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打擊樂《雜技表演》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大班打擊樂《雜技表演》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1、大班打擊樂《雜技表演》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課前學習活動設計:
1.掌握鈴鼓、響板、碰鈴的基本演奏方法。
2.在打擊樂《喜洋洋》中學習過節(jié)奏型 x x|x x|和 xx xx|。
3.活動前請幼兒欣賞雜技表演的視頻。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目標:
針對本次活動內容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設計了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結構,學習節(jié)奏型“x x|x x|x x|x 0|”、“x x|x 0|”、“xx x|xx x|xx x|xx x|”。
2.能根據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能與同伴合作進行演奏。
3.喜歡打擊樂活動,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積極、愉快地參與活動。
活動重難點:
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于:喜歡打擊樂活動,感
受樂曲結構,學習節(jié)奏型“x x|x x|x x|x 0|”、“x x|x 0|”、“xx x|xx
x|xx x|xx x|”。
活動難點:能根據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積極、愉快地參與活動與同伴合作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
1.音樂圖譜 1 張、節(jié)奏型 3 張,鈴鼓、碰鈴、響板等打擊樂器若干。
2.雜技表演課件,《巡邏兵進行曲》音樂。
3.活動前請幼兒欣賞雜技表演的視頻。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結合雜技表演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樂曲的結構。
提問:雜技演員在表演什么節(jié)目?這首音樂共有幾段?
2.出示圖譜,指導幼兒準確地拍出節(jié)奏。
(1)請幼兒分段欣賞樂曲,運用雜技表演的情節(jié),引導幼兒探索樂曲中 3 種不同節(jié)奏型的打擊方法。
樂曲 A 段:節(jié)奏型“x x|x x|x x|x 0|”,對應圖譜“拋接球”。請幼兒探索節(jié)奏型的打擊方法。
樂曲 B 段:節(jié)奏型“x x|x 0|”,對應圖譜“轉呼啦圈”。
樂曲 C 段:節(jié)奏型“xx x|xx x|xx x|xx x|”,對應圖譜“頂酒杯”。(2)引導幼兒探索 3 種雜技表演分別可以用什么身體動作進行表現。
(3)請幼兒完整欣賞樂曲,分組創(chuàng)編每種雜技表演的身體動作,集體進行練習,熟練掌握 A、B、C 段的 3 個節(jié)奏型。
(4)指導幼兒學習根據指揮動作隨音樂進行演奏。
3.引導幼兒探索配器方案,嘗試使用樂器合作進行演奏。
(1)出示 3 種打擊樂器,請幼兒討論每種雜技表演可以用什么樂器伴奏,鼓勵幼兒說明理由。
(2)教師當指揮,請幼兒看圖譜分組進行打擊樂器演奏,重點指導幼兒與同伴的演奏保持協調,并注意空拍的控制。
(3)請幼兒交換樂器演奏,交換時幼兒交換位置,樂器不動位置。
(4)給視頻中雜技演員的表演配完整伴奏,表演結束幼兒收拾樂器。
活動延伸:
1.表演區(qū)嘗試表演簡單的雜技。
2.給幼兒提供節(jié)奏圖譜及多種樂器,請幼兒探索不同樂器的配樂方案進行演奏。
課后反思:
孩子們對本次活動非常感興趣,較好的完成了預設的活動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中我創(chuàng)設觀看雜技表演的情境,并貫穿始終,采用總—分—總的學習方式。在聽一聽,做一做,模仿雜技演員的動作中,進一步完整感知音樂。因為幼兒的特點是好動、好模仿,一下子調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2.分段欣賞,解決活動重點。
為了更好的解決活動的重點,我將音樂截取為三段,分段欣賞時,借助課件、圖譜的形式,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探索 3 種雜技表演的節(jié)奏型,輕松解決活動的重點。自主練習——教師示范——拍身體部分練習,為后面的完整表現音樂奠定良好基礎。
3.合作演奏,體驗快樂。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孩子們幼兒在輕松、自由、自主的氛圍中,在敲敲打打中嘗試自己給每種雜技表演配上合適的樂
器,并能興致勃勃的合作演奏。最后的游戲環(huán)節(jié),更讓活動達到了高潮。
不足之處:
1.活動中還要多注意觀察,注重引導,發(fā)揮自己的教育智慧。
2.感染力再強一點,就更好了。
2、大班音樂律動教案《雜技表演》含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在感受音樂結構的基礎上,探索用樂器表現三種不同的節(jié)奏型。
2、知道使用圖畫可以幫助自己掌握并表現音樂
3、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動作,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4、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5、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雜技表演》(拋接球、轉呼啦圈、頂酒杯)。
2、《巡邏兵進行曲》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3、打擊樂器鈴鼓、碰鈴、圓舞板,投影儀、教棒。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探索三種不同的節(jié)奏型。
教師用教棒指投影儀"拋接球",引導幼兒探索樂曲A段節(jié)奏型。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你們看雜技表演,第一個節(jié)目叫"拋接球",我來唱樂曲,你們來為圖上的雜技演員拍手。待幼兒拍完后問:你們拍了幾下?有什么依據?
教師指投影圖"轉呼啦圈",引導幼兒探索B段的節(jié)奏型。
師:接下來請欣賞第二個節(jié)目"轉呼啦圈",請大家繼續(xù)為演員拍手伴奏。
教師指投影圖"頂酒杯",引導幼兒探索C段的節(jié)奏型。
師:現在這個演員在表演"頂酒杯"的節(jié)目。在剛才的兩個節(jié)目中,我們看到7個球拍了7下,看到3個呼啦圈拍了3下,那這幅圖應該怎么拍?3個酒杯拍幾下、3朵小花呢?酒杯和小花拍得一樣快還是有的快有的慢呢,為什么?(3個酒杯和3朵小花之間的距離是不一樣的,距離短的節(jié)奏快,距離長的節(jié)奏慢。)
2、教師引導幼兒完整地欣賞樂曲A、B、C段音樂。
師:我這里有一段音樂,表現的就是今天看的雜技表演的事情,請你們聽聽有幾個演員在轉呼啦圈?幾個演員在頂酒杯?為什么?
3、教師引導幼兒探索三種雜技可以分別用什么身體動作表示,并隨音樂演奏。
教師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各個節(jié)目的身體動作并集體練習。
師:拋接球可以用什么動作來做一做呢?轉呼啦圈、頂酒杯又可以怎么做呢?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身體動作。
師:我們跟著音樂將剛才創(chuàng)編的動作連起來做一做。
4、教師引導幼兒探索配器方案,并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師:今天小樂器也想表演節(jié)目,你們看表演"拋接球"時可以用什么樂器伴奏呢?轉呼啦圈、頂酒杯呢?
教師指揮,幼兒分聲部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師:現在請大家拿好樂器,我當指揮,請大家看好指揮、挺好音樂節(jié)奏進行演奏。
幼兒交換樂器演奏。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盡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guī)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復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3、大班音樂活動教案《雜技表演》
教學目標:
1.感知樂曲堅定有力的特點,學習節(jié)奏型XX|XX|XX|XO|、XX|XO|、XXX|、XX|XXX|
2.學習看指揮,并能用樂器壘加的方式進行演奏。
3.能用樂器為樂曲伴奏,喜歡打擊樂活動,提高自控能力。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能唱準曲調,吐字清晰,并能大膽的在集體面前演唱。
活動準備:
圖譜、樂器(鈴鼓、碰鈴、雙響筒)、磁帶
活動過程:
一、1、感受音樂特點,學習節(jié)奏型
(1)熟悉音樂,感知樂曲堅定有力的特點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曲子,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播放音樂,用搖頭、點頭等形式感知。這是前奏)
(2)師:聽完這首曲子,你有什么感覺?(活潑、跳躍、歡快、熱鬧等)
(3)小結:小朋友會說的詞語可真多,我們還可以用堅定有力這個詞語來形容。
2.出示圖譜,學習節(jié)奏型
(1)師:聽著士兵進行曲,雜技表演出場啦!我們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雜技表演?(拋接球、套圈、跳高)他們的表演還吸引了小鼓手,他們也來加油助陣啦!
(2)播放音樂,引導幼兒邊看圖譜邊欣賞師:現在老師來指圖,小朋友邊看圖邊聽音樂(拋接球表演開始啦!套圈表演開始啦!跳高表演開始啦!小鼓手助陣!)
(3)播放音樂,教師指導幼兒看圖譜拍打節(jié)奏師:我們一起來看著圖譜拍打(提示語:嘿嘿!加加油!)
二、學習看指揮,學習用樂器壘加的方式進行演奏
1.播放音樂,引導幼兒看指揮分聲部打節(jié)奏師:雜技表演真精彩,我們小朋友也來做一回雜技演員表演節(jié)目,好嗎?
(教師分組)
2.學習用樂器壘加的方式進行演奏
(1)師:現在老師要增加一點難度,請注意看我的指揮(哼唱)。呀!哪組小朋友加進來啦!(中間組),又有哪組加進來啦!(第三組)雜耍叔叔的表演越來越精彩了!最后一小句大家一起拍!
師:雜耍叔叔的表演可不是一天兩天練出來的,我們再來練習一下,好嗎?(再次練習壘加)
(2)播放音樂,看指揮拍節(jié)奏
三、拿樂器看指揮進行演奏
1.拿樂器看指揮演奏(從右手邊開始指揮)
師:最后一小節(jié)我們除了可以喊“嘿嘿!加加油!”,還可以喊什么?(嘿嘿!真精彩!)
2.變換指揮進行演奏3.交換樂器進行演奏(提醒幼兒注意看老師的指揮)
四、結束活動
師:雜技表演真精彩,我們小朋友演奏的也很精彩。(著重表揚個別幼兒),結束活動。
4、幼兒園大班語言活動《地球我的家》教學設計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結合情景理解一些表示因果、假設的復句。
2.認識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
3.運用已有生活經驗,根據畫面大膽想象、推測并表達自己對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地球照片,圖片《地球我的家》4張,多種環(huán)境照片等。
紙面教具:學習單:《如果…》。
活動過程:
觀看地球圖片,引導幼兒討論地球與人類的關系。
──我們生活的星球叫什么?為什么太陽和月亮上沒有人呢?
──我們如果不吃飯也不喝水還能活著嗎?為什么?
──地球上有什么可以讓我們活下來?
請幼兒閱讀繪本《這樣的地球》,討論4種情境下人類的生活狀況:
──如果地球沒有水會怎么樣?如果冰川融化了會怎么樣?
──如果垃圾到處扔會怎么樣?如果樹木都被砍光了會怎么樣?
出示幾種環(huán)境問題的圖片,引導幼兒理解自然環(huán)境需要我們保護。
──這幾張圖是什么意思?
──你愿意生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嗎?
將幼兒分成2人一組,引導他們用“如果…會怎么樣”互相造句提問。
──你還擔心生活中有什么樣的環(huán)境問題呢?快問問你的小伙伴吧!
請幾名幼兒上臺對同學說出自己對環(huán)境的擔憂,和大家討論。
──誰來和大家說說你對環(huán)境的擔憂?
──我們一起想想,如果像XX說的那樣,地球會發(fā)生什么事呢?
向幼兒交代學習單任務。
──回家后也問問爸爸媽媽,看他們對環(huán)境有什么擔憂呢?讓他們幫助你記錄在學習單上吧。
活動反思
活動中幼兒參與積極,思維敏捷,從故事到實際生活,孩子們都知道平常我們就要好好的保護我們的地球,保護我們的環(huán)境,不亂扔垃圾、提倡低碳生活、多種樹木和花草等等。這樣我們的地球才會美麗。
5、幼兒園大班打擊樂活動《瑪麗波爾卡》公開課教學設計反思
口令:
A段:走走走走,跳跳
B段:吃一個蘑菇,慢慢長大
配器建議:
走一一小鈴跳一一圓舞板、大鼓
吃蘑菇一一搖鈴鼓長大一一敲擊鈴鼓
放鞭炮一一齊奏
二、教學活動建議
【活動目標】
1、在熟悉樂曲結構并會隨樂律動游戲的基礎上,探索為樂曲匹配合適的樂器并能看指揮大膽地進行演奏。
2、根據身體動作的暗示,探索用鈴鼓的不同方法演奏B段;在游戲情節(jié)進展線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并進行合樂演奏。
3、在闖關游戲的情境中體驗多次闖關和升級所帶來的挑戰(zhàn)樂趣。
【活動準備】
1、經驗:幼兒已欣賞過“超級瑪麗”的電玩游戲并會隨樂律動游戲
2、物質:相關圖譜、音樂、鈴鼓、圓舞板、碰鈴各8套,大鼓一套
【活動過程】
1、隨樂進行超級瑪麗的律動游戲,再次感受游戲情節(jié)的樂趣
2、看圖譜分角色再次表演游戲情節(jié)
(l)總結圖譜與身體律動的關聯,整理瑪麗闖關的路線
(2)看圖譜,分角色表演動作
3、探索為樂曲匹配合適的“樂器武器”并能看指揮大膽地進行間關演奏游戲
(1)根據身體動作的暗示,探索用(鈴鼓)的不同使用方法匹配B段;用(圓舞板)和(碰鈴)匹配A段音樂并分段演奏
(2)看指揮完整隨樂演奏(ABA),初步感受用“樂器武器”進行闖關的樂趣(第一關)
(3)在游戲情節(jié)進展線索的提示下,累加大鼓進行合樂演奏。(第二關)
?、俑鶕适虑楣?jié)發(fā)展探索在(毒蘑菇)處累加大鼓,成功或失敗根據幼兒演奏情況而定。
?、谌绻牭降氖鞘〉囊魳?,師幼共同討論失敗的原因,再次進行闖關演奏。
(4)交換“樂器武器”,體驗用不同的武器進行闖關的樂趣(第三關)
4、部分幼兒律動游戲,部分幼兒樂器伴奏,完整隨樂闖關表演(終極挑戰(zhàn))
5、結束,退場
三、友情提醒:
1、本次活動在結尾處增加了“成功”或“失敗”的音效,提升了游戲的可變性和游戲性,
幼兒為能闖關升級成功,在演奏時會努力使自己保持與集體協調一致,奏出和諧動聽的音響,
繼而發(fā)展了幼兒分析、判斷、表述和接納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2、在部分律動部分演奏時,老師可根據幼兒自選樂器的基礎上,重組幼兒的演奏隊列,
使演奏呈現優(yōu)質平衡的音響效果。
活動反思:
1.在活動中小朋友們的興致很高,但是節(jié)奏把握方面還不是特別好,雖然有小朋友做指揮,但是都是音樂領悟比較好的小朋友,有一些小朋友在囫圇吞棗。
2.在活動的最后我加入了大鼓,作為有毒的蘑菇,但是最后合奏的時候,發(fā)現大鼓的音樂是有一些突兀的,我覺得還需要在進行修改一下。
3.在活動中以闖關游戲的方式進行,讓小朋友們在闖關中進行打擊樂活動,形式比較好,但是也有一點不足,就是課堂把控能力還有待加強,要將時間交給小朋友們,讓他們學會自己探索。
6、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牛奶畫》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探索顏料和牛奶之間發(fā)生的變化,感受彩色和白色的調和之美。
2.愿意根據色彩的形態(tài)變化進行大膽想象,并說出自己的想法。
3.體會到自己牛奶的神秘之處,自己動手的樂趣。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激發(fā)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食物顏料(色素),牛奶,洗潔精,抹布,每人一個操作盆。
2.音樂《牛奶歌》。
3.繪本《彩色牛奶》。
活動過程
1.教師扮演奶牛場阿姨,隨音樂《牛奶歌》和幼兒進入牛奶屋情境,一起品嘗甜美的牛奶。
2.欣賞故事,遐想色彩味道。
(1)欣賞繪本彬色牛奶》。
(2)幼兒按故事內容遐想各種色彩牛奶的味道。
(3)白板演示如何將白色和彩色混合,引導幼兒感受顏色變化。
運用photoshop中的涂抹工具,將白色抹入彩色中,引導幼兒感受白色與彩色融合的動態(tài)美。
3.表演魔術《彩色牛奶》,遐想動態(tài)形象。
(1)將食物顏料疊加倒入裝滿牛奶的盆子中間,注意不要晃動。
(2)在顏料中間滴人洗潔精(濃縮),引導幼兒感受不同色彩在牛奶中翻滾運動的變化,觀察和想象不同色彩構成的形態(tài)。 (如各種動物或者花草)
活動結束
以牛奶歌進行幼兒的小律動,讓幼兒在愉快的舞蹈中結束本次的活動。
活動延伸
坐上老師的小火車到科學區(qū)里探索更多的關于牛奶的秘密。
活動反思
神奇牛奶畫的原理:食物顏料的密度比牛奶低,所以它們就懸浮在牛奶的脂肪分子中。洗潔精把脂肪分子打散,使得它們在牛奶表面擴散。這一過程的不斷推進,使牛奶動了起來,帶著顏料到處跑。對于本階段的幼兒來說,這是一個充滿神秘的色彩變化過程,注意不要隨意移動操作盤,這樣效果才會好。
7、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潛水艇》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活動名稱:小小潛水艇
活動目標:
1.對實驗活動感興趣,樂意嘗試多次實驗操作。
2.初步了解潛水艇實驗中水位與空氣之間的關系。
3.觀察仔細,會發(fā)現并記錄活動中的各種現象。
4.發(fā)展合作探究與用符號記錄實驗結果的能力。
5.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活動重點:喜歡動手動腦、樂于參與科學實驗探索活動
活動難點:初步感知潛水艇實驗中水位與空氣壓力的關系。
活動準備: 1.用于制作潛水艇的礦泉水瓶,藍瓶口服液小瓶子瓶若干。2.裝滿水的盆子。3.每組一份實驗記錄單,一份大的實驗記錄表。4.擦手巾、抹布若干。5.手搖鈴一個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1.小朋友們看過魔術嗎?
2.都在什么地方見過,喜歡嗎,為什么?
3.李老師今天也來給大家?guī)砹艘粋€魔術,你們一定要睜大眼睛仔細看喔!
4.將準備好的實驗材料進行實驗并說“‘小小潛水艇你下去吧!’同時一只手拿瓶子另一只手往下的手勢,再說小小潛水艇你上來吧,同時一只手拿瓶子另一只手作往上的手勢,”
5.你們都看見了什么,誰愿意來當我的魔術助理也想來試試呢?(老師拿著瓶子小朋友學這老師的樣子說魔語)
6.小朋友看見了嗎,我是怎么讓潛水艇下去的?(解密左手的秘密)
7.請小朋友們先觀察一下老師的這個魔術都用了哪些道具?大瓶子子里面裝著什么,裝了多少?那小瓶子呢,它的上面有什么?(中線)再看看小瓶子是怎么放在大瓶里的?(小瓶是倒著放的)
8.我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一份這樣的材料,同時也為大家準備了一張記錄表,我們一塊兒來看看記錄表上都有什么吧?大瓶子是滿滿的水,每個小瓶子的水一樣嗎,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呢?
9.現在需要小朋友三人一組,每位小朋友選擇其中的一種方法來進行實驗,看看你的潛水艇會不會聽不聽你的話。
二、幼兒根據記錄表提示自由操作實驗并記錄,教師指導
1.小瓶子上面都標識的有一定量的水位線,每個小朋友只需要選擇其中的一種進行操作,完成后一塊兒觀看結果,然后合作完成這張記錄表,如果你選擇的方法成功了就在對應的位置畫上√如果失敗了就畫上×。
2.提醒幼兒在實驗的時候注意要把袖子挽起來,避免把袖子弄濕,在灌水的時候盡量不要把水弄灑在了桌子上,如果不小心灑了要及時拿備用抹布擦干凈,當聽到手搖鈴的聲音時請迅速放下手中的實驗坐好看向老師。
3.幼兒根據自己的分組選擇一種方法進行實驗,教師觀察并指導。
4.請一組的幼兒分別向大家介紹他選擇的是第幾種方法,結果是什么?
5.哪一組的小朋友愿意來給大家展示一下你們的魔術呢?一個小朋友負責表演,另外兩名小朋友當魔術師助理來說快樂魔咒吧!
6.出示大表讓幼兒通過集體舉手表決的方法完成大表記錄
三、幼兒再次按照對的方法進行實驗并初步感知實驗原理
1.通過大表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當小瓶的水在什么地方的時候我們可以做成這個實驗呢?小瓶子只裝了一半的水,那另一半裝的會是什么呢?
2.現在請每組的魔術師們再次進行表演,但在這次表演時需要小朋友們注意觀察小瓶子的變化,看看當你擠壓大瓶子的時候它會有什么秘密出現(小瓶上的水位有沒有發(fā)生什么變化)?(當我們擠壓大瓶的時候小瓶里頭的水會變多,當手放松時小瓶的水會變少)
3.教師小結:當我們的手捏緊大瓶的時候小瓶就會受到壓力的影響,壓力把水壓到小瓶里,小瓶子變重了它就會沉下去,手一松,壓力沒有了,小瓶里的水就流出來,小瓶輕了,就又浮起來了。一般我們把這種用于演示沉浮的儀器叫做浮沉子。
四、幼兒初步了解仿生學在生活中的運用
1.請小朋友們想想在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動物,它既可以漂起來又可以沉下去?(引導幼兒說出魚)
2.魚可以沉浮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在魚的肚子里有一個白色的泡泡叫做“漂”。其實呢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潛水艇就科學家們根據魚的這一特點通過仿生學來發(fā)明制作的
3.請幼兒回家后和爸爸媽媽一起再找找我們的生活中還有什么東西也是根據某種動物發(fā)明制作的。
活動延伸:和家人一起分享魔術樂趣
大班科學活動《小小潛水艇》教學反思
本次活動的目標是1、對實驗活動感興趣,樂意嘗試多次實驗操作。2、初步了解潛水艇實驗中水位與空氣之間的關系。3、觀察仔細,會發(fā)現并記錄活動中的各種現象。首先,我用了魔術的形式來提起幼兒的興趣。再次向幼兒介紹潛水艇的制作方法并請幼兒觀察和實驗,幼兒的興趣較為濃厚,最后出示潛水艇圖片。隨后問幼兒:(1)這是什么?(潛水艇)誰知道它有什么特殊的本領呢?(能浮在海上又能潛入海底)。導入課題后,我又問孩子們誰還有這種特殊的本領,由此引出魚,讓幼兒初步了解潛水艇就是根據這種原理制作的。潛水艇有兩側有水艙,向水艙中充水時,潛水艇慢慢加重,就慢慢沉入水中,當用壓縮空氣將水艙的水排出時,潛水艇變輕,它就浮出水面。最后,還讓幼兒知道這叫仿生動物學,并讓幼兒繼續(xù)尋找生活中還有哪些發(fā)現和制作是從動物身上得到的啟示?;顒踊就瓿闪私虒W目標,但是活動中讓幼兒操作的環(huán)節(jié)欠缺,老師說的多,科學活動中還是應該注意以幼兒的探索為主。
8、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福燈籠》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制作圓柱體、長方體、三菱柱等不同樣子的福燈籠。
2.能用描畫、剪紙、粘貼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裝飾福燈籠。
3.感受福燈籠帶來的喜悅,體驗制作福燈籠的樂趣。
4.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作畫習慣。
活動重難點:
1.重點:學習制作不同樣子的福燈籠。
2.難點:能用描畫、剪紙、粘貼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裝飾福燈籠。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寫毛筆字及剪紙的經驗。
2.物質準備:
?、挪噬?、亮光紙、彩紙、皺紋紙、彩筆、毛筆、干花、小剪刀、膠水、雙面膠等材料若干。
?、平處熥灾聘艋\范例、燈籠展示課件、背景音樂、仿真樹、布置有民間特色的“炕”作為幼兒操作臺等。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觀看課件,以社區(qū)活動“福燈籠大賽”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制作燈籠的樂趣。
1.播放課件,引導幼兒交流自己見過的燈籠,豐富已有經驗。
提問:剛才課件里有什么樣子的燈籠?你還見過什么樣的燈籠?是什么材料做的?
2.以社區(qū)舉行“福燈籠大賽”,激發(fā)幼兒制作燈籠的興趣。
二、教師出示自制的福燈籠,引導幼兒知道制作燈籠的方法。
1.教師出示自制的福燈籠,提問:燈籠上有什么?由幾部分組成?引導幼兒知道燈籠由燈籠提手、燈籠身體、燈籠穗子組成。
2.出示步驟圖,引導幼兒嘗試按照步驟圖制作三棱柱。
?、盘釂枺簾艋\身體是什么樣子的?三棱柱是怎么做出來的?
?、瞥鍪静襟E圖,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總共有幾步、有陰影部分、有對折線、箭頭代表對折的方向。)
?、墙處煶鍪窘榻B不同對折線的卡紙,鼓勵幼兒仔細觀察看看有幾根對折線,并嘗試按照對折線自由探索,看看都能折出什么樣子的燈籠身體。教師進一步引導幼兒操作示范,并小結提升:折的時候要沿線對齊,折過的地方要壓平。
3.教師介紹材料,鼓勵幼兒大膽選擇,制作和裝飾福燈籠。
出示各種制作材料及福字,引導幼兒采用描畫、剪紙、粘貼等多種方式創(chuàng)造性的裝飾福燈籠。
小結:可以用多種方式來體現福燈籠的“?!弊?,也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裝飾燈籠。
3.幼兒動手操作,體驗制作福燈籠的樂趣。
?、庞變鹤杂蛇x擇操作材料,大膽設計,提醒幼兒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
?、撇シ乓魳?,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幫助能力稍弱的幼兒,鼓勵幼兒制作出不一樣的福燈籠。
4.師幼共同欣賞、評析作品,分享成功的快樂。
?、艖覓臁案艋\”:出示社區(qū)背景圖,請幼兒將制作好的“福”燈
籠懸掛到“福氣多多樹”上;教師引導幼兒進行欣賞和評析,提問:你是制作福燈籠的?你喜歡哪個福燈籠?為什么?
