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數學教學設計《里面外面》5以內數量認識
中班數學教學設計《里面外面》5以內數量認識
1、中班數學教學設計《里面外面》5以內數量認識
中班的小朋友已經慢慢地了解和學習數量了,本果通過圖片認識不但讓幼兒感知并分辨里,外,同時加深了他們對5以內的數量認識。鼓勵他們愿意閱讀畫面上的方位詞。每天更新幼兒園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有所幫助。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和操作活動,正確感知并分辨里,外。
2.鞏固對5以內數量的認識。
3.愿意閱讀畫面上的方位詞。
二、活動準備
1、PPT課件、圖片:里外
2、每桌上一個小筐,玩具若干。
三、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1、出示圖片:感知5以內的數量。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這兒有什么???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有多少只羊?
2、進一步感知5以內的數量。
(1)請小朋友看圖說說:羊在哪里?
認一認漢字:里外。
(2)觀察牧場里面和外面的羊,里面有幾只?外面有幾只?
(3)看圖說說:羊在哪里?請?你給牧場里面的羊用圈表示,牧場外面的羊用三角表示。
3、操作活動,感知里外。
(1)請小朋友拿5個積塑放在桌上的小筐里面。
(2)請小朋友從小筐里面拿出2個積塑放在小筐外面(桌子上)。
根據幼兒興趣,反復練習。
2、中班優(yōu)秀數學教案《認識5以內的序數》含反思
活動目標:
1、能愉快地參加數學操作游戲,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2、能正確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并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數詞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按給出的序數詞找到它所表示的相應位置。
4、有興趣參加數學活動。
5、發(fā)展目測力、判斷力。
活動準備:
1、教具:有5層高的樓房背景圖一幅,幼兒熟悉的小動物圖片5張:小狗、小貓、小兔、小豬、小猴。
2、幼兒每人一份操作材料:5只不同的小動物(貼有雙面膠),畫有5節(jié)車廂的火車的圖卡。
活動過程及指導:
(一)談話導入,激發(fā)幼兒的活動興趣。
(二)以"小動物住新房"活動,學習5以內的序數。
1、出示樓房圖片,引導幼兒觀察。 提問:這是什么?數數這座樓房一共有幾層?(引導幼兒數一數并貼上1-5的數字,用手指不同的樓房層數,讓幼兒說一說分別是第幾層。)
2、教師幫小動物分房子,分好后請幼兒幼兒說說有哪些小動物住在樓房里,什么動物住第幾層。
3、小朋友幫小動物分房子(教師將小動物圖片取下后,請個別幼兒上前重新為小動物分房子。)分好后,一起說一說什么小動物住在第幾層。
4、教師小結:要知道每只小動物住的位置,可以數一數,數到幾,就是第幾層。
5、游戲"找小動物"。要求幼兒能正確迅速地說出"xx動物住在第x層樓"。
(三)幼兒操作游戲,能按給出的序數詞找到它所表示的相應位置。
1、介紹操作游戲的材料及玩法。
坐火車:小動物們要出去旅游了,我們一起送小動物上火車好嗎?
--教師說出每個小動物的位置,幼兒為小動物找位置。找到后并說一說哪個小動物坐的第幾節(jié)車廂。(xx小動物坐在第x節(jié)車廂"或"第x節(jié)車廂坐的是xx動物")--小動物換車廂,換好后再說一說小動物分別坐在第幾節(jié)車廂。
2、幼兒操作,教師巡回指導。
3、教師小結。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操作方法。
(四)、游戲"排隊"。
游戲玩法:音樂響起,全體幼兒自由活動,音樂停,5個小朋友迅速手拉手站在一起,數數全組有幾個小朋友,然后以一個幼兒為首,小朋友觀察自己的位置,說說"我排第x"。
(五)、活動結束。
教學反思
1. 幼兒在本節(jié)課中非常積極。
2. 幼兒通過這節(jié)課深刻的認識到了5以內的序數,由于教具比較新穎,游戲比較多,幼兒在本節(jié)課中玩得非常開心。
3. 本節(jié)課的設計簡潔明了,適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讓幼兒在玩中輕松學到了知識。
4. 在認識5以內的序數的同時,幼兒還能正確的認識到了動物們愛吃的東西。
5. 在跳田游戲中,幼兒還可以提高自身的跳躍能力。
3、中班數學活動教案《6以內數量的認識》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制作圖書的活動,鞏固幼兒對6以內數量的認識,并學會按數匹配實。
2、按數量的多少排序。
3、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4、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1、課前認識圖書,知道什么是封面,封底,什么叫每一頁。
2、各種事物形象的貼紙若干,封面印有數字和標有頁碼的圖輸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師:小兔開了一家圖書店,生意特別好,這幾天書店里的圖書全賣完了,可還有許多小動物想來買書,小兔想請小朋友幫幫忙,每人幫他設計制作一本圖書,你們愿意嗎?
二、認識圖書
1、出示封面印有數字的書。
師:我們知道每一本書都有封面、封底和每一頁組成。這本書的封面上有什么?大家猜猜看這個數字3是什么意思呢?這本書和什么有關系呢?(一本有關數字3的圖書,每一頁都有3個小動物?)
2、出示標有頁碼的圖書。
師:這兒還有一本書,和剛才那本有點不一樣,你們看封面上有沒有數字?這是一本什么書呢?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內容。(一本有關兔子的書)每一頁上的兔子一樣多嗎?是按照什么樣的順序排列的?(每頁上都貼有兔子,但每頁上的兔子數量都不一樣多,排列有序。)
三、親手制作,鞏固知識。
下面就要請小朋友來幫小兔制作圖書了,你可以選擇做一本數字圖書,記住每一頁上的小動物和封面上的數字是一樣多的,你也可以做一本小動物圖書,做法和小兔書一樣,排列一定要有序。
四、活動評價。
(1)展示一本數字書,一本實物書,幼兒檢查是否正確。
(2)請個別幼兒講述作業(yè),集體檢查。
教學反思
本節(jié)課用游戲開始,調動了幼兒的活動積極性。這節(jié)課的活動氣氛也很好,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目標。這節(jié)課在幼兒進行分組操作時,我沒能全面的關注每一位幼兒的操作,下次教學時在這上面我會多關注反應較慢,及時給予他們指導。
4、中班數學公開課教學設計《小兔采蘑菇》含反思
【活動設計】
本節(jié)課是中班上學期主題三《落葉飄飄》中的一節(jié)數學活動,此活動是在幼兒已掌握5以內數的形成的基礎上開展的,同時又為進一步學習10以內數的形成打下良好的基礎。4-5歲是幼兒數概念初步形成的階段,而中班數概念發(fā)展的關鍵經驗就是運用序的觀念排出10以內的自然數列,理解數列中數的順序和數差關系。此次活動,我引導幼兒觀察兩組物品數量上的不同,并通過思考和操作,幫助幼兒感知和體驗相鄰兩數的數差關系?!?-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中提出,4-5歲的幼兒能通過實際操作理解數與數之間的關系,結合中班幼兒對數的概念的建立必須借助于具體事物和形象的特點,在活動中我創(chuàng)設了有趣的小兔采蘑菇情境,讓幼兒在情境的交互中,在與操作材料充分接觸中,動手動腦,自己探索解決問題。
【活動目標】
1、體驗數學操作活動的樂趣,樂于動腦解決情境中的數學問題。
2、能夠用多種途徑解決數學問題,嘗試逆向思維能力。
3、學習6的形成,區(qū)別5、6兩數之間多1少1的關系。
4、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5、培養(yǎng)幼兒邊操作邊講述的習慣。
【活動重點】能動腦、操作解決情境中的數學問題,學習6的形成。
【活動難點】區(qū)別5、6兩數之間多1少1的關系。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已掌握5以內數的形成。
物質準備:情境PPT,小兔卡片、筐子卡片、蘑菇卡片每人6個,小筐、有問題小紅花每人一朵。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復習5的組成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指導語:小兔們相約一起去采蘑菇,瞧,一共來了幾只小白兔啊?
PPT出示草地上4只小兔,樹后面一只小兔。
(二)引導幼兒復習5的組成
小結:4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是5只小兔,4添1是5。
二、初步學習6的形成,感知5添1是6
(一)遲來的小兔,初步感知5添1是6
1、指導語:正當小兔們要出發(fā)時,小藍兔又匆匆忙忙的趕來了,那現在有幾只兔子了?你怎么知道的?
2、幼兒回答。
3、師引導幼兒小結:5只小兔添上1只小兔是6只小兔,5添1是6。
(二)小兔分筐,加深對6的形成的認識
1、指導語:小兔們要提著籃子采蘑菇去了,請你們幫他們分一分籃子吧。
2、幼兒操作。
3、指導語:小朋友們發(fā)現什么問題了?那怎么解決吶?
PPT出示6只小兔,5個籃子。
4、幼兒操作并表述。
小結:5個籃子添上1個籃子是6個籃子,就和小兔一樣多了,5添1是6。
三、聽音取物,進一步感知5和6多一少一的關系。
(一)聽音取物,幫小兔分蘑菇。
指導語:許老師也幫小兔采了許多蘑菇,你們猜猜我采了幾個蘑菇啊?咱們做一個聽音取物的游戲,我拍了幾下手就是采了幾個蘑菇。
提問:我采了幾個蘑菇?小兔和蘑菇一樣多嗎?怎么樣能讓它們變得一樣多?
(二)幼兒動手操作初步感知。
小結:5個蘑菇再添上1個蘑菇是6個蘑菇,就和小兔一樣多了,5添1是6,也可以用另一種方法6只小兔有1只去別的地方采蘑菇了,就和蘑菇一樣多了,6去掉1是5。
情境結束:小兔們采到了蘑菇高高興興的回家了。
四、自主操作,鞏固5和6的關系。
(一)送紅花
指導語:小朋友們真厲害,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幫小兔解決問題,小兔子送給你們每人一朵小紅花。
出示有問題紅花:5片紅色花瓣,1片黃色花瓣。
指導語:這朵小紅花有什么問題嗎?我們怎么樣才能把它變成一朵真正的小紅花吶?
(二)幼兒操作并表述。
小結:有的小朋友說5片紅色的花瓣再添1片紅色的花瓣,就變成6片紅色花瓣的小紅花了。5添1是6;還有的小朋友說,6片花瓣,去掉1片黃色的花瓣,就變成5片花瓣的小紅花了,6去掉1是5。
五、獎勵紅花,自然結束活動。
指導語:小兔們采到蘑菇回家了,那我們也拿起自己的小紅花回到班里去吧!跟聽課的老師們說再見。
教學反思:
游戲是幼兒最感興趣的活動,利用幼兒喜歡的小兔子形象開展活動,激發(fā)幼兒參與游戲的興趣。游戲一開始,教師和幼兒就頭戴小兔頭飾,暢游在“兔子舞”的節(jié)奏感強的音樂中,重點鍛煉了腿部,達到運動的目的?;顒又?,教師用語言、動作、表情、眼神等與幼兒進行交流,增進師幼間的情感。
游戲過程中,三條不同的路線,體現出層次性。幼兒自由選擇路線去練習和參與游戲,第二次游戲中,教師鼓勵幼兒嘗試換一條路線,鼓勵的更快、更遠的小兔子挑戰(zhàn)加難度的路線,使幼兒每條路線都有所嘗試,幼兒參與游戲的同時,增強了自信心。游戲中,教師始終使用鼓勵性的語言,使幼兒更好的按規(guī)則進行游戲。
游戲結束時的放松運動,重點放松了腿部,與開始的熱身運動相呼應,達到放松的目的。
這節(jié)戶外活動給幼兒留下很深的印象,以至于在其他戶外活動中,也??吹健靶⊥米酉騻忍钡纳碛?,說明幼兒很喜歡在這個活動,積極性很高,興趣濃厚。
5、中班數學教案設計《企鵝排隊》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2得相鄰數,感知相鄰數多1少1的關系。
2、在教師引導下,發(fā)現相鄰數的規(guī)律。
3、在游戲中培養(yǎng)傾聽的習慣。
4、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1、幼兒操作材料:企鵝圖片6張,1-3數字卡片。
2、音樂《找朋友》。
【活動重難點】
重點:初步理解相鄰數的概念,學習2的相鄰數。
難點:理解相鄰數的含義,感知相鄰兩數多1或少1的關系。
【活動過程】
1、觀看課件,以故事形式引出活動。
今天一大早,企鵝新村特別熱鬧,因為他們要搬新家了。企鵝哥哥一搖一擺走來了,我們來看看,來了幾只企鵝哥哥?一只企鵝哥哥用數字幾表示……企鵝哥哥、姐姐、弟弟都搬進了新家,他們心里真高興呀。
2、嘗試運用相鄰數規(guī)律,找出3的相鄰數。
小企鵝們來做智力游戲了,他們要給長條點卡排隊。
——找出1、2、3、4的點卡,按從少到多的順序給長條卡排隊。
——3有好朋友嗎?3的好朋友是幾和幾?為什么?(因為3在中間,它比前面的2多1,比后面的4少1.)
——引導幼兒觀察長條卡片加以驗證。
3、游戲:企鵝請客
今天,小企鵝們要請小朋友到他們的新家來聚餐。
小朋友每人一張數字卡,音樂響起,小朋友又唱又跳自由活動,音樂停,小企鵝出示數字幾,他的好朋友就進入企鵝家里來,圍到他的左右來聚餐。
一、觀察企鵝的外形,找不同。
老師:有6只小企鵝來到了咱們的教室里,歡迎他們吧!
