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計劃:小學一年級美術上冊教學計劃

教師計劃:小學一年級美術上冊教學計劃

教師計劃:小學一年級美術上冊教學計劃

20082009學年度第一學期

美術學科教學工作計劃

學生人數

學校制定的合格率

實際合格率

優(yōu)秀率

不合格率

上學期學生達標情況

             %

          %

         %

       %

本學期預期達標情況

             %

          %

         %

       %

 

 

 

 

所教年級現狀分析: 一年級現在教學班八個,共計500人。這些學生大部分接受了幼兒園教育,也接觸了一些簡單繪畫。但由于年齡較小,所以還處于兒童涂鴉期,大部分學生的繪畫簡單稚拙,構圖單純。盡管這樣,每個學生對美術都抱有濃厚的興趣,積極老師學習繪畫知識,提高自已的繪畫水平,這其中一些學生由于資質較好,接受能力快,能夠很快成為班里的美術尖子生。那些沒有受到學前教育的小同學,則美術能力較差,所以缺乏學好的信心,對學習美術的態(tài)度不夠端正,需要教師著重幫助教育。

1 精心準備,做好課前工作。

2、采用學習與游戲相結合的方式, 運用不同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3、引進先進的教學媒體,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接受美的熏陶。

4、實行新的評價手段,更加重視對學生美術學習能力、學習態(tài)度、情感與價值觀等方面的評價。

 

 

 

 

分析

本教材以美術新課標為依據,打破了過去以美術學科知識、技能為主要目標的教材體系結構,構建以促成美術素養(yǎng)的形成為核心、探究性美術實踐活動為主線、人文性單元結構為基本特征的美術教材新體系。本教材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yǎng),強調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xié)調發(fā)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一年級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全冊共有18課,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4個學習領域,其中造型·表現、設計·應用占有較大比重,欣賞·評述大多隨堂教學,因而均分配在各課之中。

本冊單元和課節(jié)教學內容中,技能方面是按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原則排列的。如,先讓小學生小學美術課的學習內容,認識常用工具、材料。再讓學生初步了解、認識基本形(3)和常見色彩(2),然后進行形的練習(4)、線的練習(11)、形與色的練習(8),最后過渡到用多種手段造型,如撕紙平面造型(15)、剪貼平面造型(5)、泥塑立體造型(91 0)、紙立體造型(1415)等等。

  教學內容中,人文教學內容也有一定的遞進關系,如:讓學生了解美術(第1課)——了解同學(第1課)——了解社會(第813、14課)——美化生活(第17、15課)——親近動物(第9、課)——團結友愛(第13、18課)。

 

 

 

 

 

 

 

 

 

總體教學目標

 

情 感

態(tài) 度

目 標

1、以強烈的視覺形式來展示民間玩具,使學生獲得一種視覺上的體驗,并初步直觀地了解民間玩具的造型與色彩。

2、讓學生初步了解小學階段美術學習的內容,認識相關的工具材料。

3、讓學生通過觀察生活中的各種物體,直觀地感受和認識各種基本形,初步認識各種形狀,了解生活中的物體是由各種基本形組合而成的。

知 識

技 能

目 標

初步認識生活中的常用色彩,并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初步了解平面形的變化和胸卡的有關知識,鍛煉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初步學習點、線的基本知識;運用線、激發(fā)學生大膽地表現生活中的美學習概括地表現不同種類物體的外形特征,進行基本形的練習。

過 程

方 法

目 標

1、注重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設文化情境,涵養(yǎng)人文精神。

2、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重視學生的自評與互評。

3、恰當運用多種教學手段。 廣泛利用各種課程資源。

教研專題

 

教研組

 

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學習習慣意識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