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樹和喜鵲分段段意
一年級上冊樹和喜鵲分段段意
1、一年級上冊樹和喜鵲分段段意
一年級上冊樹和喜鵲分段段意
(一)知識與能力維度:1.寫田字格里的生字,做到筆順正確。認識新筆畫橫折彎鉤。2.正確認讀12個生字。3.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6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1部分(1、2自然段):寫從前這里只有一棵樹、一個鳥窩、一只喜鵲,他們都感到很孤單。
第2自然段(36自然段):寫后來這里有了好多樹、好多鳥窩、好多喜鵲,他們不再孤單了,感到很快樂。
2、一年級上冊項鏈分段段意
一年級上冊項鏈分段段意
《項鏈》猶如一段優(yōu)美的風光片:大海蔚藍,寬闊無邊;沙灘金黃,綿軟細長;浪花雪白,嘩嘩而來。幾個小娃娃赤著腳,拾海螺,撿貝殼。他們臉上寫滿快活,嬉笑著,奔跑著,享受著美好的生活。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分別描繪了大海、沙灘、浪花的美。
第2自然段:寫了小娃娃在沙灘上盡情玩耍的快樂場景。
3、一年級上冊大還是小分段段意
一年級上冊大還是小分段段意
《大還是小》是一篇富有兒童情趣的文章,內容淺顯易懂,同時富有教育意義。文章通過有時候很大和有時候很小的比較,使學生感知成長,并在潛移默化中使學生懂得如何變大。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6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個部分。
第1部分(1、2自然段):寫我覺得自己很大,因為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
第2部分(3、4自然段):寫我覺得自己很小,因為有些事情自己還做不了。
第3部分(5、6自然段):寫我有時希望自己不要長大,有時盼著自己快點長大。
4、一年級上冊雨點兒分段段意
一年級上冊雨點兒分段段意
主要內容:
本文是一篇科學童話。課文用擬人化的手法,通過大雨點兒和小雨點兒的對話,告訴學生雨點兒是從云彩里飄落下來的,有了雨水的滋潤,花更紅了,草更綠了。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寫了雨點兒從云彩里飄落下來。
第2自然段:寫了大雨點兒問小雨點兒要到哪里去。
第3自然段:寫了小雨點兒的回答。
第4自然段:寫了大雨點兒的回答。
第5自然段:寫了雨點兒落下的地方發(fā)生的變化。
5、一年級上冊青蛙寫詩分段段意
一年級上冊青蛙寫詩分段段意
主要內容:
本文是一首輕快、活潑的兒童詩。作者用豐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麗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擬人化,并把它們生動準確地想象成逗號、句號和省略號,讓我們更直觀地認識了這些標點符號。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寫了下雨了,青蛙要寫詩。
第2自然段:寫了小蝌蚪要當小逗號。
第3自然段:寫了水泡泡要當小句號。
第4自然段:寫了一串水珠要當省略號。
第5自然段:寫了青蛙寫成了詩。
6、一年級上冊影子分段段意
一年級上冊影子分段段意
主要內容:
本文是一首以生活現象為題材的兒歌,運用擬人和比喻的手法,寫出了影子和人形影不離的特點,表達了作者對影子的喜愛之情。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2個小節(jié)。
第1小節(jié):寫了影子常常在我前后,像一條小黑狗。
第2小節(jié):寫了影子不離我左右,是我的好朋友。
7、一年級上冊四季分段段意
一年級上冊四季分段段意
四季作者:薛衛(wèi)民,1959年8月生。中國作家協會全委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兒童文學委員會委員,吉林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吉林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吉林省作家協會駐會專業(yè)作家。1998年評聘為文學創(chuàng)作一級職稱?!端募尽贰短柺谴蠹业摹贰段寤ㄉ健贰兜厍蛉f歲》、《春天的禮物》等作品,被選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國家統編小學《語文》課本,及香港中、小學語文教材,電視教材。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詩共4個小節(jié)。
第1小節(jié):寫了草芽說自己是春天。
第2小節(jié):寫了荷葉說自己是夏天。
第3小節(jié):寫了谷穗說自己是秋天。
第4小節(jié):寫了雪人說自己是冬天。
8、二年級上冊朱德的扁擔分段段意
二年級上冊朱德的扁擔分段段意
本文講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yōu)榱藞允鼐畬礁锩鶕?,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文章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于細微處見精神,語言簡潔平實,娓娓道來,既展現了一位以身作則、吃苦在前的紅軍指揮官形象,也表現了戰(zhàn)士們對朱德同志的關心、敬愛之情。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段。
第1段:交代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和背景。
第2段:寫為了鞏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儲備足夠的糧食,紅軍戰(zhàn)士們爭著到寧岡的茅坪去挑糧。
第3段:寫朱德同志和戰(zhàn)士們一起挑糧,戰(zhàn)士們心疼他,把他的扁擔藏起來了,他卻又找來一根并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
第4段:寫戰(zhàn)士們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擔了。
9、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分段段意
三年級上冊秋天的雨分段段意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總寫秋雨打開了秋天的大門。
第二部分(2-4):形象地描寫了秋雨的特點。
第三部分(5):概括總結了秋雨的作用。
10、二年級上冊田家四季歌分段段意
二年級上冊田家四季歌分段段意
全文共4個小節(jié)。
第1小節(jié):寫春天的景色和萬物生長的樣子。
第2小節(jié):寫夏天農忙的情景。
第3小節(jié):寫了秋天農忙的情景。
第4小節(jié):寫出了冬天忙完農事后農民伯伯輕松愉快的心情。
11、二年級上冊拍手歌分段段意
二年級上冊拍手歌分段段意
全文共10節(jié),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節(jié)):告訴我們動物世界很新奇。
第二部分(第28節(jié)):描繪動物們生活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9、10節(jié)):告訴我們要保護動物。
12、二年級上冊一封信分段段意
二年級上冊一封信分段段意
《一封信》是德國作家鮑圭埃特寫作的記敘文。該文講述了母女在父親出差之后,思念父親而給他寫信的故事。
段落大綱:
全文共14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露西想給爸爸寫一封信的原因。
第二部分(第25段):第一次寫信,露西給爸爸報告了家里的壞消息后覺得自己寫得不好,將信揉成一團。
第三部分(第614段):在媽媽的提醒下,露西重新寫信,她給爸爸報告了家里的好消息,并抒發(fā)了對爸爸的思念之情。
13、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分段段意
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分段段意