請幼兒區(qū)分6支企鵝的不同之處,將相同的企鵝挨在一起,并將代表圖片展貼在黑板上。
老師:他們有什么不同?
二、感知相鄰數之間多1少1的關系。
1、將數字1、2、3于相同數量的企鵝圖片對應擺放。
老師:誰上來數一數這里分別有幾只企鵝?幫老師把小數字貼上。
2、分別說出3種企鵝的數量,并比較3種企鵝的多少。
老師:哪一種企鵝的數量是最多的?哪一種是最少的?
3、按從少到多的順序給3種企鵝排隊。
三、引導幼兒發(fā)現相鄰數的規(guī)律。
老師:請你觀察一下,小企鵝排列有什么規(guī)律呀?
1、數字1、2、3是按由小到大的順序排列的,1比2少1,排在最前面;3比2多1,排在最后面;2在中間,所以1和3是2的好朋友。
2、幼兒嘗試運用相鄰數的規(guī)律,找出3的相鄰數。
老師:小朋友想一想,3的好朋友是誰呢?
3、電腦游戲測試
分別找出1、2、3的相鄰數。
老師:現在考一考小朋友,誰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他們的相鄰數。
四、游戲《找朋友》
幼兒每人拿一張數字卡片,聽音樂傳球。音樂一停,球傳到誰的手里,誰就說出自己卡片上的數字,如:“我是2,我的朋友在哪里?”手里數字卡片1和3的幼兒迅速舉起卡片并回答:“我是你的好朋友,再見!”
【活動延伸】
教師把動物頭飾、數字1——10按順序排列,長條點卡等投放到數學區(qū)角中,共幼兒練習尋找其他數的相鄰數。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jié)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jié)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6、中班數學上學期教案《5以內的序數認識》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學習從箭頭方向數過來的方式,找出不同的物體,并能圈出來。
2、學習確定物體的排列次序,理解序數的含義。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能力。
4、讓孩子們能正確判斷數量。
5、引導幼兒對數字產生興趣。
活動準備:
教具:
1、箭頭方向牌
2、黃色球4個,紅色球1個
3、數字卡1-5大小個一個
4、三角形4個,圓形1個
5、紅蘋果4個,綠蘋果1個
6、情景動物圖片5個
學具:
1、(三角形圖片4個,圓形圖片1個)幼兒每人一套
2、水彩筆每人一支
3、幼兒用書每人一本
活動過程:
一、出示球,學習找不同的物體1師:小朋友,今天老師帶來了你們最喜歡的球,看,喜歡嗎?(請幾個小朋友玩拍球后放好)2請幼兒觀察球有什么顏色?
二、出示蘋果圖片,學習從箭頭方向數過來的方式,找不同物體
1、師:小朋友真棒,我還想考考小朋友???,這是什么?有什么顏色?它們都是一樣的嗎?
2、誰知道不同顏色的蘋果排在第幾?(幼兒討論)
3、師:我剛才發(fā)現有些小朋友數得時候有的從左邊數過來,有的從右邊數過來,這樣就不大規(guī)范了,老師想到了一個好方法(出示箭頭方向牌,告訴幼兒數物體時從箭頭指示的方向數過來)這樣既方便又正確。
4、師根據幼兒說的數序,按箭頭的方向數過來送上數字卡,并請幼兒不同的蘋果排第幾的數字圈起來。
5、表揚幼兒的聰明。
三、出示三角形圖片,學習從箭頭方向數過的方法,確認物體的排列數序
1、圖上有什么圖形?都是一樣嗎?
2、不同的是什么?從箭頭方向數過來,它排在第幾?
3、請幼兒討論并回答。
4、請幼兒取出操作卡片,按要求嘗試練習。
5、檢查評析,表揚幼兒。
四、游戲:排排隊
1、師叫五個小朋友出來,其中一位是男孩或女孩。
2、請幼兒觀察,有幾個小朋友(按箭頭的方向數過來)。
3、請幼兒按箭頭方向排隊的幼兒送數字卡。
4、請幼兒觀察并說出不同的小朋友(男孩或女孩)排第幾?
5、請全體的幼兒讀一次誰排第幾(按箭頭方向讀)
6、小結并表揚幼兒。
五、結束部分
1、出示情景動物圖片,指導幼兒觀察,從箭頭方向數過來,看看它們分別排在第幾?(幼兒討論)
2、指導幼兒完成書本練習P28
六、延伸部分
將學具投入區(qū)內,幼兒日常中繼續(xù)學習操作序數排序。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啟發(fā)幼兒動手探索,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給每一個孩子自由的活動空間,體驗成功,在操作過程中獲得知識經驗,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及時鞏固已學知識。孩子通過與環(huán)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在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都有所發(fā)展。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生活中的數學學習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主要途徑。序數是幼兒生活、游戲中經常接觸的概念,但兒童對數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經驗化的,需要教師的梳理和提升。
7、中班數學公開課教案《認識5以內的序數》含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讓幼兒認識序數第一至第五。
2、發(fā)展幼兒思維的邏輯判斷能力。
活動準備:
1、學具:門牌卡、數字卡片、小旗人手一套。
2、教具:大記錄卡、大數卡一套;電腦、投影儀、投影幕。
活動過程:
一、讓幼兒學會用第幾座的形式來表示不同顏色的房子分別在第幾座。
1. 師:好消息,好消息!森林小區(qū)要搬遷啦!小動物們請我們去幫忙,我們快出發(fā)吧!看,森林里有許多不同顏色的小房子,它們分別是什么顏色?(紅、藍、紫、綠、黃)一共有幾座?(5座)你是怎么數的?(從左往右數)
2. 師:紅房子在第幾座?
3. 幼兒回答:第1間。
4. 你是從哪面開始數的?(引導幼兒說出從左往右數)
5. 師:紅房子在第一座,我們就用數字幾來表示?
6. 幼兒:數字1。
7. 綠房子在第幾座?(第4座)用數字幾來表示?(4)
8. 藍房子在第幾座?(第2座)用數字幾來表示?(2)
9. 黃房子在第幾座?(第5座)用數字幾來表示?(5)
二、用舉小旗游戲幫助幼兒鞏固序數第一至第五。
1.師:快看,漂亮房子的小主人們出來歡迎我們了,它們都是誰呀?(小雞、小狗、小鴨、小貓、小兔)一共有幾只?(5只)
2.師:要幫小動物搬家我們得先知道他們是怎么排隊的。
3.師:先找一找小雞排在第幾個?(第3個)應該用數字幾來表示?(3)老師已經為你們每一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五面小旗,那我們就把寫有數字3的那面小旗舉起來!呀,都舉對了,小雞在向我們跳舞呢。會玩了嗎?
4.小狗排在第幾個?(第5個)趕快把你的小旗舉起來。
5.小貓排在第幾個?(第1個)應該舉第幾面小旗?
6.小鴨排在第幾個?(第4個)舉第幾面小旗?
三、讓幼兒學會用第幾層第幾間的形式表達動物的住處。
1. 師:現在呀,小動物們都歡歡喜喜的搬進了新家。瞧!這幢新樓房里都住了哪些小動物?
2. 幼兒回答:鴨子、松鼠、蝴蝶、鴿子、刺猬、老鼠。
3. 師:原來是鴨子、松鼠、蝴蝶、鴿子、刺猬、老鼠住在新房子里,它們可真高興呀!可是搬進新家的第一天它們就遇到了一個難題,動物新村的居委會要請他們自己做一張門牌卡,可是小動物們卻不知道自己住在第幾層樓第幾間屋子,小朋友,我們再來幫幫它們好嗎?
4. 那我們得先來數數這幢樓房一共有幾層樓?(四層樓)你是怎么數的?(從下往上數的)
5. 第一層住的誰呀?(小鴨)小鴨住在最底下,當然是第一層啦!我們就用數字幾來表示?(1)老師給你們每個小朋友也準備了一張門牌記錄卡,請小朋友也在自己的門牌卡上把小鴨子住在第一層記錄下來。
6. 看看,第一層樓里還住了誰呀?(小蝴蝶)
7. 那我們就在小蝴蝶旁邊的格子里也記上一個數字1。記好了嗎?
8. 那松鼠、鴿子、刺猬、老鼠它們都住在第幾層呢?請小朋友們數一數,數好后,把結果用數字卡片記錄在小動物旁邊的第一個格子里。
9. 幼兒操作記錄每一個動物住的層號,教師進行指導,鼓勵每一個幼兒都動起小手來。
10. 師:你們都找好了嗎?小松鼠住在第幾層?(第二層)用數字幾來表示?
11. 第三層住了哪些小動物?(小刺猬、小老鼠)那你們就在小刺猬、小老鼠旁邊的格子里記上了數字幾?(數字3)這樣我們一看就知道這兩只小動物都住在第三層樓。
12. 還有誰我們沒有幫它找出來它住在第幾層樓?(小鴿子)它住在第幾層樓?(第四層)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字4)
13. 師:你們真能干把小動物住在哪一層樓都找了出來。那它們都住在第幾間呢?
14. 我們先來仔細數一數每一層樓都有幾間屋子呀?(六間)你是怎么數的?(從左往右數的)
15. 師:那小鴨住在第幾間屋子呢?誰知道?
16. 幼兒回答:第1間。
17. 師:你是從哪面開始數的?(引導幼兒說出從左往右數)
18. 師:小鴨住在第一間,我們就用數字幾來表示?
19. 幼兒:數字1。
20. 師:現在我們知道小鴨住在第一層的第一間屋子里。
21. 師:蝴蝶也住在第一層樓,它住在第幾間呢?(第5間)我們就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字5)現在我們知道蝴蝶住在第一層樓的第一間屋子里。鴿子、刺猬、老鼠、松鼠又住在第幾間呢?小朋友你們能為它們找出來嗎?這一次請你們要仔細找看一看小動物們住在第幾間屋子里,找好以后,用數字卡片表示出來。
22. 幼兒嘗試著記錄。
23. 教師鼓勵每一個孩子都動起手來。
24. 匯總操作結果:你們都做好了嗎?
25. 師:看著你們的門牌卡告訴我,蝴蝶住在第幾層?第幾間?有不同意見嗎?沒有的話那我們就把這個結果下來。
26. 松鼠又住在第幾層第幾間呢?(第2層,第3間)
27. 刺猬住在第幾層第幾間呢?(第3層,第4間)
28. 鴿子住在第幾層第幾間呢?(第4層,第5間)
29. 搶答題:住在第3層,第2間的是誰?(老鼠)
四、動物拍球比賽。
1.師:你們真能干,不僅幫小動物搬家,還幫小動物們做好了門牌卡,現在呀他們想請我們小朋友參加它們舉行的拍球比賽,請你們做裁判,可要看仔細了,誰先停下來,誰最后一個停下來?幫他們記一記誰第一名,誰第二名,誰第三名,誰第四名,誰第五名。
2.看比賽第一遍。
3.師:誰先停下來的?(小雞)那我們就記下來,請小朋友們動腦筋想一想,一共有五只小動物參加比賽,第一個停下來拍球拍得多還是少?(少)五只小動物里小雞拍球最少,它是第幾名?(第五名)那我們就把這個結果記下來。喲,你們都做對了,小裁判真能干。
4.誰第二個停下來?(看第二遍)(小鴨)小鴨比小雞稍微多拍了幾個,那它又是第幾名呢?(第四名)
5.小狗是第幾個停下來的?“快思老師.教.案網出處”(第三個)它拍得你小鴨還多幾個,它是第幾名?(第三名)記下來。
6.接下來停下來的是誰?(小貓)它拍得比小狗多還是少?(多)它是第幾名?(第二名)
7.最后一個停下來的是誰?(小兔)
8.現在我們一看就知道拍球比賽第一名是誰?(小兔)第二名呢?(小貓)第三名呢?(小狗)第四名呢?(小鴨)第五名呢?(小雞)
9.真棒,你們可真聰明,都做對了,小裁判的本領真大!我們今天幫了小動物那么多忙,你們高興嗎?現在,讓我們一起做游戲去吧!
