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相關論文 生成發(fā)展讓教學涌動生命的靈性

課堂教學相關論文 生成發(fā)展讓教學涌動生命的靈性

課堂教學相關論文 生成發(fā)展讓教學涌動生命的靈性

動態(tài)生成性是對教學過程生動可變性的概括,是對以往強調過程的預設性、計劃性、規(guī)定性的一個重要補充和修正。真實的教學過程是一個漸進的、多層次和多角度的非線性序列,是師生及多種因素間動態(tài)的相互作用的推進過程,一方面它不可能百分之百按預定的軌道運作,常會生成一些意料之外的、有意義或無意義、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信息、新情境、新思維和新方法,尤其當師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充分發(fā)揮時,實際的教學過程遠要比預定的、計劃的生動、活潑、豐富得多。另一方面從教師設想、計劃的教學程序到實際進行著的過程,從教到學到學生發(fā)展的軌跡本身就是一個動態(tài)轉化和生成的過程。

如何引導這些以生命為載體的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使之開放地納入預設的課程目標之中,促進課堂活躍,師生成長,讓教學涌動生命的靈性?

 一、在求“真”中感悟

 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必定是一個真實的課堂。在真實的課堂里,學生充分自主,真情投入;教師悉心聆聽,傾情奔涌。師生在寬松和諧、互動合作、情趣橫生的空間里展開心靈的對話,在對話中生成,在生成中引導,在引導中感悟。

浙江省優(yōu)秀青年教師金明東在《雨中》的教學中,面對生成,巧妙啟導。

師:用自已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自已讀不懂的或感興趣研究的詞語。

(學生充分讀書、劃注、質疑)

師:好,現在請你們把自已認為值得研究或讀不懂的詞寫在黑板上。

(學生非常踴躍,紛紛將詞寫在黑板上)

師:看著這些詞,再仔仔細細地讀讀課文,結合句子并聯系上下文理解,還有讀不懂的可以查閱相關資料或同桌討論。

(學生默讀、靜思、查資料并竅竅私語)

師:現在我們來交流你讀懂了哪些詞或有什么疑惑?

生:我認為“冒出”這詞用得不妥,應該用“露出”。

生:(舉起手)不同意!我認為“冒出”這詞用得妙,它表示姑娘籮筐里裝的蘋果很多,高高聳起;而“露出”的蘋果沒“冒出”來得多,超出籮筐口一點點可以說“露出”了,但要說“冒出”似乎還不夠。

師:這位學生你有很強的語感,想像也豐富。誰能來黑板上畫畫這“冒出”的蘋果呢?

(一生來黑板上畫,畫的蘋果只超出籮筐口一點點)

師:這叫什么?

生:(齊)露出。

師:對,這只能說“露出”,誰能將這籮筐里的蘋果來“冒一冒”?

(一生上來,將筐里的蘋果畫得滿滿的)

師:(富有情趣地)哇!這紅艷艷,黃澄澄的蘋果,堆得冒出了籮筐,你瞧,不遠就是拐彎處,車子一歪,不翻倒才怪呢?走,咱們一同去撿去?。ㄉ鷷牡匦Γ?/span>

在開放而又真實的課堂里,教師面對學生突如其來的、個性化的理解,巧妙地將“生成”與“預設”融合起來,現場捕捉,形象比較,智慧啟迪,學生在與教師、文本的思維碰撞中領悟知識,敏化語感。他們的認知結構也在這隨機的“漲落”中產生突變,教學逐漸從“無序”走向“有序”。

 二、在求“善”中體驗

 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也是一個不斷求善的課堂。在求善的課堂里,過程充分展開,真實而透明,方法在不斷的體驗中生成并內化遷移,學生生命不僅在求知中沉淀,更在得法中提升。

特級教師賈志敏在《兩個名字》的教學中,為了遷移課文“我有……你也有……哈哈,我們都有……”這一表達形式,在對話中促成學生體驗,在語言的生成中點化。

師:你好,我有一支鉛筆。

(賈老師主動和一位小朋友握手,并舉起一支鉛筆)

生:您好,我也有一支鉛筆。

(小朋友高興地站起來,也舉起自已的筆)

合:哈哈,我們都有一支鉛筆!

(輕松愉快的對話,引起了孩子們的興趣,大家紛紛爭著和賈老師對話。這時,賈老師卻讓小朋友先說,自已后答,不知不覺中增加了對話的難度,同時也伴有更多的生成……)

生:您好!我有一件衣服。

師:(搖搖頭)一件衣服有什么希奇?

生:(頓悟)我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師:(高興地)我也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合:哈哈,我們都有一件漂亮的衣服!