印度國使者為曹操送來一頭大象,正在花園獨個玩的曹沖被家仆喊去看大象,眾人被大象的憨態(tài)逗得哈哈大笑時,曹操問使者大象重量,使者想起禮單上有記載,忙去找禮單,但一時忘記將它放在了何處。曹操手下將士許褚等人自告奮勇要稱大象,均因不得法鬧了大笑話。這時,曹沖說他有辦法稱大象,眾人把疑惑的目光投向了他。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5段。
第1段:曹操帶領兒子和官員去看人家送給他的一頭大象。
第2段:大象又高又大,官員們在議論大象的重量。
第3段:官員們向曹操提出稱象的辦法,但是曹操聽了直搖頭。
第4段:曹沖提出稱象的辦法。
第5段:曹操叫人照曹沖的方法去做,果然稱出了大象的重量。
14、三年級上冊金色的草地分段段意
三年級上冊金色的草地分段段意
《金色的草地》課文意境優(yōu)美,語言生動活潑,富有童真童趣。不僅為我們再現了俄羅斯鄉(xiāng)下金色草地的神奇和美麗,讓我們體會到大自然帶給孩子們生活的快樂,而且還向孩子們滲透了觀察、了解自然的意識和方法。
段落大綱:
全文共4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寫當蒲公英盛開時,窗前的草地上變成了金色。
第二自然段:我和弟弟在草地上玩耍,互相往對方的臉上吹蒲公英的絨毛。
第三自然段:我發(fā)現了草地會變顏色及其變色的原因。
第四自然段:寫我對草地和蒲公英的喜愛之情。
15、三年級上冊小狗學叫分段段意
三年級上冊小狗學叫分段段意
主要內容:
本文寫了一只不會叫的小狗來到一個沒有狗的國家,大家一致認為不會叫是很大的缺陷。于是,小狗向小公雞和杜鵑學叫,結果卻引起了很大的誤會。
段落大綱:
全文共52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19):孤零零的小狗不會叫,收到了指責。
第二部分(1024):小狗終于學會了像公雞那樣叫,結果,受到了狐理的取笑。
第三部分(2537):小狗向杜鵑學叫,差點兒被獵人打中,小狗嚇得拔腿就跑。
第四部分(3852):小狗三種不同的結局。
16、四年級上冊爬天都峰分段段意
四年級上冊爬天都峰分段段意
《爬天都峰》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在假日里,我和爸爸去爬天都峰,遇上一位老爺爺,我們互相鼓勵,克服困難,終于一起爬上了天都峰的故事。課文向人們揭示了在困難面前,要有戰(zhàn)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要善于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共同進步的道理。
脈絡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暑假里爸爸帶我爬天都峰。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天都峰的高和陡。
第三部分(第37自然段):寫我和老爺爺一起爬上了天都峰。
第四部分(第810自然段):寫爬上天都峰后,我和老爺爺互相道謝以及爸爸對我們的稱贊。
17、四年級上冊觀潮分段段意
四年級上冊觀潮分段段意
脈絡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概括介紹錢塘江大潮。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潮來前的景象。
第三部分(第3、4自然段):寫潮來時的壯觀景象。
第四部分(第5自然段):寫潮頭過后的景象?! ?/p>
18、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分段段意
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分段段意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畢業(yè)于亞威農師范學校,法國著名昆蟲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他曾用水彩繪出700多幅真菌圖,也曾為漂染業(yè)作出貢獻,獲得了三項有關茜素的專利權。主要作品有《昆蟲記》《自然科學編年史》。
脈絡梳理:
全文共9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蟋蟀的有名不光由于它的歌唱,還由于它的住宅。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寫蟋蟀住宅的選址及住宅內部和外部的特點。
第三部分(第79自然段):寫蟋蟀的住宅是怎樣建成的。
19、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分段段意
四年級上冊爬山虎的腳分段段意
葉圣陶,原名葉紹鈞,生于江蘇蘇州,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yōu)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他的教育思想對中國特色現代教育理論作出了具有獨創(chuàng)性、系統性的重要貢獻,代表作有《隔膜》《線下》《倪煥之》等。
脈絡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爬山虎生長的地方。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寫爬山虎葉子的特點。
第三部分(第35自然段):寫爬山虎腳的樣子及其是怎樣一腳一腳地往上爬的。
20、五年級上冊太陽分段段意
五年級上冊太陽分段段意
《太陽》是一篇說明文,全文分為兩大部分,采用了列數字、打比方等說明方法介紹了太陽的特點以及太陽與人類有著密切的關系。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一是學習說明文的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二是更多地了解太陽的特點,培養(yǎng)熱愛科學的情趣。
脈絡梳理:
全文共8段,可分為二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介紹了太陽遠、大、熱的特點。
第二部分(第48自然段):說明了太陽和人類的密切關系。
21、五年級上冊珍珠鳥分段段意
五年級上冊珍珠鳥分段段意
脈絡梳理:
全文共14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朋友送我一對珍珠鳥。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寫可愛的雛鳥出生了,在我的呵護下健康成長,我取得了小珍珠鳥的信賴,與它建立了親密無間的友誼。
第三部分(第13、14自然段):點明主題信賴,往往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境界。
22、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一分段段意
五年級上冊牛郎織女一分段段意
牛郎織女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民間愛情故事,是中國四大民間愛情傳說之一,于2008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牛郎織女的故事最早起源于星辰崇拜,是人們將牽牛星和織女星神化和人格化的產物。
脈絡梳理:
全文共21段,可分為五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介紹牛郎的身世。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寫牛郎和牛相依為命。
第三部分(第58自然段):寫哥嫂和牛郎分了家,牛郎和老牛在山里安頓下來。
第四部分(第913自然段):寫老牛告訴牛郎去找一位仙女。
第五部分(第1421自然段):寫牛郎找到了織女,織女同意和牛郎結婚,兩人一起回到了草房。
23、五年級上冊獵人海力布分段段意
五年級上冊獵人海力布分段段意
《獵人海力布》主要內容:本系列改編自黃蓓佳傾情小說系列及《中國童話》。內容淺顯,筆調活潑流暢,加上注音,讓剛剛識字的低年級孩子能夠盡早走進黃蓓佳的傾情世界,走進引人入勝的文學殿堂。
脈絡梳理:
全文共11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交代故事流傳的地點。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寫海力布救了龍王的女兒,龍王為了感謝他,把嘴里含著的寶石送給了海力布。