活動反思:
在整個活動中,我始終以幼兒為主體,引導、啟發(fā)幼兒動手探索,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給每一個孩子自由的活動空間,體驗成功,在操作過程中獲得知識經驗,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及時鞏固已學知識。孩子通過與環(huán)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師的互動,在情感、態(tài)度、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都有所發(fā)展。能與同伴合作,并嘗試記錄結果。生活中的數學學習是幼兒園數學教育的主要途徑。序數是幼兒生活、游戲中經常接觸的概念,但兒童對數感念的理解往往是零散的、經驗化的,需要教師的梳理和提升。
8、中班數學教案《比較6以內數量》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在活動中感受6以內數量,比較多少。
2、學習按數量來分配,感知6以內數量的相應物品的排列順序。
活動準備:
動物圖片、雪花片若干
配套課件:中班數學課件《比較6以內的數》PPT課件
下載地址:www.banzhuren.cn/ppt/2584.html
活動過程:
(一)、用游戲的口吻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的興趣。
導入語:“今天的天氣真不錯啊,小動物們要出去秋游了?!?/p>
(二)感受6以內數量并比較多少
1、出示小雞與小鴨的圖片各5張并整齊的排成兩隊,以一一對應的方式請幼兒比較兩者的數量關系。
中班數學教案及反思《比較6以內數量》含PPT課件
(三)幼兒作業(yè)。
結束活動。
活動反思:
一、從感興趣話題引入,注意數學與生活聯系。
認知心理學和建構主義認為,當孩子的學習材料是他們所熟悉的并感興趣的事物的時候,他們就會主動地去嘗試,并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認知方法對其進行創(chuàng)造。愛玩,愛小動物是每個孩子的天性,本次活動我結合孩子愛玩,愛動物的這些特點,設置教育情景小動物去秋游,導入語:“今天的天氣真不錯啊,小動物們要出去秋游了?!弊尯⒆訉π游锏男袨橐鸸缠Q,因為前兩天我們剛剛組織幼兒出去秋游,另外通過游戲讓孩子感受數學就在身邊,促進孩子的參與熱情與探究欲望,獲得親身的體驗。
二、靈活處理教材,根據孩子特點層層深入。
從幼兒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孩子主動學習、探索、合作、交流的情境,層層深入讓孩子輕松學習。活動剛開始教師出示小雞與小鴨的圖片各5張并整齊的排成兩隊“小動物就像我們小朋友一樣出去秋游都要排好隊?!币砸灰粚姆绞秸堄變罕容^兩者的數量關系。直觀的觀察圖片,深入淺出的提問很快吸引了大部分孩子的注意,接著仍以一一對應的方式比較不同數量的小動物,“小牛5頭,小馬4匹,哪個多,哪個少,多多少,少多少?”孩子的興趣很濃厚這對他們沒有難度,教師在.出,自:qu,老師教.案網一旁鼓勵孩子回答完整就可以了,因此教師根據幼兒的表現及時改變預設的教案減少一一對應環(huán)節(jié)的內容增設不對應比較的內容。不對應來比較兩者的關系這一環(huán)節(jié)對孩子顯然有一定的難度,許多孩子不敢把小手舉起來。根據孩子的表現,我鼓勵孩子用小手點著數一數然后和旁邊的孩子交流后舉手回答,合作讓孩子參與活動的熱情再次高漲。最后,在孩子們說出各種不同的答案后,教師把不對應的小圖片,對應排列后讓孩子自己驗證的結果的對錯。通過層層深入、合作交流突破難點,讓幼兒易于理解與接受。
三、關注學習方式,讓孩子在操作中主動學習。
教師努力為孩子營造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引導孩子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顒拥谌糠衷诤⒆油黄苹顒拥碾y點后,教師安排的是操作活動,讓孩子在操作中自主探索,進一步鞏固新學的知識。教師在黑板上擺放4張公雞的圖片請幼兒拿出與它一樣多的雪花片并排成一隊,幼兒擺好后舉手教師請幼兒間相互檢查,操作活動鼓勵孩子積極探索,接著教師拿出5匹馬的圖片請幼兒拿出比它多1的雪花片,幼兒間再次互相檢查,糾正幼兒的一些錯誤。在操作活動中加上了一些游戲的情節(jié),把擺放材料變?yōu)橛腥さ氖帜X并用活動,使幼兒的各個器官都能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反復操作而不感到枯燥與乏味,提高學習的興趣與效果。
四、巧用家長資源,鼓勵幼兒獨立完整作業(yè)
活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幼兒做數學練習,目的檢查活動的效果與幼兒的掌握情況。教師鼓勵家長關注孩子做練習的表現,提醒家長耐心觀察,不急于代替孩子完成練習,培養(yǎng)孩子遇到困難出,自:qu.lao.shi教,案網獨立思考,獨立做作業(yè)的習慣。家長在關注自己孩子時了解孩子的學習狀況、學習習慣,同時也看到了其他孩子的表現,有利于家長正確的看待自己的孩子。
整個活動體現了以孩子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和諧師幼關系,絕大多數幼兒能夠主動參與學習,達到了預定的教學目標。但在活動中也出現了一些不足的地方:幼兒圍坐成半圓形,教師在前面展示圖片的時候,有一部分孩子被教師遮擋了,教師沒有及時發(fā)現這個問題,如果教師改變提問策略站在左邊提問后馬上又站到右邊提問照顧到幼兒全體那樣活動效果就更好一些。
9、中班數學優(yōu)秀教案《9以內的數量》含反思
一、 說教材
正確判斷9以內的數量,是中班下學期的內容,本活動要求幼兒對9以內的數量能手口一致地點數,并正確說出總數,幼兒4--5歲,對數概念已有一定的認識,讓幼兒手口致的點數,可為幼兒在今后的學習數學方便打好基礎,因此,我把這個活動內容定為
1、認知目標通過故事、觀察、操作,使幼兒正確判斷9以內的數量,并初步感知相鄰數。
2、思維拓展目標通過活動判斷9以內的數量,體驗數學的樂趣。
重難點:能按數量與數字匹配。
二、 說準備
為了這個教學活動的興趣性、直觀性及操作性,我準備了動物卡片,小鳥卡片,房子卡片,花朵,種子,鉛筆等。
三、 說教學
方法這個活動,對象是中班幼兒,我們班幼兒年齡偏小、好動、愛玩、好奇心強、坐不住、注意力容易分散,根據這些特點,我采取愉快式教學法,以情景及故事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從而提高幼兒學習興趣、吸引其注意力,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四、 說課程
設計課堂教學是幼兒數學知識的獲得、技能技巧的形成、智力、能力的發(fā)展以及思想品德的養(yǎng)成的主要途徑。;.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為了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我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了系統的規(guī)劃,遵循目標性、整體性、啟發(fā)性、主體性等一系列原則進行教學設計,設計了4個主要的教學程序。
1、講故事引起興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利用幼兒愛聽、愛看的特點,我用故事《春姑娘來了》來吸引幼兒注意力。
2、指導觀察,判斷數量。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我利用卡片,讓幼兒說說圖中有什么不同,培養(yǎng)幼兒觀察能力。
3、運用故事轉折,挑起矛盾,引出相鄰數。
4、運用操作,加深幼兒對數量的認識、判斷,幾數量與數字匹配。從而進一步鞏固這節(jié)課的內容,培養(yǎng)幼兒動手的能力次活動通過這4個教學環(huán)節(jié),既遵循了概念數學規(guī)律,又符合幼兒認知的特點,指導幼兒觀察、操作、獲取新知,同時注重培養(yǎng)幼兒思維和各項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讓幼兒動口、動手、動眼、動腦為主的學習方法,使幼兒學有興趣,學有所獲。
在這個活動中,我整合了語言、常識、計算等領域,是一節(jié)完整的數學活動。
10、中班數學優(yōu)質課教案《判斷5以內的實物數量》含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學習不受物體的大小、顏色、排列形式的影響,正確判斷5以內的實物數量。
2、初步培養(yǎng)比較、判斷能力。
3、能大膽、清楚地表達自己的見解,體驗成功的快樂。
4、能在集體面前大膽發(fā)言,積極想象,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二、活動準備
每組一棵"奇妙的果樹",上面持著大小。排列形式不同,數量為1-5的水果圖片,5個娃娃,5個盤子。
三、活動過程
1、教師指導幼兒自由探索:邊聽《摘果子》音樂邊從樹上摘下一張水果圖片,觀察圖片上水果的數量,尋找出一樣多的水果。
2、教師出示娃娃,請幼兒觀察5個娃娃的不同特征,4個小的,一個大的,二個穿紅衣,三個穿花衣。
3、請幼兒摘果子給娃娃吃:教師彈《摘果子》的音樂,讓幼兒邊聽音樂邊從樹上摘下一張水果圖片,"屈,老師.教,案,網"并把摘下的水果按數量分別送給娃娃,如: 把3個蘋果,送給穿花衣的3 個娃娃。2個桃子送 給2個穿紅衣的娃娃。
4、游戲:找朋友指導幼兒每人拿一張水果圖片,音樂開始邊隨歌聲表演邊尋找與自己手持的水果 數量一樣多的朋友,找到了手拉手站好,游戲重新開始,但相鄰兩 次游戲所找朋友不能重復。
活動反思:
活動以游戲的形式導入,不僅可以激發(fā)幼兒的興趣,還能讓幼兒很輕松的學習,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利用拍手游戲,讓幼兒先鞏固對數字1~5的認識。活動中,我還讓幼兒之間相互提問,當我在黑板上畫有幾棵大樹,幾只小鳥,并讓幼兒思考用什么來表示時,幼兒說:“可以用點子表示”。也有的幼兒說:“可以用數字表示?!钡鹊取;顒拥淖詈?,我又讓幼兒進行游戲。數學活動本身就是枯燥無味的,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不僅讓幼兒學起來很輕松,也能讓幼兒不會對數學活動產生反感。
11、中班數學優(yōu)秀教案《美麗的太陽花(感知5以內的數量)》含反思
活動目標:
1、區(qū)分紅、黃、藍、綠、紫五種顏色,并嘗試著按顏色進行分類。
2、通過操作活動,感知5以內的數量。
3、樂于探索、交流與分享。
4、促進幼兒的創(chuàng)新思維與動作協調發(fā)展。
活動準備:
1、教具:太陽媽媽圖片,紅黃藍綠紫五種顏色標記,紅色大太陽(中間5個紅圓點、邊上5片紅花瓣),五只小籮筐,花園大背景圖一張,紅黃間隔的大太陽花。
2、學具:五種顏色的花瓣若干,操作卡(圓點數量、顏色不同)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1、談話導入,引起幼兒興趣。
--教師(出示大太陽媽媽圖片與幼兒打招呼):小朋友好!引導幼兒與大太陽媽媽打招呼:太陽媽媽好!
--教師:今天我?guī)е业膶殞殏儊淼搅擞變簣@,你們歡迎我們嗎?
2、區(qū)分紅、黃、藍、綠、紫五種顏色。
--分別出示太陽媽媽的五個寶寶(五種顏色標記)。
教師:這是紅寶寶,小朋友們好!引導幼兒與太陽寶寶打招呼:紅寶寶你好!
依次介紹其他四種顏色,同時把各種顏色標記貼在五種小籮筐上。
--感知5以內的數量:一共有幾個寶寶呀?師生一起數一數。
--小結:太陽媽媽一共有5個寶寶,他們是紅寶寶、黃寶寶。。。。。。
3、嘗試按顏色進行分類。
--幼兒找花瓣。
(1)、教師(預先把花瓣放在椅子下面):剛才,太陽寶寶在來幼兒園的路上撿到了許多花瓣,他們悄悄地藏了起來,在哪里呢?
(2)、教師:你找到了幾片花瓣?是什么顏色的花瓣?幼兒自由地與同伴交流。
--幼兒送花瓣。
讓幼兒將找到的花瓣按顏色送還給太陽寶寶(送到五只小籮筐里),要求幼兒 邊送邊說:紅花瓣,我送給紅寶寶。。。。。。。
4、粘貼太陽花,鞏固對五種顏色的認識以及5以內的數量。
--教師(出示粘貼好的紅色大太陽花):這些花瓣開開心心地圍在一起,看!變成了什么?。來.源快思老師教.案網,引導幼兒觀察比較:這朵太陽花有幾片花瓣?花芯里有幾個圓點?花瓣是什么顏色的?圓點是什么顏色的?
教師小結:原來花瓣跟圓點不僅顏色一樣,而且數量也一樣多。
--幼兒粘貼,提出操作卡要求:你想來做一朵太陽花嗎?做的時候要看清楚花芯里有幾個什么顏色的圓點,就找?guī)灼裁搭伾幕ò曜龊门笥选?/p>
--幼兒幼兒手持操作卡操作完成后,拿著太陽花和客人老師看一看、說一說。
5、展示幼兒作品。
組織幼兒將粘貼好的太陽花送到花園大背景圖上,把花園打扮得更美麗。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12、中班數學教案《10以內的點數》教學反思
活動目標
1.情感目標:積極參與點數活動,通過活動感受點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2.能力目標:能手口一致點數 10 以內的物體并能說出總數,會按數取物。
3.認知目標:通過點數,感知 10 以內的數量關系。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感知 10 以內的數量關系,能手口一致點數 10 以內的物體并能說出總數,會按數取物。
2.活動難點:通過活動感受點數的重要性和趣味性。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認識 1-10 的數字,有一定的點數能力。
2.物質準備:《10 以內的點數》PPT、物品點數操作卡、撲克牌數物匹配操作卡。
活動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寶貝們,今天數字馬戲團要表演魔術,讓我們一起去看看魔術師都準備哪些表演呢?
師:魔術師的表演就要開始啦,小朋友們準備好了嗎?1,2,3,咿, 魔術師從帽子里變出了這么多的小鴿子,都有幾只呢?我們一起來數一數, 哦,原來有 X 只小鴿子。
二、基本部分
(一)幼兒自主探究,嘗試點數 10 以內的物體并能得出總數1.幼兒點數并得出總數,把數字貼到對應物品旁的圓球上
師:魔術師的魔術要繼續(xù)嘍,1,2,3,哎,這次有點不一樣,原來是魔術師要來考考小朋友啦,魔術師把他剛才變的東西藏在了操作卡里,請小朋友們數一數氣球、小傘、彩旗分別有幾個?誰能和這些數字寶寶能為朋友, 我們就把數字貼在它的旁邊。
2.幼兒分享并驗證
師:寶貝們,你們都數完了嗎?哦,真能干,我請小朋友分享一下他是怎樣幫助數字寶寶找朋友的?