師:現在你們能不能說說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教室里靜極了,但可以感受到無數思想的小溪在流淌,在跳躍,并騰起一朵朵美麗的浪花。突然,一只小手高高舉起——)

生:您好!我有一顆愛心。

師(激動地豎起大拇指并深情地)你好!我也有一顆愛心。

合:(快樂地)哈哈,我們都有一顆愛心!

生:您好!我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師:(與學生雙手相握,并激動地)你好!我也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合:哈哈,我們都有一個幸福的家庭。

平常的一句話,賈老師引導學生的訓練卻從簡單到復雜,從具體到抽象,從平淡到飽含真情,循循善誘,潤物無聲。通過智慧的相互碰撞、情感的相互引發(fā)、心靈的相互交融,語言形式在交流中凸現,語言規(guī)律在體驗中內化,語言精神在對話中生成,師生生命在語言的生發(fā)中涌動。

 三、在求“美”中涵泳

 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更是不斷地追求美的課堂,在美的課堂里,不僅有知識的建構,方法的生成,更有學生疑惑的萌生,情感的流淌,心靈的感動。

江蘇孫建鋒老師在執(zhí)教《最大的麥穗》時,充分挖掘個體潛能,在師生對話中引發(fā)生成,催生情感。

師:現在你們明白了文章所講的道理。但讀文如觀山,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如果能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最大的麥穗》,譬如大學者蘇格拉底教育學生有什么獨到之處?他的弟子如此學習對你有什么啟發(fā)?”帶著這樣的問題再次與課文對話,肯定會有更多美麗的收獲。

(興趣盎然,再次潛心讀書……五分鐘后,師生對話。)

生:一般上課是在教室里,而蘇格拉底上課是在麥地里;我們上課用課本,而蘇格拉卻用麥穗。

生:你的發(fā)現給我靈感——不僅麥地可以當教室,社會也可以當教室;不僅麥穗可以當課本,整個大自然都可以當課本。

師:說得好!你思路開闊,其實,宇宙就是一個神秘大課堂,生活就是一部無字大書。那里有廣闊的天地,更有豐富的知識。

生:蘇格拉底教育弟子不是直接告訴道理,而是讓他們親身實踐、體會,最后悟出人生哲理。

師:直接告訴道理不是很省事嗎?何必兜圈子,繞彎子?

生:直接告訴,容易忘記,如果是自己體驗、悟出的道理,往往是刻骨銘心的。

師:你回答得很精彩!我贊同你的看法。有時靠別人告訴的道理,就像戴在自已身上的假發(fā)、假牙一樣,看上去很逼真,但沒有生命力;而憑自己體驗悟出的道理就像扎根沃土的大樹,生機勃勃。

生:我認為蘇格拉底的教學并不是完美無缺的。課文中他的弟子也試著摘了幾穗,但并不滿意,便隨手扔掉了。隨手扔掉可見他的弟子不夠愛惜糧食,從而也可以說明蘇格拉底的教育有疏漏之處。

師:你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精神可佳!掌聲鼓勵!

生:我認為文中蘇格拉底的第一句話是自相矛盾的。你們去麥地里摘一個最大的麥穗,只許進不許退……”所謂最大的麥穗,一定是有比較而產生的,只許進,不許退就導致弟子們沒有辦法進行全方位的比較,那么,這個最大的麥穗是沒有辦法找到的。所以,這種提法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

生:從中也能看出蘇格拉底的弟子們有些太聽話了,不敢懷疑老師,盲目行動,最后落得兩手空空。

師:同學們,這節(jié)課,咱們一同走進了《最大的麥穗》的精神殿堂。人人都收獲了一株最大的麥穗,咱們不虛此行。

根據學情,適當地切換閱讀視角,讓學生憑借語言文字,對課文涵詠、體味、評價,讀出疑問,讀出新意,讀出他人未曾有過的感嘆和新異的結論。在教學中,蘇格拉底“以麥地當教室,用麥穗當課本?!薄八皇侵苯痈嬖V學生道理,而是讓學生體驗,悟出人生的哲理。”“他的教學中沒有注重愛惜糧食的教育。”……這些都是以生命為載體的、鮮活的、靈動的智慧和精神,教師隨機導拔,循循善誘,在立體對話和真誠的賞識中生成不斷使人格完善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并賦學生以美的享受,刻骨銘心的熏陶。

在一個不斷追求真、善、美的課堂里,以師生生命為載體的動態(tài)生成性資源隨時隨地充盈其中,這是智慧碰撞、情思相融的結果。在這樣的課堂里,師生敞開心扉,平等對話,或補偏中認可,或糾誤中否定,或肯定中引導;在心靈交融的平臺上建構知識,提高能力,生成方法,催發(fā)情感……有的放矢地整合生成,熔多唯目標于一爐,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人格素質的積淀,教學因此而涌動著生命的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