⑵請幼兒帶著自己制作的福燈籠去參加社區(qū)“福燈籠”大賽,自然結束活動。
延伸活動
1.引導幼兒回活動室,進一步裝飾自己的“福燈籠”,參加社區(qū)大賽。
2.區(qū)角活動:提供更多材料,引導幼兒大膽想象,自由制作多種多樣的福燈籠。
課后反思:
一、活動聯系生活,重視幼兒興趣、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本活動選自省編教材主題活動《冬天的故事》,此活動雖然出自冬天主題,但幼兒對燈籠的喜愛不單單停留在春節(jié)或元旦。恰巧社區(qū)開展的系列傳統(tǒng)文化活動中,有燈籠展覽這一環(huán)節(jié),結合當地的特色活動,能更好的體現“藝術來源于生活,回歸于生活”這一教育理念?;顒又形也捎昧诵蕾p、探索、創(chuàng)作等相結合的手段,培養(yǎng)了幼兒感受美、表現美的情緒,發(fā)展了幼兒的觀察力、想象力、動手操作能力、口語表達能力等,引導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大膽裝飾和創(chuàng)作,并且圍繞
活動的關鍵字“?!?根據幼兒的能力水平,自主選擇用毛筆寫、剪紙、描畫等多種方式表現,將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自然融合其中。
二、根據幼兒的不同能力,正確評價幼兒,保持其制作的樂趣與熱情。我在巡回指導時,緊扣教學目標,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材料,大膽制
作與裝飾,并及時對幼兒的作品給予肯定和表揚,幫助個別能力較弱的幼兒,孩子們在不斷的鼓勵中熱情滿滿,制作興趣高漲。
三、尊重幼兒的意愿,滿足幼兒的制作需求。
在活動后期,個別幼兒制作興趣高漲,我及時提醒幼兒,可以活動后繼續(xù)裝飾,并且在活動結束后,與幼兒一起繼續(xù)裝飾自己的福燈籠,孩子們對于參加大賽,自信滿滿。
9、大班美術中國風水墨畫《蝦》教學設計含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國畫的特點以及繪畫工具,對國畫感興趣。(重點)
2.學習運用濃墨、淡墨及中鋒、側鋒等形式來表現蝦的基本特征與動態(tài),感受國畫的魅力。(難點)
3.感受作品中錯落有致、動靜結合的和諧之美。
4.作畫時細心地蘸色,保持桌面和畫面的干凈,體驗不同形式美術活動的樂趣。
5.在浸染、欣賞作品中,體驗成功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了解水墨畫的特點、毛筆的運筆方式及蝦的外形
特征。
2.物質準備:水墨畫作品《蝦趣圖》、蝦視頻資料、毛筆、宣紙、國
畫染料、筆桶、背景音樂《月光》、作品展示板。
活動過程:
一、觀賞了解蝦,感受水墨畫蝦的繪畫特點。
1、觀看真實蝦視頻,了解蝦的外形特征和形態(tài)。
播放不同動態(tài)的蝦,如:正面的、側面的,了解蝦的外形特征和動態(tài),為下一步作畫做好充分地準備。
提問:蝦是什么樣子?引導幼兒說出蝦的基本特征。
2.欣賞水墨畫《蝦趣》圖,進一步感知水墨畫蝦的獨特。
提問:你覺得它們在干什么?用水墨畫出來的蝦是什么樣的感覺?
哪些地方是濃墨,哪些地方是淡墨?
讓幼兒自由的觀察、交流,感知水墨畫蝦好像會游泳、會跳動的動態(tài)、栩栩如生的逼真特點。
二、幼兒嘗試繪畫蝦,學習運用濃墨、淡墨和中、側鋒繪畫出蝦的基本外形。
1.幼兒自主探索繪畫水墨畫蝦。
“三分鐘來挑戰(zhàn)”:教師給幼兒 3 分鐘時間,幼兒嘗試自主運用已有經驗來繪畫蝦。
提問:你用毛筆的什么位置畫出了蝦的蝦頭、身體、蝦須?
互相看看,誰畫的蝦像真的一樣?請畫的好的小朋友進行經驗介紹。
2.師幼互動討論交流,以兒歌形式,讓幼兒進一步掌握繪畫蝦的順序和運筆方法。
提問:蝦哪些地方是用濃墨來畫?
蝦的哪些部位是用淡墨畫的?
教師邊畫邊朗誦兒歌:淡墨中鋒畫蝦頭,淡墨側鋒畫蝦身、蝦尾,濃墨中鋒點頭刺再勾畫蝦的足,濃墨中鋒點眼睛,再用淡墨勾畫蝦的須。
3.拓展幼兒想象,創(chuàng)作不同動態(tài)的蝦及添畫。
引導幼兒構思畫面:你想畫蝦在做什么?
三、幼兒創(chuàng)作水墨畫《蝦趣圖》。
1.提出要求:注意濃墨、淡墨的使用,先蘸淡墨畫出蝦的外形;大膽繪畫不同動態(tài)的蝦,適當添畫場景。
2.幼兒聽音樂作畫,教師巡回指導。關注幼兒的創(chuàng)想和繪畫技法,
進行適當的技法幫助和對幼兒想象的鼓勵,重點指導幼兒運用濃墨和淡
2.墨畫出蝦的基本外形。
四、幼兒分享交流自己的作品,體驗水墨畫的快樂。
1.幼兒相互欣賞作品。請幼兒自行張貼作品到展示板上,并與同伴互相觀看、交流:說說自己畫的蝦。
2.師幼共同賞析作品。請幼兒交流:你喜歡哪幅蝦趣圖?為什么?
引導幼兒從創(chuàng)想、繪畫運筆的技法角度欣賞和交流,學習同伴作畫的想法和畫法。
3.講述作品里的小故事:你的作品里藏著什么有趣的事情?鼓勵幼
兒用簡短的小故事去介紹自己的作品,鼓勵幼兒完整、清晰地講述。
課后反思:
水墨畫是我國特有的藝術表現形式,是國畫的主要代表,它以簡單的作畫工具勾勒出千變萬化的事物形象,惟妙惟肖,充滿情趣。中班幼兒已經在教育活動、活動區(qū)等多種形式中對水墨畫有過初步的感知和操作。升入大班,幼兒水墨畫的技能和審美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具備了進一步繪畫的能力。
活動通過欣賞水墨畫《蝦趣圖》,激發(fā)幼兒對蝦的喜愛及作畫的興趣,隨后利用兒歌將濃墨、淡墨及中鋒、側鋒的運用向幼兒進行形象的介紹,幫助幼兒學習水墨畫蝦的作畫技巧。整個活動,引導幼兒從美術的角度體驗中華文化,感受國畫特有的風格和魅力。
針對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運用演示法、啟發(fā)式提問法、欣賞評價法、練習法等,引領幼兒嘗試自主探索繪畫蝦,從而激發(fā)學習水墨畫的樂趣。
環(huán)節(jié)設計層層遞進。第一環(huán)節(jié)了解蝦,感受水墨畫蝦的繪畫特點。通過播放不同動態(tài)的蝦,如:在水中游動的視頻,激發(fā)幼兒對蝦的喜愛,了解蝦的外形特征和動態(tài),為下一步作畫做好充分地準備。讓幼兒自由的觀察、交流。
第二環(huán)節(jié)幼兒嘗試繪畫蝦,學習運用濃墨、淡墨和中、側鋒繪畫蝦基本外形。這個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幼兒通過探索和體驗,初步學習運用和掌握濃墨、淡墨及中鋒、側鋒的形式來表現蝦的外形特征。通過欣賞多種不同動態(tài)水墨畫蝦及教師兒歌式演示,進一步掌握繪畫蝦的順序和運筆方法。
第三環(huán)節(jié)引導幼兒創(chuàng)作蝦趣圖。在作畫的過程中,我用建議、參與商量的口吻,幫助他們進一步創(chuàng)作不同動態(tài)蝦。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地去完成每一幅作品,孩子們會從老師的語言評價中獲得更多的啟示。自由欣賞,幼兒相互評價。在完成作品后,我鼓勵孩子大膽介紹自己的水墨畫作品,通過給作品編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互相欣賞作品的形式,讓孩子們充分感受水墨畫帶來的樂趣。這種交流方式,給了幼兒一個更大的表達空間,不僅僅限制于技能的評價,也增添了對作品內涵的關注。
10、幼兒園大班體育活動《一起去旅行》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利用桌子練習攀爬、跨跳等動作,提高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2.主動探索桌子的不同玩法。
3.主動參與鍛煉,并在活動中積極動腦。
4.培養(yǎng)競爭意識,體驗游戲帶來的挑戰(zhàn)與快樂。
5.感受運動的快樂,愉悅身心。
活動重點:利用桌子練習攀爬、跨跳等動作,提高動作的靈敏性、協調性。
活動難點:主動探索桌子的不同玩法。
活動準備:
1.桌子 5 張、墊子 4 個,熱身音樂、活動音樂、放松音樂四段。
2.幼兒穿著寬松舒適的衣服。
活動過程:
1.情境導入
(1)運用身體各個部位與幼兒打招呼,調動幼兒的運動思維。
提問:“除了用嘴巴打招呼,我們身體的哪些部位還可以打招呼?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方法么?”
小結:揮手、鞠躬等很多動作都可以表示打招呼。
(2)幼兒在去旅行的情景中了解活動規(guī)則。
教師:“今天,我要和你們一起去旅行,我們去兒童樂園吧?跟老師
一起旅行沒有太多要求,就是答應我的事情一定要做到,可以么?”
2.熱身運動
(1)幼兒自主尋找合適的位置進行熱身活動。
教師提出要求:第一、與同伴之間間隔距離。
第二、尋找的位置要在老師能看見的地方。
(2)跟隨音樂與幼兒進行熱身活動。
3.游戲活動
(1)帶領幼兒進入兒童樂園的第一個游戲,準備四張桌子。
第一次:幼兒圍著桌子進行換方向的運動,腳在地上、手在桌子上,快速做出反應,提高反應的靈敏性。
第二次:幼兒手腳換位置,手在地上、腳在桌子上進行運動,提高身體的協調性。
第三次:幼兒的手腳同時不能在桌子上和地上,積極思考,運用身體的其他部位協助運動。
教師小結:我們身體的各個部位都可以幫助我們運動起來。
(2)進入第二個游戲,幼兒探索過桌橋的多種方法,積極動腦思考,主動參與鍛煉。
第一次:幼兒熟悉路線和要求。
教師:這是一座橋,這座橋上最多只能有兩個小朋友,不然橋會塌。
第二次:幼兒主動運用身體的各個部位過橋。
教師:請問人的移動只能用腳么?下面試試用你自己的方式過橋,記住橋上最多不能超過兩個小朋友。
在提醒幼兒規(guī)則的同時,引導幼兒關注其他小朋友的做法。
教師小結:為孩子們點贊,第一,每一個小朋友都在認真觀察,向他人學習,第二,從眼神里發(fā)現小朋友都在認真的思考。請繼續(xù)保持這種狀態(tài)。
(3)進入第三個游戲,過斜拉橋,幼兒練習攀爬動作。
第一次:將桌子布置成斜面,幼兒運用自己的方式過橋,鍛煉攀爬能力。
第二次:難度提升,將桌子豎起橋面更陡,幼兒手臂力量要求更高。
教師小結:運動的過程中要學會動腦筋。
(4)進入第四個游戲,幼兒練習跨跳,主動尋找適合自己的跨跳方式,探索游戲的規(guī)則。
第一次:提出要求,橋面上只能有一個小朋友,幼兒進行試跳,主動尋找游戲的要點。
第二次:加大難度,鼓勵幼兒繼續(xù)挑戰(zhàn)。
教師小結:跑的速度快,沒有停頓,單腳跨出,跨跳的距離會更遠。4.放松活動
教師:“老師帶你們出來玩也要帶你們回去,跟我來,我們跟著音樂放松一下?!?/p>
活動延伸:
教師:“讓自己更強壯、更健康,是這個世界上誰都拿不走的寶藏,
我們繼續(xù)去旅行吧?!?/p>
課后反思
活動過程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整個教學活動中始終體現《指南》中:即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挑戰(zhàn)性的原則。激發(fā)幼兒學習和鍛煉的興趣?;钴S幼兒的思維,發(fā)展其能力。幼兒在有趣的游戲中不知不覺地鞏固了自己的平衡、攀爬、跳躍能力,體現了幼兒勇敢、克服困難的品質,幼兒主動探索游戲的多種玩法,感受到了體育運動帶來的快樂?;顒硬牧系倪x定既貼近幼兒的生活,又滿足了幼兒好奇、好動、好玩、喜歡探索的心理特點。
活動中對幼兒的表現給與適時的回應,及時給與肯定和鼓勵。課前的準備比較充分,所以活動中出現的小狀況比如:第一個游戲設計孩子坐在桌子上動,孩子們先跪在了桌子上這種情況的出現,我在談話時引導孩子坐在桌子上聽,給與提示,活動得以按計劃進行,備教材、備孩子等都是很重要的。
活動開展后我也發(fā)現了一些問題,如基本環(huán)節(jié)內容太多,四個運動游戲,整個過程盡管孩子興趣很高漲,但孩子的活動量有些大。
以上便是我對這節(jié)活動的反思。
11、幼兒園小班語言活動《甜甜的棒棒糖》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習故事中的主要對話。(重點)
2、能較完整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及故事中的角色對話。(難點)
3、樂意參與角色扮演活動。
4、參與閱讀與討論,體驗故事的奇特與幽默,初步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進一步激發(fā)閱讀圖書的興趣。
5、通過多媒體教學,初步理解故事內容,記住故事的主要情節(jié)。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甜甜的棒棒糖》故事圖片PPT
實物準備:玻璃杯一個,棒棒糖一個。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出示棒棒糖,引入活動。
師:看看老師帶來了什么?棒棒糖是什么味道的呢?
2、這根甜甜的棒棒糖是小熊的。它和小熊有一個好聽的故事呢,大家猜猜,它和小熊會發(fā)生一個什么樣的故事?
3、師:小熊和棒棒糖到底會發(fā)生什么故事呢?我們一起來聽聽。
二、欣賞故事,感受小熊的心情變化。
1、幼兒邊聽故事邊欣賞PPT。
(1)小熊碰到朋友時為什么藏起了棒棒糖?(不想拿出來和朋友一起分享)
(2)小熊先遇到了誰?(出示小魚圖片)遇到小魚后,小熊馬上把棒棒糖放在哪里了?(背后)小魚對小熊說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說的?
(3)小魚游走了,誰又來了?(出示小螃蟹)小熊馬上把棒棒糖怎么樣了?小螃蟹對小熊說了什么?小熊是怎么說的?(讓幼兒來學習說小螃蟹與小熊的對話)
(4)小螃蟹游走了,誰又來了?(出示小烏龜圖片)碰到小烏龜后,小熊又把棒棒糖怎么樣了?這回,小烏龜對小熊說了什么?小熊又是怎么說的?
2、師:水里的朋友都游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吃,周圍一個朋友都沒有,小熊心里怎么樣了?為什么?(難過,朋友都走了,周圍一個朋友都沒有,都不和他玩了)
3、小朋友們有好東西會和大家分享嗎?(會)那你們的好朋友一定很多!小熊知道自己錯了,可是,怎樣能讓河里的朋友嘗嘗棒棒糖的甜味呢?誰來幫幫小熊。
三、小朋友們想了怎么多辦法,小熊自己也想到了個更好的辦法,它把棒棒糖放在水里。
(1)棒棒糖放到水里會怎樣呢?(融化)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攪拌攪拌,甜甜的棒棒糖融化了,水就變成什么味道啦?
(2)用什么辦法可以讓棒棒糖溶化得快一點呢?(攪拌)(河水變甜了,水里的朋友都出來了,都喝到了甜甜的河水,它們又成為了好朋友。)
四、分角色表演
1、老師的故事講完了,誰想來扮演這些小動物,表演給大家呢?
2、大家都想來表演,那我就要來看看,誰表演的好我們就請誰來表演。
3、分角色:如一組扮演烏龜,二組扮演小魚,三組扮演螃蟹,四組扮演小熊。
4、教師講述,幼兒角色扮演對話。
5、師: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老師準備了很多圖片,你想扮演哪個角色,就選哪張圖片和旁邊的小伙伴說一說。
6、幼兒自由選擇圖片講述。教師適時輔導。
7、請幼兒按自己選擇的角色坐下,分組集體表演一次。
六、教師小結:大家表演的都非常好,那如果小熊再有一根棒棒糖,小熊會怎么做?我們下節(jié)課再來表演!
附故事《甜甜的棒棒糖》
小熊有一根棒棒糖,一根甜甜香香的棒棒糖。它獨自來到河邊,拿出棒棒糖,歡歡喜喜地正要吃。一條小魚游來了,小熊趕緊把棒棒糖藏起來。小魚問:“小熊,你在干嘛?”小熊說:“沒干嘛!沒干嘛!”小魚游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歡歡喜喜地正要吃,一只螃蟹游來了,小熊趕緊把棒棒糖藏起來。小螃蟹問:“小熊,你在干嘛?”小熊說:“沒干嘛!沒干嘛!”小螃蟹游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歡歡喜喜地正要吃,一只烏龜游來了,小熊趕緊把棒棒糖藏起來。小烏龜問:“小熊,你在干嘛?”小熊說:“沒干嘛!沒干嘛!”小烏龜游走了。水里的朋友都走了,小熊拿出棒棒糖吃。周圍一個朋友都沒有,它覺得很孤單:“唔!要是大家一起吃,一定很熱鬧!”于是,它叫了起來:“小魚!小魚!”小魚沒有來。它又叫:“小螃蟹!小螃蟹!”小螃蟹沒有來。它最后叫:“小烏龜!小烏龜!”小烏龜也沒有來。小熊難過極了!怎樣能讓河里的朋友嘗一嘗棒棒糖的甜味呢?小熊自己想到了個更好的辦法,它把棒棒糖放在水里,攪拌攪拌,甜甜的棒棒糖融化了,河水變甜了,水里的朋友都出來了,都喝到了甜甜的棒棒糖,它們又成為了好朋友。
【課后反思】
這次的內容選的是應彩云老師的繪本《甜津津的河水》,應老師的課偏重的是延伸到科學領域,讓幼兒了解糖怎樣在水里融化的快,糖放在水里,水會怎樣?糖會怎樣?我側重的是語言表達,讓幼兒在傾聽與表達方面有進一步的提升。在整個活動過程中,幼兒在老師的范講中傾聽,在角色扮演中進行角色對話。整節(jié)課的優(yōu)點:環(huán)節(jié)連貫,注重了幼兒的全體參與性。
不足之處:
1、分組時顯得有些匆忙,幼兒分不清自己的角色。
2、在集體表演時,有一些亂。
3、在最后活動結束時留下的兩個問題
(1)小熊再有一根棒棒糖,他會怎么做?
(2)棒棒糖放到下午,會有什么變化沒有得到實際的解決。
以后改進方面:
1、幼兒全體表演環(huán)節(jié)需要改進,可以將圖片貼身上,讓幼兒弄清楚自己角色再表演。
2、結束環(huán)節(jié)再新穎一些。
12、大班打擊樂教案《雜技表演》教學設計和反思
課前學習活動設計:
1.掌握鈴鼓、響板、碰鈴的基本演奏方法。
2.在打擊樂《喜洋洋》中學習過節(jié)奏型 x x|x x|和 xx xx|。
3.活動前請幼兒欣賞雜技表演的視頻。
活動目標:
針對本次活動內容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能力和情感
三個方面設計了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結構,學習節(jié)奏型“x x|x x|x x|x 0|”、“x x|x 0|”、“xx x|xx x|xx x|xx x|”。
2.能根據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能與同伴合作進行演奏。
3.喜歡打擊樂活動,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積極、愉快地參與活動。
活動重難點:
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于:喜歡打擊樂活動,感
受樂曲結構,學習節(jié)奏型“x x|x x|x x|x 0|”、“x x|x 0|”、“xx x|xxx|xx x|xx x|”。
活動難點:能根據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積極、愉快地參與活動與同伴合作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
1.音樂圖譜 1 張、節(jié)奏型 3 張,鈴鼓、碰鈴、響板等打擊樂器若干。
2.雜技表演課件,《巡邏兵進行曲》音樂。
3.活動前請幼兒欣賞雜技表演的視頻。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結合雜技表演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樂曲的結構。
提問:雜技演員在表演什么節(jié)目?這首音樂共有幾段?
2.出示圖譜,指導幼兒準確地拍出節(jié)奏。
(1)請幼兒分段欣賞樂曲,運用雜技表演的情節(jié),引導幼兒探索樂曲中 3 種不同節(jié)奏型的打擊方法。
樂曲 A 段:節(jié)奏型“x x|x x|x x|x 0|”,對應圖譜“拋接球”。請幼兒探索節(jié)奏型的打擊方法。
樂曲 B 段:節(jié)奏型“x x|x 0|”,對應圖譜“轉呼啦圈”。
樂曲 C 段:節(jié)奏型“xx x|xx x|xx x|xx x|”,對應圖譜“頂酒杯”。(2)引導幼兒探索 3 種雜技表演分別可以用什么身體動作進行表現。
(3)請幼兒完整欣賞樂曲,分組創(chuàng)編每種雜技表演的身體動作,集體進行練習,熟練掌握 A、B、C 段的 3 個節(jié)奏型。
(4)指導幼兒學習根據指揮動作隨音樂進行演奏。
3.引導幼兒探索配器方案,嘗試使用樂器合作進行演奏。
(1)出示 3 種打擊樂器,請幼兒討論每種雜技表演可以用什么樂器伴奏,鼓勵幼兒說明理由。
(2)教師當指揮,請幼兒看圖譜分組進行打擊樂器演奏,重點指導幼兒與同伴的演奏保持協調,并注意空拍的控制。
(3)請幼兒交換樂器演奏,交換時幼兒交換位置,樂器不動位置。
(4)給視頻中雜技演員的表演配完整伴奏,表演結束幼兒收拾樂器。
活動延伸:
1.表演區(qū)嘗試表演簡單的雜技。
2.給幼兒提供節(jié)奏圖譜及多種樂器,請幼兒探索不同樂器的配樂方案進行演奏。
大班藝術活動《雜技表演》課后反思
孩子們對本次活動非常感興趣,較好的完成了預設的活動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中我創(chuàng)設觀看雜技表演的情境,并貫穿始終,采用總—分—總的學習方式。在聽一聽,做一做,模仿雜技演員的動作中,進一步完整感知音樂。因為幼兒的特點是好動、好模仿,一下子調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2.分段欣賞,解決活動重點。
為了更好的解決活動的重點,我將音樂截取為三段,分段欣賞時,借助課件、圖譜的形式,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探索 3 種雜技表演的節(jié)奏型,輕松解決活動的重點。自主練習——教師示范——拍身體部分練習,為后面的完整表現音樂奠定良好基礎。
13、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郵遞馬車》教學設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知識目標: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及A、B兩段不同的節(jié)奏,創(chuàng)編快遞員動作。
2、能力目標:能夠按照樂曲節(jié)奏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隨節(jié)奏傳遞包衰。
3、情感目標:積極參與音樂表現活動,體驗與同伴在樂曲中共同游戲的快樂。
4、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使幼兒懂得歌曲的詼諧幽默之處。
二、重難點:
1、重點:感受樂曲歡快的情緒及A、B段不同的節(jié)奏,創(chuàng)編快遞員動作。
2、難點:能夠按照樂曲節(jié)奏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隨節(jié)奏傳遞包裹。
三、活動準備:
PPT、《郵遞馬車》音樂
四、活動過程:
(一)組織幼兒談話,引導幼兒了解郵遞馬車。
1、幼兒結合已有經驗進行交流,交流古代郵遞方式的不同。
提問:在很久很久以前,在沒有飛機、汽車的年代,我們是怎樣寄東西的?
小結:在沒有飛機、汽車的年代,我們就是用這種方式來運東西的。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樂曲,名字就叫做:郵遞馬車。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吧!
2、播放音樂,幼兒欣賞。
3、師幼交流,引出現代郵寄方式一一快遞。提問:現在我們是怎樣寄東西的?(快遞員)
(二)欣賞音樂,初步感知樂曲A段的節(jié)奏變化。
1、播放音樂,感知樂曲旋律。
提問:小朋友們,那你們知道快遞員都要做哪些事情呢?幼兒表述之后,鼓勵幼兒用動作進行表征。
2、提取幼兒創(chuàng)編的動作,教師哼唱簡譜,帶領幼兒進行節(jié)奏練習。
3、領頭人帶領游戲,熟悉快遞員的動作及樂曲旋律。
(1)教師做領頭人,進行快遞員游戲。
提問:今天我來做快遞隊的隊長,帶著你們做兩個快遞員的工作,你們看看是那兩個動作?幼兒表述后,進行提升。
(2)個別幼兒做領頭人,帶領同伴進行快遞員游戲。
提問:剛才小隊長做了哪兩個動作?鼓勵全體幼兒大膽表征,創(chuàng)編動作進行引領游戲。
(3)幼兒集體做領頭人,創(chuàng)編新動作。
提問:其他小朋友想不想當快遞隊長呢?今天,大家都是快遞隊長,我是快遞員,你們帶著我工作。哪位快遞隊長的動作有創(chuàng)意,我這個隊員,就跟誰學!
(三)傳遞游戲,感知B段樂曲旋律,練習傳遞方法。
1、教師出示快遞盒,組織幼兒進行游戲。
提問:你們收過快遞嗎?今天小朋友都是小小快遞員,幫老師一起來運快遞,看看老師手里這份快遞會送到誰的手里!請小朋友們聽著音樂的節(jié)奏來傳快遞,音樂停的時候,快遞在誰手中,誰就要舉起快遞大聲告訴小朋友:快遞在我這里!
2、小結:小朋友們傳遞快遞,要有節(jié)奏地輕拿輕放,愛護快遞。
(四)完整游戲,體驗音樂游戲的樂趣。
1、教師做領頭人,完整進行游戲。
2、邀請幼兒做領頭人,帶領同伴進行游戲。
3、進行聽聲辨人游戲,體驗音樂游戲樂趣。
提問:如果你不看小朋友的模樣,只聽聲音,能猜出他是誰嗎?
4、小結:小朋友們蒙著眼睛都能猜出是誰,真是一群相親相愛的好伙伴!你們猜,快遞盒里放著什么禮物?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課后延伸:
在音樂區(qū)投放快遞盒、音樂,引導幼兒自主游戲:表演區(qū)可投放快遞員飾品,鼓勵幼兒大膽表現。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選擇的樂曲《郵遞馬車》歡快活潑,節(jié)奏感強且旋律優(yōu)關,句式整齊,幼兒對樂曲本身興趣濃厚: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將快遞員的工作融入樂曲中,引導幼兒進行創(chuàng)編、游戲,幼兒在樂曲中、玩玩樂樂中,發(fā)現美,感受類,表現關,啟發(fā)幼兒對關有自己的獨特感受。在日后的活動過程中,逐步增強幼兒對節(jié)奏的把握。不僅僅是在游戲中感受音樂的關,表征音樂的關,更要在音樂中感受節(jié)奏的變化之類,并能夠運用身體動作進行表達,提升幼兒的表現力。
在本次活動中,本著幼兒為主的原則,調動幼兒的興趣去參與活動,主動學習,逐步豐富已有經驗。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能夠對現代的郵寄方式有進一步的感受,對主題活動的開展有一定的輔助作用?;顒禹槕變号d趣與需要,鼓勵幼兒大膽表現,提升幼兒的自信心,引導幼兒在游戲中更加自主。
14、大班打擊樂《鍋碗瓢盆交響曲》音樂活動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感受進行曲的風格,辨別 ABA 的曲式結構。(重點)
2.能根據音樂旋律特點合理配器。(難點)
3.體驗合作演奏的樂趣。
4.通過聽、唱、奏、舞等音樂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編能力與合作能力。
5.喜歡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物品準備:碗、盆、勺子、盤子、瓶子、筷子等廚房中常見的物品、《土耳其進行曲》音樂,節(jié)奏圖譜。
2.場地準備:分成三組
活動過程:
一、欣賞音樂,感受進行曲風格,了解曲式結構。
1.欣賞音樂第一遍,感受進行曲風格。
提問:聽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小結:這是《土耳其進行曲》,曲子旋律雄壯有力。
2.結合圖譜,欣賞第二遍音樂
提問:這首曲子有幾段?不同音符的樂曲給你什么感受?