3.教師總結:小朋友們真厲害,都幫數字寶寶找到了朋友,我們數的時候要按順序一個一個地點數,不能漏數,也不能不重復數就能準確地數出總數啦。
(二)小組合作操作,按數取物
1.幼兒根據撲克牌上的數字取相應紅心卡片,進行數物匹配
師:魔術師的魔術又要繼續(xù)嘍,1,2,3,哎,魔術師可太粗心了,變出來的撲克牌數字和紅心是分開的,小朋友們我們去幫助魔術師撲克牌數字和紅心合起來,好嗎?請小朋友們仔細看一看這些數字寶寶究竟是幾呢?然后我們再去數一數到底是哪張紅桃能和這些數字寶寶能為朋友,我們就把對應的紅桃卡片貼在它的旁邊。請你們以小組為單位找一找!找到了請將它們貼在操作卡上。
2.幼兒分享并驗證
師:寶貝們,你們都數完了嗎?哦,真能干,請每組選一個小朋友來分享一下他是怎樣幫助數字寶寶找朋友的?
(三)集體游戲:聽音數數
師:寶貝們真厲害!一下子就能想出辦法幫助了魔術師,為了表示對你們的感謝,魔法師要給小朋友們鼓鼓掌,那到底掌聲有多少次呢,要請小朋友們自己來數一數。注意喲,是蒙住眼睛,用我們的小耳朵去聽,聽到一次鼓掌的聲音數一個數字,然后接著聽聲音再往下數一個數字,最后一個聲音所數的數字就是掌聲的總數。
三、活動結束
師:今天的魔術到此結束,讓我們跟魔術師說“再見”吧。
活動總結
通過本次活動的開展,幼兒通過大量的操作活動和游戲來激發(fā)幼兒在操作及游戲環(huán)節(jié)中細致觀察、主動探索、動手操作、不斷驗證,基本實現了我教學的目標,幼兒能夠手口一致進行10以內的點數,并說出總數,活動氛圍輕松、愉快,幼兒沉浸在生動有趣的“魔數表演”情境中,激發(fā)了幼兒在操作及游戲環(huán)節(jié)中細致觀察、主動探索、動手操作、不斷驗證,體驗到了點數的樂趣和重要性。但仍有不足之處:
1.在最后的集體游戲環(huán)節(jié)中,第一次小朋友閉上眼睛沒有數出聲音,第二次小朋友因為知道了一點訣竅有數出聲音,到后面就開始唱數了,音樂停了還在繼續(xù)數,所以老師應明確對于游戲經驗及規(guī)則,請小朋友們仔細聽, 不出聲,心理默數,聽到1次掌聲數1個數,音樂停止,數數就結束。
2.操作環(huán)節(jié)前應將操作規(guī)則明確告知幼兒,出示規(guī)則示意圖在 ppt 上,以圖片的形式更為直觀地告知幼兒。
13、中班數學教案《找相同》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在相似的圖形中,辨識出兩個完全相同的圖形。
2.提升觀察力和專注力。
3.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小島遇困》動畫視頻;“破解石門”圖片,“照亮山洞”組圖;“尋找飛機碎片”組圖;《離開小島》動畫視頻。
紙面教具:《照亮山洞》;《尋找飛機碎片》;《找相同》。
活動過程
一
播放視頻導入活動激發(fā)幼兒興趣
——熊貓奇奇要去找小伙伴玩,在路上遇到了困難,想請小朋友們來幫忙,一起去看一看吧!
——奇奇遇到了什么困難?
二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找出兩個相同的按鈕
——奇奇丟的禮物就在石門后面,需要找出兩個一樣的按鈕相連,就能打開石門,你能找出來嗎?
三
出示組圖發(fā)教具引導幼兒將小精靈和瓶子配對
1.出示組圖,引導幼兒了解情境。
2.分發(fā)紙面教具,鼓勵幼兒圈出正確的圖案。
3.操作課件,驗證猜想。
四
出示組圖發(fā)教具鼓勵幼兒找出對應的飛機碎片
1.出示組圖,引導幼兒了解情境。
2.分發(fā)紙面教具,鼓勵幼兒圈出正確的答案。
3.操作課件,驗證猜想。
五
播放視頻結束活動
——在小朋友們的幫助下,奇奇找到了維修工具和飛機碎片,成功把飛機修理好,并帶上了給小伙伴的禮物繼續(xù)出發(fā)了。
教學反思:
此次活動的內容還需要創(chuàng)新,提高難度。在找相同中,要提升活動的梯次性,要有層層遞進的過程,教師要挖掘新的內容,填充活動,使活動變得有創(chuàng)新性。
14、中班數學教學設計《里面外面》5以內數量認識
中班的小朋友已經慢慢地了解和學習數量了,本果通過圖片認識不但讓幼兒感知并分辨里,外,同時加深了他們對5以內的數量認識。鼓勵他們愿意閱讀畫面上的方位詞。每天更新幼兒園教案,希望對您的工作有所幫助。
一、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和操作活動,正確感知并分辨里,外。
2.鞏固對5以內數量的認識。
3.愿意閱讀畫面上的方位詞。
二、活動準備
1、PPT課件、圖片:里外
2、每桌上一個小筐,玩具若干。
三、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1、出示圖片:感知5以內的數量。
引導幼兒觀察圖片,這兒有什么???讓我們一起來數一數有多少只羊?
2、進一步感知5以內的數量。
(1)請小朋友看圖說說:羊在哪里?
認一認漢字:里外。
(2)觀察牧場里面和外面的羊,里面有幾只?外面有幾只?
(3)看圖說說:羊在哪里?請?你給牧場里面的羊用圈表示,牧場外面的羊用三角表示。
3、操作活動,感知里外。
(1)請小朋友拿5個積塑放在桌上的小筐里面。
(2)請小朋友從小筐里面拿出2個積塑放在小筐外面(桌子上)。
根據幼兒興趣,反復練習。
15、幼兒園中班數學《認識10以內的序數》活動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使幼兒認識10以內的序數,并會從不同的方向辨別數序,發(fā)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2、鼓勵幼兒大膽的講述自己的發(fā)現,要求聲音響亮,口齒清楚。
3、讓幼兒體驗數學游戲的快樂。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發(fā)展觀察、辨別、歸案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圖片:動物之家(設計為6層,每層為10間房,住著各種小動物)貓捉老鼠(設計一幢樓,貓、老鼠分別活動的圖片)
2、幼兒操作材料:對對卡(畫著各種動物的圖片)
活動過程
一、導入
出示小動物,引起幼兒活動的興趣。
二、展開
1、出示--動物之家
(1)引導幼兒看一看,數一數、說一說動物的家在哪里?
(2)教師:你能很快的找出小雞、小鴨他們的家在第幾層樓,第幾間房間嗎?你用的是什么好辦法?能向大家介紹一下嗎?
(3)請幼兒說出:XX動物的家在第幾層、第幾間。
2、出示“貓捉老鼠”,組織幼兒玩貓捉老鼠的游戲。
(1)師:小動物的房間里住著老鼠呢?我們請小貓來幫忙,抓住它,好不好?不過,我們要告訴小貓,老鼠住在哪里,這樣小貓才能很快的捉住老鼠。
(2)引導幼兒找一找老鼠在哪里,貓到哪里捉老鼠,要求幼兒說出第幾層,第幾間。游戲可反復進行幾次。
3、幼兒操作活動
(1)對對卡游戲
兩人結對玩,把若干畫有相同物體的卡片打亂,再整齊排成行,上下對齊,每人每次翻兩張卡片,如兩張卡片相同,可取走;不同,則放回原處(學著記憶第幾排、第幾張),兩人輪流,看誰拿的卡片多。
(2)找房子
讓幼兒找找XX顏色的房子或XX的房子在第幾間,并用印數字的方式表示出來。
三、結束部分
請幼兒講講,是怎么玩的?
活動延伸
在日常生活中貫穿10以內序數的學習。如XXX你排在第幾排、第幾個?等等。
教學反思
1、整個活動,幼兒自始至終保持了濃厚的興趣,教師與他們共同參與,起到了導向輔助的作用。
2、本節(jié)課教具準備充分,游戲性、趣味性強,課堂氣氛活躍,充分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積極性。
16、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7以內數的守恒》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不受物體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擾,感知7以內的數量,提升目測點數的能力。
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已認識數字1到7。
課件準備:圖片《氣球》,紙面教具《穿糖葫蘆》《水果連連看》。
紙面教具:《穿糖葫蘆》《水果連連看》各打印班級人數的一半。
活動過程
觀看課件,數一數,判斷7以內的數量。
觀察圖片上3排氣球的差異:大小、顏色、排列都不同的氣球,引導幼兒數一數,發(fā)現數量都是“7”,用數字“7”來表示。
——有幾排氣球?第一排有幾個?第二排呢?第三排?一樣多嗎?
小結:每排氣球大小顏色不同,但每排的數量都是7。
打印紙面教具,幼兒分組進行7以內數量的等量判斷。
1.第一組:操作《穿糖葫蘆》,請幼兒找出數量相同的兩串糖葫蘆,用彩筆給它們畫上竹簽。
2.第二組:操作《水果連連看》,請幼兒數一數每張卡片上的水果數量,把數量一樣多的水果用線連起來。
互相分享活動結果,鞏固7以內等量判斷。
1.教師引導幼兒檢查操作結果(用數一數、比一比的方法)
——出示個別幼兒“穿糖葫蘆”的結果:這位小朋友做的對嗎?若有錯就繼續(xù)引導:這兩串糖葫蘆一樣長,一起數一數他們數量是多少?一樣多嗎?
——出示個別幼兒《水果連連看》的結果:這位小朋友連得對嗎?誰來說說?
2.正確判斷7以內等量的物體。
——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兩排/兩堆的東西是不是一樣多呢?
小結:兩排/兩堆東西的大小、排列都不同,可以用數一數、比一比的方法,判斷出它們的數量是不是一樣多。
活動延伸
游戲活動:在美工區(qū)開展繪畫、泥工、蓋印章等活動,讓幼兒設計相應的物品,如7個三角形、7朵小花、7個球等,制作完把相同數量的物品放在一起。
活動反思:
本次活動,能從生活和游戲中感受事物的數最關系,讓幼兒體驗到數學的重要和有趣。 整個教學以海底舞會游戲為主線,把各環(huán)節(jié)串聯在一起,各環(huán)節(jié)層層遞進,體現了數學教學的完整性和主題性,便于幼兒掌握學習的內容。提供了大量的操作材料,讓幼兒自主探索,讓幼兒在愉快的操作中感知數的守恒,讓枯燥的數學活動變得更有意思?;顒又薪處熌芗皶r小結,幫助幼兒體驗數守恒的有趣現象。不足之處:記錄卡的使用過于單一,沒有考慮到不同層次幼兒的操作水平。投放的材料可以增加擺一擺等形式。
17、中班數學《6以內的數字鄰居》教學設計
讓小朋友親自參與游戲中去感受數字的關系,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游戲感知6以內數字的相鄰數,初步了解前后數字多1或少1的關系。培養(yǎng)幼兒的思維敏捷性。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案完整內容,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歡迎收藏!
一、活動目標
1、通過游戲感知6以內數字的相鄰數,初步了解前后數字多1或少1的關系。
2、培養(yǎng)思維的敏捷性。
二、活動準備
1、1—6數字卡片各一張、PPT課件。
2、動物胸飾人手一份,積木房6間。
三、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一)坐火車。感知相鄰兩數之間多1少1的關系
1、請小朋友根據自己的票子上的號子坐不同的車廂。
2、數數自己的車廂里有幾個人?前面車廂有幾個乘客?哪個車廂乘客多??后面車廂有幾個人?哪個車廂人少?