第三部分(第710自然段):寫海力布利用寶石知道了災難要來的消息,并為了拯救鄉(xiāng)親們犧牲了自己。
第四部分(第11自然段):寫人們永遠紀念海力布。
24、六年級上冊花之歌分段段意
六年級上冊花之歌分段段意
段落大綱:
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以第一人稱的口吻,介紹了花的誕生、成長以及作用等。
第二部分(第57自然段):主要介紹了花兒的偉大理想和人生態(tài)度。
25、六年級上冊丁香結分段段意
六年級上冊丁香結分段段意
段落大綱:
全文共6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寫分別從生長環(huán)境、開放態(tài)勢、花的氣味、形狀、顏色等描寫了丁香花。
第二部分(25):寫分別從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問以及由丁香結談感受。
26、六年級上冊故宮博物院分段段意
六年級上冊故宮博物院分段段意
故宮博物院作者簡介:黃傳惕,筆名黃羽,湖南省平江縣人,表作有《天安門頌》《塞上綠洲右玉》,《北京,我心中的城》《綠色的希望》《故宮博物院》等。
材料一段落大綱:
全文共16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說明故宮位置,歷史和在古代宮殿建筑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215):具體介紹故宮各宮殿的位置和功能。(分為四層)
第一層(2):概括介紹故宮博物院的總體特征。
第二層(310):寫故宮的主要建筑:前朝三大殿,突出了故宮的雄偉壯麗。
第三層(1115):略寫故宮的后三宮和御花園,突出了故宮的雍容華貴。
第三部分(16):寫介紹景山并記述從景山回望故宮全貌之所見。
27、一年級下樹和喜鵲教學說課稿課案
一年級下樹和喜鵲教學說課稿課案
一、說教材
《樹和喜鵲》是人教版小學語文第二冊三單元第6課,這篇課文給我們描繪了小鳥和小樹由孤單到快樂,一同玩耍,一同游戲,共同享受快樂的生活的過程。課文是一首優(yōu)美的散文詩,又像是一幅的連環(huán)畫,畫面清新質樸,留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在教學過程中要聯系實際生活理解孤單、快樂。學完本文,希望同學們學會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意識。
二、說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對于小學的教學目標明確指出:目標的制定是從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發(fā)展智力和創(chuàng)造力,重視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和行為習慣等方面考慮的。因此,結合本篇文本的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我將從一下三個維度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維度:
1.寫田字格里的6個生字,做到筆順正確。認識新筆畫橫折彎鉤
2.正確認讀12個生字。
3.借助漢語拼音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過程與方法::
1.充分發(fā)揮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學生在互幫互學中熟記生字。
2.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質疑問難,通過小組討論、交流,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及表達的情感。
3.引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增加學生閱讀量,開闊學生視野,積累詞匯。
(三)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
2.培養(yǎng)學生互助友愛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識。
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教學目標,根據一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確定了以下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教學難點:
會寫六個生字,正確認讀12個生字
三、說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發(fā)展的主體,教學是學生的組織者、引導著和合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引導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教學活動之中,學生的參與狀態(tài)、參與度是衡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
本課我將采用初讀感悟再讀理解拓展延伸等讀悟結合方法,讓學生通過思考、朗讀、討論、想象等方法,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文章的中心,最后讓學生聯系自身的實際談體會來深化對文章中心的理解,這樣可以讓學生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從機械的學答向學問轉變,從學會向會學轉變成為真正意義上學習的主體。
四、說教學過程
圍繞以上教學目標、教學重點和難點,根據教師知道學生主體訓練主線的原則,我設計了一下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35分鐘)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引人入勝的導入可以激發(fā)學生對學習文本興趣,對教學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基于這點,開課之初,我首先通過多媒體呈現樹和喜鵲的圖片、播放配樂朗讀的方式營造氣氛,將學生帶入情景中,為課文的學習奠定情感基礎。
(二)講授新課(2530分鐘)
在講授新課的過程中,將根據前面設計的教學目標,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同時聯系學生的實際、教學設備情況的綜合考慮,我選擇了多媒體教學手段,這樣可以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枯燥的知識生動化,乏味的知識興趣化。
1.解決生字詞
出示生字卡片,檢查學生對生字的認讀情況。用我來當小老師的方式讓學生互幫互學。
2.初讀感悟
以課文寫了一件什么事為切入點,訓練學生對文本整體感知以及組織概括能力,這樣學生就會對文本有初步的把握,從而起到導航的作用。
3..再度理解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該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該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
中加深理解和體驗,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
因此,我將引導學生采用多種閱讀方式,反復對重點自然段落的閱讀以及對重點詞句的理解,輔之以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理解和體會文本的思想,形成自己的認識。
4.拓展延伸
語文學科的性質是人文性與工具性的結合,學生學會知識固然重要,但是要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運用于生活實踐之中則顯得更加的重要。我將以課堂為平臺,訓練為主線,充分挖掘文本中的訓練點,促進學生聽、說、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fā)展。因此我設計了一下訓練點:
(1)孤獨是什么意思?樹和喜鵲為什么會感到孤獨?