小結:這首曲子有三段,是一段 ABA 三段體的樂曲。樂曲帶給我們雄壯、輕巧、干脆的不同感受。
二、出示鍋碗瓢盆,引導幼兒根據音樂旋律特點合理配器。
1.出示鍋碗瓢盆,引導幼兒嘗試敲出好聽的而聲音。
這是什么?能演奏出好聽的聲音嗎?請你來試試。
2.播放視頻,引導幼兒感受鍋碗瓢盆演奏形式。
他們是怎么敲出好聽的聲音的?
小結:原來生活中最普通的用品也能敲出美妙的音樂,但是需要掌握好節(jié)奏,掌握好力度,還要有大家的共同配合。
3.分組討論,結合樂曲特點進行配器。
引導幼兒根據樂曲特點選擇合適的器具或合適的演奏方法進行配樂。
三、完整演奏樂曲,體驗合作演奏的樂趣。
1.完整配樂第一遍
提問:你們組選擇的樂器合適嗎?(引導幼兒調整器具)
2.幼兒合作完整演奏兩遍
提問:演奏好樂曲需要我們怎么做?
小結:演奏需要我們認真看譜,跟著音樂節(jié)奏,共同配合演奏。
3.交換樂器演奏兩遍
4.看老師指揮演奏樂曲。
小結:生活中還有許多物品可以演奏出美妙的音樂,我們可以大膽嘗試。
四、延伸活動:
搜集各樣各樣物品,引導幼兒到活動區(qū)中探索更多的演奏方法。
活動反思:
“鍋碗瓢盆交響曲”屬于綜合性藝術教育活動。構思新穎、內容充實、形式貼近幼兒情趣。將音樂的節(jié)奏與生活中廚房用品相聯系,將藝術
教育形式回歸生活。尤其是活動由淺入深,從感受到體驗,從生活再現到音樂表現。符合藝術教育的規(guī)律和幼兒認知事物的規(guī)律。活動中教師的引導,突顯了以幼兒為主體的教育思想,是一次比較成功的藝術教育活動。
15、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滾滾樂》教學設計反思設計意圖
設計意圖:
幼兒科學教育的價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靜態(tài)知識的傳遞,而是注重幼兒的情感態(tài)和幼兒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與他人及環(huán)境的積極交流與和諧相處,對生活中常見現象的探究興趣。
一天的區(qū)域活動中,我發(fā)現幾個孩子聚在一起討論著什么,我悄悄走過去一看,原來,他們正在將奶粉桶、薯片罐、積木等物品在地上滾來滾去并討論它們滾動的路線,感覺要舉行一場比賽,一爭高低的局面……孩子們的舉動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發(fā),于是發(fā)動孩子共同收集材料,從孩子的身邊、孩子的生活中產生了本次活動——滾滾樂,旨在讓幼兒探索物體的滾動路線與形狀之間的關系。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從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感知力、創(chuàng)造力。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對生活中常見現象的探究興趣。
2.知道不同形狀的物體滾動路線是不同的。
3.能發(fā)現物體的滾動與路線之間的關系。
4.發(fā)展動手觀察力、操作能力,掌握簡單的實驗記錄方法。
5.活動中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和幫助別人的快樂。
活動準備:
物質準備: 1.泡沫積木、銀鷺花生牛奶瓶、薯片罐、八寶粥筒、奶粉罐、紙杯、可樂杯、奶茶杯、皮球、海洋球、木棍。
經驗準備:幼兒已有過對物品滾動的相關經驗,了解可以滾動的物品的特征(它的身上總有一個地方是圓的)。
一、開始部分
出示操作材料,引出活動主題。
小朋友們好,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很多東西,我們來玩一玩,滾一滾吧!
二、基本部分
(一)第一次探索,尋找滾動,鞏固對可以滾動的物體特征的了解
教師:孩子們,請拿好你們的東西找個位置坐下來,讓我來看看你們都找到了哪些會滾動的東西?
教師:想想看,為什么這些東西都會滾動?(幼兒回答)
小結:這些東西的樣子雖然不一樣,但是,他的身上總有一個地方是圓的,所以就會滾動,摸摸看,你手里的東西哪兒是圓的?相互之間交換著摸摸,你摸摸我的,我摸摸你的.
(一)第二次探索,探索滾動路線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1.游戲:滾進球門。
教師:那我們現在就用這些會滾動的東西來玩一個游戲,游戲的名字叫《滾進球門》,這個游戲需要兩個人玩,誰來配合我?示范:兩個人面對面分別站在橫線上,一人做球門,另一個人把東西放在線上,瞄準球門,輕輕一推。小朋友在玩的時候注意觀察,看哪些東西不能滾進球門呢?哪些東西能滾進球門?他們滾動時走的路線一樣嗎?
2.幼兒兩兩結伴游戲
3.集體交流分類。
(1)、集體交流分類:好了,孩子們,拿著你的滾動坐到圓點上,誰來說說哪些東西不能滾不進球門?(幼兒驗證)哪些東西能滾進球門?(幼兒驗證)教師引導幼兒分類:現在,請你們把不能滾進球門的東西放到老師的這邊,把能滾進球門的東西放到老師的這邊。
(2)、探索滾動路線與物體形狀之間的關系。
教師以驚奇的口氣提出疑問:“真奇怪?為什么這些紙杯、可樂杯、肯德基筒就滾不進球門呢?”(幼兒回答)
總結:紙杯、方便面筒它們都是一頭大一頭小的,滾動時會轉圈,不能滾進球門,我來把它的形狀畫出來,(畫出一頭大一頭小),想想看,它們滾動時走的走的路線是什么樣的?(幼兒回答),請個孩子來把它滾動的路線畫下來——轉圈 。我們把一頭大圓一頭小圓,滾動時會轉一個圈的物體叫做“圓錐臺”。
“為什么保圓柱形積木、薯片罐容易滾進球門?”(幼兒回答)總結:因為兩頭圓大小一樣,上下一樣粗,可以滾進球門,想想看,它們滾動時走的走的路線是什么樣的?(幼兒回答),請個孩子來把它滾動的路線畫下來——直線(直線) 我們把上下有兩個大小一樣的圓形,身體上下一樣粗像根柱子的物體叫做“圓柱”。
“為什么皮球容易滾進球門?”(幼兒回答)總結:因為皮球它到處是圓的,能滾進球門,它除了可以直直的滾動,還可以向那些方向滾動?因為它的身體到處都是圓的,可以向任何方向滾動,我們把這樣的物體叫做“球體”。
(三).第三次探索:圓柱體和球體滾動時哪個更靈活?
1、游戲“趕小豬”。
這個游戲需要兩個人玩,兩小朋友先站在起點線上,用小木棍分別來趕圓柱體小豬和球體小豬,然后走“s”形繞過小樹,在從兩邊回到這里。比比看哪只小豬最靈活。
(2).幼兒兩兩結伴游戲
(3).集體交流。
師小結:從上到下一樣大的圓筒,我們把它往哪兒推,它就只能往一個方向直直地滾去,轉彎時不靈活,而皮球可以向四面八方任意地滾動,很靈活。原來物體的滾動不僅與它們形狀有關系,而且滾動的路線也與形狀有關,也就是說不一樣的形狀它們滾動時走的路也就不一樣。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們,在我們的幼兒園里、生活中還有許多可以滾動的東西等待我們去發(fā)現,讓我們一起去找找看,還有那些東西可以滾動,他滾動路線是怎樣的?
大班科學活動《滾滾樂》活動反思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實物和現象作為探索的對象。”本次大班科學活動《滾滾樂》,正是源于我們觀察到幼兒區(qū)域活動中對物體滾動現象的興趣,從而生成的科學探究活動。活動從自由探索——合作操作--交流討論”等環(huán)節(jié),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從感知到體驗再到解決問題,使原有的經驗與新經驗之間建立有機的聯系。讓幼兒在互動式、開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動中,自主地、能動地、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從中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感知力、創(chuàng)造力。從活動目標來看,活動目的具體,符合大班幼兒的認知水平和能力發(fā)展需求。在幼兒的積極探索和教師的合理引導下,預設的目標也基本完成。從活動設計上看,活動環(huán)節(jié)安排合理,通過游戲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巷口,層層遞進,始終圍繞著一個字“滾”,引導幼兒自主操作、觀察發(fā)現、交流討論來解決問題。首先通過游戲“滾進球門”,來引導幼兒發(fā)現不同形狀的物體滾動路線是不同的;接著再通過游戲“滾小豬”,發(fā)現物體的滾動路線與形狀之間的關系。從現場的教學效果來看,預設的內容符合孩子們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方式,在師幼的積極配合下,預設的目標也基本完成。在活動中,閃現出了幾個亮點,首先是材料的選擇和使用,結合幼兒的生活經驗,充分利用家長資源,收集了許多生活用品、玩具,如:奶粉罐、牛奶盒、薯片盒等等。在最后的操作環(huán)節(jié),我們準備了豐富的材料供不同層次的幼兒自由選擇,可操作性強,讓幼兒在游戲中探索,在擺弄中發(fā)現,在操作中表達,在玩耍中想像,培養(yǎng)幼兒主動探索精神和創(chuàng)造性能力,使他們在開放的活動中拓展自己的空間,發(fā)揮自己的潛能,形成自己的個性。游戲是本次活動的又一亮點。為了讓孩子們能學得更加輕松、快樂,我們設計了多個游戲貫穿整個活動:先是在游戲中尋找會滾動的物體,之后在游戲中體驗不同形狀的物品滾動的路線不同,在各游戲環(huán)節(jié)都提供了豐富的材料,供幼兒自由選擇,引導幼兒運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讓他們在玩中樂,樂中學,自主發(fā)現物體滾動路線與性狀之間的關系。因此,此次活動目標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實施和鞏固。第三,營造了一個溫馨的心理環(huán)境,活動中教師始終把自己定位于一個引導者、支持者、參與者,鼓勵激發(fā)每個孩子大膽參與嘗試。激勵幼兒從不同角度去感知、觀察、思考,這也正穩(wěn)合了《指南》的精神:以關懷、接納、寬容的態(tài)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但是,我在活動中沒有關注到所有幼兒的表現,師生互動較好,但生生互動得不夠好。活動中,操作材料雖然豐富,但也只是起到了鞏固知識的作用,探索價值還不夠,如果還能再添加一些更深一層的游戲,促使幼兒更進一步的探索,這一環(huán)節(jié)會更加完美。
16、幼兒園大班健康活動《好玩的繩子》教學設計活動反思
設計意圖:
跳繩是幼兒常玩的,也是幼兒鍛煉身體所用的。在戶外活動時,我發(fā)現孩子對跳繩非常感興趣,并且能創(chuàng)造出多種玩法,如果將繩子兩頭扣在一起,可以做套圈游戲,玩法多種多樣,本次活動旨在引導幼兒探索出更多的玩法,體驗創(chuàng)造性進行體育游戲活動的樂趣,發(fā)展幼兒的身體動作。
活動目標:
情感:培養(yǎng)幼兒的合作與團隊意識
能力:探索繩子的各種玩法,掌握玩繩的基本技能,發(fā)展幼兒的身體動作
認知:會一物多玩,體驗創(chuàng)造性玩繩的樂趣,發(fā)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鍛煉幼兒的反應能力,提高他們動作的協調性。
活動重、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和伙伴一起探索繩子的多種玩法
難點:幼兒能掌握玩繩技巧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跟音樂做律動)
師:小朋友們,過會我們要玩一個游戲,現在大家跟著我活動一下身體,等下才能表現的更好。
小鳥飛,飛啊飛,拍拍翅膀飛啊飛。(上肢運動)
小鴨走,走啊走,搖搖擺擺走啊走。(下蹲運動)
小象走,走啊走,甩甩鼻子走啊走。(俯背運動)
小馬跑,跑啊跑,嗒嗒嗒嗒跑啊跑。(跳躍運動)
二、幼兒探索各種不同的玩法
1.幼兒自由分散玩繩
2.幼兒展示自己繩的多種玩
(1)踩繩跳
(2)走小路
兩條繩子拉成相距有一定距離的平行線做小路,幼兒在小路中間走,踩繩、出繩為犯規(guī)
(3)走鋼絲
把繩子拉成s形,幼兒踩繩前進
3.探索合作玩繩的方法,體會合作的快樂
(1)幼兒自由結伴,2人、3人或多人合作探索繩子的玩法
(2)幼兒分組展示創(chuàng)編繩子的玩法,教師和其他幼兒對展示的玩法做出評價
a.跳房子
b.三人跳繩。兩名幼兒掄動繩子,一名幼兒在繩中間跳
c.抓尾巴。幼兒兩人一對,各自在后腰帶上系上短繩子當尾巴,游戲開始,四散跑開,每一對幼兒要想辦法捉到對方的尾巴,同時要保護好自己的尾巴。先捉到對方的尾巴者為勝。
d.拔河
三、結束部分
將所有跳繩連在地上,擺出多種圖案,教師與幼兒踩繩走進行放松整理。
《好玩的繩子》活動反思
在《好玩的繩子》這一活動中我為孩子提供的材料——繩子,是孩子所熟悉的,而且操作性強,所以幼兒在活動中的興趣很高,他們能夠積極投入到探索繩子不同玩法的活動當中,非常樂于用繩子開展游戲平日的幼兒室外活動中,幼兒總是拿著一根跳繩做跳繩運動,比較單調,我想如果讓孩子們來創(chuàng)造性地玩繩子,他們會想出什么好玩的玩法呢?于是探索繩子的玩法成為本次活動的主要內容。活動中小朋友想出了踩繩走和單腳踩繩跳,發(fā)展了幼兒的身體平衡能力;雙腳踩繩蹦跳及雙腳蹦跳跳繩發(fā)展了幼兒的身體協調性及跳躍能力;還想出了跳高、拔河兩種游戲,發(fā)展了幼兒的跨跳能力讓幼兒體會到了與他人合作的快樂。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開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注意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意識,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幼兒的主體地位。教學活動要有較好的游戲常規(guī),要教育幼兒遵守紀律,聽從指揮,才能維持良好的教學秩序。在游戲常規(guī)方面以后還需加強。
17、大班音樂活動《戲說臉譜》教學設計和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歌曲獨有的京韻唱腔,初步學會演唱歌曲。
2.能根據不同的臉譜角色,用合適的力度及動作來演唱歌曲。
3.感受京劇的特點和魅力,為京劇是中國特有的藝術而自豪。
活動準備:
1.欣賞過京劇表演的片段。
2.視頻、圖譜、課件
活動過程:
一、播放視頻,體會京劇的唱腔,引導幼兒學唱拖長腔樂句。
1.播放視頻,初步感知京劇唱腔。
(1)他們在表演什么?
(2)他唱了些什么?是怎么唱的?
小結:張飛生氣的時候就愛亂叫、叫喳喳。
2.再次觀看視頻,學唱拖長腔樂句。
(1)引導幼兒嘗試演唱
(2)出示圖譜,學唱拖長腔樂句圖譜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怎么唱呢?引導幼兒隨圖譜進行學唱。
小結:京劇是我們中國的國粹,拖長腔是京劇的特點。
二、教師范唱歌曲,引導幼兒理解人物特點與臉譜的關系,初步感知歌曲內容。
1.出示臉譜,回憶已有經驗。
有哪些顏色的臉譜?
2.教師范唱歌曲,介紹不同顏色的臉譜及人物
(1)這是一首什么樣的歌曲?
(2)你聽到藍臉的、紅臉的、黃臉的、白臉的唱的是誰?
(3)為什么會有不同顏色的臉譜?
小結:京劇的臉譜真有趣,顏色不同,代表的人物性格也不同。
3.范唱第二遍歌曲,鼓勵幼兒與老師一起演唱最后一句。
你聽到歌曲唱了什么?怎么唱的?
4.范唱第三遍歌曲,感受演唱的不同力度。
你聽到老師唱張飛和竇爾敦的聲音是怎樣的?黃臉和白臉的怎么唱的?每一句的聲音大小有什么變化?引導幼兒初步學唱。
三、學唱歌曲,引導幼兒用合適的力度及動作來演唱歌曲。
1.老師大聲唱,幼兒跟著一起小聲唱一唱。
小結:不同顏色臉譜代表的人物特點不一樣,因此他唱歌的聲音也是不一樣的。
2.幼兒集體唱。
3.引導幼兒用合適的力度及動作來演唱歌曲。
四、播放視頻,幼兒隨音樂加動作演唱歌曲。
1. 觀看演唱京劇的視頻。
(1)小演員是怎樣表演的?
(2)你想加上什么動作?
請個別表現,教師提升,幼兒互相學一學。我們一起來加上動作唱唱試試。
2.幼兒隨音樂邊唱邊表演。
想不想像小演員一樣來試試?幼兒隨音樂一起表演。
五、教師演唱歌曲,激發(fā)孩子繼續(xù)演唱的興趣。
小朋友,這首歌還唱了很多顏色的臉譜,老師唱給你們聽聽怎么樣?
你還聽見有什么顏色的臉譜?我們回到教室再把這些顏色的臉譜唱出來吧!
大班音樂活動《戲說臉譜》課后反思
《綱要》中指出:幼兒藝術活動的能力是在大膽表現的過程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教師的作用應主要在于激發(fā)幼兒感受美、欣賞美、表現美的情趣,豐富他們的已有經驗,使之體驗自由表現的樂趣。
本次活動中,活動開始時教師以“戲說臉譜中唱張飛的片段視頻”引出活動,充分的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激發(fā)了幼兒學習京劇的熱情。并且將難點前置,通過出示唱“啊”部分的圖譜,引導幼兒觀察圖譜,通過發(fā)現圖譜中圖片大小的差異,引發(fā)幼兒有目的的感知拖長腔中的節(jié)奏變化及音高轉換,主動學唱拖長腔的唱法。在學唱歌曲環(huán)節(jié),教師出示各種顏色的圖譜課件,采用“幼兒說-教師唱-再模唱”的形式,幫助幼兒有效解決對歌詞及旋律的理解和記憶,更加激發(fā)幼兒對學習京劇的興趣。分析歌曲內容,使幼兒了解不同臉譜代表不同的人物性格。通過教師對比范唱,幼兒對難點唱句進行了模唱練習。在理解歌曲的基礎上,引導幼兒用合適的聲音唱出不同臉譜的人物特點,很好的解決了本次活動的難點。最后在幼兒運用動作表現歌曲環(huán)節(jié),教師出示“小演員唱京劇”視頻,引導幼兒了解京劇動作的基本特點,并能夠在模仿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表現,這一環(huán)節(jié)掀起了活動高潮。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給了孩子充分展現的機會,鼓勵孩子們大膽在集體面前表演,讓每個孩子感受到音樂活動的快樂。
18、大班健康教案《保護牙齒》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體驗與同伴合作完成宣傳手冊的成就感。
2.能用圖畫、符號等方式表示保護牙齒的方法。
3.能自主與同伴分工、規(guī)劃宣傳手冊內容并共同完成宣傳手冊。
4.初步了解預防疾病的方法。
5.能夠將自己好的行為習慣傳遞給身邊的人。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知道保護的牙齒的方法。
課件準備:“保護牙齒”組圖;“宣傳手冊”圖片。
紙面教具:《護牙小衛(wèi)士》。
材料準備:彩色筆、黑色勾線筆、白紙。
活動過程
一
出示組圖請幼兒說說保護牙齒的方法
——我們的牙齒有什么作用?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牙齒?
二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了解宣傳手冊的內容與作用
1.鼓勵幼兒自由討論。
2.出示圖片“宣傳手冊”,引導幼兒了解宣傳手冊的內容與作用。
三
引導幼兒討論宣傳手冊內容/表現方式并分工
1.將幼兒分組,4-5名幼兒為一組。
2.鼓勵幼兒討論宣傳手冊上的內容與表現方式并自主分工。
四
發(fā)放教具繪畫工具鼓勵幼兒合作完成宣傳手冊
1.幼兒合作完成宣傳手冊,教師巡回指導。
2.幼兒介紹、交流小組作品。
活動反思:
《保護牙齒》這一課的教學主要要幫助學生認識牙齒的重要性,增強學生愛牙,護齒的意識,讓學生掌握正確的刷牙方法,培養(yǎng)他們養(yǎng)成勤漱口,勤刷牙的良好習慣。了解保護牙齒的小常識,會用正確的方法保護牙齒。
19、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刷牙歌》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正確的刷牙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衛(wèi)生習慣。
2.熟悉歌曲旋律,理解歌詞內容,嘗試創(chuàng)編不同的刷牙節(jié)奏和快樂的象聲詞。
3.愉快的進行音樂游戲。
4.讓幼兒知道歌曲的名稱,熟悉歌曲的旋律及歌詞內容。
5.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活動準備:故事《不愛刷牙的小獅子》、音樂、牙刷
活動過程:
1.故事分享《不愛刷牙的小獅子》。
師:故事里的小獅子開始為什么沒有人跟他玩?不刷牙對我們有什么影響?
2.學唱歌曲。
(1)教師范唱,幫助幼兒理解歌詞,聽出間奏。
(2)聽教師唱歌,在第一段歌曲的間奏處做刷牙的動作,在第二段歌曲的間奏處,發(fā)出表示漱口和牙齒健康的快樂象聲詞。
(3)跟教師學唱歌曲,并在間奏處做刷牙動作以及漱口聲,快樂象聲詞。
3.創(chuàng)編刷牙節(jié)奏和象聲詞。
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漱口的水聲,如“咕嚕咕嚕?!薄肮緡!钡?,創(chuàng)編表示快樂的象聲詞和節(jié)奏,如“嘩啦啦啦,嘻嘻嘻嘻”等。
使用幼兒創(chuàng)編的內容完整進行演唱。
4.幼兒分組進行演唱表演。
活動延伸
出示小獅子吃零食的場景,讓幼兒自己來說吃完東西應該怎樣做?怎樣保護牙齒?
附故事《不愛刷牙的小獅子》
小獅子不講衛(wèi)生,不愛刷牙,他的嘴巴越來越臭。有一天,小獅子來找小熊玩,他剛開口說:“小熊,我···”話還沒說完呢,只聽小熊說了句:“什么味兒!”接著,“撲通”一聲,倒在了地上。“小兔,我們···” 小獅子看了小兔走過來,想和他一起玩??伤掃€沒說完呢,小兔頭暈暈地說了包:“好臭!”接著,也“撲通”一聲,倒在了地上。小獅子呆呆地看著,不久,小象甩著鼻子走過來,小獅子張開嘴巴,對小象說:“小象,我們來玩···”“好難聞的氣味!啊···啊···啊嚏!”小象打了個大噴嚏,接著,也搖搖晃晃地倒在了地上。小獅子沒有找到一個朋友玩,他悶悶不樂地回到家。這時,他看到出遠門的爸爸回來了,小獅子張嘴巴,高興地喊:“爸爸!”爸爸突然把鼻子捂住,向后退。他對小獅子說:“天哪,你多久沒刷牙了?”小獅子撓撓脖子上的毛,不好意思地說:“好像···好像兩個星期···”爸爸急忙給小獅子找出牙刷和牙膏,讓他仔細刷牙。不一會兒,小獅子把牙齒刷干凈了,他的嘴巴一點都不臭了。小獅子把今天的經歷說給爸爸聽?!皩氊悾院竽阋欢ㄒ缤戆磿r刷牙,不然,嘴巴臭臭的,小伙伴都不愛和你玩啊!”爸爸對小獅子說。小獅子聽了點了點頭。從那以后,小獅子每天都按時刷牙,小伙伴們再也沒有被他熏到了!
教學反思
幼兒都知道刷牙可以保護牙齒,但事實上幼兒不喜歡刷牙,不知道怎樣正確刷牙?;顒又胁粌H讓幼兒懂得如何刷牙,而且讓刷牙有了音樂,有了樂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于幼兒在意識上接受了,所以他們變得愿意刷牙,喜歡刷牙了。
20、幼兒園大班音樂活動《鈴兒響叮當》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輕松歡快的旋律,學習用塑料袋,小棒,易拉罐,小鈴隨音樂有節(jié)奏的演奏。
2.嘗試小組探究多種動作和節(jié)奏的演奏方式,并合作整齊的演奏。
3.體驗用生活中的物品演奏表現勞動的快樂。
4.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5.在進行表演時,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動重點:學習用塑料袋,小粹,易拉楚,小鈴隨音樂有節(jié)奏的演奏。
活動難點:嘗試小組探究多種動作和節(jié)奏的演奏方式,并合作整齊的演奏。
活動準備:了解《圣誕爺爺》的故事繪本。生活物品:易拉罐、小棍、塑料袋。
活動過程:
一、故事導入,初步感受音樂,熟悉游戲動作。
1.教師講述《圣誕爺爺》故事,引起活動興趣。
“圣誕老人住在遙遠的北國森林,他們一年只派發(fā)一次禮物,你們知道平時他們都做什么嗎?”
2.引導幼兒創(chuàng)縮播種、澆水、修雪械、收獲禮物的動作?!笆フQ老人在四個季節(jié)都做了什么事情?做了曝些動作?”
3.教師和幼兒一起隨音樂做動作,感受樂曲旋律和節(jié)奏。
二、探究生活用品的聲音,嘗試討論配器。
1.幼兒自選傾聽生活用品發(fā)出的聲音,為不同的勞動配器。
2.相互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討論出配器方案。
3.一起和圣誕老人勞動,隨音樂有節(jié)奏整齊的完整演奏,體驗用樂器表現勞動的快樂。
(1)幼兒自選一項勞動內容,第一遍隨樂演奏。
(2)提問:勞動的心情怎樣?會用自己的工具嗎?(用情境性語言啟發(fā)幼兒輕輕播種子、扎禮物一下一下的系、修雪梯要一下一下修整齊)
(3)幼兒再次合作演奏,教師語言指令提示音樂的轉換。
4、啟發(fā)幼兒讓小工具跳舞,分小組探究多種動作和節(jié)奏的演奏。
(1)分小組討論,指導幼兒的動作和節(jié)奏,體驗勞動的有趣。
你們想編一個什么隊形?做什么動作勞動?
(2)集體隨音樂完整演奏一遍,體驗更有趣的勞動。
(3)用自己喜歡的演奏方式自由演奏表達。
(4)加入小鈴請幼兒勞動后坐著雪橇回家,反思自己的演奏和加入小鈴后的音效,思考怎樣演奏漸弱的聲音?
5、教師小結:生活中還有許多生活物品能發(fā)出許多有趣的聲音,讓我們一起去試一試玩一玩吧!
