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育中的語言 溫柔的語言--心靈接近的紐帶

小學教育中的語言 溫柔的語言--心靈接近的紐帶

小學教育中的語言 溫柔的語言--心靈接近的紐帶

    英國博物學家威勒德·普賴斯的《哈爾羅杰歷險記》中的15歲男孩羅杰,是一個勇敢、機智、善良、可愛的男孩。書中寫到他與探險中碰到的動物的交往,更是令人感動。他跟動物們總能相處得很好,這也許是因為他喜歡它們,但也可能是因為它 們不怕他。而我覺得,是羅杰的溫柔的語音使得動物們感受到了他的友好和感情, 得到了心靈上的溝通。 在《極地探險》中,羅杰先是碰到了一只龐然大物——北極熊。這只熊四足落地時 肩高150厘米,與羅杰一般高,站起來卻有3米多高,只消幾口,它就可以把羅杰吞掉。羅杰怎么辦呢?他“輕聲細語,溫柔地愛撫著那只巨獸,仿佛它只是一只小貓 咪”。盡管這只大北極熊既沒學過愛斯基摩語,也沒學過英語,但它會分辨人說話 的語調(diào)。羅杰輕柔的嗓音在它耳邊響著,它就努力模仿,發(fā)出心滿意足的嗚嗚聲回 應它。自然,這只巨獸就成了羅杰的寵物和好幫手。 后來,一只北美馴鹿闖到了他們住的雪屋——伊格廬里,并且大發(fā)野性,用它的那 對漂亮的犄角胡挑亂撞,用它可怕的后蹄到處亂踢。羅杰勇敢地抓住了它的一枝鹿 角,用另一只手去撫摸它激動的脖子,“同時對著它的大耳朵說一些雖無意義但卻 甜蜜動聽的話。他堅持了整整10分鐘,一邊愛撫,一邊溫柔地說話。這是羅杰的拿 手好戲。那只馴鹿不再掙扎,一雙眼睛凝視著羅杰,看上去已經(jīng)沒有了惡意?!绷_ 杰又馴服了這只大鹿。 聽起來這似乎是天方夜譚,但我相信這是有事實根據(jù)的。我常想,不同語言的人群 的第一次交往會是怎樣進行的呢?一般不會是語言的交往,只能是使用語音與體語 進行情感上的溝通。人類最早的語言(特別是手勢語)并不是表達某種思想觀念, 而是表達情感和愛慕的。一些動物心理學家訓練、教養(yǎng)的動物中,有的能用聲音和 手勢來與人“對話”,然而,它們學會的“語言”基本上是表達情感的。俄國動物 心理學家納捷日達·尼古拉耶夫娜·拉迪根娜柯茨確定地說,她所研究的黑猩猩伊 奧尼能發(fā)出20種聲音,每一種聲音都表示這個動物的一定的感情或愿望。當代心理 學也已說明,嬰兒最初與外界的聯(lián)系,特別是同他們親近的人的交往,也基本上是 感情性聯(lián)系。嬰兒的意識是隨著情緒的分化和發(fā)展開始萌發(fā)的。情感上的接近是心 靈的接近,而溫柔的語音是心靈上接近的紐帶。 在大力提倡精神文明的今天,語言的使用已經(jīng)有了許多規(guī)范,如禮貌用語、職業(yè)忌 語的提出,是語言文明化的要求,也是人與人之間溝通與理解的要求。但使用文明 語言并不一定真正達到了文明,還要看這文明語言是怎么使用的。比如,“您好”, 這是很有感情色彩的語言,但如果用冷冰冰的語音說出來是絕對沒有感情的,甚至 會是惡狠狠的,某些單位的電話接線員就是如此。碰到這種話音,不管對方說的是 什么,都會感覺到一種冰冷,一種敵意。如果是面對面的話,當一方拉長著鐵青的臉, 從牙縫中擠出一句“您好”時, 另一方肯定轉(zhuǎn)身而逃,因為那句“您好”是對方要 “開打”的信號。 所以,在人際交往中,多一點羅杰的做法,多一點“甜言蜜語”吧!那會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人們的心靈更加接近。那樣,世界會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