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之內容標準解讀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之內容標準解讀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之內容標準解讀

《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從結構上分為四個部分,即“前言”、“課程目標”、“內容標 準”和“實施建議”。其中“內容標準”是第三部分。

一、“內容標準”的內涵和作用

內涵

1.“內容標準”是實施教學目標的具體要求,是課程理念的重要載體,是 課程標準的核心部分。

2.“內容標準”規(guī)定了所要學習的課程內容以及對其水平要求的有效限定。

3.“內容標準”描述的是學生學習的行為結果,從這個意義上講,這些要求既是學習 的內容,也是為達到結果而組織活動的線索。

例如,“健康、安全地生活”方面第6條:“了解天氣、季節(jié)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 照顧自己。”這條內容要求是課程目標和理念的具體體現(xiàn),在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提出道 德存在于兒童的生活中,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fā)他們內心的道德情感和 真實的道德體驗,而且提出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各方面的發(fā) 展的。該條內容及目的無疑是緊密聯(lián)系學生現(xiàn)實生活的,體現(xiàn)了新課程的理念。這條內容提 出了學生要學習有關四季特點和天氣變化的初步知識,而重點是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其水平 要求是達到“學會照顧自己”,并以此提示圍繞這一內容的線索開展活動,以使學生達到預 期的行為結果。

作用

1. 它是教材編寫和教學實施的主要依據(jù)。

因為課程目標、理念等都是相對原則的、宏觀的,而教材編寫和教學實施中具體的依據(jù)是“內容標準”。它是科學的、具體的、明確的,可分解、可操作,因而在規(guī)范和指導教材 編寫及教學實施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2. 幫助教師和學生實現(xiàn)課程目標,減少實施過程中的落差。

因為“內容標準”的各條內容是總目標和分目標的具體化。每條內容都是盡力將知識與 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融合在一起的,依此編寫教材和實施教學的過程,也就 是利用這個平臺實現(xiàn)課程目標的過程,起到減少落差的保證作用。

3. 對教材編寫、教學實施起宏觀導向和具體指導作用。

因為“內容標準”在對學習內容進行表述時,不僅闡明所要學習的具體內容是什么,而且明確反映其方向,即目的性,對編寫教材、實施教學,都會起到宏觀導向作用。而且每一 條都針對基本要求提供了可把握、可操作、可檢測的具體標準,這對教材編寫和教學實施來 說,既是規(guī)范又是指導。

因此,對“內容標準”的學習歷來都受到重視,今天,在新的課程觀、教材觀的指導下 ,在“走進新課程”的時候,更應如此。

二、“內容標準”選定的原則

課標組成員在研制過程中選定每一條內容的時候,都經(jīng)常這樣捫心自問:“我們的公民 是否需要這樣的素質?”“我們的學生有這樣的生活嗎?”“低年級學生能接受嗎?”“這 樣提是否是最基本的標準,難不難?深不深?”……漸漸地形成了選取的幾項原則,或者說 是選定內容時的指導思想,即圍繞什么選擇這樣的內容,提出這樣的要求。這也許是“畫外 音”,但了解它有助于對“內容標準”的理解。

以兒童生活為軸心來選擇

魯潔教授在2001827日課標組會上曾提出:“以往無論什么課程都要努力建構一種 科學體系,這種體系是要在邏輯上站得住腳的,是嚴密的。但在科學上站得住腳的體系,卻經(jīng)常與兒童的生活脫離,許多內容在兒童生活中是感受不到的,兒童找不到感覺,體驗不到 ,也用不到。這樣的內容對兒童的認識發(fā)展雖有一定意義,但對其人格的發(fā)展是意義不大的。如果學習沒有意義,學生就會產(chǎn)生厭倦?!边@段精辟的論述明確了我們選擇內容要從兒童的生活情境出發(fā),與兒童生活密切相關,是兒童需要并樂于學習的。

按三條軸線、四個方面的基本框架來選擇

作為一門國家課程,它承擔國家賦予的任務,并將之體現(xiàn)在課程標準之中。“內容標準 ”既然是課程標準的一部分,它的選擇就要體現(xiàn)課程總目標和各項分目標的有效落實,就要 按課程的基本框架來組織內容。這也滲透著邏輯。