3、教師小結
(二)按指令下車。進一步感知相鄰數。
(三)找房間,進一步感知相鄰數的關系
1、老虎的房間號碼是4的小鄰居
2、小鳥是6的小鄰居
3、鴨子是2的小鄰居
4、熊貓是1的大鄰居
5、蝴蝶是5的小鄰居
6、小貓是5的大鄰居。
(四)游戲:數字找鄰居
1、老師出示數字,分別找大鄰居或小鄰居。
2、幼兒根據自己的數字去找大鄰居或小鄰居
18、教學設計中班數學《模式變變變找規(guī)律》反思
設計意圖
1. 《指南》提出幼兒的學習需要通過親身體驗、實際操作獲得經驗, 同時,游戲是幼兒基本活動,它能讓幼兒更加投入參與活動,有效激發(fā)幼兒學習積極性和興趣。從游戲中學習,讓孩子愛上數學。
2.在 《指南》中又提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游戲的目的不僅僅在于幼兒“玩”,而是在于引發(fā)、支持與促進幼兒的學習活動。從某種意義上說,幼兒的各種能力是在游戲中獲得的。
因此本次活動設計了大量的游戲活動,包括:節(jié)奏游戲、請你跟我這樣做、猜猜看等游戲,改變以往幼兒單一的學習模式的方式,提供了形式多樣的模式學習方式。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數學,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以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從而讓幼兒愛上數學,運用于生活。
活動目標
1.識別相對復雜的排列模式。AABAABAAB、AABBAABBAABB
2.對相對復雜的模式進行復制、擴展與創(chuàng)造。
3.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重點難點
1.對復雜模式的擴展與創(chuàng)造。
2.理解模式的多樣性。
活動準備
1.16 個塑料杯子、8 張桌子、音樂《小寶貝》歌曲。
2. 美術區(qū):排筆、水彩筆、剪刀、雙面膠、透明膠。
益智區(qū):飛行棋、麻將、樂高、多米諾、套索、小魚材料。生活區(qū):勺子、筷子、碗、杯子
衣架、吸管、高跟鞋和平底鞋。
游戲區(qū):實木圓柱、插塑玩具(塑料人和雪花片)
活動過程
一、在傳杯子的音樂游戲中感受 AAABBCAABBCAABBC 的模式
(一)杯子游戲(準備音樂:小寶貝)
1.播放音樂,教師示范游戲玩法。
教師:“今天,我們要一起玩杯子游戲,你們準備好了嗎?”幼兒:回應
教師示范游戲玩法。
2.教師引導幼兒總結提煉傳杯子音樂游戲中的規(guī)律。教師:“在剛才的游戲中,有沒有什么規(guī)律呢?”幼兒:回應(拍手,拍桌,傳杯子)
教師追問:“那拍了幾次手?拍了幾次桌子,傳了幾次杯子?” 幼兒:兩次手,兩次桌,還有一次傳杯子
教師小結:“我們是按照拍手、拍手、拍桌、拍桌,傳,拍手、拍手、拍桌、拍桌、傳,拍手、拍手、拍桌、拍桌、傳的規(guī)律進行的?!?/p>
教師:“那我們按照這個規(guī)律再玩一次游戲。(準備好了嗎)
3.播放音樂,幼兒與教師共同感知音樂游戲中的規(guī)律。
備注:歌詞內容 “期待著你的回來,我的小寶貝?!庇變壕褪前凑铡芭氖?、拍手、拍桌、拍桌、傳的規(guī)律)
二、根據動作玩模式
(一)引入新游戲,激發(fā)興趣
1.教師示范動作,請幼兒在動作中尋找規(guī)律并請幼兒按規(guī)律繼續(xù)做動作。
(1)教師第一次提問:“看一看何老師動作里的規(guī)律是什么?”教師示范動作:(2次拍手 1 次拍腿為一組,至少連續(xù)做 3 組)
幼兒:“說出規(guī)律”(幼兒能說出教師做出來的規(guī)律 2 次拍手 1 次拍腿)教師:“請你們按照相同的規(guī)律做下去?!?/p>
幼兒按照剛剛教師的動作規(guī)律繼續(xù)做下去(至少連續(xù) 3 次)
(2)教師再做一次動作,幼兒再玩一次在動作中找規(guī)律做動作的游戲。
(右腳尖點地一次,左腳尖點地一次,翹腳一次為一組。至少連續(xù)做 3 組)
(二) 個別幼兒做其他幼兒來學,引導幼兒關注動作中的模式1.教師:“現在,老師要請小朋友上來做動作,想一想,你做的是什么動作,你的規(guī)律又是什么?”
幼 兒 : 回 應 ,( 幼 兒 做 動 作 ) 2.教師:“小朋友們看出來了嗎?這位小朋友的規(guī)律是什么?”幼兒 1: 拍手、跳、蹲。
備注:(當幼兒回答為一組核心單元規(guī)律的時候,教師提醒幼兒模式是 3 組或
3 組以上才能稱作為模式。如:某某小朋友,你剛剛的規(guī)律是拍手、跳、蹲,然后呢?) 幼兒 2:拍手、跳、蹲,拍手、跳、蹲,拍手、跳、蹲……
當小朋友明確了模式是 3 組核心單元或 3 組以上核心單元,再次總結這位小朋友的模式動作告知其他小朋友。教師總結說:“哦,原來他的規(guī)律是,拍手,跳,蹲,拍手,跳,蹲,拍手,跳,蹲的規(guī)律來進行的,那我們現在按照他的這個規(guī)律繼續(xù)做下去吧。
(三)幼兒在圓圈舞的動作中感受身體模式(ABCABCABC)
1.教師:“剛剛的游戲小朋友們玩得特別好,現在老師還有一個動作你們看一看它又有什么規(guī)律?”(右腳走一步,左腳走一步,蹲為一組,連續(xù)做 3 組)
2.幼兒:回應,(教師的規(guī)律是右腳走一步,左腳走一步,蹲,右腳走一步,左腳走一步,蹲,右腳走一步,左腳走一步,蹲,的規(guī)律)
3.教師:“那現在老師請全體小朋友一起手牽手,圍成一個圓圈 ,和老師一起聽口令做動作,(1、2、3)口令 1 代表:邁右腳,口令 2 代表:邁左腳,口令 3 代表蹲
4.教師:“小朋友準備好了嗎?”
5.幼兒:回應,一起做圓圈動作游戲
6.教師小結:原來呀,在我們的動作里、身體里、節(jié)奏里都藏著許多許多的模式
三、模式變變變
(一)識別教室里的模式(整個教室里都擺放了很多的材料,每個方位都有材料。) 教師:“ 教室里有模式嗎?”
幼兒:“有”(幼兒下位觀察后回位)教師:“你發(fā)現的模式在哪里?”
幼兒:“在桌子上,在地上,樂高板上等”。
(二)拓展模式
1.交代任務、提出要求
教師:“哦,原來在教室里還有這么多模式,可是老師都還沒有來的及將所有的材料擺放完整。(教師在之前就把部分材料擺出不完整規(guī)律)
例如:ABC BCABC、 AABBAABBAABB ABB(幼兒填充模式)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們選一個材料,先仔細觀察,找出它的規(guī)律,再按照它的規(guī)律接著往下擺。
2.幼兒游戲、教師指導、巡視
幼兒自由選擇材料并進行操作,找出規(guī)律并擺放出來。
教師重點觀察收集:幼兒操作錯誤的(遞增模式)、擺放較難的(樂高金字塔的遞減模式,主要是立體圖形),分享評講
——錯誤:幼兒擺放結果(AAAABAAAABAAABAAB) 教師:“這里有問題嗎?”“它的規(guī)律應該是什么”幼兒:“沒有發(fā)現規(guī)律”
小結:這個的模式規(guī)律是按照 ABAABAAABAAAABAAAAAB 遞增的模式
教師出示正確題目是:一支筆,一個杯子,一支筆,一支筆,一個杯子,一支筆,一支筆,一支筆,一個杯子,一支筆,一支筆,一支筆,一支筆,一個杯子,一支筆, 一支筆,一支筆,一支筆,一支筆一個杯子,
——難(樂高縱向擺放,成金字塔型)
教師:我們來看一看這個樂高有什么規(guī)律
教師出示成品:最底層樂高擺放為 10 個小樂高方塊
倒數第二層擺放 8 格小樂高方塊
倒數第三層擺放 6 個小樂高方塊
倒數第四層擺放 4 個小樂高方塊
倒數第五層擺放 2 個小樂高方塊
教師小結:樂高金字塔是每一層遞減 2 個小樂高方塊,所以這個樂高金字塔是遞減的模式
3.幼兒創(chuàng)造模式
(1)提出新任務,
教師:“你們太棒了,這次老師要請你們自己來擺放規(guī)律,待會請其他小朋友來猜,
看一看他們能不能說出你的規(guī)律?!?/p>
“你們可以一個人擺,也可以和同伴合作完成擺放,擺放出不一樣的規(guī)律?!?/p>
(2)幼兒再次游戲,教師指導
結束語:小朋友們,你們今天表現的特別棒,原來呀模式是無處不在,在我們的身體動作中、聲音中、玩具的擺放中都有模式
活動總結
游戲是幼兒最自然、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充滿游戲精神的課堂教學生動有趣,更加貼近幼兒的發(fā)展水平、貼近幼兒的學習特點、貼近幼兒的興趣和需求。
通過好玩的音樂游戲和節(jié)奏游戲,讓幼兒在身體動作、口頭語言、韻律和視覺的協同配合下,學習理解動作模式及聲音模式的核心單元與重復性;通過有趣的猜猜看游戲,讓幼兒在親身體驗、動手操作、預測驗證的活動中進行模式的識別、擴展、創(chuàng)造與轉換,生動地呈現了模式的不同表征方式和趣味課堂。在愉快的氛圍中,兒童進行著專注和深度的學習,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滋長模式、重復模式等等。
19、教學設計中班數學游戲《有趣的圖形》反思
設計意圖
游戲時間到了,小朋友們都很喜歡玩兒七巧板,他們會用認識的圖形,來拼出新的圖案,但我觀察到大多數時候,孩子們都一直重復這幾種簡單圖形的拼搭。
《學前兒童數學學習與發(fā)展核心經驗》對于促進兒童空間能力發(fā)展提出:
1、不同的圖形可以組合成一個新的圖形,或分割成其他圖形2、圖形變換包括移動、翻轉和旋轉變化等。
《上海市學前教育課程指南》中提出:“5-6歲幼兒應體驗人與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樂”。
基于以上兩點,我預設了此次的活動,活動目標有二點:1 通過合作游戲的方式,感受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發(fā)展空間能力。2、嘗試將三角形裝入盒,在圖形的移動、翻轉、拼接中,體驗圖形變化的樂趣。
整個活動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說說圖形,(目的: 鞏固幼兒對圖形的認識。)
中途豐富平行四邊形和菱形。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在多次游戲中嘗試拼搭圖形(目的: 感受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第三個環(huán)節(jié)送三角形回家,幼兒運用之前的圖形拼搭經驗解決問題,大膽猜測哪個圖形才是十二個三角形的家,在游戲的過程中進行驗證。
活動目標
1、通過合作游戲的方式,感受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發(fā)展空間能力。
2、嘗試將三角形裝入盒,在圖形的移動、翻轉、拼接中,體驗圖形變化的樂趣。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重點難點
重點:將不同數量的三角形拼搭、組合成新的圖形難點:嘗試將12個三角形裝入盒子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幼兒認識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并會正確命名;幼兒有圖形拼搭的經驗。
材料準備:圖形小卡片、三角形若干、幾何圖形底板三個
(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磁性板一塊。
活動過程
一、說說圖形(目的:鞏固對圖形的認識)
①展示圖形卡片,幼兒指認并正確說出它們的名稱。
?、谔釂枺哼@里有許多圖形卡片,你們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豐富: 平行四邊形)
③關鍵提問:轉動圖形卡片,你還認識卡片上的圖形嗎?(邊說邊變換圖形的方向)
?、芙處熜〗Y:原來轉動卡片,圖形的方向改變了,但形狀是不會改變的。
二、拼搭圖形(目的: 感受圖形拼搭組合的變化)
1、游戲:圖形碰碰樂
玩法: 根據兒歌指令,用相應數量的三角形拼搭組合出新圖形。
兒歌: 碰碰樂、碰碰樂,X個三角形碰碰樂; 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
規(guī)則:
?、俾犌宄皫讉€三角形碰碰樂”。
?、谌切蔚囊粭l邊和另一個三角形的一條邊必須全部“碰”
(重合)在一起。
?、廴切巍芭觥痹谝黄鸷螅R上回到坐位上。
2、第一次游戲(2個三角形碰碰樂)
?、賻熡滓黄鹉顑焊柽M行圖形拼搭
?、谄创詈蠼涣?,教師記錄拼搭的結果
?、坳P鍵提問: 你用2個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圖形呀?你是怎么碰出來的?還能碰出什么圖形呢?
④教師總結: 原來 2 個三角形碰一碰,能碰出那么多和自己不一樣的圖形。(一個正方形、一個比自己大一點的三角形和一個平行四邊形。)
3、第二次游戲(4個三角形碰碰樂)
?、訇P鍵提問:你們覺得多幾個三角形碰在一起,會碰出什么圖形呢?(鼓勵幼兒猜測)
?、趦焊瑁号雠鰳?,碰碰樂,4個三角形碰碰樂。你碰我,我碰你,碰在一起真快樂。
?、蹘熒餐涗浧闯龅膱D形
?、荜P鍵提問: 4個三角形碰出了什么圖形?
?、菪〗Y:真神奇,4個三角形轉轉轉,能碰出這么多的圖形(三角形 正方形 長方形 梯形……);
追問: 那如果用5個三角形、6個三角形碰在一起,會碰出什么圖形呢?我們到區(qū)域里再去試試。
三、圖形回家(目的:運用圖形拼搭經驗解決問題)
(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的圖形底板各一個)
?、賳栴}情境:三角形玩游戲玩累了,它們想回家了,可是這里只有一個,才是12個三角形的家。要把這12個三角形不多不少、全部送回一個家,你們覺得哪一個是它們的家?請說說理由。
②教師小結:大部分小朋友都認為**形是12個三角形的家; 也有的認為是**形(或**形),我們來試一試吧。
?、塾變阂粋€接一個,輪流將三角形送進“家中”(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
小結:三角形的家太大,再多幾個才行;正方形的家又太小
12 個三角形住不下;長方形不大不小正好是 12 個三角形的家。
活動延伸:
原來長方形才是12個三角形的家,那其它的圖形,比如梯形、平行四邊形行,它們可以是12個三角形的家嗎?
