了“考上大學——參加工作——資助弟妹”的良性循環(huán)。正是這種非同一般的良性循環(huán),不僅使他們走出了求學的困境,而且讓他們深刻體會到手足親情的深刻內(nèi)涵。

  因材施教,共享家教資源

  丁家的第三代,大多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出生。父輩們艱苦創(chuàng)業(yè),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為第三代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了十分有利的條件。第二代形成了一支高素質(zhì)的教師隊伍,在14人中,有8人為大、中、小學教師,且都為高級、一級教師,還有教授,既有先進的家教理論,又有豐富的家教經(jīng)驗。這些優(yōu)越的條件,使第三代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實現(xiàn)了他們父輩沒有實現(xiàn)的理想:考上清華、北大,走出國門讀博。
  他們獨特而成功的家教經(jīng)驗,很值得今日父母學習、借鑒。
  易地而學。丁家第二代,只有老四丁民良、老七丁順璇與母親住在臨江,其余5人均在北京、武漢、南昌等地成家。每年寒暑假,丁家的第三代就南來北往,易地而學。老六丁樹良的女兒是獨生女,父母工作忙,沒有時間管教,以至應(yīng)屆高考沒考上本科。老六夫婦就把女兒送到臨江,由老四丁民良夫婦督促,使之次年考上本科。
  餐桌教子。這是老七丁順璇最拿手的教子方法。她是小學校長,丈夫是中學高級教師,兩人都一心撲在工作上,沒有時間管教孩子,只能忙里偷閑,見縫插針,利用每天吃晚飯的時候,有意識地把當天的所見所聞講給孩子,并旗幟鮮明地表明自己的觀點,教育孩子學習好的、有益的,摒棄壞的、無用的。天長日久,孩子耳聞目睹,不僅懂得了幫人的道理,而且豐富了知識,1998年以優(yōu)異成績考取了清華,現(xiàn)在是該校研究生。
  樹立榜樣。當丁朝蓬以第三代人的身份考入北師大時,其余11個孩子的家長便要孩子以他為榜樣,努力學習,考上更好的大學。官小勝終于考入清華園,填補了父輩沒有清華、北大生的空白,此事更加鼓舞人心,激勵后人。
  速成教育。老四的兒子丁朝慶很喜歡文體活動,對數(shù)理化不感興趣。盡管父母采取了多種形式施教,但其數(shù)理化成績?nèi)圆荒芴岣摺V钡礁呷蠈W期,距高考還有8個月,父母認為他很難考上本科,便決定讓他改學美術(shù)。父親以自己出版過美術(shù)教材的功底,讓兒子從美術(shù)的基礎(chǔ)知識學起,父子倆沒日沒夜地苦學苦練,使丁朝慶的專業(yè)考試,達到了上海交大等大學的專業(yè)錄取線,被上海交大錄取,創(chuàng)造了速成家教的奇跡。
  書信、電話“會診”。這是第二代經(jīng)常采用的有效的家教手段。無論哪家孩子出現(xiàn)了學習、思想方面的問題,而又無力獨自解決時,兄弟姐妹就會利用書信(未裝電話時)、電話進行“會診”,以集體的智慧找出問題的癥結(jié),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建議,此法很奏效。
  助人為樂。有人說,和丁家沾邊就能考上大學,此話不是夸張。老四丁民良家就曾住過4名復(fù)讀生。丁家樂善好施,使4名復(fù)讀生當年都考入了理想大學。丁家對求助的新友、學生,不僅提供生活的方便,而且在輔導(dǎo)方面也傾力相助,使成功、成材者無以數(shù)計。
  評點:丁氏的家教可謂新穎而獨特,并有很強的實效性。其最大的特點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他們施教的著眼點和“聚焦點”不是孩子的考試分數(shù),而是研究采取何種方式、何種途徑提高其整體素質(zhì)。這種有目的和具體針對性的施教,必然減少了盲目性和無效性,收獲豐碩也是必然的結(jié)果。

  ◆ 編輯語絲

  希望——前進的風帆

  勞 云

  本期編發(fā)的“成功家教”欄目中的主人公黃敬昭老人,在種種逆境中能培養(yǎng)一批子孫成人成材,其秘訣是什么?是希望。希望是她的動力,是讓她乘風破浪、揚帆遠航的動力。
  她不向厄運低頭,不向貧困折腰,不向艱難困苦服輸,因為她始終對未來充滿希望,而立志做人、成材的子女就是她的希望之源,就是她的希望寄托,就是她的希望載體。有了這份希望,在她的心里就有了一份美好的儲存。
  許多人之所以不能成功,實現(xiàn)不了自己的抱負和愿望,往往是因為他只停留在希望的表面上,而沒有將其轉(zhuǎn)化為可行的目標,更沒有付諸實踐。黃敬昭老人的可敬之處,在于她把培養(yǎng)子女成人、成材的希望,化為一個個可行的奮斗目標,并能身體力行,付諸實踐。她取得的每一項豐碩的成果,無一不是踐行的結(jié)果??照劇⒓僭?、夸張、空想,跟她絕對無緣。
  希望固然有無窮的魅力,但它又不是輕而易舉、唾手可得的。實踐證明:我們最好把希望分成幾個部分,然后爭取逐一實現(xiàn)。之所以如此,是為了讓我們在追求實現(xiàn)希望的過程中,可以不斷地享受到希望實現(xiàn)的喜悅,從而激發(fā)起我們的動力,為實現(xiàn)新的希望而堅持不懈,努力奮斗。黃老太的家教動力,亦在于她在第二、三代的孩子身上看到了希望。
  事實證明:希望是對未來的渴望,是經(jīng)過奮斗之后對成功到來的期待。希望是動力,是激勵,是跌倒了爬起來繼續(xù)前進的鞭策。
  在前進的征途中,但我們可以沒有鮮花,沒有美酒,沒有掌聲,沒有榮耀和功利,我們決不能沒有希望。
  讓我們一生都與希望相伴,一生都有希望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