誦唐詩不如背兒歌

誦唐詩不如背兒歌

誦唐詩不如背兒歌


時下,不少年輕的爸爸媽媽都熱衷于讓幼兒背誦唐詩,甚至片面地把能背誦多少首唐詩、能認(rèn)識唐詩中多少個漢字當(dāng)作早期教育的重點,認(rèn)為孩子背的唐詩越多,說明孩子越聰明、記憶力越好,對孩子的智力開發(fā)也越有幫助。但在我看來這種做法有欠妥當(dāng),與其讓幼兒強硬地學(xué)習(xí)背誦唐詩,不如讓幼兒輕松愉快地讀唱兒歌?!?BR> 
  眾所周知,唐詩是我國古典文學(xué)的瑰寶,它語言精練,寓意深刻,這里且不說唐詩的格律、流派,也不說唐詩的修辭和煉句,只說說唐詩的內(nèi)容,其包羅萬象的意象、深奧艱澀的寓意,有時連我們成人都無法透徹地體會和理解,更何況是對于那些涉世尚淺、思維單純的幼兒呢? 
 
  比如說李白的那首著名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的《靜夜思》,雖然在我們成年人的眼中看來它的寓意明白得如同口語、白話,但對于年幼的孩子來說,在理解上還是客觀存在一定困難的,恐怕還得需要爸爸媽媽多做些解釋?!?BR> 
  幼兒背唐詩,大多都不理解,不是死記硬背、糊里糊涂、不求其意,就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解釋和理解唐詩,這種曲解唐詩的結(jié)果常常是讓大人哭笑不得,但孩子又不明白是怎么回事兒,大人的笑常常讓孩子感到莫名其妙、很傷自尊心和興趣感,因此也就慢慢地就沒有了最初背誦的新鮮感和滿足感,即使背誦了下來也沒有從中學(xué)到知識和獲得成就感,這樣的教育效果不言而喻、可想而知?!?BR> 
  而兒歌是專為幼兒創(chuàng)作的,它的內(nèi)容貼近幼兒的現(xiàn)實生活,語言符合幼兒的朗誦特點,形象生動,富有童趣,瑯瑯上口,很容易理解,幼兒一聽就明白,不需要家長做過多的解釋。這樣幼兒在接受它時,不用刻意地去記憶,就能背誦下來。孩子從中獲得了成就感,學(xué)習(xí)自然就有了積極性。有的兒歌把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作為內(nèi)容,讓孩子在朗誦的同時受到建立良好的生活習(xí)慣,培養(yǎng)禮貌行為作風(fēng),接受正確的家庭教育。比如: 
 
  “小板凳,真聽話,跟我一起等媽媽,媽媽下班回來了,我請媽媽快坐下……”; 
 
  “花盆里,開紅花,星期天,我在家,不撒嬌,不霸道,在家也當(dāng)好娃娃……”; 
 
  “公園里,花兒開,紅的紅,白的白,花兒好看我不摘,大家夸我好乖乖……”等等?!?BR> 
  這樣幼兒通過誦讀,不僅記住了兒歌,而且潛移默化地接受了正面的教育?!?BR> 
  有的兒歌蘊含著豐富的知識,講述了萬千世界的變化無窮。比如: 
 
  “貓頭鷹會哭不會笑,小花蛇會爬不會跳,大鴕鳥會跑不會飛,小白兔會跳不會叫……”; 
 
  “一個大,一個小,一只老虎一只貓,一邊多,一邊少,一群大雁一只鳥,數(shù)一數(shù),瞧一瞧,大小多少記得牢……”等等?!?BR> 
  誦讀這樣的兒歌,日積月累,孩子的知識何愁不增長?通過最通俗的教育方式,獲得最豐富多彩的知識,爸爸媽媽又何樂而不為呢? 
 
  兒歌還可以鍛煉幼兒數(shù)字、計算等方面的能力。比如: 
 
  “一只青蛙四條腿,兩只眼睛一張嘴;兩只青蛙八條腿,四只眼睛兩張嘴;三只青蛙十二條腿,六只眼睛三張嘴……”等等?!?BR> 
  當(dāng)然兒歌的作用還很多,比如可以啟發(fā)幼兒的思維,豐富幼兒的語言,鍛煉幼兒的表達(dá)能力,引導(dǎo)幼兒的想象等,在次我就不一一列舉了。其實爸爸媽媽們在教幼兒兒歌的時候可以觀察一下孩子的表情,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很專心,并不時地發(fā)出會心的笑,一首聽完,仍然興致勃勃。其中的好處你會在實踐中自己慢慢體會到的。   
 
 
采編自《媽媽寶寶》  


(責(zé)任編輯:暖暖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