待會老師會這些游戲材料,放到區(qū)域里,小朋友接下來還可以再去試一試。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孩子們都能在我的引導下探索各種形狀的組合?;顒拥谝画h(huán)節(jié)我主要是鞏固幼兒對幾何圖形的認識,豐富幼兒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同時,通過“轉動”幾何圖形、改變幾何圖形的方向,加深幼兒對幾何圖形主要特征的認識, 并為后續(xù)的“圖形拼搭”活動作鋪墊。但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幼兒對平行四邊形沒有足夠的認識,經我一再的引導后,只有個別幼兒有了初步的認識。
在第二環(huán)節(jié)中我用第一、第二……的方式宣布游戲規(guī)則,為的是幫助幼兒有意識、有條理地記憶。在4個三角形拼搭的過程中,我引導了兩次,但兩次游戲后孩子們拼搭的結果只有三種,這也是我比較困惑的地方,該如何引導呢?在執(zhí)教時由于時間的關系,我沒有讓孩子們繼續(xù)拼搭下去,只引導他們活動結束后再去試試能不能拼出其他圖形
20、中班數學活動《認識8》教學設計
前面已經學習了數字1--7,那么學習8就不那么難了,通過數學娃娃戴頭飾的游戲,讓幼兒初步掌握8的實際意義和學會8的形成。幼師是教師及教育工作中不可忽視的力量,幼師工作中一份好的教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應,如何寫一份優(yōu)質教案?以下是精心整理的教案供大家參考。
一、活動目標
1、學會8的形成,并認識數字“8”
2、初步掌握8的實際意義
3、體驗成功后的樂趣
4、增強參與活動的自信心
二、活動準備
1、1——8數字卡片、圖片一幅、錄音機、歌曲磁帶、多媒體課件
2、活動室周圍放置若干身上有1——8點子或數字的老鼠形狀。
3、人手1份實物卡片操作材料、PPT課件。
三、活動過程
活動導入;
(一)開始部分;組織教學
(二)基本部分:
1、小朋友,今天老師和你們做一個數字娃娃的游戲,你們想不想變個數字娃娃?你們想做個數學娃娃幾?你們就戴上幾的頭飾。
2、現在你們都變成數字娃娃了,你告訴我,你是數字幾?這個數字是怎么來的,看誰說的又對又快,幼兒回答。
3、孩子們,你們變的數字娃娃真可愛,我也想變成數字娃娃,老師想變成數字幾呢?看完老師變的魔術就知道了。
4、操作課件:
飛出7只蜜蜂,后來又飛出一只蜜蜂,現在一共是幾只蜜蜂?7只蜜蜂后來又飛來1只蜜蜂,一共是8只蜜蜂。8只蜜蜂是怎么來的(7添上1是8)老師肯定并請全體幼兒說一遍。依次播放花,蘋果,汽車,飛機等讓幼兒說。
5、老師剛才變的蜜蜂是幾?老師想變成數字幾?8像什么?
6、8能表示8只蜜蜂、8只花籃、8還能表示8顆星星等,8能表示好多好多是8個的物品。
7、闖關拜見黑貓警長,正確判斷“8”以內的數量。
(1)、第一關,請小朋友們從盒子里找出有8個禮物的卡片送給黑貓警長比一比,誰找得禮物又對又多。(幼兒操作實物卡片,教師觀察。)
提問:你找到了什么禮物,它們的數量是幾?
(2)、第二關,說出數字“8”像什么?請小朋友從數字卡片中找出數字“8”,念一念。
(3)、第三關,考考你們的眼力,(出示圖片)。請根據老師的問題拿出相應的數字卡片放在桌子上。
8、游戲《捉老鼠》,鞏固對8數量的正確判斷。
活動室里藏了許多老鼠,請大家去捉身上有8個圓點的或者有數字“8”的妖精,比一比,誰的本領大,捉的老鼠又對又多。
幼兒游戲,教師觀察、指導。(播放歌曲《黑貓警長》)???四、結束:小朋友們真能干,捉了這么多老鼠,現在我們和黑貓警長一起到外面去玩一回吧。
21、幼兒園中班數學教學設計《左與右》反思
活動目標:
1、以自身為中心區(qū)分自己身體的左右,分清自己的左邊和右邊,會向左和右數物體個數。
2、知道參照物的不同,左邊和右邊的方向也會變。
3、發(fā)展幼兒的空間方位知覺和判斷力。
4、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習慣。
活動準備:動物圖片
活動過程:
一、猜謎導入,感知自身的左右
1、區(qū)別左右
教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一個謎語:一棵小樹五個叉,不長樹葉不開花,從早到晚不講話,寫字畫畫不離它。喔,這么多小朋友舉起了手,那你們知道舉手的這只手是——(右手)
教師:對呀,平時我們一般都舉右手,高高舉起你的右手。(教師檢查)平時,你們的右手做些什么事情呢?教師小結:右手一般做拿筷子,握筆,刷牙,寫字等等。那舉起你們的左手,說說左手一般做些什么事情?
小結:對呀,左手,右手是我們身上的一對好朋友,只有左手和右手的相互配合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更快。
2、找一找
教師:想一想,我們的身上,還有哪些象手一樣,是一左一右的一對好朋友。
3、游戲
教師:剛才小朋友找的又快又好,現在老師要請我們身上的這些好朋友做個游戲,這個游戲就叫“我說你說你做”我們來試試。看誰的小耳朵最靈,反應最快。
教師:來,來,來,舉起你的右手來。 幼兒:我的右手舉起來,逐一進行:舉起左手,拍拍右腿,摸摸左耳,增加難度:右手摸左耳,左手拍右腿等等。
4、鞏固熟悉左右
剛才小朋友玩的開心嗎?其實不管什么時候在我們的左右邊都有人或東西,你們能說說你的左邊有什么?或者坐著誰?右邊呢?練說(用左右說一句話)
二、探索交流,熟悉左右的相對性和絕對性。
教師:有5只小動物看到我們玩的那么開心,也來湊熱鬧了。看,誰來了。(出示五只小動物的圖片。)
提問:
1、有幾只小動物?最左邊是誰?最右邊是誰?
2、從左邊數起,第3個是誰?
3、從右邊數起,第4個是誰?
4、小貓排在第幾個?(可以從左,也可以從右看)
5、小鳥在哪一邊?追問:在誰的左邊?在誰的右邊?練說:小鳥在()的左邊,在()的右邊。6、總結:我們看的標準不同,左右方向也不同,比如,舉例說明。
7、練說:我在誰的右邊,在誰的左邊。
三、聯系生活,應用左右
今天,我們學了一個新本領,認識了左右,其實,在我們生活中經常會用到左右。想想,我們上下樓梯要靠()邊走,那等會老師帶小朋友去散步的時候,看看你們能不能說到做到。
1、整隊。
2、聽口令:向左轉,向右轉。向左走三步,向右走三步。
3、換個方向,認識左邊和右邊。
4、走樓梯,提醒幼兒注意安全,靠右走。
教學反思:
幼兒園的數學活動相對于其他活動枯燥、單調,容易使幼兒失去學習興趣。因為這個時期的幼兒年齡小,邏輯思維尚未發(fā)展,所以本次活動中我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操作的豐富材料的環(huán)境,為幼兒創(chuàng)設了一個可選擇性、可操作性的空間。使幼兒能獨立的操作材料,并大膽的表達自己的想法。幼兒的自主性,選擇性,獨立性得到了充分的體現。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達到了主題總目標預設的要求。
22、中班數學教學設計《圖形聯想》反思
一、設計意圖:
在幼兒的生活中,隨處可以看見各種各樣的圖形:玩具區(qū)圓圓的皮球、正方形的積木、三角形的穿線板,圖書角長方形的書本等,這些早已被幼兒所熟悉。中班幼兒以認識基本的幾何圖形,對圖形有著濃厚的興趣。本活動是通過讓幼兒觀察圖形激發(fā)幼兒去想象,并以拼畫的形式和運用完整的話說出圖形的變化。我根據幼兒的好奇心、注意力差的特點,在活動中我運用了神奇的圖形會變的口吻,讓幼兒感到這不是在拼畫,而像在玩魔術,從而更好的激發(fā)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基于這些教育資源和我班幼兒年齡特點,我設計了這節(jié)課。
二、活動目標:
1、進一步鞏固對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半圓形及圓形的認識。
2、通過拼擺使圖形發(fā)生變化,發(fā)展空間知覺和動手動腦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的喜愛和興趣。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5、讓幼兒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三、活動準備:ppt每位幼兒一個平板電腦幼兒課堂操作PPT
四、活動重點:各種圖形組合成新的物品。
五、活動難點:對電子產品的運用。
六、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小朋友,今天,高老師要來做魔術師,給大家變魔術,看誰的眼睛最亮, 看得出我變的是什么?
教師逐一出示各種幾何圖形,讓幼兒復習并回憶圖形基本特征。(圓形、半圓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
(二)基本部分:
師:小朋友,你們知道嗎,我變出的這些圖形是有魔力的,它想變成什么,它就可以變成什么?
第一次嘗試活動:觀察、思考。
提問幼兒:你想讓它變成什么
師:好,我們就來看看她們都變裝成什么了?(用圖片拼圖)
師:半圓變成烏龜
三角形變成小魚
正方形變成機器人
長方形變成蹺蹺板
圓形變成小路
小朋友仔細想一想還可以變成什么?
師:請小朋友動腦筋,仔細觀察小魚是由哪些圖形組成的?
第二次嘗試活動:在iPad上動手操作,感知圖形變換。
(1)請幼兒動手變一變。
( 2)請幼兒說說變化的結果:用長方形,圓形,三角形拼了房子;用……
(三)結束部分。作品分析展示。
利用多媒體技術希沃授課助手把幼兒作品呈現在電子頻上,對幼兒作品進行展示、評價。
中班數學活動《圖形聯想》微反思
此次活動設計我能夠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確定活動目標和活動形式。由于幼兒直覺行動思維和形象思維的年齡特點,整個數學活動我都采取了操作和游戲的方式,讓幼兒在動手的過程中親自感知、探索、總結。本節(jié)課的特點是運用了信息技術手段,成功的吸引了孩子,激發(fā)了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認識圖形到操作拼圖,層層遞進,讓孩子們在游戲中學習。
但還有許多的不足之處:1.語言不夠親切~缺乏親和力2.幼兒動手操作時間較長,注意保護眼睛;3.缺乏了鼓勵孩子的語言。
23、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神秘的數字》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激發(fā)幼兒探索空間位置的興趣。
2、認識10以內的序數,引導幼兒感知房間在序列中的位置。
3、能按給出的號碼找出它所表示的相應位置。
4、初步培養(yǎng)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活動準備:ppt、
活動過程:
一、活動導入
師講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
( 有一天,小熊維尼走在去跳跳虎家的路上,它可開心了,突然從空中掉下來一個盒子,剛好砸在它腦袋上,它生氣極了,于是它大喊到:哎呀,哪里來的盒子?)
二、活動展開
1、師引導幼兒發(fā)現盒子上面的重要信息,查找盒子來源。
出示圖片引導幼兒發(fā)現快遞單上的數字——702。
——小熊維尼看著盒子,他想到:說不定這個盒子,可以幫我找到一點線索哦。經過仔細觀察,維尼眼前一亮,發(fā)現盒子上有一張字跡模糊的快遞單,上面寫著一串數字—702。
2、認識門牌號,了解門牌號的意義。
——維尼想來想去,702到底代表什么意思呢?維尼仔細觀察這棟樓后,按照他的方法終于找到了他要找的房間,原來是住在702號房間的小貓扔下去的,小貓立即向維尼道了歉,保證以后再也不從窗子往樓下扔東西了。
——小朋友們,你們想知道他是怎么找到的?用了什么好方法呢?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他是怎么找到的?