大班節(jié)奏樂《鈴兒響叮當》活動反思
《鈴兒響叮當》是一首節(jié)奏鮮明活潑跳躍的音樂,ABA的形式便于幼兒進行演奏。活動中我將音樂與《圣誕老人的王國》繪本故事結合,以故事中圣誕老人勞動的情節(jié)為故事情境,選用生活中常見的物品小瓶子、塑料袋、小棍激發(fā)幼兒演奏興趣,旨在敲敲、玩玩、演演中提高幼兒演奏水平。在不斷嘗試中組織了此活動。
一、借用動作形象,遷移表現節(jié)奏。
蒙臺梭利說過:“我做過了就會理解了”。幼兒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性。所以是動作思維在前,然后是形象恩維,再到抽象思維。在組織本次活動中,幼兒學習抽象的節(jié)奏型時比較枯燥,我引導幼兒通過模仿勞動時數種、修雪梯、包禮物的動作,然后創(chuàng)編了“玩具送給你”的語言節(jié)奏,鼓勵幼兒與節(jié)奏型進行匹配,他們的印象更加深刻,理解也更如豐富和全面。配以簡單的“繞、錘、擺手”等動作引導幼兒邊念兒歌邊進行節(jié)奏練習,無形中滲透了所學的節(jié)奏型。
二、巧用生活材料,增加演奏的興趣。
奧爾夫節(jié)奏樂中強調:生活化的物品引用節(jié)奏訓練中能增加幼兒演奏音樂的樂趣。生活中的物品是孩子們熟悉的感興趣的,綱要中也指出:“貼近幼兒生活,途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所以生活化材科著眼于幼兒的生活,以興趣為出發(fā)點,以材料為依托,以游戲化的情境為生活化材料演奏為橋梁,使活動有效展開?;顒又形覈L試運用了裝著豆子的小瓶子、塑料袋、小木棒,鼓勵幼兒探索材料的演奏方式,并與撇種子、修雪松、包禮物的節(jié)奏進行匹配,幼兒探索出“搖、敲、繞、拽”等方式掌握了節(jié)奏型,提高了演奏興趣。三、合作創(chuàng)編隊形,拓展演奏的空間
《綱要》指出:“使幼兒在生活、學習、游戲中,形成初步的合作意識?!庇變簳r期逐步形成了創(chuàng)造表現的意識,所以要給幼兒提供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用自己的認知方式去理解音樂表現力。而人際合作的增加,給幼兒打開了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使幼兒充分感受到創(chuàng)造性表現樂趣。所以教師有意識的幫助幼兒創(chuàng)造與同伴合作學習的機會更能使幼兒積極探索演奏的成功感。
在活動中,我引導幼兒在掌握節(jié)奏的基礎上與同伴合作設計隊形演奏音樂,“播種組”的小朋友設計了雙排隊形,并設計了內外交替撒種的演奏動作,“包禮物”組的幼兒設計了圓形禮物,并用上舉的動作扎絲帶等。幼兒在愉快的合作中提高了演奏技能,體驗到了合作創(chuàng)造的快樂。此外,在活動設計中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趣味游戲方面、觀察幼兒表現能力方面、鼓勵幼兒創(chuàng)造性演奏等方面我還需提高。
21、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讓硬幣浮起來》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嘗試使用多種輔助材料讓硬幣浮起來,大膽猜想并進行驗證。(重點)
2、能夠讓沉下去的物體通過改變形狀后浮在水面上,學習記錄沉浮實驗結果。(難點)
3、體驗做實驗的樂趣,感受物體的沉浮變化。
4、通過實際操作,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5、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動準備:
ppt、一元硬幣每人一個、記錄表、彩筆、裝有清水的透明盒子、塑料瓶蓋、積木、紙船、泡沫、橡皮泥、抹布、抽紙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師:大班孩子會在科學區(qū)做很多實驗,今天老師也帶來一個有趣的實驗。
出示硬幣,提問:請你們猜一猜如果硬幣放進水中會沉還是會浮?教師驗證幼兒猜想,硬幣會沉入水中。
二、幼兒觀察并討論記錄表的使用,記錄自己的猜想
1、提問:有什么辦法能讓硬幣浮在水面上?
2、出示材料引導幼兒討論,提問:請你們猜一猜它們能不能幫助硬幣浮在水面上?
3、出示記錄表,提問:請你們想一想記錄表怎么使用?
小結:第一列是材料,第二列記錄猜想,第三列記錄實驗結果。
討論上下箭頭代表含義,提醒幼兒用自己喜歡的符號來表示沉和浮。
4、展示記錄表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幼兒第一次探索,感受輔助材料可以幫助硬幣浮起來
1、實驗要求:不要灑水弄濕衣服,每種材料都動手試一試,做好記錄。
2、動手操作,驗證結果,并進行記錄。教師觀察幼兒操作,引導幼兒發(fā)現沉浮原因。
3、展示記錄表,互相交流發(fā)現,問:你在實驗中有什么發(fā)現呀?
小結:硬幣借助積木、大瓶蓋、泡沫會浮起來。有些小瓶蓋盡管自己能浮起來,
但卻不能幫助硬幣浮起來;紙船開始會浮起來,也能幫助硬幣浮起來,但是吸水后就會沉下去。
四、幼兒第二次探索,探索橡皮泥幫助硬幣浮起來
1、出示球狀橡皮泥,提問:你們認為橡皮泥放在水中會沉還是會浮?教師進行實驗,球狀橡皮泥會沉入水中。
2、提問:橡皮泥也想幫助硬幣浮在水面上,你們有什么辦法?
3、幼兒實驗,教師觀察幼兒操作。
4、請實驗成功的幼兒交流自己的經驗:(1)捏的薄薄的(2)不能進水(3)輕輕地平平的放到水面上,輕輕地放上硬幣
五、幼兒第三次實驗操作讓橡皮泥幫助硬幣浮起來。
小結:有些物體原來不會浮在水面上,但改變形狀后就會浮起來,如:橡皮泥。六、播放視頻,提升經驗
鐵塊也是通過改變形狀后浮在水面上;生活中還可以借助木頭、救生圈等讓自己浮在水面上;引發(fā)幼兒思考為什么潛水艇可以浮在水面也可以沉到水底?(潛水艇可以自己吸水、排水)
活動延伸:幼兒在科學區(qū)嘗試制作潛水艇模型。
大班科學活動(課后反思):
讓硬幣浮起來活動中通過啟發(fā)性問題“有什么辦法能讓硬幣浮在水面上”,讓幼兒大膽積極進行猜想,猜想后讓幼兒帶著問題去找答案,引導幼兒積極與操作材料互動驗證猜想結果,并記錄交流。幼兒通過動手嘗試使用多種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輔助材料讓硬幣浮了起來,在多次操作比較中體驗到了各種不同的材料在硬幣的沉浮中所取得的不同效果,增進了幼兒對硬幣及其他物體屬性的了解?;顒映浞终{動了幼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設計的活動由易到難層層遞進,當幼兒嘗試用常見材料幫助硬幣浮起來后,我又出示會沉到水底的橡皮泥讓幼兒思考如何讓橡皮泥幫助硬幣浮起來,通過操作知道改變某些物體形狀也可以幫助硬幣浮起來。但試驗結束后沒有及時鼓勵未成功的幼兒活動結束后再次進行嘗試。在以后的活動中會認真總結經驗,努力上好每一節(jié)教育活動。
22、大班打擊樂音樂活動《孤獨的牧羊人》教學設計教案
活動目標:
1.欣賞歌曲,熟悉節(jié)奏,知道樂曲分為三段,感受歌曲活潑詼諧的風格。
2.能與同伴合作設計圖譜,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不同樂段的不同節(jié)奏,并嘗試用樂器為音樂伴奏。
3.體驗與同伴合作用樂器為音樂進行伴奏的樂趣。
4.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著節(jié)奏律動。
5.借助圖譜、動作、游戲情景理解記憶歌詞并學唱歌曲。
活動重難點:
1.活動的重點是:熟悉掌握 2/4 拍節(jié)奏,體驗與同伴合作用樂器為音樂進行伴奏的樂趣。
2.活動難點是: 能與同伴合作設計圖譜,用簡單的肢體動作表現不同樂段的不同節(jié)奏,并嘗試用樂器為音樂伴奏。
活動準備:
為了更好的完成目標我在課前做了以下準備:
物質準備:《孤獨的牧羊人》音樂、圖譜、打擊樂器。知識經驗準備:提前讓幼兒試聽歌曲,對歌曲有了初步的了解。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激發(fā)幼兒興趣。
1.出示課件,提問:小朋友,看,我們今天來到了哪里?(羊村)是誰出來歡迎的我們?(喜羊羊、美羊羊、慢羊羊)
2.師小結:今天青青草原要召開運動會,小羊們在準備運動會的開幕入場式,開幕式要跟著好聽的音樂進行走隊,也想邀請我們參加,想去嗎?(想)
(二)完整欣賞音樂,知道樂曲名稱,初步感受樂曲節(jié)奏。
1.完整欣賞音樂,提問:知道這首音樂叫什么名字嗎?(《孤獨的牧羊人》)
2.師:知道什么事牧羊人嗎?
3.師小結:牧羊人就是保護小羊不受傷害,如果羊村有這樣一位牧羊人就再也不用害怕大灰狼啦,入場式要跟著好聽的音樂進行走隊,現在我們跟著音樂試試吧。
(三)再次欣賞音樂,將幼兒分組,用踏步的方式探索不同的節(jié)奏。
1.教師將幼兒分成三組(喜羊羊組、美羊羊組、慢羊羊組)請幼兒跟著音樂想著自己扮演的小羊,根據小羊的特點進行踏步,探索節(jié)奏。
2.請幼兒示范自己小羊跟著音樂走出的節(jié)奏。
3.師小結:慢羊羊節(jié)奏是 X - I X - I 美羊羊節(jié)奏是 X X I - - I喜羊羊節(jié)奏是 X X I X X I
(四)幼兒探索設計圖譜,并合作用踏步的形式演奏圖譜。
1.師:村長要求我們的圖譜是第一段輪流走,第二段兩隊配合走,第三段再次輪流走。
2.幼兒根據要求分組制作圖譜。
3.嘗試跟著音樂和圖譜分段練習。
4.幼兒共同合作完整的按照圖譜進行踏步。
(五)運用樂器為歌曲伴奏,體驗同伴合作為樂曲伴奏的樂趣。
1.分配樂器:村長為小朋友準備了好聽的樂器為音樂伴奏,我們一起分配一下吧!(喜羊羊:響板;美羊羊:鈴鼓;慢羊羊:碰鈴)
2.幼兒跟著音樂運用樂器完整的為樂曲進行伴奏。
(六)活動結束:
師小結:在小朋友樂器的演奏下,這首《孤獨的牧羊人》變得更美妙了,孤獨的牧羊人再也不孤獨啦,讓我們拿著好聽的樂器回到教室為其他小朋友演奏一下吧!
23、大班音樂《詠柳》教學設計和反思
【活動目標】
1.了解黃梅戲曲調的特點,嘗試用黃梅戲曲調演唱古詩《詠柳》。(重點)
2.學習附點音符和拖腔的唱法,能用流暢的聲音和喜歡的動作表現歌曲。(難點)
3.感受中華戲曲文化的豐富多彩,對傳統(tǒng)戲曲感興趣。
4.感受歌曲柔和、舒緩的旋律,理解歌詞的含義。
5.感知多媒體畫面的動感,體驗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欣賞過《天仙配》《對花》等經典黃梅戲選段,會吟誦古詩《詠柳》;
物質準備:視頻《女駙馬》,古箏曲,課件,水袖每生一件,戲曲視頻《梨花頌》。
【活動過程】
1. 欣賞黃梅戲,發(fā)聲練習,初步感知黃梅戲的曲調特點。
(1)播放視頻《女駙馬》,初步感知黃梅戲的曲調特點。
提問:跟平時唱的歌曲有什么不同?曲調有什么特點?
小結:這是一首中國傳統(tǒng)的黃梅戲,曲調流暢、婉轉。
(2)鼓勵幼兒用連貫、流暢的“啊”“啦”隨視頻哼唱,進行發(fā)聲練習。
2.教師用黃梅戲曲調演唱古詩,幼兒吟誦古詩理解歌詞。
(1)教師隨黃梅戲曲調演唱古詩《詠柳》,引起幼兒的學習興趣。
提問:我用黃梅戲曲調唱的什么歌詞?
(2)幼兒有感情地吟誦古詩《詠柳》,理解歌詞。
提問:古詩中描寫的柳樹是什么樣子的?
小結:高高的垂柳像美麗的少女一樣,垂下無數條像綠色絲帶一樣的柳條。不知道這細細的柳葉是誰裁剪出來的?原來是二月的春風像剪刀一樣剪出來的。
3.幼兒學唱歌曲,初步掌握附點音符和拖腔的唱法。
提問:你印象最深的是哪句?哪句唱起來感覺有困難?
(1)感受第一句“碧玉妝成一樹高”的附點音符,用婉轉的聲音表
現柳樹像少女一樣美麗。
(2)感受第四句拖腔的演唱方法,聲音圓潤、節(jié)拍拖足。
(3)分析歌曲情感,完整并有感情地歌唱。
提問:“不知細葉誰裁出”表達了么樣的情感?適合用什么樣的表情和聲音演唱?“二月春風似剪刀”表現了什么?怎么演唱?
小結:帶著感情,注意間奏、常準拖腔,就能表現出黃梅戲的婉轉動聽。
(4)幼兒嘗試分兩組輪唱。
4.兩人合作用流暢的聲音和喜歡的動作表現歌曲,體驗演唱黃梅戲曲的樂趣。
(1)兩名教師穿水袖配合表演唱黃梅戲《詠柳》,幼兒嘗試黃梅戲的表演技巧。
提問:我們兩人的眼神、動作是什么樣的?
鼓勵幼兒大膽表現眼神對看、動作高低的配合,學習甩袖、云手等動作。
(2)幼兒分組隨音樂自由練習配合演唱,教師巡回指導。
(3)邀請個別幼兒示范,及時分享不同組幼兒的表演,引導幼兒觀察兩人的配合。
(4)幼兒穿水袖集體表現歌曲,體驗與同伴合作演唱表演的樂趣。
5.戲曲欣賞,感受中華戲曲文化的豐富多彩。
課后反思
1.活動設計自然流暢,師幼互動靈活機智。
教師能精準分析幼兒的已有經驗,能遵循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高質量設計活動,過程清楚層層遞進,師幼互動親切自然,教師能關注傾聽、敏銳發(fā)現幼兒學習過程中的興趣和問題,給予及時有效、適時適宜的指導,通過教師、同伴示范,課件、視頻展示等為幼兒搭建學習的有效支架,為幼兒提供表現展示的機會和空間,推動了幼兒的學習走向深入。
24、幼兒園藝術活動《雜技表演》大班音樂教案打擊樂器活動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在感受音樂結構的基礎上,探索用樂器表現三種不同的節(jié)奏型。
2、知道使用圖畫可以幫助自己掌握并表現音樂。
3、控制自己的情緒和動作,積極主動地參與活動。
4、根據歌詞內容做相應的動作。
5、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二、活動準備
1、幼兒用書:《雜技表演》(拋接球、轉呼啦圈、頂酒杯)。
3、《巡邏兵進行曲》的音樂磁帶、錄音機。
4、打擊樂器鈴鼓、碰鈴、圓舞板,投影儀、教棒。
三、活動過程
1、教師引導幼兒探索三種不同的節(jié)奏型。
教師用教棒指投影儀"拋接球",引導幼兒探索樂曲A段節(jié)奏型。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你們看雜技表演,第一個節(jié)目叫"拋接球",我來唱樂曲,你們來為圖上的雜技演員拍手。待幼兒拍完后問:你們拍了幾下?有什么依據?
教師指投影圖"轉呼啦圈",引導幼兒探索B段的節(jié)奏型。
師:接下來請欣賞第二個節(jié)目"轉呼啦圈",請大家繼續(xù)為演員拍手伴奏。
教師指投影圖"頂酒杯",引導幼兒探索C段的節(jié)奏型。
師:現在這個演員在表演"頂酒杯"的節(jié)目。在剛才的兩個節(jié)目中,我們看到7個球拍了7下,看到3個呼啦圈拍了3下,那這幅圖應該怎么拍?3個酒杯拍幾下、3朵小花呢?酒杯和小花拍得一樣快還是有的快有的慢呢,為什么?(3個酒杯和3朵小花之間的距離是不一樣的,距離短的節(jié)奏快,距離長的節(jié)奏慢。)
2、教師引導幼兒完整地欣賞樂曲A、B、C段音樂。
師:我這里有一段音樂,表現的就是今天看的雜技表演的事情,請你們聽聽有幾個演員在轉呼啦圈?幾個演員在頂酒杯?為什么?
3、教師引導幼兒探索三種雜技可以分別用什么身體動作表示,并隨音樂演奏。
教師啟發(fā)幼兒創(chuàng)編各個節(jié)目的身體動作并集體練習。
師:拋接球可以用什么動作來做一做呢?轉呼啦圈、頂酒杯又可以怎么做呢?
教師帶領幼兒隨音樂表演身體動作。
師:我們跟著音樂將剛才創(chuàng)編的動作連起來做一做。
4、教師引導幼兒探索配器方案,并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師:今天小樂器也想表演節(jié)目,你們看表演"拋接球"時可以用什么樂器伴奏呢?轉呼啦圈、頂酒杯呢?
教師指揮,幼兒分聲部進行打擊樂器演奏。
師:現在請大家拿好樂器,我當指揮,請大家看好指揮、挺好音樂節(jié)奏進行演奏。
幼兒交換樂器演奏。
教學反思:
用幼兒能聽懂明白的話語幫助幼兒理解。盡管只有短短20分鐘,寶貝們已經較好的掌握了歌曲的內容和旋律,但人的記憶都有一定的遺忘規(guī)律,且幼兒的學習需要不斷重復,所以,還需要不斷的鞏固復習,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25、大班體育運動《好玩的椅子》教學設計反思
設計意圖:
椅子是孩子們熟悉的,每天在家里和幼兒園都接觸到,玩椅子也很多種方法,他們或是站、或是跳、或是爬、或是推……他們都是自己跟自己的椅子玩,很少將椅子組合起來起玩,我敏銳地捕捉、挖掘了這一生活中的教育資源,大膽將“椅子”組合起,生成了本次的體育活動。
活動目標:
1、探索椅子組合的不同玩法。
2、體驗椅子的多種玩法,利用椅子練習跨、跳、平衡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和靈敏性。
3、能克服困難,有合作意識,體驗合作成功的樂趣。
4、培養(yǎng)機智、勇敢、靈活及遵守紀律的優(yōu)良品德和活潑開朗的性格。
5、樂于參與體育游戲,體驗游戲的樂趣。
活動準備:
1、椅子與幼兒人數相等。
2、音樂
活動重點:練習跨、跳躍、平衡的能力。
活動難點:探索椅子組合的不同玩法。
活動過程:
(一)熱身運動:
1、繞椅子走跑。2、個人與椅子做游戲(站、蹲、跳、趴、跨、平衡)。
(二)探索椅子組合的玩法
1、自由探索椅子組合的玩法。
師:你們還跟椅子玩過什么游戲?找個空地,和好朋友一起玩。
2、師幼交流各種玩法:
幼兒展示自己的發(fā)現,發(fā)現創(chuàng)新的動作加以表揚,并引導幼兒集體練習基本動作。注意游戲安全。
游戲一:(1)過小河(引導幼兒將2把椅子背頭靠頭放地上做成小河???、跳過障礙)
(2)加強難度過小河(4個椅背放在地上靠在一起做成小河???、跳過障礙)
游戲二:(1)翻山越嶺(引導幼兒兩人一組將2把椅子面朝上椅背靠兩邊,縱向并排放置成“小山”,擺成障礙。跨、跳過障礙,即跨過第一個椅背→踏上椅面→再踏上另一椅面→跨過第二個椅背跳下。)
游戲三:搭橋過河
師:小朋友們,在我們的旁邊有一條小河,利用我們手中的椅子,怎樣才能過河?
(三)結束部分
1、評價幼兒。
2、結束課堂。
活動反思
從選材上比較貼近幼兒生活。小椅子是幼兒在幼兒園每天都要接觸的物體,而且孩子們也特別喜歡玩椅子,他們玩椅子的方法多種多樣。所以,在活動中,選擇這個器材是便于準備,且孩子很熟悉的。
從活動目標的設定來說,比較適合中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目標表述比較準確。在活動中也三個目標也都較好地得到了體現。突出了活動的重點,突破了活動的難點。
從教學程序來看,脈絡很清晰,孩子們對于活動的掌握從簡單到難,逐步增加活動難度,適合孩子的接受能力。整個活動比較緊湊,環(huán)環(huán)相扣,過渡比較自然。
26、大班打擊樂《斗牛士進行曲》說課稿反思
一.、說教材
教材分析
《斗牛士進行曲》選自法國著名作曲家比才為其歌劇《卡門》創(chuàng)作的序曲,樂曲的結構是常見的再現式三段體A-B-A-尾聲。樂曲節(jié)奏感強,其充滿活力的旋律表現了斗牛士斗牛時英武瀟灑形象和萬眾歡呼熱烈氣氛。由于該樂曲的節(jié)奏感強,旋律激昂,它的整體音響形象容易給幼兒帶來強烈的共鳴,所以以《斗牛士進行曲》開展打擊樂演奏活動,易給幼兒享受到奏樂活動帶來的快樂,以及能促進幼兒的合作協調能力的發(fā)展,同時也能使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表現力得到進一步的提高。
2、教學目標
(1)在熟悉樂曲的基礎上,學習創(chuàng)造性的用身體動作、打擊樂器來表現樂曲形象。
(2)體驗合作、交流的樂趣。
(3)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3、教材的重難點
音樂是門整體藝術,只有整體的感知,形成整體音響表象形象條件下,音樂的學習才具有情趣和效果,幼兒園打擊樂演奏活動,是幼兒不斷深入欣賞過程的一部分,因此,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感知。重點是創(chuàng)造性的運用身體動作和打擊樂器來表現樂曲形象。
二、說教法
音樂與其他藝術一樣,具有形象性特點,幼兒園音樂教育常常通過刺激幼兒的感知覺,去理解音樂中生動的藝術形象,情感與思想,為此,在教法的運用中我主要采用直觀教具法,引導創(chuàng)造法,整體感知法,為什么采用以上的方法呢?
因為,音樂具有形象性的特點,直觀教具法可以使幼兒通過借助音樂電視、圖形樂譜這些視覺材料幫助幼兒更好的感知音樂的情緒,風格,節(jié)奏,創(chuàng)造法是根據幼兒學習打擊樂的特點而決定的,我班的幼兒從小班開接受欣賞、打擊樂方面的訓練,對音樂的風格、結構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在教師指導下參與動作總譜、配器的設計,使幼兒能積極的運用自己所熟悉的音樂技能進行創(chuàng)造活動,在創(chuàng)造中獲得了音樂能力的提高,同時也獲得了快樂。
整體教學法根據打擊樂的整體教學原則,從整體布局入手教學,使
幼兒獲得整體音響效果,促使幼兒在合作中注意自己與他人聲部的協調性。
三、說學法
通過以上教法,循序漸進,逐層地深入的了解音樂作品,表現音樂形象,促進了音樂能力的發(fā)展。
四、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斗牛場面、音樂、、圖形樂譜、樂器配圖。
2、打擊樂器若干。
3、幼兒有一定的演奏基礎和初步了解斗牛運動。
五、說教學程序
根據打擊樂打擊樂教學原則,設四個步驟完成教學目標。
一、欣賞活動,初步感知樂曲旋律情緒,風格,節(jié)奏,為下一部的表現活動奠定基礎。
1、引出課題,調動幼兒積極參與活動。
師;“老師請來了一為斗牛士(多媒體出現畫面),斗牛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首他最喜歡的曲子,你們想聽聽嗎?”
2、欣賞樂曲。
斗牛是幼兒日常生活中比較少見的運動,為了使幼兒更好的理解音樂形象,在欣賞活動時我們結合了一些視覺輔助材料進行欣賞。
(1)、結合音樂電視,完整的欣賞作品,通過電視畫面帶來的視覺效果幫助幼兒理解、感受樂曲所表現的大致情緒和樂曲的基本拍子。
師:“聽完了樂曲,你有什么感覺,說說看?”
(2)借助結合圖形樂譜,完整感受樂曲結構、情緒變化和基本節(jié)奏。
A、教師根據幼兒所言,出示圖形樂譜,并告訴小朋友“老師把你們的感受畫成了一張圖?!?/p>
B、看看、說說、議議。
師問:“看了這張圖,誰知道我們聽的樂曲是幾段體的?”
“這三段樂曲的圖形色彩一樣嗎?”
“第一、第三段色彩由淺到深說明了什么?”
“能指出間奏和尾奏在哪里嗎?”
結合圖譜,通過圖譜上的色塊逐步加深,使幼兒了解樂曲情緒變化越來越熱烈,三組顏色方格的排列使幼兒了解了樂曲是ABA結構,小方格、曲線的排列使幼兒找到了樂曲的間奏和尾聲,層層深入欣賞樂曲,了解樂曲的旋律、風格、結構、節(jié)奏,為下一步幼兒的動作體驗提供了條件。
2、創(chuàng)造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創(chuàng)作動作總譜與設計音色配置方案
(1)創(chuàng)編動作總譜
幼兒對作品性質得到理解后,教師引導幼兒參與創(chuàng)作動作總譜(變通總譜中的一種),讓幼兒運用已有的音樂技能參與創(chuàng)作節(jié)奏動作,使其獲得成功的喜悅感,加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教師提問:“第一段音樂較歡快熱烈,音響效果較強烈,應用什么動作(身體動作)表現呢?第二樂段音樂優(yōu)美,舒緩,聽起來較輕些,你們說說看,應用什么動作來表現這兩種不同效果呢?”
教師指導幼兒聽音樂自由的用身體節(jié)奏動作來表現對音樂的感受。間奏的部分請幼兒跺跺腳。結合幼兒創(chuàng)編的節(jié)奏動作,教師指導幼兒選出合適的動作轉換為動作總譜,組織幼兒練習新編的動作總譜,使幼兒形成整體音響效果。
(2)集體討論音色的配置方案
教師出示樂器,引導幼兒根據樂器的音色為樂曲配置實際的演奏方案。
師:“鈴鼓的聲音比較大,你們認為它應該代替什么動作呢?(拍手動作)把它安排到哪個樂段?碰鈴的聲音比較脆、長,它適合代替什么動作呢?(拍腿動作)木魚的聲音短硬,我們把它安排在第二樂段,代替拍肩動作好嗎?跺腳的音響大,那我們就一起來合奏吧?!?/p>
3、打擊樂演奏活動
(1)根據幼兒的意見添上配器譜,指導幼兒進行分聲部徒手練習,練習是所有聲部同時進行的,練習時重點指導幼兒注意傾聽,相互配合以便創(chuàng)造出已經建立的整體音響效果,同時請小朋友學習看教師是怎樣指揮的。
(2)教師指揮幼兒進行多聲部樂器合奏練習。
(3)改進的練習,根據需要將特色樂器大鼓、镲逐步加到樂隊中去,使樂曲獲得變化,增加幼兒對演奏的熱情。
4、復習活動
根據幼兒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動靜交替原則,把復習舞蹈《快樂的羅嗦》放在教學活動的結束部分,其目的在于讓幼兒的音樂情緒始終保持興奮狀態(tài),感受力保持最佳水平,更好運用身體動作表達對音樂情緒的體驗。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在構思、設計、教學程序、組織形式上都打破了原有韻律活動的模式,幼兒一貫的模仿學習變?yōu)閯?chuàng)造性學習,提供給幼兒主動活動的空間,讓幼兒在匹配的音樂刺激下,產生激情,又在激情的驅動下調動自身已有的生活經驗,創(chuàng)新出與同伴不一樣的身體動作,讓幼兒在主動探索中學習和發(fā)展,從而使孩子在活動中更感興趣、更富有成就感。但在活動中我們思考著幾個問題,如(1)教師只有一個如何更好更細致地關注到幼兒的表現,讓幼兒富有個性的藝術表現為教師利用,為同伴所學習?(2)整個活動中,幼兒的表演栩栩如生,很好地表現了音樂形象,但教師在整堂課中一直處于高亢狀態(tài),幼兒一直處于興奮狀態(tài),好不好?
