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小學課堂教學征文大賽獲獎作品 讓學生自已去發(fā)現

全國小學課堂教學征文大賽獲獎作品 讓學生自已去發(fā)現

全國小學課堂教學征文大賽獲獎作品 讓學生自已去發(fā)現

  在教學中,我總是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規(guī)律,使學生通過認真觀察、比較、分析,抽象出本質屬性,然后進行概括總結,以精練的語言加以表述,得出概念、法則、公式……這樣,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知識,而且有助于其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例如,講有余數的除法時,我首先拿出用硬紙剪成的梨,貼在黑板上,讓學生數一數一共有幾個。當學生說出共有9個之后,就向學生提出:“如果每盤里放4個,可以放幾盤?怎樣分?”接著就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地想下去。先拿出4個放在1個盤里,問:還剩幾個?剩下的還夠裝1盤嗎?得到肯定回答后,再裝1盤,這時學生已得出結論:9個梨,每盤放4個,可以裝2盤,還剩下1個。在這個基礎上又向學生提出:誰能用算式表示這一關系?學生毫不費力地說:“9÷4=2(盤)還余1(個)?!薄皩Γ∥覀儼选€余’這層意思用‘……’來表示。即9÷4=2(盤)……1(個)。”實踐證明,這樣做,不僅學生在接受知識時,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而且對有余數除法做到了知其所以然,弄清楚了這一知識的來龍去脈,掌握了它的內在規(guī)律。接著我又提出:“如果有10個梨呢?”叫一個學生到黑板前面,先分裝兩盤后,剩下2個,接著就請他寫出算式并解答出來。后來我又問:“有11個梨,每盤放4個,可以放幾盤?如果有12個、13個、14個、15個呢?”提問到這里,就讓學生把事先準備的自己制作的紙梨學具拿出來按教師提出的問題分組進行實踐活動,最后讓各組向全班匯報。教師指著學生寫出的算式問:“余數與除數究竟有什么關系?”這一問題的提出,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了“余數與除數”的觀察和比較之中。教室里寂靜無聲。幾十秒鐘的寂靜,被一句“我知道了”的喊聲所打破,同時許多天真的學生從眼神里迸出勝利的喜悅,全班馬上活躍起來。于是,我及時引導他們轉入集體討論。有的學生說:“因為每盤放4個,除數就是4,當除數是4時,余數就是1或2或3?!睂W生回答到這里,我又問:“除數是4,余數有沒有可能是4呢?”學生肯定地回答:“不可能,因為有4個梨,又可以放1盤?!庇谑谴蠹业贸鼋Y論:“余數都比除數??!”這時,我想討論到這里可以結束了。但還有學生把小手高高舉起,請他發(fā)言,他補充說:“不僅這道題是這樣,應該說:‘余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這才準確?!边@是多好的高度概括呀!在這里,老師教的目的,不就是要讓學生得出這個規(guī)律嗎!這樣的教法,既不放棄教師的主導作用,又不是由教師包辦代替地灌給學生,而是讓學生發(fā)揮了主動性、積極性。學生正是在這樣一次次的自我發(fā)現、概括、探索中,感受到了學習成功的樂趣,體驗到了學習成功的快樂,提高了自己的數學思維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