——原來,數字702就是一個門牌號,7表示樓層,02表示房間號。要想找到702所對應的房間,首先要從下往上數找到7樓,再從7樓左邊開始往右數第2個間房,就是要找的702。
3、根據門牌號找相應的房間。
——維尼的好朋友跳跳虎住在805號房間,我們怎么才能順利的找到跳跳虎的家呢?我們一起來找一找吧。
——首先要從下往上數找到8樓,再從8樓左邊開始往右數第5個間房,就是我們要找的805。
4、分享兒歌,幫助大家快速找到房間號碼。
兒歌:
找房間,并不難。
從下往上數樓層。
從左往右找房間。
這個方法要記牢。
快速找到房間號。
三、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老師家的門牌號是1102,歡迎大家來做客。
《神秘的號碼》活動反思
這次的微課,我們選擇的是一節(jié)中班數學活動,重點是想讓幼兒通過了解數與空間位置的關系,來確定房間在序列中的位置。通過整以一個故事為主線,拋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鞏固練習這四個環(huán)節(jié)來設計。讓幼兒知道,能用從下往上找樓層,從左往右找房間的方法,來確定房間的在序列中的具體位置,在活動最后,我們將活動內容延伸到實際生活中,小朋友可以用這個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整個故事沒有音效(例如:盒子掉下來沒有嘭的一聲等)如果加入音效,效果會更好。
24、中班數學優(yōu)質課《怎么排》教學設計及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物體量的差異,能按物體的某一特征進行正、逆排序。
2、會獨立取放、整理和正確使用操作材料。
3、培養(yǎng)幼兒與同伙的協作能力。
4、培養(yǎng)幼兒思維的可逆性和傳遞性。
5、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6、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二、教學重、難點:
會獨立取放、整理和正確使用操作材料。
三、活動準備:
大小和長短均不同的瓶子、小棒每人各5個;筐子每組2個。教學掛圖《怎么排》。
四、活動過程
一、游戲“找不同”
1、教師出示瓶子和小棒,讓幼兒點數其數量。
2、請幼兒找出大小和長短不同的瓶子與小棒,并說出物品的差異(如最大或最小的瓶子和最長或最短的小棒)。
二、物品排序
1、讓幼兒給大小不同的5個瓶子排隊(如按由左向右的順序排列),教師可啟發(fā)幼兒先按從小到大的順序,再按從大到小的順序排列。
2、將幼兒分成若干小組進行比賽,每組幼兒互相協作把若干根小棒按從短到長或從長到短的順序排列。
3、想一想:將正排序變成逆排序時,怎樣才能又快又好地按順序排列瓶子或小棒?教師引導幼兒嘗試探索從一種排序方法改變?yōu)榱硪环N排序方法時的最佳方案。如:改變5根小棒的排列順序時,中間的一根不動,將第1根和第5根、第2根和第4根小棒對調,這種方法最快。
4、活動結束時,要求幼兒學會整理材料,將材料分門別類放在兩個筐子里。
三、觀察畫面《怎么排》
1、教師引導幼觀察并講述畫面的內容。
2、啟發(fā)幼兒在畫冊上用點子的數量分別給粗細和厚薄不同的物品排序,并說出排列規(guī)則。
反思:
這是中班的一個邏輯數學活動,這個活動的主要目標是引導幼兒學習區(qū)別物體的長短、粗細、厚薄,并能用正確的詞進行表達,還有能讓幼兒學習按照物體的長短、粗細、厚薄,并能用正確詞進行表達。五六歲的幼兒缺乏對物體量的認識,在比較長短、粗細、厚薄時,引導幼兒感知被比較的物體應放在同一水平面上,通過目測和觸摸等方法,理解厚薄是相對而言的,這是本活動的重點和難點。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人們的物理知識、社會知識來自外部,而數理邏輯知識來源于入的內部。因此,幼兒獲得數理邏輯知識,主要來源是幼兒自己本身,也是每位幼兒自己從物體的各種關系中建立起來的,是思維的產物。結合數學教育這一特點,我創(chuàng)設了相應情境,提供操作材料,讓幼兒在動手操作中觀察、比較、體驗理解,并內化遷移為自己的概念知識。在活動過程中讓幼兒所接觸的能通過比較這些排序的物體太少,還能讓幼兒去通過外界去了解還有很多可以進行比較和觀察。
25、中班數學《小裁判》教學設計反思
數學活動:小裁判
活動目標:
能用自然物正確地測量線段及圖形邊的長度,并比較長短。
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活動準備:
1、兩名運動員比賽跳遠的圖片(運動員跳出的線段長度是2的倍數),2厘米長的短棒若干。
2、幼兒用書,形針若干,小木棒若干。
3、實物投影儀。
活動過程:
1、學習測量的方法。
提問:圖上的運動員在干什么?我們來做小裁判,評一評他們誰跳得遠?(啟發(fā)幼兒用測量的方法來比較)
教師在實物投影儀上演示測量的方法:用小棒沿線段一一排列,使小棒頭尾相接,沒有空隙。在線段下寫下所用小棒的數量。
請一位幼兒上來,分別嘗試測量另外一個運動員跳的線段的長度,教師幫助幼兒寫下所用小棒的數量。
比一比誰跳得遠,并說一說為什么。
2、討論并嘗試測量另一幅圖。(方法同測量圖一)
3、幼兒用小棒或回形針測量幼兒用書上運動員跳高、跳遠、投擲的線段長度,并給跳得遠、投得遠、跑得高的那名運動員貼上小紅花。
教學反思:
中班幼兒已有一定的社會經驗,鼓勵幼兒動手嘗試操作活動,提高幼兒學習的主動性?;顒釉O計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顒娱_始教師通過觀察了解到有兩位幼兒測量不積極,因為不知道測量的方法。教師從中發(fā)現問題,為下一環(huán)節(jié)作鋪墊。讓幼兒知道通過我們的數學活動可以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讓幼兒有一定的成就感,使幼兒對數學活動產生更高的興趣。所以,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提高了。
26、中班數學《學習1-5的序數》教學設計反思
中班數學:學習1-5的序數
活動目標:
1、通過一系列的游戲活動,讓幼兒認識序數第一至第五。
2、發(fā)展幼兒思維的邏輯判斷能力。
3、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4、發(fā)展辨別、分析、歸納智力和運用智力。
活動準備:
1、創(chuàng)設超市小貨架的環(huán)境。
2、動物及其食品小圖片、房子圖、筆等。
活動過程:
(一) 通過游戲“為小動物買禮物”理解序數。(序數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數,從不同的方向數得出的結論會不同)
1、自由探索:
(1)引導幼兒以“到動物食品超市為小動物買禮物”的游戲形式到“超市”購物。
(要求記住在什么顏色的貨架上買到貨物的)
(2)請個別幼兒告訴大家在什么顏色的格子里買到貨物,并請其他幼兒猜一猜他是在第幾個格格子里買到的東西。
2、交流討論:
(1)師:為什么買同樣的東西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2)師引導幼兒發(fā)現序數可以從不同的方向數,從不同的方向數得出的結論會不同。
(3)幼兒分組交流:講講自己是從哪個方向數第幾格中買的東西。
(二)游戲“給小動物送禮物”,鞏固認識序數。
1、 以“將超市買到的東西送給小動物”引題。
2、 引導幼兒觀察小動物的房子有幾層,每層有幾個房間。
3、 師請一幼兒說說你買的東西(動物食品)是給誰吃的?它住在房子的哪一層,哪一個房間?并認識房間號如第一層第五間用“1-5”表示。
4、 幼兒分組操作:將食品禮物送給小動物
(1) 要求將小動物的房間號寫在禮物卡上,然后送到房間。
(2) 引導
幼兒互相檢查糾正操作結果,教師巡視指導。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27、中班數學教案《對稱》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認識軸對稱圖形,以部分圖形為依據判斷出整體圖形。
2.能運用對折的方法剪出對稱圖形。
3.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4.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拯救小雞”情景圖片;組圖“復原另一半”;“找對稱”圖片;“大團圓”圖片。
紙面教具:《找對稱》《對稱的剪紙》。
材料準備:筆、彩色紙、剪刀。
活動過程
一
出示圖片“拯救小雞”導入情景激發(fā)興趣
——母雞媽媽遇到了一個困難,要向我們求助,一起看一看。
——原來雞媽媽帶著小雞們在戶外散步,遇到了老鷹,抓走一只小雞,雞媽媽很傷心,她想尋求小朋友的幫助。你們愿意幫忙把小雞拯救回來嗎?
二
出示組圖讓幼兒通過闖關游戲認識軸對稱圖形
1,出示圖片“復原五角星”,引導幼兒找出五角星的另一半,初步感知軸對稱。
2.出示圖片“修復蝴蝶”,引導幼兒配對圖中的蝴蝶。
3.展示修復好的蝴蝶翅膀,并鼓勵幼兒說明配對理由。
4.出示組圖“復原另一半-3”,引導幼兒理解軸對稱。
三
出示圖片分發(fā)紙面教具讓幼兒找出對稱的圖形
1.出示圖片,分發(fā)紙面教具,請幼兒在紙上判斷這些圖形的對稱情況。
2.操作課件,驗證猜想。
四
投放彩色紙和剪刀鼓勵幼兒剪出對稱的圖形
1.思考如何用紙張剪出對稱的圖形并嘗試動手剪。
2.集體交流,分享成功剪出對稱圖形的方法。
3.幼兒再剪紙,引導將紙對折,從折線開始剪,剪出對稱的圖形。
五
出示圖片展示小雞被解救體會闖關成功的快樂
——謝謝小朋友們,在小朋友們的幫助下,成功拯救出了小雞,小雞終于和雞媽媽團圓了。
活動反思
這個活動設計通過幫小昆蟲找翅膀,激發(fā)幼兒主動去觀察、發(fā)現、感知對稱的圖案,讓幼兒了解生活中到處都存在著對稱的事物。此設計是一個整合了語言、科學、藝術、數學等多個領域的知識與能力的綜合活動。由此活動還可以引申出許多探索活動,以開闊幼兒視野,激發(fā)幼兒主動觀察事物的積極性,提高幼兒自我分析能力和審美能力,培養(yǎng)幼兒關心自己、關心他人、關心環(huán)境的美好情感。此活動適合大班幼兒,如果在中班進行,可以把它分成兩個活動來完成。
28、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敲門聲》教學設計反思
設計意圖:
本班幼兒非常喜歡聽故事,對于《小兔乖乖》的故事,更是非常熱衷。因此我將故事中的敲門聲,作為本次活動的關鍵。讓幼兒在傾聽故事時有意的去注意兔媽媽與小兔們的約定,究竟敲幾下門。一方面幫助孩子們建立初步的傾聽習慣,同時讓孩子們用聽覺數數的方法進行游戲。
活動目標:
1、嘗試用聽覺數數的方法進行游戲。
2、通過聽故事《小兔乖乖》,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傾聽習慣。
3、培養(yǎng)幼兒的觀察力、判斷力及動手操作能力。
4、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準備:物質準備:故事《小兔乖乖》的課件、響板一個、數點卡。
活動重難點:重點:能正確數出聽到的敲門聲難點:能說出總數
活動設想:
一、故事導入,激起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觀看動畫并提出傾聽要求:
導入語:兔媽媽要出門了,她和小兔乖乖們有個特別的約定,悄悄地告訴小兔她回來時敲門的次數。
關鍵提問1、:聽一聽兔媽媽約定敲了幾下門?
關鍵提問2、:看一看兔媽媽出門后,小兔在家里干了些什么?(小兔翻啦幾個跟頭?跳了幾次?)目標指向:幼兒了解故事情節(jié),感知故事中的數教法學法:欣賞法
2、回憶兔媽媽和小兔的約定關鍵提問:兔媽媽回來時會敲幾下門?目標指向:引導幼兒用數數、數字來表示兔媽媽的敲門聲
3、老師敲響板,請幼兒聽一聽響板模仿的敲門聲。
4、讓幼兒接著觀看動畫:兔媽媽回來了,按約定的敲門次數敲門,小兔把門打開。
二、鞏固數數你們說學好數數的本領重要嗎?如果數錯了,就要把壞人放到家里來了對嗎。現在要老師也要來考考你們啦。
1、請幼兒按老師出示的數點卡拍手。
關鍵提問:我的卡片上有幾點?拍幾下小手?
目標指向:感知拍手數與點子的對應教法學法:集體數數。
2、共同確定兔媽媽敲門的次數。
關鍵提問:我們商量一下,兔媽媽回家時,敲幾下,小兔才開門?
目標指向:引導幼兒用數字來表示兔媽媽的敲門聲3、分角色扮演進行游戲游戲玩法:請兩三位幼兒扮作兔媽媽,其他幼兒扮作小兔。老師背對扮小兔的幼兒,向扮兔媽媽的幼兒出示數點卡。"兔媽媽"按點子數演奏響板模仿敲門。當與事先商量的敲門次數相同時,"小兔"立即開門。請判斷正確者輪換扮演兔媽媽。
活動反思:
生動形象的動畫故事能很好地集中幼兒的注意力,也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傾聽習慣。
通過響板道具的運用再次激發(fā)幼兒學習的興趣,也能有效地鞏固加深幼兒對數的理解。
"讓幼兒在游戲中學習"是小班幼兒學習的主要方式。
29、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認識橢圓》教學設計反思
一、活動目標:
1.初步認識橢圓形。
2.能夠用語言表達橢圓形的基本特征。
3.引發(fā)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4.發(fā)展幼兒的觀察力、空間想象能力。
二、活動準備:材料準備:PPT、熊媽媽、熊妹妹、橢圓形的鏡子圖片、圓形、操作冊
三、活動過程:
1.以講故事的形式引入活動。
引導語:“有一天,熊媽媽和熊妹妹一起去逛街。它們看到一家店里掛了好多的鏡子,就走了進去。熊妹妹拉著熊媽媽走到一面鏡子前問:“媽媽,這面鏡子真奇怪!”