27、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潑墨蝌蚪》教學設計活動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用水墨畫方法畫蝌蚪。
2、加深對蝌蚪形象的認識。
3、體驗潑墨的肌理感和樂趣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對美的欣賞能力,體驗成功帶來的喜悅。
活動準備:
1、毛筆、宣紙、墨、調色盤(內有墨汁)人手一份。
2、食用鹽、洗潔精水、吹風機。
活動過程:
一、教師出示材料,請幼兒仔細觀察與以前繪畫材料有什么不一樣。
二、教師一一出示作畫工具,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三、教師示范作畫步驟。
1、用毛筆的側鋒畫出蝌蚪的身體。
2、用毛筆的筆鋒勾勒出蝌蚪的尾巴。
四、幼兒作畫。
1、提醒幼兒作畫時用墨適量。
2、指導并幫助幼兒用正確的方法畫蝌蚪。
五、展示作品,體驗成功的快樂。
潑墨蝌蚪反思
這節(jié)課教授的時間過多,學生動手繪畫的時間相對就少了。從學生作品反饋中看出能了解疏密這一基礎知識,有意識的對相似進行形排并列組合成一定形式的畫面,但因為是小組合作,學生不能很好的把自己的想法表現出來,出現畫面較亂的情況。在授課時我能把學生“放”出去,但“收”回來就有一點的困難,以后在課堂的調控上要多下工夫。
上好一節(jié)課就像打磨一件藝術品,需要制作者精心的準備。所準備的不僅僅是這節(jié)課本身,更是授課者多年的教學經驗。這節(jié)課結束了,對授課者來說是新的開始。
28、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有趣的平衡》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設計意圖:
生活中很多現象都蘊藏著平衡的原理。那么如何讓深奧的科學原理更貼近幼兒生活?那么讓抽象的物理現象在孩子的動手操作中體驗感知,是本節(jié)活動設計的初衷。在日常的戶外活動中我發(fā)現好多孩子愛選擇具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如:翹翹板、滾油桶,踩高蹺、騎自行車等。玩的較順手的大多都是協調性,平衡感較好的。其實生活中很多的物品都滲透著平衡原理。那么如何讓深奧的科學道理貼近幼兒的生活和幼兒的思維方式那?這是本節(jié)課的設計的初衷。
活動思路:
1、對于大班孩子想給跳一跳夠得著的目標,把幼兒生活中常見的平衡現象搬進課堂,讓幼兒知道平衡的簡單原理(找支點、需要力量的均衡)所學知識服務與生活,了解平衡在生活中的使用。
2、整個活動給幼兒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自主的環(huán)境,想給老師們自主活動認識的啟發(fā)。
3、活動以各種有趣的游戲、探索操作等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親身感受和體驗平衡,從而萌發(fā)對平衡這一科學現象的探究興趣。
4、首先用頂紙盤游戲讓幼兒對平衡概念有初步的感受,激發(fā)起探索興趣;其次,通過自主探索游戲“頂起來”,引導幼兒嘗試用身體的各部位頂起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知道只要找到物體的平衡點,許多事物都能保持平衡的道理;再次,大膽投放更多材料讓幼兒合作嘗試,
5、讓科學知識源于生活在回歸生活,說說玩那些游戲需要平衡。
6、通過PPT讓幼兒更直觀的了解感受生活中平衡的運用。
活動目標:
1、探究物體間保持平衡的方法
2、運用平衡的原理來遷移解決生活中的平衡現象
3、體驗探究帶來的樂趣
4、積極參與探索活動,萌發(fā)求知欲,體驗成功快樂。
5、能客觀地表達自己的探究過程和結果。
活動準備: (廢舊材料)
蛋糕盤、顏料筆、木質積木(圓柱形) 皮球、PVC管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小朋友們看看今天老師帶來了小朋友熟悉的兩種材料(蛋糕盤、統(tǒng)一規(guī)格的細水粉筆)猜猜這兩樣材料今天將這樣使用?畫筆兄弟想頂起紙盤兄弟來跳舞,小朋友們覺得畫筆兄弟的想法可以成功嗎?認為可以的請舉手,不可以的請舉手 ?號那我們一起來見證試驗。(請愿意嘗試的幼兒上來操作。)分享如何做到的?(保持平衡,尋找中心)
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剛才探究的這種現象叫什么嗎?----平衡
二、 展開(案例展示)
那我們一起用生活身邊的材料來感知這一現象。
案例一:
材料:紙筒、皮球、木板、積木
玩法:
小朋友想想它們能不能像畫筆兄弟一樣互相頂起對方能?(請幼兒嘗試操作)
案例二
材料:畫筆兩支
玩法:請?zhí)剿髯屜旅娴耐献∩厦娈嫻P不掉。
案例三
材料: 積木
玩法:讓積木不借助任何外力站立在指尖上。
案例四
材料: PVC管、木板
玩法:嘗試站立在木板上如何讓身體保持平衡。
小結:許多物體都能保持平衡,只要你能找到那個神奇的平衡點
三、檢驗遷移
1、想想你們在幼兒園玩的哪些游戲中也蘊藏著平衡的現象?
出示:幼兒經常玩的滾油桶、滾鐵環(huán)、踩高蹺的圖片。
四、生活經驗拓展
生活中的好多現象都蘊藏著平衡原理,平衡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PPT生活中運用平衡原理的現象)
今天我們了解了無論是游戲還是生活中的好多現象都蘊藏著平衡的原理。那每種物體的平衡點都一樣嗎?那就讓我們繼續(xù)探索尋找生活中更多有趣的平衡現象.
《有趣的平衡》活動反思
本活動以各種有趣的游戲、探索操作貫穿始終,引導幼兒親身感受和體驗平衡,通過自主探索游戲“頂紙盤”引導幼兒找到事物的平衡點,實現了本次活動的重難點,然后結合幼兒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以及雜技視頻等,讓科學知識源于生活再回歸生活,結尾拋出問題結束,可以激發(fā)幼兒進一步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積極動手操作探索的意愿。
通過案例直觀的了解平衡現象,在做做、看看、想想中滲透知識 。結合生活中常見的事物以及表演等擴展延伸,活動目的在于培養(yǎng)了幼兒採素科學實踐的興趣,發(fā)展了幼ル的觀察、比較、思考和細心做事的能力,讓幼兒養(yǎng)成從小主動探素科學的習慣,體驗成功的喜悅。但這個活動也帶給我們很多很深的思考,比如幼兒園教師如何對許多科學現象既準確又合理的解釋,在把握各年齡段科學內容難易的同時,如何才夠深入出地讓孩孩子更明白更了解,這些仍是我們思考和做進一步的探討。
29、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相鄰數》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實際操作讓幼兒理解相鄰數,掌握9以內的相鄰數。
2、發(fā)展幼兒的比較能力和思維的靈活性。
3、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
4、愿意大膽嘗試,并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讓幼兒學會初步的記錄方法。
活動準備:
1、課件PPT2、操作卡 3、操作教具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寶貝們。
今天我們一起分享的科學二是《相鄰數》。
二、活動內容:
1、教師出示PPT
教師:這是數字寶寶。
教師:請告訴老師有那些數字寶寶?
幼兒:1,2,3,4,5,6,7,8,9。
教師:是的。
教師:請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后面的數和前面的數比較,有什么規(guī)律?
教師: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前面的數比后面的數少1。
教師:前面的數是1,后面的數是2,1比2少1。
教師: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后面的數是5,前面的數是4,5比4多1。
教師總結:后面的數比前面的數多1,前面的數比后面的數少1。
2、教師播放PPT找4和5的相鄰數,并建立相鄰數概念:每個數字寶寶都有兩個相鄰的數字朋友,前面的數字朋友比它少1,后面的數字朋友比它多1,前后這兩個數就是它的相鄰數。
3、操作練習:教師示范,幼兒嘗試。
教師將操作卡貼在白板上,操作2,3。教師發(fā)操作卡和操作教具。幼兒嘗試。
總結:今天我們的科學二一起分享了《相鄰數》,每個數字寶寶都有兩個相鄰的數字朋友,前面的數字朋友比它少1,后面的數字朋友比它多1,前后這兩個數就是它的相鄰數。謝謝小朋友們的參與與分享。
大班科學二《相鄰數》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自始至終讓幼兒探索性發(fā)現問題,使幼兒一直處于活躍、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通過游戲化教學,結合生活中的鄰居關系,把相鄰數的概念滲透在其中,盡量讓抽象的數的邏輯概念在具體的教具操作中理解,幫助幼兒在游戲活動中快樂地學習、體驗、理解,從而提高幼兒學習相鄰數的興趣。1、在本課的設計中,根據大班幼兒的接受能力,以及幼兒成長階段,我們設計了本次課程,1-9的數字都認識,但對于相鄰數不熟悉。教師希望幼兒不僅僅理解相鄰數的概念,而且會應用。培養(yǎng)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和交往合作能力。因此,此活動來源于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學習,故適合大班幼兒教學。2、在活動中,我充分結合幼兒對動物的喜愛之情,以游戲和實際操作為主。創(chuàng)設了小動物相比較的情景。讓小朋友同種動物“找鄰居”,孩子們對找鄰居非常感興趣。一下子就為小動物找到了鄰居。由于幼兒還沒有形成相鄰數的概念,所以這個部分以直觀形象的引導方式來激發(fā)幼兒進行主動探索,讓幼兒在輕松的在直觀形象的將問題解決,為幼兒提供了主動探索的機會。在活動的過程中,以教具操作示范,幼兒嘗試為主,實現從具體的物到抽象的數的轉換。遵循了幼兒對科學學習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的循序漸進的規(guī)律。其中,以學習2的相鄰數為重點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示范教具操作,讓幼兒理解鄰居之間的關系,每個數都有兩個鄰居。并且在數字中我們把數字的鄰居叫做相鄰數。理解并能說出一個數和它的兩個相鄰數之間分別是多一和少一的關系。在整個過程中,幼兒處于主動探索的狀態(tài),以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掌握數的“鄰居關系”。
30、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神奇的沙畫表演》教案設計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初步了解“沙畫表演”的藝術表現形式,學習運用漏、勾、捏等簡單的方法嘗試沙畫創(chuàng)作。
2.能用沙子進行簡單的人物構圖,畫面表現出一定的情境。
3.感受沙畫表演藝術的奇妙,體會成長,感恩父母。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chuàng)造的能力。
5.愿意參加美術活動,感受繪畫活動的快樂。
重難點:
重點: 初步了解“沙畫表演”的藝術表現形式,學習運用漏、勾、捏等簡單的方法嘗試沙畫創(chuàng)作。
難點: 能用沙子進行簡單的人物構圖,畫面表現出一定的情境。
活動準備:
1.《感恩父母》沙畫表演視頻,課件(漫畫《感恩父母》),歡快和抒情背景音樂。
2.沙畫桌(兩人一組),每桌細沙 2 盒、金粉 1 盒、抹布 1 塊。
活動過程:
一、沙畫初嘗試,初步感受沙畫藝術的奇妙與獨特。
1.談話交流,激發(fā)幼兒對探索沙子的興趣。
提問:“生活中沙子有什么作用?”
小結:“沙子可以用來鋪路、建筑、滅火、做沙漏,還可以用來做沙畫。”
2.幼兒自由嘗試,初步感知沙畫的創(chuàng)作方法。
提出要求:(1)音樂響起,兩人一組,輕輕走到沙桌后面,開始創(chuàng)作。(2)音樂停時,在沙盒上面清理手上的細沙,再輕輕回到座位上。
幼兒自由嘗試沙畫的制作,教師將幼兒探究出的塑造方法以及作品錄成視頻。
3.以視頻形式欣賞幼兒作品,感受沙畫的獨特。
集體欣賞幼兒的沙畫作品,提問:“看過沙畫表演后有什么感受?沙畫表演與其他繪畫有什么不同?”
小結:“其他繪畫形式有專門的繪畫工具,往往是靜止的畫面,而沙畫卻是動態(tài)的藝術,塑造畫面、抹去,再塑造新畫面、再抹去,不斷交替呈現的藝術,配上音樂,更像是一部感人的電影。電影需要一個主題,把每一個片段連接起來才是部好影片?!?/p>
二、欣賞沙畫表演《感恩父母》,體會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愛,激發(fā)再創(chuàng)作的愿望。
1.欣賞視頻,大膽表達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故事。
提問:“‘故事未完待續(xù)’什么意思?”
追問:“說到感恩父母,你們想表現出什么畫面?你和爸爸媽媽曾經、現在發(fā)生過什么感人故事,以后呢?”
2.結合漫畫《感恩父母》,進一步體驗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
利用課件小結:“在你們小寶寶的時候,爸爸媽媽照顧著你,教會你各種事情,當你開始記事了,你和爸爸媽媽之間發(fā)生了各種有趣的事情,有一天當你長得比爸爸媽媽還要高,突然發(fā)現他們卻變老了,請你像當年的他們一樣,陪伴、照顧他們?!?/p>
三、趣味示范,了解沙畫的基本塑造方法。
教師運用“魔術手”變魔術的方法示范人物“媽媽”的沙畫制作過程,借助情境性語言融入制作沙畫的漏沙、勾沙、抹沙等基本方法,例如:
攪拌車來了,滾筒朝下,轱轆轱轆——攪拌車幫我漏沙;滾筒落下,轉轉轉——攪拌車幫我抹沙。
轟隆轟隆大吊車開來了,捏、起、落,松開吊鉤——大吊車幫我捏沙。
刷刷刷清掃車來了,畫畫點點——清掃車幫我勾沙。
四、幼兒大膽想象,嘗試制作沙畫表達自己與父母之間的愛。
1.提出創(chuàng)作要求。
(1)刮刮刮,請推土車幫我們刮沙,刮到沙盒中。
(2)音樂開始輕輕走到沙桌后,兩個制片人合作,先確定你們想表達的畫面,再商量你制作什么我制作什么。
(3)音樂停時,請在沙盒上面清理手上的細沙。
2.幼兒創(chuàng)作,教師巡回指導。
提醒幼兒保持地面的整潔,畫面清晰、內容明確。
提供金粉,鼓勵幼兒可以用不同顏色的金粉裝飾細節(jié),包括爸爸媽媽花白的頭發(fā)、服飾等。
繪畫結束時,教師將幼兒作品拍攝下來,導入電腦。
五、欣賞影片《感恩父母》,進一步讓幼兒感受沙畫的奇妙,懂得感恩父母。
1.請幼兒相互欣賞作品,交流自己制作的沙畫內容。
2.結合音樂與獨白,感受影片帶來的故事與感動。
小結:“當你很小的時候,他們花了很長時間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飯,教你穿衣服,教你做人的道理,你是否還記得,第一次上幼兒園,你在里面哭,而他們,在外面哭,你是否還記得,逼問他們你是從哪里來的,所以,當他們有天變老,當他們想不起來,當他們啰里啰嗦,當他們開始忘記,請不要怪罪他們,因為你在慢慢長大,而他們在慢慢變老,如果有天,當他們站也站不穩(wěn),走也走不穩(wěn)的時候,請你緊緊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地走,就像他們當年牽著你一樣。讓他們知道‘你們把我養(yǎng)大,我陪你們到老’,此片獻給愛我們的爸爸媽媽?!?/p>
課后反思:
一、效果分析
1.主題情境的支持有助于創(chuàng)作的投入
通過沙畫表演《感恩父母》的欣賞,幼兒進一步感受到沙畫帶來的美感,聯想到父母與自己發(fā)生的感人故事,沙畫中人物是很難塑造的,而“感恩父母”的主題離不開人物,因此我借助有趣的工程車情景進行了“媽媽”的沙畫示范,示范中將幼兒探究出的一些沙畫制作方法提煉出來,這種情感與技能的鋪墊,讓幼兒更加有創(chuàng)作的欲望。
2.操作材料的細化有助于效果的呈現
材料的準備是教師精心挑選的,最細的沙子更能體驗到沙子的流動感,塑造的畫面更加細膩,創(chuàng)作即將結束時,又提供了不同顏色的金粉,有了閃亮金粉的朦朧點綴,細化材料的呈現藝術讓畫面更有層次感、色彩感、細節(jié)感,深受幼兒的喜愛。
3.合作創(chuàng)作的形式有助于取長補短
結合幼兒的不能繪畫水平,我運用兩名幼兒合作的形式,這樣不僅可以嘗試合作分工作畫,降低創(chuàng)作難度,還可以互相揚長避短、以強帶弱,共同完成主題性作品,并獲得共同的成就感。
4.呈現方式的現代化有助于激發(fā)成就感
沙畫的形式不適宜作品的直接展示,因此兩次作品的呈現都借助現代科技,第一次將作品錄制成視頻,動態(tài)的現場再現,讓幼兒快速直觀地欣賞到大家的創(chuàng)作想法及出現的問題,另外這樣呈現的方式獨特新穎,讓幼兒產生“我的作品居然拍成了影片”的想法,激發(fā)成就感。。第二次將作品拍攝下來導入電腦中,再圍繞主題“感恩父母”將單一的幼兒作品串聯起來,配上音樂、獨白,情感得到升華,全身心投入到欣賞之中,結束時很多孩子留下了感動淚水,記住這一刻,相信通過本活動不僅開啟了幼兒對沙畫的探究之路,更是深切體會到父母對自己的愛。
二、問題再思考
1.控沙能力較弱,是否需要前期鋪墊
大班幼兒經常進行沙雕活動,雖然幼兒一定的生活經驗,但是在沙
灘上的沙雕以大動作為主,而動態(tài)沙畫的創(chuàng)作是依靠小肌肉動作的控制,
細沙不易把握,對沙子的量、控沙的力度等要求較高。部分幼兒小動作發(fā)展不協調,控沙能力較弱,兩次的創(chuàng)作中塑造的形象線條輪廓較粗、或時粗時細不均勻,畫面形象模糊,影響沙畫的呈現效果?;顒忧笆欠裥枰趨^(qū)域中投放沙盤,讓幼兒在裝沙漏沙的過程中鍛
煉小手的控制力,但是提前的投放會不會降低幼兒對本節(jié)活動的期待與興趣,有待思考。
2.是否在塑造技巧上給予過多提示
第一次沙畫創(chuàng)作目的是鼓勵幼兒大膽自由創(chuàng)作,在欣賞幼兒的創(chuàng)作作品與想法時,對于創(chuàng)作過程中出現的技能技巧問題,并沒有指出來。
教師借助趣味情境進行示范,幼兒快速直觀了解到幾種簡單的塑造方法,興趣濃厚。但是對于掌握每種方法的關鍵,并沒有提出過多要求,
只是在幼兒創(chuàng)作中對個別幼兒給予了提示,但效果不佳。
因此教師是否應該在集體面前及時指出問題,在技能上給予提示,包括細節(jié)處捏沙時取少量,漏沙時先練習控沙的能力,取適量、握緊、慢慢松,抹沙、刮沙時注意清理干凈,但是沙畫藝術的基本技巧不是一節(jié)活動就能達到的,過多的要求會不會出現重技能輕體驗的現象,創(chuàng)作中過多的提示會不會破壞幼兒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對美的感受,這個問題值得思考與探究。
31、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動物是怎樣睡覺的》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設計意圖: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和動物相互依存,共同生活在這個地球上。了解動物的生活習性,才能更好的去保護動物。因此我設計并組織了本次活動。重在培養(yǎng)幼兒的保護動物意識。激發(fā)幼兒關心、愛護動物的情感。通過此次活動讓幼兒了解動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動物才取不同的睡眠方式是為了適應環(huán)境,保護自己。
活動目標:
1.讓幼兒了解動物的睡眠方式,知道不同的動物采用不同的睡眠方式是為了適應環(huán)境,保護自己。
2.樂意與同伴交流經驗,并用肢體動作表現,萌發(fā)探究動物奧秘的興趣。
3.知道人睡覺的一些衛(wèi)生常識,懂得養(yǎng)成良好睡眠習慣的重要性。
4.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5.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活動重點:了解動物的睡眠姿勢。
活動難點:了解動物的睡眠姿勢與環(huán)境的關系,知道不同的動物睡眠姿勢不同。
活動準備:物質條件準備(教學圖片課件)
幼兒的經驗準備(在平時讓幼兒看一些動物世界之類的影片或書籍)
活動過程:一、觀看課件,引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
(通過看課件讓幼兒了解人需要睡覺,引發(fā)幼兒思考動物是怎樣睡覺的呢?讓幼兒帶著問題去看下面的課件。幼兒表現出濃厚的學習積極性。)
小朋友你們看,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躺著睡覺)那你們知道小動物是怎樣睡覺的嗎?
二、觀看課件,引入主題。
(教師通過播放課件動物的睡覺姿勢,引發(fā)幼兒的回答欲望以及表演的興趣。幼兒在看完課件表演的時候積極性很高。)
1、馬是怎樣睡覺的呢?(站著睡覺)。教師組織幼兒個別回答。哪位小朋友來模仿馬的睡覺姿勢(幼兒個別模仿,集體模仿)
2、看這是誰來了?(刺猬)它是怎樣睡覺的?(全身縮成一團睡覺)這是為什么呢?(為了保護自己)
3、以下所有動物都以同樣的方法引導幼兒說出小動物的名稱、睡覺姿勢、并讓幼兒模仿。
貓頭鷹:睜一只眼睛,閉一只眼睛睡覺
丹頂鶴:用一只腳站著睡覺
蝙蝠 :倒掛在樹上睡覺
三、為什么小動物的睡覺方式個不相同。
(教師通過提問,引發(fā)幼兒探究動物奧密的興趣。幼兒在回答的過程中鍛煉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大部分幼兒能夠說出動物睡覺的方式為什么不同。個別幼兒需要在教師的提示下回答)
四、介紹一些正確的睡覺姿勢(ppt)
如何正確的睡覺,以及良好睡眠方式的重要性。
五、活動延伸:回家找找資料,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的睡覺方式。
活動反思:
幼兒對小動物的感興趣程度是非常明顯的,而小動物是中班小朋友在科學學習領域的重要對象,幼兒對大自然中的各種小動物都充滿了好奇心,引導幼兒探索和發(fā)現小動物的不同睡覺方法和姿勢,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幼兒對動物生活習性的探索欲望.我進行過這樣一節(jié)科學活動,首先第一環(huán)節(jié)以手指律動形式導入活動,請小朋友說出森林中小動物的名字,出示圖片.提問:森林公園的小動物們有的在睡覺,你們把它們找出來嗎?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出示大圖片說說哪個動物在睡覺為什么?(幼兒自由發(fā)言)老師總結:馬——站著、蝙蝠——倒掛、丹頂鶴——單腳站立、貓頭鷹——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等等.最后做游戲鞏固學習成果.老師說動物名稱小朋友做這個小動物睡覺的動作.然后講小朋友睡覺的正確姿勢是什么?教育幼兒要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和正確的睡覺姿勢.整個活動幼兒始終跟隨教師思路進行,由于活動中幼兒參與環(huán)節(jié)很多,所以幼兒的積極性一直保持很好,而且不同的睡姿不同的造型小朋友們學起來也特別興奮,在快樂的氛圍中理解了學習的內容,最后由小動物的睡姿延伸到小朋友的睡姿,使小朋友主動了解自己應該掌握正確的睡覺姿勢達到了上升后的教學目標.
32、幼兒園大班美術活動《橙子變變變》教學設計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觀察橙子的不同切面,并根據不同的圖案展開想象。
2.培養(yǎng)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及細致觀察的能力。
3.鼓勵幼兒樂于參與繪畫活動,體驗繪畫活動的樂趣。
4.能呈現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賞別人的作品。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橙色的圓形圖、橙子實拍圖2張、橙子插圖1張、橙子橫豎切面圖2張、橙子橫豎切面發(fā)散相關圖6張。
紙面教具:打印食物切面圖8張。
活動過程:
出示圖片,請幼兒猜一猜,引導幼兒進行想象。
——今天來了一位客人,在請出客人前我們來看圖片猜一猜它是誰?大家看到了圖片上有什么?那這個圓形像什么?
小結:圖片上是一個橙色的圓,像一個圓圓的橙子。今天的客人就是橙子。
——橙子的表面是怎樣的?橙子表面突出來的一個圓點是什么?
小結:橙子的表面是黃黃的橙皮,而且他的表面有一些紋理,摸起來會糙糙的。橙子表面的圓點是橙子的蒂,橙蒂是綠色的。是橙子和橙子樹連接的部分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認識橙子的橫豎切面
1.橙子的里面是長什么樣的?會不會有形狀?
2.出示圖片,引導幼兒觀察橙子的橫豎切面。
——豎切面:橙色的兩個半圓是橙子的果肉,中間白白的和周圍白白的一圈是橙子的皮。
——橫切面:橫著再切一刀,切出來的圖案不一樣了。
小結:從不同的方向切一刀,切出來圖案是不一樣的。豎著切的,叫做豎切面;橫著切的,叫做橫切面。
引導幼兒觀察橙子橫豎切面,并展開聯想。
1.鼓勵幼兒參與聯想;
——橙子里面圖形能變成其他哪些好看的圖形呢?