(2)為什么樹和喜鵲會感受到快樂?
(3)練習生活實際,你有沒有以上的經歷。
(三)作業(yè)安排,復習強化(35分鐘)
根據新課程目標,和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充分考慮學生的負擔的情況之下,對作業(yè)做了如下的設計:
(1)復習和鞏固生字,用上一個你喜歡的詞語造句
(2)搜集有朋友才會有快樂,有友愛才會有幸福這些內容相關的散文、詩歌等,談談自己的感受。
五、說板書
好的板書是一份微型的教案,此板書力圖全面而簡潔的將授課內容傳遞給學生,清晰直觀,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理清文章脈絡體現教學過程和教學目標的有機統一。
我的板書設計如下:
樹和喜鵲
一棵樹 好多樹
孤單快樂
一只喜鵲 好多鳥
28、一年級下樹和喜鵲教學設計優(yōu)秀案例
一年級下樹和喜鵲教學設計優(yōu)秀案例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復習鞏固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二、過程與方法:
1、多種方法反復誦讀中復習生字、詞語,奠定牢固的語文基礎。
2、通過觀察圖畫,結合生活實際,與小組伙伴共同交流等方法來領會課文內涵,同時獲得閱讀方法的滲透。
三、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使學生明白有朋友才有快樂,同學之間要團結友愛。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團結友愛會使同學的相處更加快樂。
教學難點: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領會閱讀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出示謎語。
今天老師給大家?guī)硪粋€謎語。看看誰的小腦瓜最聰明,第一個猜出來。
二、復習舊知:
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第6課:《樹與喜鵲》,跟著老師寫課題。
1、讀課題。
2、同學們想不想知道在樹和喜鵲身上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故事?那就讓老師看看大家準備工作做好了嗎?
3、考察字詞掌握情況:
(1)開火車領讀不帶拼音的字寶寶。
(2)男女同學賽讀詞語。
(3)挑戰(zhàn)讀含有生詞的句子。
4、聽故事錄音。
5、自由讀課文:
(1)數一數共有幾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
三、品讀課文:
1、齊讀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什么是孤單?為什么樹和喜鵲都很孤單?
體會只有的意思
(相機板書:一棵樹一個鳥窩一只喜鵲(孤單)
2、你有過這種經歷嗎?周圍沒有朋友,沒有家人,當時自己是怎么想的?感覺如何?
3、看圖體會樹和喜鵲的心情然后有感情的朗讀。
4、樹和喜鵲會一直這樣孤單下去嗎?讓我們自己閱讀后面的課文找出答案吧。
出示自讀要求:
(1)樹和喜鵲后來有了什么變化?
(2)是什么原因讓他們產生變化的?(邊讀邊用筆畫出相關的句子)
5、四人小組合作交流上面兩個問題。
6、匯報交流結果:
7、是啊,樹和喜鵲都有了朋友他們很快樂,同學們,你們快樂嗎?
能不能把你和朋友在一起的快樂事情給大家分享一下?(四人小組交流自己的快樂)
8、讓我們來看看樹和喜鵲與他的朋友們是怎樣在一起快樂生活的?(學生找出課文中的相關段落)
9、出示第五自然段:
(1)這段共有幾句話?分別寫的什么事?
(2)嘰嘰喳喳安安靜靜照樣子說詞語。
(3)體會快樂,指導朗讀。
10、出示第6自然段,仿寫也句。
四、總結全文
有朋友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瑢W們,學完這篇課文你有沒有什么話想對大家說?有朋友才有快樂!
板書設計:
樹和喜鵲
一棵樹一個鳥窩一只喜鵲(孤單)
很多樹很多鳥窩很多喜鵲(快樂)
有朋友才有快樂
29、一年級下樹和喜鵲教學反思優(yōu)缺點
一年級下樹和喜鵲教學反思優(yōu)缺點
教學過程:
1.導入
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走進一個童話故事,故事的名字叫樹葉喜鵲。我們看著黑板上的課題一起來讀齊讀課題
我們來看看喜鵲的名字,你發(fā)現了什么?
2.認讀詞語
出示詞語:一只、只有
(師:發(fā)現了什么?齊讀詞語)出示句子,指生讀
出示:鳥窩、孤單、種樹(種還有一個讀音?)、全都、鄰居、招呼(呼讀輕聲)、安靜、快樂
指生讀、齊讀詞語
3.讀課文
把課文紙翻開,我們一齊自由讀這篇課文,遇到不熟悉的字可以借助拼音多練讀幾遍,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看看這篇課文一共有幾個自然段?
指生讀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學一邊聽一邊想,這是一幅怎樣的畫面?
你覺得這個畫面里面缺點什么?缺鳥窩。什么是鳥窩?就是鳥的?
板貼:鳥窩卡通
4.學習窩
鳥窩的窩是我們要學的生字,認讀窩。這個窩里面有一個我們熟悉的偏旁部首穴寶蓋,空也是穴寶蓋。穴寶蓋的字都和洞穴有關,鳥窩可以凹進去,小動物居住的地方就叫窩,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也住在窩里?
生:雞窩、狗窩、豬窩、貓窩、嘎吱窩、酒窩
窩可以給小喜鵲溫暖,我們再來讀讀這句話。這是一個鳥窩,那樹?一棵樹,喜鵲?一只喜鵲。
5.發(fā)現變音
齊讀:一棵樹、一個鳥窩、一只喜鵲
用小手來標聲調,再次齊讀,注意一的讀音。你發(fā)現了什么?
師:同一個音在不同的地方就發(fā)生了變化,這是音變,這個字在不同的字前邊就會發(fā)生變化。
6.學習孤單
一棵樹說明有其他的樹嗎?有沒有別的鳥窩?小喜鵲身邊有沒有別的伙伴?