當然,如何將生活與邏輯相統(tǒng)一,一直是我們關注和有待更加深入研究而不斷完善的問題。

要符合本年段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征

生活是廣泛的,題材是無限的,我們以生活為軸心,但又不能將方方面面全部納入本課 程。因為兒童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所以在選定內容時,要尊重兒童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注意 本年段兒童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和接受能力,不僅要注意與幼兒園課程及三至六年級課程的銜接 ,準確反映本年段的層次要求,而且,還要注意年段內的不同水平要求。

要充分考慮普適性、基礎性和發(fā)展性

國家課程標準是面向全國的,基本適應各類地域和學校,課程目標要使絕大多數(shù)學持經(jīng) 過努力能夠達到。要強調基礎性,即選擇“做人最基本的”和“終身學習必備的”內容。同時強調發(fā)展性,適度超前,時代性強。

對綜合進來的原有學科內容適當兼顧,有機整合

《品德與生活》是高度綜合的課程,在新課標形成后,內容已不是原有各科內容的簡單相加 或拼盤,在選定過程中要考慮適當兼顧,使整合后的新內容能在各科原有基礎上有所加強。 

如:“會正確使用簡單工具”就兼顧原有《勞動》課和《綜合實踐》課的內容。

“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xiàn)象和其他科學常識”,就兼顧原有《常識》課 的內容。

“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wèi)生習慣”,是《生活》課的重要內容。

“懂禮貌、守秩序,行為文明”是原來《思想品德》課低年級的重要內容,等等。

研制過程中盡量考慮周全。整合之后,以新的表述方式,放在課程框架的不同方面中, 賦予不同的目的,對兒童來說已不是單科的知識,而是一種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

要考慮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實踐體驗等學習方式的轉變 

我們提倡學生轉變學習方式,就要盡可能地為其提供機會和指導,如果我們確定的內容 非常便于學生采用新的學習方式,將加速這種轉變。

如:“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愿意想辦法解決”“對自然現(xiàn)象或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 的興趣”“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動成果”等。這些內容的選擇和表述 ,會對學生采用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起很好的引導作用。

要考慮分量適中,相對均衡

雖然在具體課時上是有彈性的,但由于課時總量還是有限的,兒童接受能力也是有限的,同時還要給教師和學生在實踐中自主開發(fā)、創(chuàng)新留有時空,因而分量要適中,不宜過滿。另外,四個方面的內容要大體均衡(現(xiàn)在每塊大約有911條)。

三、目前形成的“內容標準”的幾個特點

在上述原則的指導下,經(jīng)過精心研制,形成目前的“內容標準”,總體講有如下特點: 

較好地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思想,體現(xiàn)本課程的基本理念

表現(xiàn)在:

突出了學生生活的特點。做到從兒童現(xiàn)實生活情境出發(fā),貼近兒童生活。

突出了綜合的特點。不僅將多科內容較好地進行了整合,而且也較好地將知識、能力、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生硬,不割裂。

突出了實踐活動內容,強化了學生的參與。

突出了積極引導發(fā)展的特點。對內容要求的表述方向性明確,體現(xiàn)用正確價值觀引導, 等等。

如:“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這里既有“生活”,又有“ 常識”,也有“品德”,綜合表現(xiàn)為學生在活動中可以學到知識,也有情感投入,同時也反 映在活動中對學生價值觀的引導,使學生感受、欣賞大自然的美,初步體驗人與自然的關系

結構上有創(chuàng)新

不少教師反映,“內容標準”與以往不同,好看好記,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對結構 創(chuàng)新予以肯定。

具體講這次“內容標準”是以這樣的結構呈現(xiàn)的:以三條軸線為內在線索;以四個方向 為外顯形式;各方面中的小標題為教育內容歸類和教育目的導向;簡明的條文呈現(xiàn)學習內容 和水平要求;關鍵詞語強調層次。如:“知道、了解、認識、熟悉、懂得;喜歡、愿意、親 近、欣賞;學用、會用、能用、能用以解決問題;在成人幫助下做、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做、 主動嘗試、經(jīng)常做、養(yǎng)成習慣”等等。