2.出示橫切面圖片,引導幼兒想象,并討論;
——看到橙子的橫切面,你覺得它像什么?(汽車的輪子、方向盤、風扇等)
3.出示豎切面圖片,引導幼兒想象,并討論。
——你覺得豎切面又像什么?(兩扇門、窗戶、瓢蟲背等)
組織幼兒使用食物的橫豎切面來作畫。
1.交代要求;
——老師給大家準備了許多食物的橫豎切面。小朋友先想好要畫什么,再找出需要的面,沿外輪廓線剪好后貼在紙的相應位置,用記號筆把畫添完整,最后涂上漂亮的顏色。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將幼兒作品進行展示,引導幼兒交流。
——在黑板上展示作品,讓幼兒認真觀察。
——請個別幼兒說說最喜歡哪幅圖,喜歡的理由。
活動反思:
總的來說本次美術課達到了預設的目標,在活動中無論是觀察還是孩子自己操作,氛圍都很熱烈,雖然有的孩子動手能力比較差,但是他們都很努力、認真,就算孩子的進步是一點點,作為教師我們也要鼓勵孩子的進步,激勵他們更加努力。
33、大班語言優(yōu)質課《兔子不喜歡夜晚》教學設計與課后反思
一、教材分析:
故事作為一種文學形式,充滿童趣,容易吸引幼兒的學習興趣,以故事為主要形式的教學活動,不僅能使幼兒增長知識和明白事理,而且還能發(fā)展幼兒的聽說能力。大班故事《兔子不喜歡夜晚》它以現實生活為基礎,通過豐富的想象,把故事中的事物描繪的有思想、有感情,富有生命力,并編制生動有趣的情節(jié)來反映生活。故事語言通俗易懂,情節(jié)簡單,形象鮮明、突出,符合幼兒的心理狀態(tài)和認識水平,富有教育意義,易于幼兒接受。源于生活的題材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故事貼近生活,又能服務于幼兒的生活,不僅能讓幼兒知道白天黑夜適合不同的動物生活,了解大自然的規(guī)律;而且故事里的動物對話,也激發(fā)幼兒學習藝術語言的欲望,符合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特點。
二、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白天、黑夜適合不同的動物生活。
2、學會用“喜歡、因為”詞語說完整的話。
3、嘗試在活動中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4、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5、培養(yǎng)幼兒對文學作品的理解能力和表現力。
三、活動重難點:
活動重點: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白天和黑夜適合不同的動物生活。
活動難點:嘗試在辯論活動中學會運用“喜歡、因為”,大膽表述自己喜歡白天或黑夜的理由。
四、活動準備:
1、知識經驗準備:教師在活動前利用談話豐富幼兒的相關知識。
2、物質準備:白天和黑夜背景圖各一張,故事掛圖4張,兔子和貓頭鷹等動物指偶或木偶各一個,兔子、貓頭鷹、野牛、小鳥的頭飾各一個,故事磁帶。
五、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
1、小朋友聽這聲音,你覺得他們之間發(fā)生什么事情?(播放爭吵聲音)
2、是誰在爭吵?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出示兔子和貓頭鷹指偶)原來,在大森林里住著一只兔子和一只貓頭鷹,今天兔子和貓頭鷹為了一件事情,爭吵了起來。小朋友,你們想知道它們在為了什么事情爭吵嗎?
(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習興趣。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活動的關鍵,此環(huán)節(jié)為下一步的教學的開展進行鋪墊。)
(二)出示故事掛圖(圖1、圖2、圖3),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理解故事內容。
1、教師邊出示圖片邊有感情地講述故事(第一至第七自然段)后提問:(1)兔子和貓頭鷹為了什么事情爭論?(2)喜歡白天的是誰,喜歡黑夜的是誰?(3)兔子為什么不喜歡黑夜?貓頭鷹為什么喜歡黑夜?
2、小結:兔子和貓頭鷹因為不喜歡黑夜和喜歡黑夜爭吵起來,只好去找別的動物來評理。小朋友,兔子和貓頭鷹去找誰評理了?
3、觀察圖片(圖4)猜測并學習動物角色對話。提問:(1)野牛,野牛是怎么說的?(2)小鳥又是怎么說的?(個別幼兒回答后,全體幼兒學說一編)
(此環(huán)節(jié)教師根據幼兒對故事的理解,以遞進的方式提問,將它貫穿到整個故事的情節(jié)中,有利于幼兒掌握角色的對話。它是解決重點,突破活動難點最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
(三)完整欣賞指偶故事表演(邊看指偶表演,邊完整欣賞錄音故事)。
(四)白天和黑夜的辯論會。
1、出示白天和黑夜背景圖各一張,邊粘貼圖卡邊說:“兔子喜歡白天,野牛也喜歡白天;貓頭鷹喜歡黑夜,小鳥也喜歡黑夜?!毙∨笥?,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動物喜歡白天?那些動物喜歡黑夜?(幼兒回答并說出理由)
2、我們知道有些動物支持兔子,喜歡白天,有些動物支持貓頭鷹,喜歡黑夜。兔子和貓頭鷹到現在還在為喜歡白天或是黑夜爭吵著。小朋友,你們喜歡白天或黑夜的理由。
的想法嗎?(幼兒分別說)
3、根據不同觀點,分為“白天”和“黑夜”兩組,以辯論的形式說出各自喜歡“白天”和“黑夜”的理由。
4、教師小結:剛才,小朋友都說出了喜歡“白天”和“黑夜”的理由,你們的辯論真精彩!也讓小兔子和貓頭鷹明白了一個道理:不同生活習性的動物,適合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白天有白天的好處,黑夜有黑夜的好處,就像小朋友說的一樣:白天小朋友可以上幼兒園,小朋友一起玩游戲,一起聽故事。黑夜有黑夜的好處:黑夜可以好好休息、睡覺,第二天才有精神學習、工作。如果沒有了白天,只有黑夜行不行?如果沒有了黑夜,只有白天行不行?為什么?因為我們白天和黑夜是不能分開的,這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白天和黑夜每天都在不停的變化,只要我們用愉快的心情去看待,其實白天和黑夜一樣的精彩,一樣讓人感覺快樂。
(五)活動結束。今天的辯論賽就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六、分析與反思
分析:這是結合大班主題活動《小問號》設計的一個以語言活動《兔子不喜歡黑夜》為主體的活動方案,活動設計側重于語言、科學領域內容的整合,同時也充分體現領域目標與主題目標相融合。語言活動《兔子不喜歡黑夜》讓孩子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同生活習性的動物,適合不同的生活環(huán)境,白天有白天的好處,黑夜有黑夜的好處。白天和黑夜是不能分開的,這是大自然的規(guī)律,白天和黑夜每天都在不停的變化。只要我們用愉快的心情去看待,其實白天和黑夜一樣的精彩,一樣讓人感覺快樂。選材貼近孩子的生活,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齡學習特點,同時也挖掘了主題活動中涵蓋的領域因素,促進孩子的發(fā)展。
反思:
這是結合大班主題活動《小問號》設計的一個以語言活動《兔子不喜歡黑夜》,但基于故事內容過于簡單,而大班孩子對白天黑夜已有一定的經驗認識,夜晚對幼兒來說并不陌生,而是充滿好奇。所以我在《兔子不喜歡夜晚》活動的環(huán)節(jié)設計中做了一個延伸活動的“白天黑夜的辯論會”, 活動中通過兔子和貓頭鷹的沖突引發(fā)幼兒的思考,讓幼兒結合自身的已有經驗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使幼兒原有的認識得到更進一步的升華。
在語言活動《兔子不喜歡黑夜》活動設計中,我將活動的第一個目標定為“理解故事內容,知道白天、黑夜適合不同的動物生活”,這個目標體現在整個活動環(huán)節(jié)里,而孩子對白天和黑夜已有一定的經驗認識,所以這個目標達到了預期的效果。孩子的表現、氣氛也特別的濃厚。
第二個目標是活動的重點,學會用“喜歡”“因為”的詞語說完整的話,我從第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提出相關的問題給孩子做出引導?!跋矚g白天的是誰,喜歡黑夜的是誰?為什么?”孩子們的回答表述的比較完整,如有的孩子說,兔子喜歡白天,因為它可以填飽肚子……猜測動物所說的理由,也再次重復用“喜歡”“因為”進行完整表述,進一步加深孩子的印象。
第三個目標是活動的難點,嘗試在“辯論賽”中大膽的說出自己的想法。首先,讓孩子知道什么是辯論賽,采用“辯論”這一形式展開活動,活躍了教學氣氛,調動了孩子的已有經驗,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充分調動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在辯論賽中,讓孩子不僅在聽、說等語言技能方面有進一步的提升,而且初步讓幼兒學會傾聽別人所說的話,在表達的過程中學會運用完整的語言和與別人對話的方法。
整個活動的宗旨是創(chuàng)設一個使孩子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會準確說的環(huán)境。當然,課堂是沒有絕對完美的,有些環(huán)節(jié)顯得有些倉促,給予孩子的引導也不是很準確,“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我們每一個幼教人,都必須嚴循《綱要》的精神,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
七、關于“白天和黑夜的辯論會”活動的建議:
1、給予孩子一個經驗準備的緩沖時間。
建議一:前期知識經驗的準備。雖然孩子們對于白天和黑夜是比較熟悉的,但是在辯論中說的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對于黑夜里的動物、植物則說到的甚少,這樣思路就比較局限。當然這與幼兒的前期經驗不豐富是相關的。這里若在主題剛開始的時候,和幼兒一起說說夜晚里有關動物、植物,并將此在主題墻上進行展現,這樣不僅豐富主題墻飾,環(huán)境創(chuàng)設,同時切實有效地發(fā)揮主題墻的作用,豐富幼兒的經驗。這樣,在活動中幼兒辯論的時思路就比較寬闊,不會是這樣單一了。建議二:在辯論前,幫助幼兒了解“辯論會”以及相關準備,討論制定辯論會活動規(guī)則,在規(guī)則都清楚的情況下再展開,這樣既可以平復孩子的情緒,也促進辯論活動的開展。如:辯論時間、人數(每個人一次辯論機會)的規(guī)定;耐心傾聽,有反駁意見再提出,這就要求耐心傾聽,并相互糾錯;插嘴吧、隨意講話的則取消資格……有了這些清楚的規(guī)則,則讓孩子們咋辯論的游戲中切實可行地感知什么是辯論,體驗辯論的樂趣,同時也促使每個孩子都參與進來,也讓情緒興奮的孩子靜下心來傾聽。
2、運用圖標、操作符號進一步促進規(guī)則的建立,促使孩子耐心傾聽。
辯論活動中運用了太陽和月亮兩個圖標分別擺放來代表辯論的兩對,采用了白天,黑夜兩張背景圖通過粘貼簡筆畫或記分牌的方法來記錄辯論的過程,這樣競賽的意識更強,而且是辯論更量化、明朗化,孩子們的興趣也更加濃厚,對辯論的理解也更清楚。另外,我還結合班級的幼兒傾聽的學習特點,采用自制的月亮和太陽的“話筒”,拿到話筒的幼兒才有權辯論,這樣既進一步強化了辯論的規(guī)則,也能促使幼兒耐心傾聽,遵守規(guī)則。
34、大班美術活動《美麗的春天》教學設計與課后反思
大班的孩子已經知道了春天植物發(fā)芽、開花的基本特征。春天美麗又溫暖,是小朋友最喜愛的季節(jié)。在這個美麗的季節(jié)里,我們如何來表現它的美呢?最直觀的表現手法就是"看",把春天的美景畫下來,永遠保存。然而,喜歡繪畫是幼兒的天性。在繪畫的時候,孩子們實際上是在用筆表達自己對生活的理解和感受。現代心理學研究表明,繪畫對孩子的啟蒙作用是相當大的。它能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孩子的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同時也能開闊他們的視野,豐富他們的知識,促進他們語言功能的發(fā)展。
目標預設:
1、知道春天的美,理解寫生的含義
2、嘗試寫生,體驗集體寫生活動的快樂
3、能夠細致觀察,選擇美景進行大膽寫生
4、培養(yǎng)幼兒的技巧和藝術氣質
5、引導幼兒能用輔助材料豐富作品,培養(yǎng)他們大膽創(chuàng)新能力
活動準備:
經驗的準備:了解春天植物發(fā)芽、開花的基本特征;對美具有初步的鑒賞能力。
物質準備:畫夾、鉛筆、橡皮、油畫棒等人手一份;課件《寫生》
重點、難點:
重點為:讓幼兒理解寫生的含義,將描寫花、木、鳥、獸等生物的繪畫稱為寫生。
難點為:引導幼兒細致觀察,支起畫夾,選擇美景進行大膽寫生。
設計理念:
新《綱要》指出:"老師要理解并積極鼓勵幼兒與眾不同的表現方式,注意不要把藝術教育變成機械的技能訓練"。越來越多的幼教工作者能摒棄傳統(tǒng)的 繪畫教育觀念和模式,變"范例--示范--臨摹"為"觀察寫生--語言引導--欣賞創(chuàng)作",使幼兒繪畫活動成為快樂的生活體驗。 在以往人們總認為只有畫家才可以背著畫板去郊外寫生,其實不然。因為寫生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很強的美術表現方法,而創(chuàng)造力是幼兒美術的靈魂,也是衡量幼兒美術活動質量的主要標準,所以讓幼兒學會學生,意義重大。
設計思路: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的興趣又是容易轉移的,他們有時會對某些突然發(fā)生的事感興趣。所以,老師先用課件來讓幼兒理解寫生的含義,在理解的過程中又讓幼兒看到了春天的美景,然后帶幼兒沐浴在大自然中,盡情寫生,最后教師與幼兒一起欣賞寫生作品,體驗成就感。
教學過程:
1、談話,引出課件的播放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現在是什么季節(jié)嗎?
幼:春天師:春天是什么樣子的呢?
幼:春天很美,春天是開花的,春天發(fā)芽的、、、、、、師:春天里我們可以干些什么呢?
幼:玩、春游、穿漂亮的衣服、、、、、、師:哦,小朋友想了很多很多。春天里,還有些人在看什么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播放課件:公園場景,有人在寫生,寫生的畫面,作品與現實場景的比較)[析]:開放式的談話,發(fā)散幼兒思維,幫幼兒輕松總結了春天的季節(jié)特征,初步建立了春天美的印象。
2、根據課件提問,激發(fā)小朋友的寫生興趣師:課件里的人在干什么?
幼:他們在畫畫師:他們在哪里畫畫?
幼:公園里師:他們畫了什么?
幼兒:樹和花(引導幼兒看看課件中畫家畫的畫就是公園里的樹。)師:真的嗎?我們來仔細看看,哦,原來畫家畫的畫就是公園里的樹。他們畫得真漂亮,那是因為春天非常美麗。你們像他們這樣畫過嗎?
幼:沒有師:其實啊,他們的這種繪畫方式叫寫生。我們將描寫花草樹木、鳥、動物等能動的,有生命的東西的繪畫稱為寫生。寫生畫的都是你看到的美麗的東西。是我們生活中的而不是畫面上的。
[析]:教師利用課件、采用啟發(fā)式的提問,讓幼兒形象地理解了寫生的含義,課件中讓幼兒看到了春天的美景寫生方法,為幼兒起示范作用。
3、幼兒嘗試外出寫生,教師指導孩子觀察周圍環(huán)境,找到美麗的景物畫下來,并對其畫的布局進行指導等。
師:今天,外面的陽光真正好,我們也去找找外面的美景,把美麗的春天畫下吧!請帶好你的畫夾,你的畫夾里老師已經給你準備了你所需的畫畫材料。
請聽清楚要求:小朋友排隊走到學校的小公園里,先仔細觀察周圍環(huán)境,找到你認為美麗的景物畫下來。
[析]:教師的指導非常重要,需要配班老師的幫忙,給予幼兒及時的幫助與指導,讓幼兒沐浴在大自然中,盡情寫生,教材又貼近幼兒生活,孩子們的積極性就會很高。寫生的靈魂在于觀察,只有掌握了觀察的方法,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才能出好的寫生作品。觀察時要引導孩子用"心"進行觀察。
4、作品鑒賞:把孩子們的寫生作品展示出來,一起欣賞。
[析]:最后教師與幼兒一起欣賞寫生作品,讓幼兒體驗自己完成作品的成就感,當了一會小畫家,激發(fā)幼兒對畫畫的熱愛。
教學反思:
幼兒寫生能較好的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它不是要求幼兒被動地按一種規(guī)定的標準圖象去繪畫,而是要求幼兒自己主動地去觀察,發(fā)現,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大膽地表現對事物的認識與情感的。在美術寫生活動中,老師要把發(fā)揮幼兒的創(chuàng)造性放在首位,不偏重知識技能的傳授,應該盡量為幼兒提供自我表現的機會,運用語言和情感,鼓勵幼兒大膽地表現自己獨特的思想感情。
35、大班優(yōu)秀教案《顛倒歌》教學設計與反思
活動目標:
1、學唱歌曲《顛倒歌》,感受滑稽、可笑的意蘊。
2、引導幼兒創(chuàng)編歌詞,嘗試運用繪畫的方式記憶歌詞。
3、激發(fā)幼兒與同伴積極配合、互相合作,共享成功的喜悅。
4、初步學習用對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jié),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1、 知識準備:引導幼兒大膽想象顛倒、滑稽的事情。
2、 物質準備:錄好的歌曲伴奏、幼兒操作板塊、筆、紙等。
活動過程:
一、傾聽歌曲,感受滑稽、可笑的歌詞,體驗快樂的情緒。
教師演唱后提問:歌曲里唱了些什么事情?剛才有的小朋友還聽得不太清楚,我們再來聽一次,這一次呀,小耳朵可要豎起來聽好哦!“聽了這個歌曲,有什么感受?”
二、 學唱歌曲
1 、跟音樂練說唱
你們平時是這樣穿的嗎?你們是怎么做的?(用動作引導幼兒說出‘顛倒’),那我們一起來學吧!我們先跟著音樂來輕輕地說唱歌詞!
2 、聽音樂輕聲哼唱。
“剛才小朋友們說得不錯,我們來輕聲唱唱看!”“下面,老師要把音樂放大一點了,你們也要大聲唱出來哦!”
3 、鼓勵生生互動表演唱
小朋友們唱得真不錯,下面請和你的好朋友一起來試著表演表演,我們一起來看看誰表演得最可愛最滑稽!”
三、 鼓勵幼兒相互討論、 創(chuàng)編歌曲。
1、 啟發(fā)幼兒把生活中有趣的事情顛倒著說出來。
“小朋友,剛才歌詞里講的都是些顛倒的事情,你們有沒有顛倒的話或事情說出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呢?
2、 個別幼兒展示創(chuàng)編的歌詞
“請小朋友們把你的事情編到歌詞里唱唱看!誰來試試看?”
3、 引導幼兒四人合作,創(chuàng)編歌曲
“小朋友們編唱得真不錯,你們現在可都是小小創(chuàng)作家哦!湯老師有件事要麻煩你們,請你們4 個好朋友為一組、將自己想到的一句顛倒的話或一件顛倒的事情畫下來,貼到一塊板上,編一首完整的曲子,小組看圖演唱。
四、 活動延伸
師生共享創(chuàng)編的歌曲與快樂。
各小組表演自己創(chuàng)編的歌曲,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經驗的分享與互學。
教學反思:
顛倒歌是一首帶有詼諧、幽默曲風的歌曲童謠,歌曲活潑有趣,并有韻律感,深受幼兒的喜歡。結合“動物世界”這一主題活動,我根據我班幼兒的實際,運用日?;顒又械膬热菰O計了這一具有特色的童謠——《顛倒歌》。整個活動分了三個層次展開教學。
一是引出主題,激發(fā)興趣。猜謎語:什么動物森林里稱大王?什么動物力氣最大?(獅、大象)接著播放FLASH課件,你們要仔細地聽才能聽出特別在那兒”來吸引幼兒,每個孩子都抱有好奇心認真地聽《顛倒歌》,培養(yǎng)了幼兒的注意力,鍛煉了幼兒的傾聽能力。在仔細傾聽的基礎上,幼兒發(fā)現了許多有趣的、不合事理的事情,爭先恐后地舉手發(fā)言,小老師稱大王”“大獅子很害怕”“螞蟻扛樹”“大象沒力氣......“真滑稽、真奇怪、真好笑、怎么都是顛倒的?!狈此迹涸谟變喊l(fā)表自己看法的同時,我只是老師初淺的表面性地回應了幼兒,沒有抓住機會讓幼兒進一步理解顛倒的含義,當幼兒說到顛倒時,應該抓住“顛倒”兩字,讓幼兒說出顛倒的意思或句子,當幼兒提到某句時,應逐句講解此句的含義,讓幼兒真正理解顛倒,為創(chuàng)編做好鋪墊,而不是直接告訴兒歌的名稱。
二是學念學唱兒歌,感受韻律。當我出示圖譜邊念兒歌邊貼出兒歌中相應的事物時,就讓幼兒為我拍節(jié)奏,目的是讓幼兒通過拍節(jié)奏感受兒歌的韻律。幼兒學念時采取了多種方式:集體念、個別念等,念時邊引導有節(jié)奏地拍手念歌詞。反思:讓幼兒再次傾聽目的是讓幼兒感受兒歌韻律和節(jié)奏,但由于能力弱的幾位幼兒還沒有熟悉兒歌,節(jié)奏把握也不是很好,使得這些幼兒對于歌曲掌握程度不佳??梢赃m時出示下節(jié)奏圖譜方便弱的幼兒掌握節(jié)奏,也方便音樂感強的幼兒鞏固。
三是重點的創(chuàng)編的環(huán)節(jié),出示了小魚兒、天空、海洋、小鳥、公雞還有母雞等圖組,讓幼兒根據顛倒國的世界來創(chuàng)編。小魚兒原來是生活在哪里的?在顛倒國它又該呆在哪里呢?
反思:
部分幼兒由于在中班老教材中接觸過這個歌曲,一下子就說出了小鳥兒游泳在海洋里,小魚兒飛在藍天里。而其他的幼兒也能都感受并理解顛倒國的世界中的顛倒。并學著把歌詞填進去。
總之,由于有了先前的經驗與理解,孩子們的回答就像一個精彩紛呈的世界:小魚飛在藍天中;小鳥在水里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他們口中的顛倒世界是如此稀奇,不受拘束的孩子個個都是創(chuàng)造美的天使,激發(fā)了孩子們的潛在能力。
36、大班語言教案《七色花》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嘗試表現不同情境下人物的語言。
2.體驗幫助別人的居心快樂。
3.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
4.能安靜地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積極思考,體驗文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一朵自制的七色花(每片花瓣均可拆卸)
活動過程:
一、認識七色花。
1.出示珍妮的“七色花”,請幼兒數一數小姑娘珍妮的這朵花有幾個花瓣,各是什么顏色。
2.如果每個花瓣都能幫助珍妮實現一個愿望,那么這朵七色花能實現幾個愿望?
二、理解故事內容。
1.完整欣賞一遍故事。
2.結合幼兒活動材料的閱讀,以提問的形式幫助幼兒理解故事內容。
3.重點引發(fā)討論:珍妮哪一片花瓣用得最好,為什么?
想象擁有七色花。
三、想象擁有七色花
1.引導幼兒結合生活經驗談談:如果自己有一朵神奇的七色花,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2.請幼兒學習使用珍妮的“飛喲,飛喲,小花瓣,請你……”的句式,表達自己的美好愿望
3.歌表演:《給爺爺奶奶敲敲背錘錘腿》
幼兒分組進行歌表演,敲敲背錘錘腿,體驗幫助別人的快樂。
教學反思:
一直以來語言類故事教學,一般都是老師講,幼兒聽,一張圖片一張嘴,形式比較單一,不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也難以很好的完成語言教學的任務。
本教案力求這方面有所突破?!镀呱ā肥且黄捁适?,寫的是小姑娘珍妮得到一朵神奇的七色花,并用它實現了自己的七個愿望。教學中,一開始我會出示教具:神奇的“七色花”,可以讓小朋友們直觀的認識七色花的樣子,數數花瓣有多少,都有些什么顏色,然后引出故事內容,小珍妮的花瓣是不是非常神奇呢,帶著好奇心的孩子一下子就激發(fā)了情緒,趁著這種好奇心的熱度我讓孩子把故事完整的欣賞了一遍,雖然故事內容很長,但幼兒對故事中的細節(jié)掌握很好,每次提問幼兒都能把故事內容完整的說完,甚至是珍妮每一次飛出去是什么顏色的花瓣都能完整的說出來,看來幼兒對這個故事很感興趣。
活動中,我通過引導、討論,根據故事內容進行模仿表演形式,幫助幼兒理解“七色花”的每片花瓣神奇的作用和不同情景中人物語言的變化,這一環(huán)節(jié)又把幼兒帶入了故事的情景中,幼兒的興趣也非常的高。都認為珍妮用最后一個花瓣做了一件最有意義的事,大家都喜歡這個可愛善良的小姑娘。在充分掌握故事內容之后,我就讓孩子們來說說:“如果你有一朵七色花,你想實現什么愿望?”并讓孩子用故事中珍妮的語氣說,活動氣氛十分活躍,大家都爭著要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別人,與別人分享。有的說:“飛喲!飛喲!小花瓣,我想買一件漂亮的衣服。”“飛喲!飛喲!小花瓣,我想買一輛小自行車。”......對于這一點我沒有加深孩子的印象,沒能把最后幫助小男孩恢復健康的那一片花瓣很好的體現,在這里我也要做一下深刻的反思。為了讓孩子們能夠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我特此準備了一個歌表演活動,讓孩子們相互敲背錘腿。
孩子們天真浪漫的笑容和幫助別人時的眼神都是那么的無暇,我還要繼續(xù)的學習,反思,把自己不足的地方好好充實,爭取做到更好。
37、大班音樂活動優(yōu)秀教案打擊樂《拔根蘆柴花》(二課時)教學設計與反思
活動目標
1.在掌握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學習用打擊樂器演奏《拔根蘆柴花》。
2.在教師指揮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性地改變指揮方案,豐富演奏內容。
3.在集體演奏中,注意樂器打擊時的音量、音色與樂曲情緒應和諧一致。
4.通過圖片理解歌詞內容,并能根據歌詞內容展開大膽的想象。
5.感受音樂節(jié)奏,樂意參與音樂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
重點:學習用打擊樂器演奏《拔根蘆柴花》。
難點:在集體演奏中,注意樂器打擊時的音量、音色與樂曲情緒應和諧一致。
活動準備
1.會看指揮、分聲部做身體模仿動作。
2.鈴鼓、碰鈴、圓舞板、大鼓、鈸等打擊樂器人手一件。已經擺放在幼兒椅子底下。
活動過程
一、熟悉樂曲、鞏固節(jié)奏型
1、伴著歡快的《拔根蘆柴花》音樂幼兒和教師一起跳舞,讓幼兒從中感受到快樂,激發(fā)幼兒進行音樂活動的興趣。
2、鞏固、熟悉節(jié)奏型。
二、聽音樂《拔根蘆柴花》,做相應的身體動作。
三、學習用打擊樂演奏樂曲。
1、教師引導幼兒探索、設計配器方案。
2、幼兒根據配器方案,看教師指揮用樂器進行演奏。
教師:請小演員們從椅子底下輕輕拿出樂器,準備好,我們這一次要用小樂器來演奏了。
3、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演奏樂器中的困難。
4、教師啟發(fā)幼兒設計新的配器方案。
5、幼兒按照新的配器方案看教師指揮演奏。
教師:這一次我們要用剛才討論的新的配器方案演奏樂曲了,請仔細看好我的指揮。
6、教師組織幼兒探討如何讓演奏更好聽,并提出力度要求。如:X XX|中強、輕快;[11]~[16]小節(jié)稍弱、跳躍;[19]~[24]小節(jié)稍強、熱烈。
課后反思:拔根蘆柴花(打擊樂演奏)
這次的公開課是園指定讓我上一節(jié)有關打擊樂方面的內容的音樂課,讓年青教師能有一個對上打擊樂有個初步的了解,說真的我心里沒有一點底,首先現在的教材中在打擊樂方面的教學內容很少,孩子接觸各種打擊樂器就很少,在這種情況下要上好一節(jié)打擊樂課 很難。再說這次是讓我上給年青教師看起到一個示范作用,所以我很重視這一次的公開課。要上好這方面的課,首先要給孩子鋪墊一些有關內容,如:認識多種節(jié)奏型、接觸一些打擊樂器并認識、還要學會如何去欣賞音樂等等。在課前我做了大量的知識鋪墊。
《拔根蘆柴花》是我們大班九月份的主題《中國娃》中的內容,整首曲子以民間樂器二胡為主奏樂器,再配以其他的樂器伴奏,表現了歡快愉悅的情緒,洋溢著濃濃的中國音樂風。 一首樂曲可以進行多種形式的音樂教學,既可以欣賞又可以演唱即能創(chuàng)編律動又能開展音樂游戲。我把打擊樂演奏作為《拔根蘆柴花》這首樂曲的表現形式。
本次活動的重點是在學會身體動作的基礎上學習用樂器演奏。難點是:注意樂器的音量、音色與樂曲情緒的一致和諧。設計配器方案。整個活動幼兒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創(chuàng)造的熱情很高,尤其是在最后樂曲合奏環(huán)節(jié),孩子們表現特別棒,各種樂器配合得非常默契。對于從來沒有接觸過打擊樂的孩子們來說能有這樣的表現讓我尤其欣慰。
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
1、活動過程中,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的思想《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先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2、讓孩子嘗試各種樂器,讓他們心里上得到滿足。孩子們興趣很高,他們演奏時個個都非常認真、投入。
2、幼兒能根據老師的指揮進行不同的演奏,效果不錯。
3、不足的地方事先我也想到了,在圖譜上是否能讓幼兒看出強弱拍的關系,在集體評課中有的教師也提到了這一點。
38、幼兒園語言活動教案《大西瓜》教學設計及反思課后反思
一、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體驗故事中小老鼠的機智和勇敢。
2、想辦法幫助小老鼠解決在看望奶奶途中發(fā)生的問題,并大膽表述。
3、通過語言表達和動作相結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通過討論、猜測等多種方式,理解故事內容,感受主人公的心理變化。
二、活動準備:
故事《大西瓜》課件。
三、活動過程:
1、謎語游戲,引起導入故事。
提問:(1)誰來猜一猜?師:這只小老鼠和大西瓜之間到底發(fā)生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們一起來欣賞故事——大西瓜。
2、看圖講故事,并播放幻燈片。
(1)、故事講述至“還有半個留給奶奶吃吧!”