師:什么是只有?唯一的就叫只有。樹很孤單,喜鵲也很孤單。孤單。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樹這時候會想?如果小喜鵲會說話,它可能會說?
板貼:孤單
生活中你有沒有孤單的時刻?什么時候你會感覺很孤單?
孤是左右結構的,偏旁是子字旁,子在做偏旁的時候和它原來有什么不同的呢?子字旁都是和孩子有關系的,出示:孫、孩
出示甲骨文孤,左半部分像個小孩,右邊就像一個扔在旁邊沒人管的瓜,因為古代經常發(fā)生戰(zhàn)亂,在戰(zhàn)爭時就有很多人犧牲了,有的孩子沒有爸爸媽媽了,就像是被扔掉的瓜一樣,這樣的孩子就叫孤兒。后來就形容單獨自己,沒有其他。
如果單獨一只大雁就叫孤雁,單獨一座城市就叫孤城,周圍什么都沒有的小島就叫孤島。
單和孤其實是一個意思。單里面也有一個我們要認識的偏旁倒八旁。
書寫單。 書空單。你要注意什么?
教師書寫單,學生書寫,投影展示學生評價
7.學習鄰居
指生讀句子:樹有了鄰居,喜鵲也有了鄰居。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什么是鄰居?這個鄰就是?拓展:鄰桌、鄰座、鄰國。
教師范寫居。
有了鄰居是什么心情?那這句話該怎么讀?
難怪最后說了這樣一句話,齊讀:樹很快樂,喜鵲也很快樂。
教師范寫快樂。
這篇課文呢是統編版小學語文一年級下冊課文《樹和喜鵲》,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童話故事,在孩子們的心目當中,這個童話中的人物都富有美好的心靈,而這篇文章是由最初的孤單寂寞到后來有了鄰居,最后非??鞓?,這中情感串聯起來的。
整個故事由六個自然段組成,其中還有三句形式非常相近的句子,都帶有一個也字,這樣反復出現的結構很相似的語句,是最適合一年級的學生進行效仿學習語言的。在本課的教學當中,首先充分發(fā)揮了低年級學生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從板書的設計上,板貼了卡通的大樹、喜鵲、鳥窩,這會對孩子們有一個非常強烈的視覺沖擊,他們自然就會進入到童話故事的學習當中,老師的示范朗讀課文也是在無形中教給孩子聽清字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出情感。讀貫穿整個課堂的全部,在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當中,讀即為一個非常好的學習方式。
對于生字的學習,我們首先進入到的是讀了第1自然段,這里的畫面缺了什么呢?孩子們自然會關注語句的關鍵信息鳥窩,對于窩字的拓展學習也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生活經驗,不僅僅有鳥窩,還有其他小動物的窩,還有我們睡覺的被窩,乃至于孩子們整個身體部位當中的小酒窩,就將這個字的意思拓展延伸到孩子的生活中。
對于詞語的理解,在本節(jié)課當中重點以、孤單,鄰居、快樂三個詞來作為主線串聯,首先這三個詞出現在相同結構特點的語句當中,這三個詞也將整個故事情節(jié)進行推進,且其中的5個字都是本節(jié)課當中的認讀字,還有4個會寫字。聚焦重難點,把握住理解詞語的難點,這就是本節(jié)課當中的一個關鍵的策略。
對于孤的學習,孩子們不知道的孤的本義是指孤兒,由新的偏旁子字旁的習得,讓他們知道這跟孩子有關,而篆書的一個分解,可以讓學生們明白它的本意和在本節(jié)課當中的意思。
孤單的單既是認讀字又是會寫字,單不僅僅指的是單獨,還有好多的意思,比如說名單、床單、簡單都是生活當中的一個拓展延伸。
鄰可拓展鄰國、鄰座、鄰桌等,居就是住的意思,就將鄰居一詞和鄰、居的字義巧妙結合。
快樂的樂是一個多音字,這個字的理解對于一年級下學期的孩子來說,已經沒有難度,所以在這里以寫字為主。
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當中,有上下文的聯系來理解詞的意思,這是這節(jié)課當中的難點。只有一棵樹,只有一個鳥窩,只有一只喜鵲來讓孩子們明白什么是孤單的感覺,用孤單說一句話,去想象生活當中你有沒有孤單的感受,不僅理解了詞義,而且還鏈接了生活的情感,并且把這份情感讀到句子當中去,這就實現了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篇也不要離開孩子們的生活,在文本中學習,在生活中學習,這樣即為一年級的隨文識字教學中的一個關鍵。
30、一年級上冊四個太陽分段段意
一年級上冊四個太陽分段段意
1.隨文認讀13個生字,認識舌字旁,會寫太、陽、校、秋4個字和筆畫橫撇彎鉤。2.通過聯系生活、創(chuàng)設情境表演等方式,了解街道、清涼、邀請、香甜等詞語的意思。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3.明白我畫綠綠的太陽金黃的太陽送給夏天秋天的原因,感受我的美好心愿。
自然段及段落大意:
全文共4個自然段。
第1自然段:寫我畫了個綠綠的太陽掛在夏天的天空,給大地帶來清涼。
第2自然段:寫我畫了個金黃的太陽,送給秋天。
第3自然段:寫我畫了個紅紅的太陽,送給冬天。
第4自然段:寫我畫了個多彩的太陽,送給春天,因為春天是個多彩的季節(jié)。
《四個太陽》講述了一個小孩子畫了四個不同的太陽,給人們帶去歡樂的故事,表現了孩子一顆童真的愛心。我們看到的太陽只有一個,而且只有一種顏色,可書上怎么會有四個不同顏色的太陽呢?這使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求知欲。于是,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去讀、去想、去說、去背,引導他們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相互合作,共同發(fā)展。
31、五年級上冊憶讀書分段段意
五年級上冊憶讀書分段段意
《憶讀書》一文作者冰心先生在這篇文章中主要向中同學講述有關讀書的問題。通常在這一類的文章中我們看到的多是理論性的說教。如:讀書會給我們帶來的各方面的好處等等,讓同學讀來索然無味,自然也就無法激發(fā)同學對于讀書的興趣。而冰心先生這篇文章卻另辟蹊徑。首先文章開篇一句一談到讀書,我的話就多了讓人聽來很親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與自身談活,一下子抓住了同學的心。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對自身親身經歷的講述,讓同學在讀的過程中跟隨冰心奶奶生長,直到文章結尾得出結論:讀書好,多讀書,讀好書。娓娓道來之語,如心底之泉水,綴緩流進了同學的心中,讓他終身難忘。
脈絡梳理:
全文共5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總述我喜歡談讀書。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我回憶自己的讀書經歷,點出讀書是人生最大的快樂。
第三部分(第9、10自然段):以自己豐富的閱讀經驗談多讀書的好處以及怎么挑選好書。
第四部分(第11、12自然段):總結全文,寫了我對兒童的期望。
32、五年級上冊清貧分段段意
五年級上冊清貧分段段意
1.能正確認讀本課10個生字,理解奢侈、款項、籌集、矜持不茍、積蓄、齒冷。2.默讀課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3.在自主、合作、探究中了解課文,用動作、語言、神態(tài)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并體會人物的內心活動,感受人物的性格品質。4.體會方志敏同志甘于清貧的可貴品質,感受他堅定的革命志向和崇高的共產主義信仰。5.學生通過學習課文正確理解物質生活與精神追求之間的關系。
脈絡梳理:
全文共10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寫我從事革命十余年,從沒有奢侈過。
第二部分(第28自然段):寫我被俘時被兩個兵士搜身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9自然段):寫我家中的菜場只事幾套舊的汗褂褲和幾雙縫上底的線襪。
第四部分(第10自然段):強調清貧對于革命者的意義。
33、五年級上冊景陽岡分段段意
五年級上冊景陽岡分段段意
1.認識筷、恰等17個生字,讀準多音字泊,會寫岡、饑等15個字,會寫一飲而盡、性命等9個詞語。2.默讀課文,遇到不懂的詞句試著猜一猜。3.按照故事的發(fā)展順序,理清故事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講講武松打虎的故事,注意加上適當的語氣、表情和動作。4.了解課文內容,對課文中的武松作出自己的評價,并說明理由。
脈絡梳理:
全文共7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武松在酒店喝酒,不聽店家的勸告,執(zhí)意要過景陽岡。
第二部分(第3、4自然段):寫武松上岡,看見官府的榜文,才知真的有虎,但仍決定繼續(xù)過岡。
第三部分(第5、6自然段):寫武松打虎的經過。
第四部分(第7自然段):寫武松打死老虎以后,一步步挨下岡子來。
本課作為精讀課文,除了需要學生掌握故事情節(jié),更要體會人物形象,所以重點講解打虎部分,引導學生通過對武松打虎的動作描寫,感受人物的英雄形象。
34、五年級上冊猴王出世分段段意
五年級上冊猴王出世分段段意
1.認識芝、遂等16個生字,讀準多音字呵。2.默讀課文,遇到不明白的詞句試著猜一猜。3.用自己的話說一說石猴是怎么出世的,又是怎么成為猴王的。
脈絡梳理:
全文共4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講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況。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講群猴一起尋找山澗源頭,來到瀑布旁,石猴第一個跳進瀑布,竟發(fā)現了水簾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寫群猴進入水簾洞,拜石猴為王。
教學時,以各種形式的讀為主線來安排教學過程,然后圍繞石猴是怎樣出世的,又是怎樣成為猴王的等問題討論探究;接著再讀課文,進一步感受人物形象。遺憾的是沒有為學生拓展《西游記》中的其他內容。
35、五年級上冊紅樓春趣分段段意
五年級上冊紅樓春趣分段段意
1.認識屜、鬟等12個生字。2.默讀課文,能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3.感受鮮明的人物形象,與同學交流讓人印象深刻的人物,體驗閱讀名著的快樂。
脈絡梳理:
全文共6段,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大觀園外飄來一只風箏,引起大家的興趣,大家決定放風箏。
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寫眾人放風箏的場景。
本文一些詞句與我們現代文的表達方式不同,學生可能難以理解,故采用一步步提出問題、層層遞進的方式,引導學生讀懂這種文章,掌握理解技巧。而不足之處是講解偏多,學生自主探究的部分略少。
36、四年級上冊琥珀分段段意
四年級上冊琥珀分段段意
1.認識琥、珀等11個生字,會寫怒、吼等15個字,會寫怒吼、松脂等17個詞語。2.默讀課文,提出不懂的問題,嘗試自己解決。3.試著用自己的話說說琥珀的形成過程。4.聯系琥珀形成的過程,說說課文中一些推測的依據是什么。
脈絡梳理:
全文共18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推測琥珀形成的時間。
第二部分(第212自然段):琥珀形成的條件和過程。
第三部分(第1317自然段):琥珀被發(fā)現的過程。
第四部分(第18自然段):琥珀在科學上的價值。
1.抓住重點。本篇課文的重點是了解這塊琥珀形成的過程。通過梳理琥珀形成的兩個階段以及分析作者推測的依據,可以很好地突出教學的重點。
2.注重培養(yǎng)想象力。在理解了作者科學合理的推測之后,再來自己推測小蒼蠅和蜘蛛被包住的過程,這樣可以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和推測能力。
3.注重語言訓練。閱讀教學離不開讀,學生在課堂上通過品讀,才能真正地走進文本;通過練習說話來積累語言,培養(yǎng)表達能力。無論是讀還是說,都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語感。
37、三年級上冊紙的發(fā)明分段段意
三年級上冊紙的發(fā)明分段段意
1、在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基礎上,默讀課文。2、能根據要求和提示,提取關鍵信息,說清楚紙的發(fā)明過程。3、明白圍繞著一個意思構段的方法,正確解釋蔡倫改進的造紙術能夠傳承下來的原因,感受中國造紙術對人類社會進步的促進作用。
段落大綱:
全文共5個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造紙術的發(fā)明是中國對世界文明的偉大貢獻之一。
第二自然段:紙發(fā)明前的書寫材料及其特點。
第三自然段:麻紙出現的時間及其特點。
第四自然段:蔡倫改進了造紙術。
第五自然段:造紙術的傳播及其對世界文明的意義。
38、三年級上冊陶罐和鐵罐分段段意
