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反思筆記熱”的冷思考

對“反思筆記熱”的冷思考

對“反思筆記熱”的冷思考

  

對“反思筆記熱”的冷思考 


  
   在反思性教學思潮的影響下,許多幼兒園開始強調對日常工作進行全面反思。不少幼兒園要求教師撰寫反思筆記,每周上交兩三篇,有的幼兒園則規(guī)定一天一篇,由此產(chǎn)生了一股撰寫反思筆記的熱潮。

    追蹤反思筆記的緣起和最終去向,普遍的路徑是:園長布置任務→教師按時上交→園長部分或全部批閱→向個別教師反饋批閱意見。據(jù)調查,能夠及時得到反饋意見的個別教師常常屬于園長欲進一步培養(yǎng)的業(yè)務尖子,大部分反思筆記則作為資料被保存起來,以備今后檢查。結果,一些教師只是將撰寫反思筆記作為一項外在的強加的任務來完成,對筆記的數(shù)量關注較多,對筆記的質量關注不夠,敷衍了事,最終走進了日日談反思、天天寫反思,能力卻沒有得到相應增強的怪圈。

   “反思筆記熱”折射出一種自上而下的過于簡單的管理思維方式,只看可見的且便于檢查的結果――反思筆記,而將撰寫反思筆記從增強反思能力、提高保教質量的系統(tǒng)中剝離出來,這是一種典型的簡單化的做法。對此,筆者提出以下幾點,供大家思考。

    1、明確反思目的。反思的目的絕不在于寫反思筆記,反思筆記只是對反思過程和結果的一種記錄,寫反思筆記也只是一種手段,反思的目的在于自主監(jiān)控自身的教育行為,從而逐漸確立科學的教育觀念,提高教育實踐能力,實現(xiàn)與幼兒共同成長。

    2、細化反思內容。反思什么是許多教師感到困惑的問題。我們不妨引導教師反思經(jīng)多次討論后確定下來的內容,先由幼兒教育的基本要素入手,包括一日生活、師幼互動、個別差異等,然后逐漸加以細化,使教師逐步明確反思內容,選擇反思的問題和方法。

    3、掌握反思方法,鼓勵多元化反思。反思應當是一種個性化的反思,不同教師的反思活動應當具有不同的特色。教師根據(jù)個人的喜好和能力,可以與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可以分析錄像,可以發(fā)電子郵件與同行切磋,可以制作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