提問:①夏天的太陽火辣辣地照著,小老鼠覺得怎么樣?
②發(fā)現一片西瓜地,小老鼠是怎么想的?
?、圻€有半個西瓜,小老鼠為什么不吃呢?
(2)、續(xù)講故事至“這下可涼快多了。”
提問:吃完了半個西瓜,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呢?
小老鼠戴上西瓜帽有趣嗎?為什么要戴上西瓜帽啊?
(3)、幼兒看圖,想辦法幫助小老鼠過河。
提問:小老鼠又不會游泳,這可怎么辦呢?你們有什么好辦法?
老師:那我們來看一看聰明的小老鼠是用什么辦法過小河的呢?(故事講至穩(wěn)穩(wěn)當當的過了河。)
(4)、續(xù)講故事至“小家伙,我要吃掉你?!庇變捍竽懖孪霂椭±鲜蟮霓k法。
①發(fā)生了什么事情?
?、诖蠡依鞘窃趺凑f的?小老鼠覺得怎么樣?
③你要是小老鼠會怎么辦呢?你有什么辦法幫助小老鼠?
?、苄±鲜缶烤褂袥]有被大灰狼吃掉呢?
老師:讓我們來看看這只小老鼠是怎么做的?(講故事至結尾。)
3、完整的欣賞故事。(播放課件。)
討論:你們喜歡這只小老鼠嘛?為什么喜歡它呢?
四、案例分析
在故事教學活動中,老師以幼兒為主體,課件為載體,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寬松的語言交流環(huán)境,鼓勵、吸引幼兒與教師、同伴進行交談,并能用肢體語言進行表演,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針對膽小的幼兒,鼓勵其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能力。
此次語言活動以多媒體課件為載體,使幼兒更加生動、直觀的觀察畫面,理解故事內容?;顒又杏變耗芨鶕±鲜笥龅降睦щy,設身處地的為小老鼠著想,積極開動腦筋想辦法幫助它,并能清楚地表述出自己的想法。對問題的設計也是緊扣目標,幼兒在理解故事內容的基礎上,體驗了小老鼠的機智和勇敢。整個課堂幼兒的語言表述欲望非常強烈,興趣也很濃厚。
五、教學反思
1、根據實際,隨機調整教學方案。
現在幼兒園的孩子從小就受到來自社會、家庭等各方面的教育,思維非常的活躍和開闊。因此,我們的教學活動不能完全照搬方案中教師的主觀設想而進行,而要根據孩子們的愛好來確定。教育活動的組織形式應根據需要合理安排,因時、因內容靈活地運用。就如,我請幼兒為像老鼠想辦法時,一心想完成教案所設計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幼兒都不是很積極,但當我隨機改變一下教育方案,卻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善于利用,充分尋找結合點。
幼兒園語言教育除了要運用一般的教育教學方法外,還應從語言自身的教育特點出發(fā),形成一套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應從幼兒親身參與其中的生活現實出發(fā)挖掘幼兒已有的生活經驗,并加以合理利用,增強幼兒的學習興趣。新綱要指出:善于發(fā)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游戲和偶發(fā)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教師參與到幼兒的游戲中,和幼兒共同想辦法解決困難,形成了各種思想的一個有機結合點,給幼兒以新的刺激,進而激起了幼兒開動腦筋的熱情,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39、大班閱讀游戲教案活動:《家》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
活動名稱:家
活動目標:1、熟悉詩歌內容,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韻律和意境。
2、能有感情地朗誦兒歌,發(fā)展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3、能創(chuàng)編兒歌,發(fā)揮幼兒的想像力。
4、認識漢字,珊瑚黑深密蘑菇
5、通過視聽講結合的互動方式,發(fā)展連貫表述的能力。
6、引導幼兒在故事和游戲中學習,感悟生活。
活動準備:背景圖兒歌錄音字卡《早期閱讀教材》
重點:熟悉兒歌內容,感受兒歌優(yōu)美的韻律和意境。
難點:有感情地朗誦兒歌,并用自己喜歡的旋律唱出來。
(活動前,讓幼兒觀察、搜集你身邊看到的動、植物的家在哪里?)
活動過程:
導入:1、小朋友,你的家在哪里?家里都有誰?你喜歡自己的家嗎?
2、你還知道誰有家?說出來大家聽一聽。
進入活動:
1、頎賞兒歌,了解內容。
(1)、錄音播放兒歌.
提問;兒歌的名字叫什么?
(2)、教師示范讀兒歌。
提問:你都聽到誰的家了?
(3)、幼兒爭相回答自己聽到的家,根據幼兒回答,教師
翻字卡。
珊瑚大雨石油
(4)、再聽錄音播放兒歌。
提問:珊瑚,大雨,石油的家都是什么樣子的?
教師根據幼兒回答,把圖片貼到背景圖相應的位置。
(5)、師:小朋友也都有自己的家呀,如果你們出去玩能不
能忘了回家呀?
(6)、師:小朋友們,請你們看黑板上的圖,誰能說一說,你喜歡誰的家呢?
(7)、對照圖,再認識一下漢字,
珊瑚黑深密蘑菇
2、跟讀兒歌,討論交流。
小朋友聽錄音朗誦兒歌 ,討論:
(1)、 你喜歡這首兒歌嗎?喜歡哪個句子?
(2)、這么好聽的兒歌,我們用什么樣的聲音把它朗誦出
來呢?
3、學念兒歌,比賽表演。
(1)、再聽錄音,幼兒小聲跟讀。
(2)、請小朋友誦讀。
比一比,賽一賽,看誰讀的棒。
(3)、誰能加上自己喜歡的動作表演著讀。教師獎勵讀的好的、表演的好的小朋友閱讀小明星”(在幼兒的手背上貼上幼兒喜愛的小星)
(4)、幼兒學習用手指點認的方法閱讀。
(5)、集體分段朗讀。
4、仿編兒歌,延伸拓展。
(1)、引導幼兒嘗試將課前觀察搜集的動、植物的家編進兒歌中。
(2)、鼓勵幼兒用動作表演看到的家。
5、唱讀兒歌,配音感受。
師:小朋友們這么喜愛這首兒歌,你們能用自己喜歡的曲調唱出來嗎?老師給你們配上曲子好不好?
幼兒興趣很高,爭相表演自己創(chuàng)作的兒歌。
6、畫出兒歌,分組活動。
讓幼兒用蠟筆在自己的背景圖上畫出自己在生活中看
到的動、植物的家,并互相交流頎賞。
7、游戲:《小兔子找家》
結束:到大自然中尋找還有誰有家。
附閱讀原文2、家
藍色的大海,
是珊瑚的家。
黑色的云朵,
是大雨的家。
深深的地下,
是石油的家。
密密的森林,
是蘑菇的家。
小朋友到動物園玩,
可別忘了回家!
教學反思:
《家》是幼兒園大班語言課,內容較淺顯易懂,讀起來也瑯瑯上口,深受兒童喜愛。
在創(chuàng)編這節(jié)課的過程中,通過頎賞兒歌,了解內容;跟讀兒歌,討論交流;學念兒歌,比賽表演;仿編兒歌、延伸拓展;唱讀兒歌,配音感受;畫出兒歌,分組活動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幼兒在感受兒歌優(yōu)美韻律和意境的同時,能有感情地朗讀兒歌、仿編兒歌、唱兒歌、畫兒歌。使幼兒的語言能力得到發(fā)展,思維得到拓展。
本著新綱要的要求,引導幼兒接觸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yōu)美,并通過多種活動幫助幼兒加深對作品的體驗和理解。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不過于強調語言的工具性特征,從人文內涵、審美價值、頎賞感悟、思維品質等方面對兒童進行熏陶和培養(yǎng),使語言活動與當前教育理念中的人文素質、非智力因素相一致,與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追求相契合。
40、幼兒大班打擊樂《水仙花圓舞曲》說課稿反思
打擊樂優(yōu)秀說課稿范文《水仙花圓舞曲》適合大班主題教學活動,一首四三拍節(jié)奏的樂曲,輕快、俏皮的音樂,此活動的適合年齡為大班幼兒,要求幼兒在進行指揮和演奏時,都能盡力表現樂曲特殊的情趣,歡迎收藏音樂說課稿。
教材分析:
《水仙花圓舞曲》是一首四三拍節(jié)奏的樂曲,輕快、俏皮,又不失優(yōu)雅,具有圓舞曲的典型特點。第一、二次活動時,幼兒學習了樂曲的身體樂譜動作組合,并對樂曲進行了配器和演奏練習。以往的打擊樂活動一般都是重點放在配器和演奏上,幼兒指揮練習很少。我設計的這個活動內容主要是指導幼兒學習指揮?;顒又攸c是指導幼兒學習指揮和看指揮演奏樂曲;難點是讓幼兒在指揮和演奏時都能盡力表現出樂曲的特殊情趣。本次活動為第三課時,根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我對樂曲的理解,我設定了以下兩個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嘗試學習樂曲的指揮動作。
2、要求幼兒在進行指揮和演奏時,都能盡力表現樂曲特殊的情趣。
3、通過肢體律動,感應固定拍。
4、喜歡聽音樂,體驗隨樂表現的樂趣。
此活動的適合年齡為大班幼兒,
活動準備:
1、一幅用來幫助幼兒學習指揮用的假想樂隊排列圖。(馬蹄形排列,左側為三角鐵,中間為鈴鼓,右側為響木)
2、幼兒圍坐成“雙馬蹄形”,每個幼兒椅子下面放一種樂器。(分別為三角鐵、響木、鈴鼓)
3、錄音機和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第一個環(huán)節(jié),直接入題:“上次我們學習了打擊樂《水仙花圓舞曲》,現在請小朋友看圖譜,一起來演奏一遍?!边@個圖譜是上次活動中幫幼兒學習分聲部演奏的圖譜,由節(jié)奏型和相匹配的樂器組成。
第二個環(huán)節(jié),重點指導幼兒學習樂曲演奏的指揮動作。首先,激發(fā)幼兒學習興趣,如:“今天,老師要請小朋友來當小指揮,你們有沒有信心!”之后,向幼兒出示由各種樂器組成的樂隊排列圖,與幼兒討論指揮方法。引導幼兒考慮:“什么手勢來表示所有的樂器一起演奏,什么手勢表示只有左側的三角鐵演奏。”請個別幼兒示范后,總結出較好的指揮手勢。如,雙手從頭上方向下向外劃表示樂器齊奏等。接下來,同樣方法討論空拍怎么指揮,怎么表示準備,怎么表示結束等。下面請幼兒和老師一起聽音樂看圖練習指揮動作,為讓幼兒更清楚的記憶指揮動作,這時老師要背對幼兒,用與幼兒相同的動作方向給幼兒提示和示范。練習幾遍后,請全體幼兒看圖再次練習指揮動作,體驗指揮的樂趣。
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請幼兒練習指揮樂隊演奏。首先請出一位自愿當小指揮的幼兒到前面,其余幼兒取出椅子下面的樂器,隨音樂開始演奏。演奏完后和幼兒討論:“小指揮怎樣才能讓演奏的人很高興、很投入、很認真的演奏呢?”和幼兒一起總結出:“小指揮要看著演奏的小朋友的眼睛,用自己的表情、眼睛提示演奏的小朋友,并且演奏的人要認真看指揮,才能演奏的準確、好聽?!苯酉聛?,老師指揮大家演奏,給幼兒一個良好的示范。然后再請全體幼兒看假想圖進行演奏練習。
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利用舉行音樂會的形式,激發(fā)幼兒的演奏興趣。如:“大一班小樂隊要開始演出了,哪個小朋友來給我們當小指揮?”將幼兒的演奏和指揮熱情推向高潮。邀請2.3個幼兒分別當指揮,其余幼兒演奏樂器。
整個教學過程中,為讓幼兒感受并表現出樂曲的輕快俏皮的特點,老師始終用眼神體態(tài)等感染幼兒,讓幼兒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動中,激發(fā)他們的活動熱情。通過學習指揮和演奏,幼兒也學習了如何與人溝通、與人合作,以及如何在情感上、行為上與人相協調。此外,活動中還注意發(fā)揮了幼兒的主體性,鼓勵幼兒自己去解決問題,如讓幼兒討論各種指揮動作等。
教學反思:
導入環(huán)節(jié)沒有吸引力,整個活動一直在強調水仙花在跳舞,但是并沒有一朵水仙花出現在孩子們面前。雖然剛開始的時候,我給孩子們介紹了一下水仙花,但是并沒有展示圖片,所以孩子們頭腦中還真是不知道水仙花是怎樣跳舞的?感受不到那種意境,又怎么會真正的 身臨其境呢?而且,圖譜設計也不是很好,這次活動是音樂欣賞《水 仙花圓舞曲》,后來我才想到,既然是圓舞曲,那為什么圖譜不用三拍子圓環(huán)呢?指揮棒是水仙花,這樣一來,給孩子們的感覺就像真的是水 仙花在跳舞。后來的這個想法很好,有機會,我會再嘗試一下的。不過整個活動孩子們興致也很高。
41、大班數學活動《認識時鐘》教學設計反思
設計意圖
時鐘與我們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幼兒時常都能見到它。幼兒學會認識時鐘,能更好的學會作息時間。根據《幼兒園教育綱要》的指導要求:我們的教育應該和幼兒的實際生活聯系在一起,把幼兒現實生活中能接觸到事物與現象轉換為知識點傳授給幼兒,從而達到我們幼兒教育的目標。為此,我選擇了以時鐘的相關知識和幼兒一起互動來達到教學的目的。
活動目標
1.了解鐘面的構成,認識時針和分針。
2.初步感受指針的行走方向和行走關系,探索鐘面上的“整點”和“半點”。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重點難點
重點:認讀整點和半點。
難點:認讀并能撥出整點半點。
活動準備
電子白板課件,人手一份紙片鐘。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滴答、滴答、滴答,會走沒有腿,會說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么時候起,什么時候睡?請小朋友猜一猜謎底是什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時鐘吧!
二、認識鐘面,初步了解分針、時針以及它們的運轉方向和關系。
(一)結合課件,幼兒觀察時鐘,師幼交流。
1.教師:鐘面上有什么?有幾個數字?分別是幾?
2.師幼共同手口一致點數鐘面數字1~12,初步感知順時針方向。
(二)認識時針與分針。
1.教師:鐘面上除了數字還有什么?
2.教師:有幾根指針?它們有什么不同?分別叫什么名字?
3.小結:又粗又短的指針叫時針,又細又長的指針叫分針。
(三)觀看課件,初步了解分針、時針的運轉關系
1.教師:時針、分針走得是一樣快嗎?誰走得快?它們是按什么方向行走的? (教師反復演示課件上的動態(tài)時鐘)
2.小結:分針和時針按順時針方向行走,分針走得快,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個數字表示1小時。
三、認讀整點和半點
(一)認讀整點。
1.提問:我們怎樣認讀時鐘上的時間?
2.小結:當分針指在數字12就表示整點。時針指在數字幾就表示幾點。分針按順時針方向走一圈,時針就走一格,也就是從一個數字走向下一個數字,代表已經過去一個小時。如:當分針指在數字12,時針指在數字1就表示1:00;當分針指在數字12,時針指在數字11就表示11:00 。
3.結合幼兒日常生活圖片,鞏固練習認讀整點。
提問: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她是幾點起床的?我們怎樣用數字來表示7點整?(7:00)小朋友在干什么?是幾點整?我們用什么數字來表示?(8:00)
4.教師和個別幼兒任意說整點,全體幼兒來撥。
(二)認讀半點。
1.提問:當分針指在數字12就表示整點,當分針指在數字6又表示什么呢?
2.小結:當分針指在數字6,時針會指在兩個數字的中間就表示半點。(出示表示半點的時鐘)我們要看時針順時針經過了哪個數字在前,就是幾點半。如:當分針指在數字6,時針指在數字5和6中間,時針經過了數字5,5在前,就表示現在是5:30。當分針指在數字6,時針指在數字9和10的中間,時針經過了數字9,9在前,就表示現在是9:30。
3.幼兒結合日常生活圖片,鞏固練習認讀半點。
提問:圖片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他是幾點半來上幼兒園?我們怎樣用數字來表示?(7:30)小朋友在干什么?幾點半睡覺?用數字怎么表示?(8:30)
4.教師和個別幼兒說半點,全體幼兒來撥。
四、游戲“我撥你說,你撥我說”。
1.教師:請小朋友找一個或兩個旁邊的小朋友,一個小朋友來撥整點和半點,另一個或兩個小朋友來說出他撥的整點和半點是多少?然后交換。
2.教師觀察指導幼兒“撥”和“說”整點、半點。
五、幼兒完成操作卡。
1.全體幼兒完成操作卡連線,個別幼兒白板互動連線。
2.集體驗證結果。
六、活動延伸
我們拿著操作卡和時鐘回教室撥一撥我們一天的作息時間,好嗎?
活動總結
對于大班下學期的孩子來說,認識時間十分重要。因此,我設計了此次數學活動認識時鐘,為了解鐘面的構成,認識時針和分針;初步感受指針的行走方向和行走關系,探索鐘面上的“整點”和“半點”。我也制作了課件,讓幼兒充分進行感知和探索。在整個數學活動中,我發(fā)現幼兒對于認識鐘表的興趣濃厚。
那么在活動開始時,為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我在引題的時候引用了“謎語”導入,讓幼兒知道今天我們要了解的是時鐘。接下來我出示了鐘表,讓幼兒認一認鐘表的結構,并且找一找1—12這12個數字,他們所在的位置和所運轉的方向,接下來通過課件演示,首先我先讓幼兒了解了在鐘面上時針是哪一根,分針是哪一根,并且了解了在鐘面上走了一圈是什么概念,從而引出后面分針走一圈時針有什么變化,讓幼兒通過自身的觀察得出結論,知道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也就是一小時。課件中時鐘動態(tài)的行走讓幼兒清楚地了解時針和分針,及它們的運轉關系和方向,反復操作后,幼兒有所體會順時針的運轉方向。在認識整點和半點時,先讓幼兒來認一認,給孩子主動探索的時間,然后我再告訴幼兒怎樣來認讀整點和半點。在幼兒撥整點和半點環(huán)節(jié),我讓全體幼兒來檢查個別幼兒的鐘面上整點與半點的時針與分針的位置是否正確,如有錯誤之處請大家?guī)椭恼?,通過這樣的一個游戲使幼兒又一次鞏固認識了整點與半點,而且在游戲上學習,幼兒的興趣也很濃厚。幼兒在連線操作環(huán)節(jié),把時鐘上的時間與數字表示的時間相連時,基本都正確了,說明幼兒還是掌握了。
42、幼兒園大班健康活動《小彈簧》教學設計發(fā)送反思
活動目標
1.發(fā)展平衡能力和控制能力。
2.學習和鍛煉勇敢且不怕失敗的精神。
3.了解多運動對身體有好處。
4.體驗游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跳跳球每人一個、裝有沙的可樂瓶、沙包若干
活動過程
1.開始部分
(1)幼兒練習原地向上跳躍的動作。
(2)出示跳跳球,引起幼兒的興趣。
2.基本部分
(1)幼兒自由練習夾跳跳球跳躍的方法。
(2)師:大家在跳躍時應該注意什么?(夾緊跳跳球)
(3)創(chuàng)造玩法。
?、偾斑M跳:向前行進彈跳。
?、诖┰健皡擦帧保簩⒖蓸菲慨斪觥皹洹?,幼兒繞樹行進跳。
?、圻^“小河”:將“沙包”當做小河,幼兒夾緊跳跳球跳過“小河”,繼續(xù)行進跳。
?、苡螒颍捍┻^敵區(qū)
玩法:幼兒分成四組,每組幼兒夾跳跳球依次分另穿越“叢林”,越過“小河”,回到大本營。以速度快隊伍為勝。
3.放松運動,收拾物品。
活動延伸
“叢林”、“小河”等障礙物可以經常更換,加寬、加長等。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各環(huán)節(jié)清晰,目標層層深入,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教師在活動中的具有指導者、引領者、材料提供者等多種身份。幼兒在活動中有充分自主探索的機會,他們在制作彈簧寶寶的過程中自然的了解了彈簧的特性,同時又在自己的作品中得到藝術的體驗,真正做到了玩中學、學中玩。
43、幼兒園大班藝術活動《藏藏畫》教學設計活動反思
活動名稱:藏藏畫
活動領域:藝術
適合年齡段:5—6歲
活動目標:
1、巧妙構思并設計制作有趣的畫,感受設計與生活的關系。
2、通過設計制作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操作能力。
3、體驗采用多種創(chuàng)作方式創(chuàng)作美術作品的樂趣。
4、能大膽選用自己喜愛的顏色作畫。
5、培養(yǎng)幼兒養(yǎng)成有序擺放工具、材料的習慣。
活動準備:水彩筆、素描紙、刻刀、雙面膠、剪刀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請大家認識一位新朋友,他叫七七,不過它可不是我們人類,而是沒有翅膀的七星瓢蟲,這不,他來了…… (翻開隱藏式范畫七七,因未打開隱藏頁,幼兒并未發(fā)現)大家看到了嗎?(翻開隱藏頁)原來他的翅膀在這里,想知道七七的翅膀是怎么長出來的嗎?請小朋友們和老師一起進入到奇幻的世界(觀看圖片邊講述七七的故事)
二、基本部分
1、提問:小朋友們覺得故事怎么樣,有什么感想?你喜歡這個故事嗎?知道七七的翅膀是怎樣做成的嗎?
2、將范畫傳到每組讓幼兒分組去觸摸、觀察、分析、討論隱藏式繪畫的做法。
3、幼兒分組討論,講述本組探討后的成果。
小結:同學們說的都非常好,在這里老師再向大家介紹兩種隱藏式書頁的設計方法。
1、挖洞法:先在整幅畫頁上畫上七星瓢蟲的外殼,后用刀子沿外殼的邊緣及外形 割開,兩端不割斷。這時,七星瓢蟲就能掀開漏出下面的洞來。再在洞的下面附上一張紙,畫上七星瓢蟲的翅膀,當掀開外殼時,就能漏出里面的圖像。
2、加紙遮蓋法:將蝴蝶直接畫在畫紙上,再用其它的紙做一片花瓣,并在它的根部預留出多余的紙邊,折回后粘在畫頁上。這樣,掀開花瓣,下面的蝴蝶就露出來了。
3、提問:想一想,你認為哪一個故事最適合做成這樣的藏藏畫?是愿意獨立完成還是小組合作的形式?
4、制作的畫不僅要有趣,還要整潔美觀。
5、畫的形狀大小自定,可以是圓的、方的、三角形的、樹葉形的、動物形狀的甚至是不規(guī)則形的,都可以。
6、故事內容可以寫在畫的任意一位置,也可以寫在畫的背面
三、結束部分
舉辦故事會或故事擂臺賽,請幼兒講述自己手中的藏藏畫,看看誰的畫設計最巧妙,誰的故事最精彩。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在導入環(huán)節(jié)中,先以故事形式,展示范畫,激發(fā)幼兒活動的興趣,豐富幼兒的感知經驗。在幼兒自由討論想象這一環(huán)節(jié),我讓幼兒先觀察如何制作藏藏畫,再請幼兒自由討論:給幼兒一個發(fā)揮想象的空間,讓他們能夠無所顧忌地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同時,學習用語言表達在幼兒拼貼圖形并添畫這一環(huán)節(jié),要求幼兒先想好繪畫什么藏藏畫,并粘貼好,再鼓勵幼兒對自己畫面上進行相似聯想后添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激發(fā)幼兒的想象,鼓勵幼兒與從不同的想象,拼出與別人不一樣的作品。幼兒在沒有任何束縛和限制下,自由創(chuàng)作,我巡回指導,對一些能力弱、不夠大膽的幼兒以積極鼓勵,對個別不會的幼兒做詳細地講解,對一些領悟能力強、創(chuàng)作好的幼兒及時予以表揚、引導。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次活動的難點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幼兒的實際操作,教師及時、個別的指導突破難點。最后就是結束環(huán)節(jié)。
本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舉行故事會的形式展示全班幼兒作品,通過自由的幼兒與幼兒、幼兒與教師間的討論,讓幼兒大膽地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內容表達出來,同時還能說說自己最喜歡哪一幅作品,為什么喜歡它。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我肯定了每個幼兒作品,讓幼兒獲得成功后的愉悅體驗。鼓勵每一位幼兒積極地、主動地、大膽地用語言將自己的作品表達出來。從而達到藝術活動的最高目標,表現自己的情感和體驗,分享他們創(chuàng)造的快樂。本活動應加強幼兒與幼兒之間的交流,活動評價時可再進行拓展。
44、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神奇的陀螺》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說教材:
大班科學內容《神奇的陀螺》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對科學的探究,我為幼兒提供了陀螺和小夾子,在玩陀螺的過各中我提問激發(fā)幼兒的探究興趣,體驗操作探究過程,體驗動手動腦,幫助幼兒不斷積累經驗,并應用于新的學習活動,使幼兒形成受益終身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
活動目標:
1、對陀螺轉動變化感興趣,探索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一些因素。
2、運用、操作、觀察、比較、記錄、體驗等方法探究陀螺的秘密,懂得對稱和平衡。
3、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4、在活動中,讓幼兒體驗成功的喜悅。
重點:
引導幼兒在比較和分析中發(fā)現影響陀螺轉動變化的因素,嘗試夾子的夾法,多與少的變化。
難點:
在比較和分析中發(fā)現陀螺轉動中的快慢、長短,對夾子的多少夾的不同位置的區(qū)別與平衡起很大的關系。
經驗準備:幼兒有玩陀螺的經驗,引起幼兒對轉動平衡這一現象的探究。
材料準備:
木質小陀螺12個,小夾子50個
教學方法:
活動操作法、發(fā)現學習法、探究研討發(fā)、暗示學習法。
活動過程:
1、師幼互打招呼并向來聽課的老師問好。
2、導入課題:師你們玩過陀螺嗎?說出怎么玩及陀螺的種類,激起孩子們的興趣。
3、玩陀螺的不同疑問。有一個夾子夾在陀螺的上面會怎么樣呢?(引出提問,讓幼兒預測,說出會怎么樣)用兩個夾子會怎么樣。
4、操作用兩個或三個夾子去試一試。
師:試的時候要多試幾次,操作過程中教師鼓勵幼兒在不斷的實驗,觀察、比較發(fā)現問題。
5、提問幼兒玩陀螺羅的夾子是怎樣夾的,并請幼兒試工一下,得出兩個“對稱”,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對稱了才可以使陀螺轉的穩(wěn)和長,三個夾子可以夾成三角形,師:證實可以轉起來,那四個夾子可以嗎?給幼兒發(fā)記錄表,讓幼兒記錄自己玩陀螺夾夾子的位置,然后匯報。
6、在不斷的試著怎樣夾,才可以使陀螺轉的時間長,并作出記錄,然后說出來匯報。有上下左右、斜上方、斜下方、左上角,右下角,上下各兩個對稱或稍微分開一點,也有超出四個的。
7、玩陀螺比賽并總結:夾夾子的多少和位置的不同陀螺轉的時間和平衡也不同。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孩子們對科學探究神奇的陀螺非常感興趣,我以孩子們的游戲興趣激發(fā)了學習的探究,使幼兒行成收益終生的學習態(tài)度。不足之處,在幼兒活動過程中,我的引導語再明確一些,孩子們在記錄的過程中應引導用完整的語言敘述夾夾子的位置,會說方位詞,下次活動繼續(xù)改進!