三年級上冊陶罐和鐵罐分段段意
本課是一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現情節(jié)、推動故事發(fā)展,塑造人物形象,說明道理,這是本課表達上的特點。鐵罐的傲慢、蠻橫無理和陶罐的謙虛、友善、克制均在對話中充分展現。在教學時,以讀為本,把讀的訓練貫穿在整個教學中。先引導學生理解奚落,讓學生知道一切是因為鐵罐看不起陶罐而引起的。
段落大綱:
全文是按照時間順序寫的,共17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9):寫講鐵罐奚落陶罐,陶罐據理力爭。
第二部分(1017):寫講許多年代過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鐵罐卻不復存在了。
1.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了抓對話、重朗讀的方法,讓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得主動,練得積極,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對話的練讀中。從孩子們的朗讀和發(fā)言中,可以感覺到他們已經體會到了陶罐的謙虛寬容,也感受到了鐵罐的傲慢無禮。
2.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我緊緊圍繞奚落一詞做文章,層層遞進,步步深入,讓學生在讀中悟奚落,在悟中感奚落,在感中說奚落。最終達到讀、感、悟的有機結合。
39、三年級上冊昆蟲備忘錄分段段意
三年級上冊昆蟲備忘錄分段段意
《昆蟲備忘錄》向我們介紹了幾種熟悉的昆蟲,勾起我們有趣的回憶。蜻蜓的復眼,讓我一直琢磨它是怎么看東西的,生活經驗讓我們知道凡是有復眼的昆蟲,視覺都很靈敏。披著光鮮外衣的花大姐,硬翅上的圓點可是有定數的,花大姐有益蟲、害蟲之分。
段落大綱:
本文以小標題的形式呈現,共有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寫了我對復眼產生的疑問和由復眼產生的聯想。
第二部分:寫了花大姐的種類及特點。
第三部分:寫了獨角仙獨特的外形和力氣大的特點。
第四部分:寫了螞蚱在畫畫時形態(tài)好掌握的特點。
新課程標準中強調,三、四年級的學生要能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動的形象和優(yōu)美的語言,與他人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對于這篇略讀課文,怎么讓學生有自己的閱讀感受呢?教學中我注重做到以下兩點:
1.結合具體的描寫,發(fā)現昆蟲的可愛、有趣之處。面對自己喜歡的昆蟲,找到它的特點,聯系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補充,讓大家從更多的角度了解它,認識它。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印象,引領學生朗讀對應的語句,并引領學生為它畫像,為它做份備忘錄,把自己的學習內容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綜合地體現出來。在交流與傾聽中學會思考,學會提升。
2.為學生留下廣闊的想象空間。結合看到它們的技能,你有什么想法這個問題說說自己的想法,可以聯系實際說說昆蟲為人類作出了什么貢獻,也可以發(fā)揮想象,針對某一項技能,假設開發(fā)出某種產品為人類服務。在交流中鼓勵學生進行自由想象,大膽表達,學生因為有了充足的閱讀基礎,借鑒與他人交流的成果,必會暢所欲言。
40、三年級上冊父親樹林和鳥分段段意
三年級上冊父親樹林和鳥分段段意
《父親、樹林和鳥》本文主體部分由我和父親的對話組成,展現了父親對鳥的熟悉和熱愛,也應對了第七單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人文主題。除了識字教學,本課的教學重點在于能結合課文辨析對父親的各種判斷,能說出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的含義,感受本課獨特的語言特點,積累句子。
段落大綱:
全文共23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1):概括寫父親一生最喜歡的樹林和歌唱的鳥。
第二部分(223):具體寫父親對樹林和鳥的喜愛。
41、六年級上冊月光曲分段段意
六年級上冊月光曲分段段意
《月光曲》值得一聽再聽,而文中的詞句也值得反復誦讀體會,幫助學生領略語言文字的生動優(yōu)美。我的設計重點是通過指導朗讀和學生反復朗讀,體會人物的情感和樂曲的美妙。
段落大綱:
全文共10個自然段,可以分為兩部分。
第一段(1):寫《月光曲》是貝多芬譜寫的。
第二段(210):詳細地記述了貝多芬創(chuàng)作《月光曲》的整個過程。
42、六年級上冊那個星期天分段段意
六年級上冊那個星期天分段段意
《那個星期天》是第三單元第二篇,整篇課文以表達情感為主,通過具體的事例、內心獨白、融情入景來表現心情的變化過程。學生在閱讀文本中,體會到了文章表達情感的方法,以及如何選擇合適的內容寫出真情實感的語文要素。課后練習也緊扣單元要素,重在引導學生關注情感變化;抓重點語句,歸納總結表達情感的方法;再通過比較發(fā)現不同文章表達情感的異同,學習表達。
段落大綱:
全文共7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概述我在那個星期天經歷了一場盼望。
第二部分(26):描寫我從滿懷希望、興奮雀躍到疑竇暗生,但是仍然在焦急萬分中耐心等待,卻終于徹底絕望的過程。
第三部分(7):敘寫我在希望落空后倍感傷心以及母親對我的安慰。
43、六年級上冊臘八粥分段段意
六年級上冊臘八粥分段段意
全文圍繞臘八粥,先詳細寫了主人公八兒等粥的部分,又簡略地寫了喝粥的部分,詳略得當,展現了一幅淳樸、和睦、溫馨的圖景。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訓練目標是:分清內容的主次,體會作者是如何詳寫主要部分的。本教學設計以學生自讀感悟為主,引導學生反復閱讀文本,厘清故事脈絡。
段落大綱:
全文共19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總寫臘八粥對人的吸引力,從孩子到老人都喜歡臘八粥。
第二部分(217):寫住方家大院的八兒等待吃媽媽熬煮的臘八粥。
第三部分(18、19):寫八兒終于幸福地吃上了臘八粥。