2.引導幼兒認識橢圓形的基本特征。
(1)出示橢圓形的鏡子圖片,請幼兒自由發(fā)揮。
(2)出示圓形,讓幼兒感知橢圓形和圓形不一樣的地方。
3.小結橢圓形的特征,重點引導幼兒能用語言表達橢圓形的基本特征。
(1)橢圓形兩頭比圓形長。
(2)上下對折和左右對折出來的折印不一樣長。
4.引導幼兒說出日常生活中類似橢圓形的物體。
5.分發(fā)操作冊,幼兒探索操作:
(1)引導按照顏色進行分類。
(2)引導幼兒按照大小進行排序。
(3)以游戲的形式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橢圓形。
6.幼兒操作,老師巡視指導并重點指導能力較弱的幼兒動手操作。
7、老師對本次活動的操作情況進行評價。
教學反思:
這節(jié)認識橢圓形的活動課結束了、覺得孩子還是學會了至少目標是達到了。我的這節(jié)活動是讓孩子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去學習認識圖形、我還是在課前做了充分的準備、通過本班孩子的特點來安排的,我們班幼兒很活潑所以不能用太沉悶的教學模式來上、我是想讓孩子在動靜交替的模式中去學習去探索。這節(jié)活動整個設計流程不錯、就是在對孩子提問上有點差錯、老是提問的不夠準確。有的問題太過成人化了、這是我不足的地方。還有上課的過程中有時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老師把握程度不夠。這是我應該注意的地方。
30、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得數是5的加法》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幼兒游戲和動手操作,讓幼兒學會計算得數是5的加法。
2、進一步理解+,=的含義。
3、培養(yǎng)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4、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卡片
2、頭飾
活動過程
一、導入(復習5的組成)
教師:動物王國的國王邀請我們去他的國家玩,你們愿意嗎?
不過我們要保密碼解開才能去,5可以分解成2和幾呢?
二、情境感知----做客:看圖學習5的加法。
1.教師:小朋友們動物王國到了,我們一起去小動物家看看吧,小心別被動物咬著,看圖算5以內的加法,算對動物送禮物給小朋友,算錯動物要把小朋友扣住了。速度快的可以多去幾個小動物家。把你的答案記清出點。
2.提問
(1)教師:你剛剛碰到了什么問題?;.來源大.考吧幼。師網;(用4句話表達4幅圖)
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兒列的算式)老師記錄
(2)教師:請幼兒觀察這些算式"它們有個小秘密,看誰能先找出來?3.總結
教師:這些算式的得數都是5,而且都是加法,那么這4道算式就是5的加法算式。
像1+4=5,4+1=5這兩道算式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數不變,所以看到1+4=5馬上就想到4+1=5,我們把他們稱為朋友題,同樣我們看到2+3=5就會想到什么呢?
三、鞏固加深
1.教師:小動物們都夸我們很聰明 ,我們手里都有動物送給我們的玩具票票, 出示價格。
你手里有5元,你能買那兩樣玩具,你會買什么,為什么?還可以買那兩樣?
2.幼兒操作
3.總結:
(1)有幾種方法,買的是什么?
(2)如果5元買三樣呢?
四、總結
我們學習了得數等于5得算式板書:1+4=5,4+1=5,2+3=5,3+2=5。
教學反思:
通過本次教學活動,讓我了解了孩子對數學都很薄弱,為了能夠使他們對數學感興趣,我準備在以后的數學活動中多加游戲,做到讓幼兒在玩中樂、玩中學的目的。真正讓幼兒成為學習的主人,不斷提升幼兒的自主探究能力。
31、中班數學活動《數字寶寶》教學設計反思
活動目標:
1、通過觀察圖片,能辨認數字,在認識數字前提下進行排序。
2、初步了解數字在生活中的運用。
3、對數字變化后的形狀感興趣,并樂意嘗試。
4、通過實驗培養(yǎng)互相禮讓,學習分工合作的能力。
5、培養(yǎng)幼兒動手操作能力,在活動中大膽創(chuàng)造并分享與同伴合作成功的體驗。
6、通過各種感官訓練培養(yǎng)幼兒對計算的興致及思維的準確性、敏捷性。
7、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PPT、數字卡片、圖片、彩筆、水粉紙
活動重點:
善于發(fā)現生活中的數字,知道數字代表的意義,感知數字無處不在。
活動難點:
運用數字進行游戲活動,體驗游戲的快樂和數字的有趣。
活動過程:
一、猜想數字、激發(fā)興趣.
(一)出示ppt1,并提問.
1、你看到了什么?
2、呈現10個格子提問:“共有幾個格子?!?/p>
(二)出示ppt2,并提問.
1、每個格子里藏著不同的數字寶寶,邊看邊猜它們分別是數字幾?2、給數字進行排隊,按從小到大、從大到小的順序排隊。
二、數字代表的意義.
1、師:你在生活當中什么地方見到過這些數字?
2、出示ppt,師:為什么上面有數字,都是干什么用的?
三、有趣的數字.
1、出示ppt小雞,師:看,這是什么,有哪些數字組成?
2、出示圖片冰淇淋,師:看,這是什么,有哪些數字組成?
3、出示圖片小貓,師:看,這是什么,有哪些數字組成?
4、出示圖片魔法師,師:看,這是什么,有哪些數字組成?
四、 游戲數字,體驗數字的有趣.
1、展示數字創(chuàng)意畫.
幼兒逐一觀察每個由數字寶寶構成的圖形。說一說畫的是什么圖形?有哪些數字組成?
五、活動延伸: 你能畫出更多不同的數字畫嗎?
微課反思優(yōu)點:
在第一個猜數字環(huán)節(jié)中,孩子們的興趣很濃厚,開始猜數字了,第一個幼兒看見的是1,因為1放的最顯眼。在接下來的猜數字過程中,也是有一些難度的,在這個過程中,有的孩子站起來能說好多個,我也采取的相應的表揚,在表揚的方式上也要采取不同的語言。猜數字的環(huán)節(jié)幼兒的注意力很集中,可能是因為他們沒有見過這樣的形式,感覺很有趣。在這里我想,吸引幼兒的興趣是很重要的,在平時的活動中要關注幼兒的興趣點,發(fā)展吸引幼兒興趣的數學區(qū)角。不足:第二個環(huán)節(jié)中的引導不是很深入,對于每張圖片的解釋不是很到位??梢园堰@個環(huán)節(jié)做為整個活動的重點,再次開展數字寶寶的活動,深入了解生活中的數字。經過這次的課,我發(fā)現數學課,并不是那么簡單,而是要搜集很多資料,在自己的腦海里有大量的信息存儲,在引導幼兒的時候要把自己存儲的信息簡單化教給幼兒,這樣才能達到數學課的目標。
32、小班數學教學設計《認識許多》反思
設計背景
每次幼兒一起玩玩具時,總是把很多玩具攬到自己面前,怕別的小朋友搶,嘴里還不斷說:“我只有一個了,不得要我的?!彼麄冞€不知道1和許多之間的關系。所以就設計了這個活動,能給幼兒了解1和許多的關系,還能培養(yǎng)幼兒的語言描述能力。
活動目標
1.區(qū)分1和許多,初步了解1和許多的關系。
2.學習用語言描述1和許多的關系。
3.讓幼兒學習簡單的數學題目。
4.培養(yǎng)幼兒的嘗試精神,發(fā)展幼兒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教學重點:
1和許多的區(qū)別,讓幼兒了解1和許多的關系
教學難點:
用語言描述1和許多的關系
活動準備
1.大樹圖片1幅,樹上貼有許多桃子(桃子的數量與幼兒的人數相等)。
2.猴子頭飾若干。
活動過程
1.游戲:猴子摘桃。
(1)教師出示許多小猴子頭飾,問:“老師這里有多少個小猴頭飾?”(許多個。)
(2)讓每個幼兒戴上小猴頭飾,引導幼兒觀察后回答問題:“老師手里原來有許多小猴頭飾,分給小朋友每人一個,許多個頭飾分成了1個,1個,1個......小頭飾。”讓幼兒跟著教師說:“許多個可以分成1個,1個,1個......”
(3) 教師扮猴媽媽,幼兒扮小猴,猴媽媽帶小猴去摘桃子。先讓小猴觀察樹上有多少個桃子,請每只小猴去摘一個桃子。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原來樹上有許多個桃子,每只小猴摘1個桃子,樹上的桃子摘完了,許多個桃子分成了1個,1個1個......桃子.
(4)請小猴把摘的桃子1個,1個,1個......放進大籃子里,教師引導幼兒發(fā)現:每只小猴放1個桃子,籃子里有許多個桃子,1個,1個1個……桃子合起來是許多個桃子。
2.交流活動。
請幼兒找找,說一說生活中有哪些東西可以用1和許多來表示,如餐廳里1張大桌子和許多把小椅子等。
【活動反思】
孩子們能較好的參與到活動中來,通過活動正確的區(qū)分了1和很多,有個別幼兒在第三節(jié)游戲活動中表現很隨意,沒有按照游戲規(guī)則來玩,但總體活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3、幼兒園中班數學活動《認識5以內的序數》教學設計反思
一、設計意圖
中班孩子對十以內的數量已經能夠正確感知。在幼兒園,孩子們做操要排隊,上樓梯要排隊,有的孩子已經能嘗試用第一,第二來表述自己的位置,在組織教學時,教師也會用誰得第一,誰得第二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梢哉f孩子們對序數的概念有了一定的感知,但很零碎,不完整,不規(guī)范。本活動旨在通過集體教學活動幫助孩子們進行經驗的梳理和提升,使孩子們能夠掌握序數學習的要領。
二、活動目標
1.理解序數的方向性,知道數到幾就排第幾;
2. 正確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說出序數詞;
3. 在活動中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和幫助他人的快樂情感;
4. 培養(yǎng)幼兒對數字的認識能力;
5. 提高邏輯推理能力,養(yǎng)成有序做事的好習慣。
三、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 理解序數的方向性,知道數到幾就排第幾;正確感知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說出序數詞;
2.活動難點:理解序數的方向性,知道數到幾就排第幾。
四、活動準備
1.《認識5以內序數》PPT;
2.5個動物圖片,房子和火車掛圖,1至5數字卡片。
五、活動過程
1.情景導入
教師以小動物搬新家,坐火車為話題,吸引孩子注意力,激發(fā)孩子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同時引出為火車廂貼號碼的活動,進入對5以內序數的學習。
2.給火車廂貼號碼
通過為火車貼號碼的活動,鞏固幼兒對5以內基數的掌握,初步認識5以內序數,知道數到幾就排第幾。
3.給房子貼號碼
通過給房子貼號碼的活動,強化對5以內序數的認識,感知序數的方向性,并能夠說出房子在序列中的位置。
4.分發(fā)新房子
通過小動物的排隊順序分發(fā)房子,排在第幾就是幾號房子的主人。進一步加深對5以內序數的理解和掌握。
5.活動結束
教師總結,表揚孩子的智慧和愛心。
六、活動延伸
游戲活動:快樂小火車
教師帶領幼兒玩扮演小火車去森林做客的游戲,發(fā)給幼兒寫有5以內數字的火車票,是數字幾就當第幾節(jié)火車廂。
七、活動反思
本活動旨在通過集體教學活動幫助孩子們進行經驗的梳理和提升,使孩子們能夠正確使用序數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以小動物搬新家為情景貫穿整個教學活動,吸引孩子注意力,激發(fā)孩子對本節(jié)課的興趣。通過給火車廂貼號碼,給房子貼號碼,分發(fā)新房子等演示、操作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在情景游戲、操作中掌握了5以內序數活動的要點,避免了枯燥,學不懂的情況。但活動環(huán)節(jié)設置較多,對中班幼兒來說,時間會稍微有些長。
總的來說,本次活動設計較為成功,達到了活動目標,幼兒理解了五以內的序數的含義,理解了序數的方向性,知道數到幾就排第幾;能用序數詞正確表示物體在序列中的位置,并在活動中體驗到了數學活動的樂趣和幫助他人的快樂情感。
- 半圓形
- 對中班幼兒進行幾何體認識教學
- 我們要學會特征分類
- 幼兒園中班:中秋節(jié)送給爸爸的禮物(中班數學)
- 認識硬幣說出特征:小狗的糖果店
- 教孩子認識長方教案形的
- 一樣的小熊在那里相關教案
- 教幼兒認識5以內的3的教案
- 中班數學教案《豐收的果園》
- 中班數學教案《三角形》反思
- 中班數學教案《10的守恒》反思
- 幼兒園數學活動《找朋友》中班教案
- 中班數學活動《誰的花紋》教學設計反思
- 中班數學活動《得數是5的加法》教學設計反思
- 教孩子知道朋友之間應該相互關心的教案
- 動物簡筆畫:恐龍簡筆畫
- 桃子
- 普加喬夫起義
- 一句話表達友誼149句
- 小班體育游戲教案《小小健將》
- 中班教案《站穩(wěn)的乒乓球》
- 中班數學說課稿教案《5以內的相鄰數》反思
- 中班結構游戲教案《太陽傘》反思
- 中小學文化藝術類課外輔導中心朋友圈文案36句
- 米粉店廣告宣傳文案38句
- 王者榮耀最欠揍的名字最新版423個
- 中班數學活動《認識5以內的序數》教學設計反思
- 大班數學活動《不一樣的水果》認識10以內的序數教學設計反思
- 小班數學活動《認識上下里外》教學設計反思
- 中班數學活動《快樂餐會感知7以內的數量》教學設計反思
- 中班計算活動《5以內序數》教學設計與課后反思
- 中班數學活動《認識5以內的序數》教案反思
- 中班數學《認識10以內的序數》活動設計反思
- 中班數學活動《認識5以內的序數》教案反思
- 中班數學《認識10以內的序數》活動設計反思
- 中班數學教案《認識5以內的相鄰數》
- 中班數學教案《5以內數字的認識》
- 中班數學教案《5以內的序數認識》反思
- 中班數學教案活動《認識5以內的序數》反思
- 中班科學教案《認識5以內的序數》反思