45、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玩具動起來》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設計意圖:
根據《綱要》“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這一精神,教師要敏銳地察覺幼兒的喜好,把日常生活的內容拓展為幼兒的科學教育活動?!彪姵?-在我們的生活中應用十分普遍,幼兒經常能夠接觸到它,如玩各種的電動玩具、遙控器等等,而對于電池的神奇力量,幼兒感到很新奇,也很有趣,為了激發(fā)他們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培養(yǎng)他們樂于嘗試、勤于動手的習慣。我設計了融嘗試性、操作性和探索性為一體的這一個活動,與大家共同探討和學習。
活動目標:
1.了解電池的特征、種類和用途。
2.認識電池的正負極,并嘗試為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3.體驗成功安裝電池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于大膽探究和實驗。
5.在活動中,引導幼兒仔細觀察發(fā)現現象,并能以實證研究科學現象。
活動重難點:
認識電池的正負極,并嘗試為電動玩具安裝電池。
活動準備:
1.多種型號的電池。(1號、2號、5號、7號及組扣電池等。)
2.每名幼兒從家中帶一樣需要裝電池的小的電動玩具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一)出示電動小玩具圖片,激發(fā)幼兒興趣。
(二)教師播放幼兒操作視頻,引導幼兒觀察。
二、基本部分:
(一)教師提問,幼兒相互探討。
1.師:誰知道這是為什么呢?
(二)播放教師操作視頻,邊操作邊講述。
(三)出示電池盒圖片,引導幼兒觀察電池盒中的正負極標記。
(四)出示教師正確安裝電池視頻。
(五)出示生活中的小物品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三、結束部分:
(一)出示廢舊電池回收標記
師:在生活中我們的電池使用完了,要做怎么處理呢?小朋友們請認清這個回收標志我們要將它們扔到指定的垃圾桶里,不能隨意丟棄哦!
活動反思:
本次科學活動的教育資源來源于孩子們平時喜歡的電動玩具,作為大班的孩子,有他們的年齡特點,有意行為發(fā)展階段,適應了科學活動提出的幼兒的科學活動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作為我們老師應充分利用孩子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顒咏Y合《綱要》精神,體現“生活化、經驗化、操作化”的特點,從幼兒的興趣入手,充分挖掘電池潛在的教育價值以及正確使用電池的方法。在活動中,通過給幼兒提供足夠的操作、探索的時間、機會,引導幼兒運用觀察、比較電池,了解電池的外形特征;調動幼兒的已有經驗,動手操作、安裝電池,了解電池的安裝方法及作用,并體驗安裝成功的喜悅。在整個活動中,充分體現“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以及與材料的互動原則。教師的開放式提問,發(fā)展了幼兒的發(fā)散性思維;幼兒間的討論、交流,發(fā)展了幼兒的口語表達能力,經驗也得到了積累;支持、引發(fā)幼兒與材料的互動關系,通過操作、擺弄電池、探索電池?;顒又形易層變毫私饬艘恍╇姵嘏c安裝電池的基本常識,然后讓幼兒了解電池給人們生活帶來的益處和危害,增強環(huán)保意識!經過我的講解,我們班的不少男孩子都明白了電池有正負極之分的。接下來讓幼兒觀察電池盒里有什么?想想看電池該如何安裝?反映快的小朋友很快就能正確地把電池裝在電池盒中了,并能向其他小朋友講解他是如何安裝的!
46、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大魚吃小魚》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知道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初步了解食物鏈的概念。
2、嘗試將動植物按食物鏈進行排序。
3、懂得保護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環(huán)保意識。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5、使幼兒對探索自然現象感興趣。
活動準備:
幼兒操作材料:食物鏈操作底板三張,麥苗、小羊、老鷹圖片
活動過程:
1、觀察各種動植物的圖片,進行分類。(動物類、植物類)
(1)觀察動植物圖片,認識動植物。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知道哪些是動物,哪些是植物嗎?認真想想它們的名字。
(2)將動植物進行分類。
2、知道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初步了解食物鏈的概念。
(1)思考、了解動植物之間的依存關系,初步了解食物鏈的概念。
教師:動物平時吃什么來生存?
(2)了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海藻的食物鏈。
教師:大魚生存要吃什么?小魚呢?
(3)觀察食物鏈操作底板,總結:像這樣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海藻,就是一組動植物生存的食物鏈。
3、嘗試食物鏈排序。
觀察微課出示的三組底板,幼兒自己的操作材料拿出將動物圖片按照自己所想的貼在相應的底板中。
教師引導幼兒,待幼兒完成后揭示三組食物鏈的排序。
4、引導幼兒指導生態(tài)平衡的重要性,進一步增強幼兒環(huán)保意識。
提問:如果生活中沒有食肉動物會怎樣?(吃草的動物越來越多,導致土地沒有了草,慢慢的土地就變成了沙漠,人也無法生存。)激發(fā)幼兒思考,食肉動物缺失后帶來的后果。
引導幼兒想到食物鏈上的每一種動物和植物都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要保護食物鏈的完整,保護生態(tài)平衡。
5、總結食物鏈的定義:大魚吃小魚,小魚吃海藻,就是一組動植物生存的食物鏈。
科學活動《大魚吃小魚》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我大膽挑戰(zhàn)了科學領域,選擇了幼兒喜歡動物相關的課程,動物是人類的朋友,對于動物喜歡吃什么,是怎樣生活、活動的,幼兒非常有興趣,又通過操作底板,讓幼兒初步了解食物鏈的概念,增強了幼兒的環(huán)保意思。
本次活動就是從幼兒的興趣和需要出發(fā),從動物入手,幫助幼兒整理已有經驗,讓幼兒在主動探究、經歷探究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快樂。
本次活動的優(yōu)點:活動內容幼兒有興趣,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教師思路清晰,語言精練,聲音童趣,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在每次提問后教師都會稍作停頓,讓幼兒有時間思考、操作。體現了孩子的主體性。
本次活動的缺點:
1、動植物分類到討論大魚吃小魚中間銜接還不夠自然。
2、在講到環(huán)保方面,沒有給幼兒時間進行如何保護環(huán)境的討論和思考。
47、幼兒園大班節(jié)奏音樂《雷神》公開課教案課后反思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旋律,感受樂曲的雄壯氣勢,嘗試用身體動作來表現音樂。
2.能邊聽音樂邊看指揮分聲部進行樂器演奏。
3.表演中能夠較好地控制自己的動作,使自己的節(jié)奏與同伴保持一致,體驗與教師合作帶來的快樂。
4.體驗歌曲中的歡快情緒。
5.樂意參加音樂活動,體驗音樂活動中的快樂。
活動準備:
《雷神》音樂、《雷神》圖譜、鈴鼓、碰鈴、響板、沙錘、大鼓。
活動過程:
1.傾聽音樂,感受樂曲的雄壯氣勢,激發(fā)幼兒活動興趣。
引導幼兒傾聽音樂,感受樂曲的雄壯氣勢。
師:這首樂曲給你一種什么樣的感覺?
2.再次欣賞歌曲,用身體動作感受樂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
引導幼兒邊聽音樂,邊用動作感受、表現樂曲。幼兒隨音樂在教師的語言暗示下,完整的用動作表現音樂。
師:請小朋友再來聽一遍音樂,用自己喜歡的身體動作來感受樂曲的旋律和節(jié)奏。
3.分段出示《雷神》節(jié)奏圖譜,根據圖譜節(jié)奏,引導幼兒邊聽邊用身體動再來感受樂曲旋律和節(jié)奏。
(1)師:聽第一段音樂可能發(fā)生了什么,你可以用什么身體動作來表現?教師依次出示圖譜,幼兒依次用動作來感受、表現不同部分的音樂旋律。
(2)幼兒嘗試跟隨音樂看圖譜用動作表現音樂。
(3)分聲部做身體動作,為打擊樂器做準備。
4.引導幼兒為《雷神》樂曲自主進行配樂。
師:小朋友聽一聽、想一想,你覺得在樂曲的什么地方適合用什么樣的樂器來進行演奏。
重點引導幼兒聽樂曲的過渡部分,下雨打雷部分,引導幼兒聽音樂適合用什么樂器。
5.幼兒嘗試和同伴合作進行演奏。
(1)幼兒初步嘗試用樂器進行演奏。
(2)啟發(fā)幼兒討論在合適的地方加入大鼓,突出樂曲中雷神的形象。
(3)加入大鼓,引導幼兒用樂器進行演奏。
(4)交換樂器。幼兒專注看教師指揮進行集體表演,體驗與同伴合作進行演奏的樂趣。
6.活動延伸
引導幼兒到表演區(qū)用樂器繼續(xù)進行演奏。
《雷神》課后反思
《雷神》這節(jié)節(jié)奏樂活動的設計很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孩子在循序漸進中自然的感受理解音樂,然后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到最后的用樂器演奏音樂中孩子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很高。
在本節(jié)的音樂節(jié)奏樂活動《雷神》中,樂曲極富感染力,節(jié)奏感強。我同時運用故事情境與樂曲相結合方法,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借助圖譜幫助幼兒更進一步的感受理解音樂的旋律與節(jié)奏。當幼兒熟悉樂曲后,在循序漸進中獲得愉悅的身心體驗以及美的享受,從空手演奏到合作演奏再到交換樂器演奏,在多層次中支持幼兒的身體表現。
本次活動的教學效果較好,大部分幼兒能在玩中學,學中樂,充分感受了音樂并演奏了樂曲。但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幼兒的發(fā)展存在著個體差異性,在演奏樂曲活動中,節(jié)奏感強的小朋友就會更容易的投入到活動中,但一些開小差的小朋友就更慢的融入到活動中,在活動中我也應該嘗試讓幼兒來擔任指揮,在后續(xù)的活動中,我會充分發(fā)揮孩子的能動性,充分發(fā)揮每個孩子的音樂潛能。
48、幼兒園大班打擊樂《雜技表演》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課前學習活動設計:
1.掌握鈴鼓、響板、碰鈴的基本演奏方法。
2.在打擊樂《喜洋洋》中學習過節(jié)奏型 x x|x x|和 xx xx|。
3.活動前請幼兒欣賞雜技表演的視頻。
4.感知樂曲的旋律、節(jié)奏、力度的變化,學唱歌曲。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目標:
針對本次活動內容和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從知識、能力和情感三個方面設計了
活動目標:
1.感受樂曲結構,學習節(jié)奏型“x x|x x|x x|x 0|”、“x x|x 0|”、“xx x|xx x|xx x|xx x|”。
2.能根據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能與同伴合作進行演奏。
3.喜歡打擊樂活動,能夠控制自己的情緒,積極、愉快地參與活動。
活動重難點:
根據活動目標,我把本次活動的重點定位于:喜歡打擊樂活動,感
受樂曲結構,學習節(jié)奏型“x x|x x|x x|x 0|”、“x x|x 0|”、“xx x|xx
x|xx x|xx x|”。
活動難點:能根據圖譜用身體動作表現音樂,能控制自己的情緒,積極、愉快地參與活動與同伴合作進行演奏。
活動準備:
1.音樂圖譜 1 張、節(jié)奏型 3 張,鈴鼓、碰鈴、響板等打擊樂器若干。
2.雜技表演課件,《巡邏兵進行曲》音樂。
3.活動前請幼兒欣賞雜技表演的視頻。
活動過程:
1.請幼兒結合雜技表演欣賞音樂,初步感受樂曲的結構。
提問:雜技演員在表演什么節(jié)目?這首音樂共有幾段?
2.出示圖譜,指導幼兒準確地拍出節(jié)奏。
(1)請幼兒分段欣賞樂曲,運用雜技表演的情節(jié),引導幼兒探索樂曲中 3 種不同節(jié)奏型的打擊方法。
樂曲 A 段:節(jié)奏型“x x|x x|x x|x 0|”,對應圖譜“拋接球”。請幼兒探索節(jié)奏型的打擊方法。
樂曲 B 段:節(jié)奏型“x x|x 0|”,對應圖譜“轉呼啦圈”。
樂曲 C 段:節(jié)奏型“xx x|xx x|xx x|xx x|”,對應圖譜“頂酒杯”。(2)引導幼兒探索 3 種雜技表演分別可以用什么身體動作進行表現。
(3)請幼兒完整欣賞樂曲,分組創(chuàng)編每種雜技表演的身體動作,集體進行練習,熟練掌握 A、B、C 段的 3 個節(jié)奏型。
(4)指導幼兒學習根據指揮動作隨音樂進行演奏。
3.引導幼兒探索配器方案,嘗試使用樂器合作進行演奏。
(1)出示 3 種打擊樂器,請幼兒討論每種雜技表演可以用什么樂器伴奏,鼓勵幼兒說明理由。
(2)教師當指揮,請幼兒看圖譜分組進行打擊樂器演奏,重點指導幼兒與同伴的演奏保持協調,并注意空拍的控制。
(3)請幼兒交換樂器演奏,交換時幼兒交換位置,樂器不動位置。
(4)給視頻中雜技演員的表演配完整伴奏,表演結束幼兒收拾樂器。
活動延伸:
1.表演區(qū)嘗試表演簡單的雜技。
2.給幼兒提供節(jié)奏圖譜及多種樂器,請幼兒探索不同樂器的配樂方案進行演奏。
課后反思:
孩子們對本次活動非常感興趣,較好的完成了預設的活動目標。
1.創(chuàng)設情境,引起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活動中我創(chuàng)設觀看雜技表演的情境,并貫穿始終,采用總—分—總的學習方式。在聽一聽,做一做,模仿雜技演員的動作中,進一步完整感知音樂。因為幼兒的特點是好動、好模仿,一下子調動起孩子學習的興趣。
2.分段欣賞,解決活動重點。
為了更好的解決活動的重點,我將音樂截取為三段,分段欣賞時,借助課件、圖譜的形式,引導幼兒用身體動作探索 3 種雜技表演的節(jié)奏型,輕松解決活動的重點。自主練習——教師示范——拍身體部分練習,為后面的完整表現音樂奠定良好基礎。
3.合作演奏,體驗快樂。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孩子們幼兒在輕松、自由、自主的氛圍中,在敲敲打打中嘗試自己給每種雜技表演配上合適的樂
器,并能興致勃勃的合作演奏。最后的游戲環(huán)節(jié),更讓活動達到了高潮。
不足之處:
1.活動中還要多注意觀察,注重引導,發(fā)揮自己的教育智慧。
2.感染力再強一點,就更好了。
49、幼兒園小班律動活動《小手爬》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活動名稱:韻律活動:《小手爬》
年齡段和領域:小班上學期 藝術領域
(一)課前學習活動設計
1.幼兒間互相指認身體部位。
2.了解幼兒爬山相關經驗。
3.熟悉歌曲《小手爬》旋律,鼓勵幼兒用手表現爬山動作。
(二)課堂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名稱:韻律活動:《小手爬》
年齡段和領域:小班上學期 藝術領域
執(zhí)教人及單位:紀新春青島市城陽區(qū)城陽街道旺疃幼兒園
活動目標:
1.能根據歌詞內容做小手在身體上爬上爬下的動作,進一步了解身體不同的部位。
2.借助小手的上下爬動,感受和表現音樂旋律的上行、下行,創(chuàng)編歌詞和動作。
3.感受韻律活動的樂趣,懂得勤洗手、勤剪指甲,愛護自己的小手。
4.聽音樂,嘗試分辨樂曲的快慢和輕重,能跟著節(jié)奏律動。
5.對音樂活動感興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樂。
活動重點:能根據歌詞內容做小手在身體上爬上爬下的動作,進一步了解身體不同的部位。
活動難點:借助小手的上下爬動,感受和表現音樂旋律的上行、下行,創(chuàng)編歌詞和動作。
活動準備:
1.音樂:歌曲《小手爬》
2.音樂課件:《講衛(wèi)生愛護小手》
3.幼兒課前熟悉《小手爬》歌曲
活動過程:
一、教師和幼兒一起玩手指游戲“點鼻子”、“爬山”,引起興趣,了解鞏固對身體部位的認知。
1.教師用手和幼兒親切打招呼,然后帶領幼兒作“點鼻子”的游戲,要求幼兒迅速準確地指出五官及身體部位。師:我們一起來點點身體上的部位,老師說什么,小朋友就點什么,準備好了嗎?
2.師:現在老師的速度要加快了,看看誰指的又快又準確,小耳朵豎起來,聽仔細了。
3.師小結:小朋友真是聰明,都能認識自己身體的部位了。
4.師繼續(xù)“爬山”游戲:“大拇哥,二拇弟,三姐姐,四小弟,五妞妞,來爬山,爬呀爬呀爬上山”。聽,小手要去干什么?(爬山)你爬過山嗎?從山的哪里爬?爬到哪里?然后呢?引導幼兒說出爬山從山腳爬爬到山頂再下來回到山腳,向上爬 越來越高,向下爬 越來越低。
二、學習律動,感受和表現旋律的上行和下行,創(chuàng)編歌詞和動作。
(一)幼兒學做律動。
1.教師示范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以較慢的速度邊念邊示范。“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頭頂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腳背上”。讓幼兒說說小手先爬到哪里?后來又爬到哪里?引導幼兒說出頭頂上和腳背上。
2.教師帶領幼兒一邊念兒歌一邊做動作,學習小手爬。
3.師:小手說他喜歡一邊唱歌一邊跟我們做游戲,我們來聽聽看看,它是怎么唱的和玩的。幼兒聽音樂看課件,教師示范一邊唱歌一邊做動作。教師完整示范表演,突出在每句結束時小手爬到頭頂上或小腳上,引導幼兒關注動作與音樂的關系。
4.教師帶領幼兒跟琴聲一邊唱歌一邊做小手爬的動作。師:小手說爬的太慢了,要快快爬呢!可以嗎?鼓勵幼兒用不同的速度一起演唱與做動作。
5.師:這首歌里的小手真可愛,爬來爬去到處走,在小手向上爬和向下爬的時候,音樂有什么不一樣呢?教師借助琴聲和肢體手勢動作來讓幼兒理解:小手爬到頭頂上的時候,音樂慢慢高起來,小手爬到腳背上的時候音樂是慢慢低下來的。
6.聽音樂師幼共同做律動,進一步感受和表現旋律的上行和下行。
(二)替換歌詞和動作,幼兒仿編。
1.師:小手除了可以爬到頭頂上、小腳上,還能爬到我們身體的哪些地方呀?(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想法)幼:肩膀上、鼻子上、眼睛上、嘴巴上、耳朵上……引導幼兒一起來唱一唱,做一做。
2.師:小手除了用爬的動作,還會用哪些動作來爬山呀?引導幼兒做小老師帶領大家做仿編的新動作。教師幫助幼兒整理、替換歌詞,如跳呀跳呀…一跳跳到…滑呀滑呀,……一滑滑到…引導幼兒一起唱唱、做做。
三、觀看音樂動畫片,提升幼兒生活經驗。
1.師:小手除了會爬山,還能做什么?(洗臉刷牙吃飯等)小手靈不靈巧?本領多不多?對我們重不重要?那我們應該怎么對待它?
2.播放音樂動畫片課件,提問幼兒如何愛護和保護好自己的小手,引導幼兒做個講衛(wèi)生的好孩子。
四、延伸活動:引導幼兒課后和小伙伴一起合作來玩這個韻律活動。
(三)課后延伸活動設計
1.引導幼兒嘗試兩兩合作創(chuàng)編韻律活動,繼續(xù)感受隨音樂旋律的上行和下行小手在身體上爬上爬下的樂趣。
2.鼓勵幼兒對自己和同伴的表演進行評價。
音樂活動《小手爬》課后反思:
1.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首先,我以打招呼的形式和幼兒互動,引起興趣,拉近距離,然后以“點鼻子”的游戲了解和鞏固幼兒對身體部位的認識,為后來幼兒創(chuàng)編小手爬的位置打下了基礎。接下來,我一邊念著歌詞“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頭頂上,爬呀爬呀爬呀爬,一爬爬到腳背上”,幫幼兒提取節(jié)奏,然后配合用肢體語言表演,給孩子一個完整的示范,通過提問引導幼兒說出小手向上爬到了頭頂,向下爬回了腳背。接著通過聽琴聲和觀察教師手勢語感知音樂從低到高,小手從下往上爬,音樂從高到低,小手從上往下爬,加強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表現力。在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由于前面鋪墊較好,幼兒基本都能完整創(chuàng)編歌詞和動作,樂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和獨立展示,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0、幼兒園大班科學活動《認識時鐘》教學設計教案反思
活動目標:
1.能辨認出時鐘上的整點、半點。
2.幫助幼兒理解時鐘的用途,培養(yǎng)幼兒從小養(yǎng)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
3.充分體驗“科學就在身邊”,產生在生活中發(fā)現、探索和交流的興趣。
4.激發(fā)幼兒樂于探索科學實驗的樂趣。
活動準備課件PPT
活動重難點
重難點:認識時鐘,會看時鐘的整點、半點
活動過程:
一、謎語導入
1.教師自我介紹,告訴小朋友今天要認識這個物品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出示謎語,讓幼兒猜一猜引入課題。
二、認識時鐘
1.出示生活中各種各樣的時鐘,告訴幼兒適中的主要作用就是準確的告訴我們現在是幾點了。
2.請幼兒觀察鐘面,去發(fā)現鐘面有1-12的數字,兩根針,細細長長那根是分針,胖胖短短那根是時針。認識時鐘后,帶領幼兒念一首關于時針和分針的兒歌。
三、認識整點:
1.跟幼兒分享《東東和時間的故事》,去觀察東東在會看時鐘了之后是怎么做的。觀看后讓幼兒仔細觀察三個整點鐘面的圖片,去認識時鐘的整點。知道當分針指著12,時針指著幾的時候就是幾點。
2.在認識了整點之后,出示另兩個鐘面,讓幼兒去看鐘面顯示的是幾點鐘,然后確認答案。
四、認識半點:
1.出示《東東和時間的故事》中兩張半點的圖片,讓幼兒去觀察圖片中的時鐘,看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引導幼兒認識半點,知道當分針指著6,時針走過幾的時候,就是幾點半了。
2.在認識半點之后,出示另兩張圖片,讓幼兒看鐘面上顯示的是幾點半,再次認識半點,加深印象。
五、活動小結:
今天我們認識時鐘,學習了看整點、半點。相信小朋友們再看到時鐘的時候一定學會看時間了,希望小朋友們以后學會合理的安排自己一天的時間,做一個愛惜時間的好孩子。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我們把一天生活的作息時間也進行了演練,幼兒興趣非常高,并記住了學習時間,上學放學時間,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時間的好習慣。
-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房子
-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蔬菜水果變干凈
- 幼兒園大班主題教案我想了解蝴蝶
- 大班系列主題活動:有趣的石頭娃娃
- 幼兒園關于標志的系列主題教案
- 幼兒園關于海洋的主題活動教案:海洋劇場
- 幼兒園大班主題優(yōu)秀教案:怎樣做有禮貌的好孩子
- 增強幼兒責任感大班的主題教案:我是你的榜樣
- 小班動物主題教案:照顧小動物
- 小班動物主題活動:趣味小螞蟻
- 大班教案《快樂的火苗》反思
- 大班幼兒體育教案《左右轉彎走》反思
- 大班教案《特色班本兒童博物館》反思
- 大班教案《很大很大的蛋》
- 水利局黨組先進性教育活動整改提高回頭看自查報告
- 鉛筆和卷筆刀
- 我家的貝貝
- 我的生日禮物-My Britihday Gifts
- 狡猾的狐貍
- 請給孩子多一點鼓勵與表揚
- 小班健康教育教案《好玩的呼啦圈》反思
- 小班游戲教案《走小路》反思
- 學前教育詩歌教案色彩謠教學設計
- 水暖床墊朋友圈文案35句
- 可愛的游戲名261個
- 公司起名測試吉祥名字大全,最新簡單大氣的公司名稱435個
- 大班打擊樂教案《雜技表演》教學設計和反思
- 大班打擊樂教案《雜技表演》教學設計和反思
- 大班音樂活動教案打擊樂《拔根蘆柴花》(二課時)教學設計與反思
- 幼兒園藝術活動《雜技表演》大班音樂教案打擊樂器活動反思
- 大班音樂活動《戲說臉譜》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 大班美術活動《神奇的沙畫表演》教案設計課后反思
- 大班打擊樂《鍋碗瓢盆交響曲》音樂活動教學設計反思
- 幼兒教學設計與課后反思《打電話》
- 大班打擊樂《鍋碗瓢盆交響曲》教學設計反思
- 大班打擊樂活動《瑪麗波爾卡》教學設計反思
-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示兒》教學設計與反思 課后習題答案
- 小學數學《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教學設計和課后反思
- 小班律動活動《小手爬》教學設計課后反思
- 教案中班社會教學設計及課后反思《小兔的花園》
- 中班音樂游戲教學設計與教后反思《小青蛙捉害蟲》
- 大班科學活動《大魚吃小魚》教學設計課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