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100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教案 教學設計與反思

小學數學100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教案 教學設計與反思

小學數學10000以內數的認識的教案 教學設計與反思

10000以內數的認識

教學目標:1、通過具體的實例讓學生感受到萬以內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發(fā)展學生的數感,了解大數的價值。

 2、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進一步理解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

          3、學會讀寫萬以內的數(中間末尾沒有0),知道數的組成,掌握數位順序表。

教學重點: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會讀、寫萬以內的數,掌握數位順序表。

教學準備:掛圖,計數器,數位順序表格。

一、導入新課

1、出示南京長江大橋圖。

(1)請學生說一說對南京長江大橋的認識。

教師補充說明,南京長江大橋是我國在長江上最早建立的公路、鐵路兩用橋。

(2)請學生認讀公路橋、鐵路橋的長度。

2、板書:萬以內數的認識。

3、教學例4

(1)觀察例4中的立方體。

 數一數:一個大立方體中有多少個小立方體?(說一說你是怎么數的?)

(2)一個大立方體中用1000個小立方體,這里有10個大立方體,共有多少個立方體呢?

根據學生所說,師生共同數一數。(一千一千地數)

(3)小結并板書。一千一千地數,10個一千是一萬?!叭f”也是一個計數單位,他和千是相鄰的計數單位,千位在左起第四位,萬位在左起第五位。

A請學生指出計數器上的千位、萬位。

B教師一千一千地撥,學生一千一千地數數到一萬。

4、教學例5

(1)    教師撥出2356,請學生認讀。根據學生認讀板書 讀作:二千三百五十六。如何寫出這個數?請一名學生板書  寫作:2356

(2)    師:這個數是由()個千,()個百,()個十,()個一組成的。

(3)    有關這個數你還知道什么?(多請幾名學生說,學生可能說出它是幾位數,最高位是什么位數等)

5、課堂練習

(1)    做一做第一題

先寫出各數,再讀一讀,最后說出這些數的組成。

(2)    用計數器數數,一個一個地數。

A、994——1000       B、9995-10000(男女生分組數,每組數一題)

6、數位順序表

(1)    說一說到目前為止,你學過哪些計數單位?哪些數位?

(2)    你能從右往左分別說出它們的順序嗎?

(3)    教師拿出數位順序表問:有誰會填這張表?(教師請一名學生填寫,其他學生在學具卡上填寫)

(4)    熟記表格,同桌互說。

三、鞏固練習

    同桌互相撥數、認讀,并將認讀的數寫在本子上。

四、課堂小結

 說一說你今天有什么收獲?

課后小結:以小木塊和計數器為素材,借助木塊的直觀,計數器的半抽象,直至最后數的概念的抽象概括,讓學生經歷“一千一千地數”的過程中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體會十進制計數的原理,理解十個一千是一萬,認識計數單位“萬”,在展現學生數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數感。組織豐富多樣的學習活動,加強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過大量的感性認識。如:看一看、數一數、撥一撥、讀一讀、寫一寫、說一說等,形成數的表象,學生自主探索萬以內數的讀、寫法和組成,體會數的意義,經歷“數學化”的過程,提高學生數學素養(yǎng)。在這個過程中,我讓學生自己把寫數、讀數中的困惑,在相互提問中感知,在自主評價中落實知識點。讓學生學會數學技能的同時,學會評價,學會賞識別人的優(yōu)點,并提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