課文內容較貼近學生的心理活動,學生理解起來并不難。在體會八兒的饞樣兒時,學生興趣盎然。學生在找到相關的語句時,我引導學生體會作者運用了哪些描寫方法寫出八兒的饞樣兒的。揣摩寫法時,我引導學生從篇幅的對比與表達的主要內容的關系中體會詳略結合的寫法,弄明白為什么要這樣安排。在理解了內容后,學生體會起來就會比較容易。在小練筆的環(huán)節(jié)中,切實感受到一課一練,一課一得的好處。學生寫了自己喜歡吃的食物,仿照課文第1自然段從不同方面來介紹食物的美味,學生很感興趣,效果較好。
44、六年級上冊匆匆分段段意
六年級上冊匆匆分段段意
圍繞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教材編排了兩篇精讀課文?!洞掖摇酚眉毮伒墓P觸描摹了時光的無情流逝,抒發(fā)了時不我待的遺憾和感慨。《那個星期天》寫了我第一次殷切地盼望母親帶我出去玩的經歷,表現了我從盼望到失望的心理變化過程,展示了我細膩、敏感、豐富的情感世界。前一篇課文側重把情感直接表達出來,后一篇課文側重把情感融具體的人、事、景物中。兩篇課文的課后練習,都在引導學生學習表達真情實感的方法,為單元習作作準備。
段落大綱:
全文共5個自然段,可以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寫提出問題,春去秋來,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
第二部分(24):寫時間在我們身邊悄悄逝去,令人感慨。
第三部分(5):照應開頭,再次提出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這一問題。
45、二年級上冊千人糕分段段意
二年級上冊千人糕分段段意
本課以爸爸和我的對話為線索,記敘了千人糕的制作過程。千人糕實際上就是外形普通、口感平常的米糕,文中為了強調普普通通的米糕的制作材料、生產過程需要經過很多人的勞動才能完成,稱之為千人糕。
脈絡梳理:
全文共11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寫爸爸端來一塊千人糕和孩子一起品嘗,孩子看到千人糕就是平常吃的米糕。
第二部分(第69自然段):寫爸爸通過提問孩子的方式引出對米糕制作過程的介紹。
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寫孩終于明白了千人糕得名的原因并發(fā)出這糕的確應該叫千人糕的感嘆。
在教學中,我們不能讓學生被動地接受文本所承載的內容、所表達的觀點和情感,而是要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觀點和情感進行獨立體驗,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情感經驗、語文經驗親近并思考文本。
一、角色扮演,體驗人物情感。文章中孩子的情感經歷了多次變化,每一次情感變化都建立在與父親交流后的心理活動中。教學時,我注意引導學生借助生活經歷,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孩子,設身處地地感知人物所處的情境。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感受是真實的、深刻的。
二、以讀為主線,貫穿始終,讀中感悟,以悟促讀。抓住文中的重點句,例如孩子的語言、爸爸的語言,引導學生揣摩人物的心理,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再通過角色扮演強化學生的內心體驗,把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情感、語言三者融為一體。
46、二年級上冊風娃娃分段段意
二年級上冊風娃娃分段段意
《風娃娃》是一篇淺顯易懂的童話故事,語言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這個童話表達的是:在為他人的勞作中體會人生的快樂。這篇課文生動搞笑,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近,我采用多媒體的教學手段,使孩子們樂學,從而明白了做事情要多動腦子,掌握了風的好處和壞處?;叵脒@一課的教學過程,有點滴反思。
段落大綱:
全文共11段,可分為四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松鼠和小熊分別住在山頂和山腳。
第二部分(第26段):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
第三部分(第79段):松鼠和小熊吵架后,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里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
第四部分(第10、11段):松鼠和小熊和好了。
47、二年級上冊貝的故事分段段意
二年級上冊貝的故事分段段意
一、教學目標:1.會認16個生字,會寫貝、殼、錢、財4個生字。2.默讀課文,了解貝字的起源、作用及字形字義。3.進一步了解偏旁與字義之間的關系。4.通過學習,感受漢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脈絡梳理:
全文共2段。
第1自然段:寫甲骨文中的貝字是由貝殼張開的樣子演化而來的。
第2自然段:寫人們用貝殼當飾品、錢幣的原因,以及貝字旁代表的意思。
- 11.以右邊的點為頂點,分別畫一個銳角、直角和鈍角。
- 只見松林里一個個斗笠像蘑菇一樣是什么意思
- 三年級語文上冊課文13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課堂筆記之本課重難點
- 五年級十八課威尼斯的小艇近義詞反義詞
- 五年級上冊獵人海力布課堂筆記重難點分析
- 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課堂筆記之課文主題思想
- 想想課文是按照什么樣的順序寫老北京人過春節(jié)的
- 2.妙想要為半徑為3cm的圓形小鏡子圍一圈絲帶,她現在有18cm長的絲帶,估一估,夠嗎?
- (1)10月比9月節(jié)約用水百分之幾?
- 六年級上冊13課橋多音字與近反義詞
- 五年級上冊憶讀書課堂筆記之分段段落大意
- 四年級上冊千年夢圓在今朝分段段意
- 少年閏土的多音字近義詞怎么寫
- 涼州詞全文詩句翻譯意思全解及賞析
- 月若有情月長吟
- 樹_小學生作文:五年級
- 大班數學教案《小小志愿者》反思
- 大班語言教案《秋天果子多》反思
- 小班健康教案《好玩的布墊》反思
- 小班語言教案《下雨了》反思
- 口才培訓朋友圈文案33句
- 櫥柜朋友圈文案38句
- 快遞公司名字大全好聽大氣401個
- 看淡一切的成熟昵稱名字39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