表述方式基本是“組織活動的線索”

本“內容標準”部分的表述方式,不是學科式的知識點,也不單純是教育點,它是從所 要學習的課程內容和學生學習后應達到的行為結果相結合的角度,提示組織活動的線索。

比較好操作、好檢測

因為本課程呈現(xiàn)形態(tài)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游戲和實踐活動,因而學習內容 及方式就要有利于“動”。目前“內容標準”是用了比較清晰的行為動詞和目的指向,增強 了可操作性和可檢測性。

例如:“能用多種辦法收集資料,并進行簡單的整理和應用。”

這里三個行為動詞:“收集”、“整理”、“應用”,動令清楚而且動感強,“多種辦 法”、“簡單”兩處也把水平要求表述得十分明確。這樣操作和檢測都比較方便,容易到位 。

整體看比較原則、比較概括,簡明扼要,眉目清晰,提高了規(guī)范效力。 

在以往的教學大綱或課程標準中,內容部分都十分詳細,力圖規(guī)范得具體一些。但有些 地方過于詳細,反而死板,某種意義上不利于加強針對性,也限制了創(chuàng)新?,F(xiàn)在相對概括, 也簡明(基本上一條一行,文字不回行),反倒留有自行調整的余地和創(chuàng)造性使用的可能。 事實也證明這有助于教材的不同版本形成自己的特色。

四、對各項內容條文的具體理解和提示

(注:這部分需要教師按“內容標準”逐條學習和理解。限于篇幅,在這里只能概括提示。)

健康、安全地生活

“健康、安全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設這方面的內容,旨在使兒童從小懂 得珍愛生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獲得健康意識和生活能力,初步了解環(huán)境與人的生存的 關系,為其一生身心健康地發(fā)展打下基礎。

這部分共11條內容,分別用3個小標題顯示內容歸類和教育目的的方向性(其他三個部 分中,小標題作用均同于此)。

15條,講的是各種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如作息習慣、做事習慣、飲食習慣、個人衛(wèi)生 習慣、勞動習慣,等等。

這里值得提示的是第3條“熱愛勞動,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币蟊仍瓉矸挚平?/span> 學時有所提高,目的是培養(yǎng)勞動習慣,行為結果要求形成能力——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雖說這種能力并不要求太高,但它的指向很清楚,要在經(jīng)常的活動中、實踐中鍛煉,在做中形 成能力。第4條“愛護家庭和公共環(huán)境衛(wèi)生?!边@里除滲透愛勞動、家庭責任感、社會公德 心的教育之外,更強調的是生活環(huán)境與人的生存的關系,清潔的環(huán)境有利于人的健康。第5 條“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識,養(yǎng)成正確的坐、立、走姿勢?!边@里提及的“健康常識”有較大 的伸縮性,各地可酌情而定。后半句是要強調的一個重點,使兒童從小養(yǎng)成正確的坐、立、走姿勢,保障健康。

69條講的是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的初步培養(yǎng)。如能根據(jù)天氣、季節(jié)變化而照顧自己 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外出活動中的安全意識和安全保障;對壞人、對險情的防范意識和自我 保護能力的培養(yǎng),等等。

這里值得提示的是條文中對增強意識的要求是潛在的,不言而喻的,而且這里涉及的自 我保護意識、自我照顧的意識、安全意識、防范意識、健康意識都有較強的針對性和時代性 。在“能力”的培養(yǎng)和要求上有較大的彈性和層次性。如第7條,字面是“了解衛(wèi)生保健設 施的作用,并能在成人指導下利用。”實際上對保健設施的了解和利用的潛臺詞、指向性是 強調健康意識,強調積極鍛煉的生活態(tài)度,這是具有普適性的。行為結果是強調在成人指導 下“利用”,這里當然是強調“利用”,但要求并不高,可因地制宜,因人而異,有較大的 彈性。而作為社會公益性設施的利用,作為社區(qū)生活資源共享,作為對高質量健康生活的追 求,它有一定的超前性、時代性。

