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文 宴子使楚的教學設計 課后習題答案

語文課文 宴子使楚的教學設計 課后習題答案

語文課文 宴子使楚的教學設計 課后習題答案

11 宴子使楚

 知識與能力:。會認8個生字,會寫14個字,認識 “侮辱、規(guī)矩、笑嘻嘻、大臣、柑橘”等詞語。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了解宴子出使楚國國,有力的反擊楚王的三次侮辱,維護了齊國的尊嚴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

過程與方法:通過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晏子說的話,體會晏子的語言中所蘊含的智慧

教學重點

精讀晏子與楚王針鋒相對的話,了解楚王三次是怎樣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駁的,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體會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辯的口才,以及維護齊國尊嚴的思想品質(zhì)。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解釋課題,導入課文

1.出示課題“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紹宴子。說明“子”是古代對對有學問有貢獻的男性的尊稱。說說,你知道中國古代還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說說課題的意思。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教師提出初讀要求:

(1)根據(jù)拼音,讀準生字詞的讀音,把課文讀通順。

(2)想想課文講了哪幾件事。

2.課堂交流

(1)課文講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駁了楚王,維護了齊國的尊嚴。(學生交流,其他同學可以補充。)

(2)讀一讀難讀的句子。

3.嘗試給課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寫三件事的?(2)分段

三、再讀課文,走近宴子

1.大聲朗讀課文,想想課文讓你感到最氣憤的是什么?讓你感到最高興的又是什么?

2.課堂交流,并朗讀相應的課文。

(1)最氣憤的是楚王“想乘機侮辱宴子,顯顯楚國的威風?!?/font>

(2)最高興的是“從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font>

3.從楚王的變化中,你能說說宴子是一個怎樣的人?

四、深入閱讀,體會智慧

1.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一回合較量

(1)找出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駁的句子。

(2)自由朗讀這句話,你認為晏子反駁的話中哪一句最厲害。(讓學生自由說理)

轉(zhuǎn)折點:由狗洞推想到狗國,向楚王質(zhì)問:楚國到底是個怎樣的國家?

(3)晏子面對楚王的侮辱,他又會怎樣對接待的人說這番話呢?請選擇合適的提示語,然后讀一讀,說說你為什么這樣選擇? (怒發(fā)沖沖地 心平氣和地 冷靜地)。

(4)有感情地朗讀第三自然段。

第二課時

一、深入閱讀,體會智慧

(一)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二回合較量

1.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說說你最喜歡讀哪句話?為什么?

2.課堂交流,隨機點撥。

(1)這是什么話?我國首都臨淄住滿了人。大伙兒都把袖子舉起來,就連成一片云;大伙兒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陣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腳碰腳。大王怎么說齊國沒有人了呢?

①這句話形象地寫出了齊國首都臨淄的人多。

②這句話為后文做好伏筆,引誘楚王上當。

(2)訪問上等的國家就派上等人去;訪問下等的國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這兒了。

①理解這句話的推理,隱含了“楚國是一個下等國家”。

②體會宴子的智慧和說話的技巧。他為什么不明說?

3.有感情朗讀第四自然段。

(二)研讀晏子和楚王間的第三回合較量 

1.自由朗讀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說的話,想想說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這種柑橘一種到淮北,就只能結(jié)又小又苦的枳,還不是因為水土不同嗎?同樣的道理,齊國人在齊國能安居樂業(yè),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①柑橘因為水土不服,只能結(jié)又小又苦的枳。

②齊國人因為水土不服,一到楚國就做起強盜來了。

(2)這段話中隱含了什么意思?(楚國的社會風氣不好)

3.有感情的朗讀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讀,理解宴子1.用一個詞語來說說宴子是一個怎么樣的人?

臨危不懼 口齒伶俐 熱愛祖國 足智多謀 能言善辯……

2.想象一下,宴子長什么樣?面對楚王他是一個怎樣的形象?

讓學生充分的說,并能結(jié)合課文的有關(guān)語言說出理由。

3.嘗試分角色朗讀課文。先分組準備,再課堂朗讀。

三、觀照全文,理解結(jié)構(gòu)

1.自由讀課文,想想課文的開頭、中間和結(jié)尾有什么聯(lián)系?

抓住重點句:

“楚王仗著自己國勢強盛,想趁機侮辱宴子,顯現(xiàn)楚國的威風?!?/font>

“從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font>

理解首尾呼應的關(guān)系。

2.比較課文中間每一次較量中楚王前后態(tài)度的對比,理解和開頭結(jié)尾的關(guān)系。

 

四、作業(yè)

 

1.摘錄宴子反駁楚王的話。

 

2.排練課本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