1011條主要是講在學校生活環(huán)境中如何使學生身心健康,增加安全感。

愉快、積極地生活

“愉快、積極地生活”是兒童生活的主調,設這方面內容,旨在使學生獲得對社會、對 生活的積極體驗。形成開朗、進取的個性品質,為兒童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奠定基礎。 

這里值得提示的是此部分內容整體上更加強調情感投入,強調在實踐活動中的感受和體 驗,發(fā)展兒童健康心理,形成愉快的心態(tài)和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因而也就更強調實踐性、活動 性,只有在活動中,在兒童自主參與的活動中,才能有所體驗和感受。

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

“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是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設這方面內容,旨在使兒 童逐步形成對集體和社會生活的正確態(tài)度,學會關心,學會愛,學會負責任,養(yǎng)成良好的品 德和行為習慣,為其成為具有“五愛”良好品德的公民奠定基礎。

這里值得提示的是這部分內容較好地體現(xiàn)用正確的價值觀積極引導兒童發(fā)展。3個小標 題下10條內容分別從培養(yǎng)良好個性品質、遵守社會規(guī)范、愛家鄉(xiāng)、愛祖國的角度,貫穿了對兒童責任心和愛心的培養(yǎng)。滲透對自己負責,對集體負責,對他人負責,對家庭、對社會、 對祖國都有責任感方面的教育。要對同學伙伴、對父母長輩、對老年人、殘疾人以及對動植 物,都要有愛心。另外,此部分涉及了一些內涵較多的條文,如第4條、第5條等在細化時需 要注意程度、層次和分量。

動腦筋、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

“動腦筋、有創(chuàng)意地生活”是時代對兒童提出的要求,設這方面的內容,旨在發(fā)展兒童 用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探究解決問題,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享受創(chuàng)造帶來的歡樂。

這里值得提示的是此部分更能體現(xiàn)“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要求,比如第一條,“有好奇 心,喜歡提問”,眾所周知,兒童都有好奇心,關鍵是我們如何引導兒童將其保留并發(fā)展?!跋矚g提問”是一種很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在這里,兒童所提問題的質量和意義并不 是最重要的,我們更加關注的是“提問”的過程,兒童有這個過程,就能在過程中體驗樂趣 ,保持和發(fā)展好奇心。這是得以終身學習的基礎,也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啟蒙。

另外,此部分許多條內容涉及轉變學習方法和培養(yǎng)能力,更體現(xiàn)素質教育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 的特點,以及對學生學習方法的關注和引導。多數(shù)條目內容會在實際教學中與其他內容配合 使用,有機結合,有的可能還會反復使用。

五、對學習和使用“內容標準”部分的幾點建議

要把“內容標準”放到整個課程標準中去學習理解

防止教學實用主義,認為這部分與教學有直接關系,其他部分學不學沒關系;

防止孤立研究“內容標準”,“內容標準”是課程標準的一部分,了解全貌才能更好理 解它。

要正確理解“綜合”和新課型的建構

防止按“拼盤”思想來理解綜合,在條目中尋找哪兒是生活,哪兒是品德……;

有的條文表面看與原來分科內容相似,但已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條文,要用整合的觀點理解。

對“內容標準”幾個方面不要割裂地學習和使用

四個方面本身沒有先后順序,教材編寫和教學實施中,都不可能按四方面內容和順序, 組成單元,分別施教,而會“打亂”統(tǒng)一考慮,取其中的一條或幾條為主,以兒童生活所需 重組專題,形成單元。有些條文內涵十分豐富,還會反復分解或使用。

力圖實現(xiàn)課程內容與教學的整合

目前的“內容標準”應當說是精心制作的,但事物是發(fā)展的,因而課程內容也不要僵死 ,要努力使教學過程成為課程內容的建構和開發(fā)的過程,使課程與教學相互轉化,相互促進 ,有機融合。

在“細化”過程中,注意把握程度

由于“內容標準”比較概括,各地在教材編寫或教學實施中肯定會有“細化”的過程, 這里有加強針對性或時代性的問題,有各自的創(chuàng)新問題,注意在“細化”的過程中把握潛在 層次,體現(xiàn)不同重點,不要過量、過難、過深,否則會違背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